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洗剂,尤 其是足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群 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临床检验的普及化,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率日益增多,检出率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并发症也在逐年增加。其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末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灼 热等,是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研究的焦点。临床表现是①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 逐渐向上发展,通常达到膝盖时出现上肢症状,亦是从手指向腕部发展。后期可伴有胸、腹 部的感觉异常。②突出的症状是自发性感觉异常,从很轻的不适感、表浅的“皮痛”到难以忍 受的不适感或深部的“骨痛”。典型的疼痛可为灼痛、钝痛、压榨样痛、刺痛、痉挛痛或撕裂 样疼痛,下肢比上肢重,夜间加重。多数患者除疼痛外,还会有麻木、发冷感。足底出现轻 触摸的不适感变为疼痛或强烈不适感,是本病的一个特征性症状。③体检时患者常常有麻木、 疼痛等感觉,在双手呈“手套”样分布,而在双足这些不良的感觉呈“袜子”,样分布的,并且从 手指尖、脚趾尖向上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温度觉减退或消失。
中医认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多以气阴两虚为本,复感寒湿之邪,阻滞经脉, 气血凝滞,阳气不达四末,失于温煦;或阴损及阳,寒凝血滞,气血不能通达四肢,肌肉筋 脉失于温煦濡养,故肢体发凉、冰冷、皮色苍白或紫黑;或久病入络入血,气血凝滞,经脉 阻塞,气血不能通达肢末,则四肢末端失于濡养,故肢体发凉、麻木、疼痛。血瘀不散,故 肢体皮肤有瘀斑,皮色紫红或青紫。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疗法,西医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 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及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等治疗,中医药在治疗糖尿 病末梢神经病变中有独到之处,结合口服汤剂,辅以有效的泡脚治疗,在临床上能收到良好 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重量比配而制成的、疗效好、价格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的中药外用洗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中药外用洗剂是由桂枝、艾叶、干姜、川芎和透骨草制成,各原 料成份的重量配比为:桂枝3~50份、艾叶3~50份、干姜3~30份、川芎3~50份、透骨 草6~50份;本发明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桂枝20~40份、艾叶20~40份、干姜10~20份、 川芎20~40份、透骨草20~40份;本发明最佳重量配比范围是:桂枝30份、艾叶30份、 干姜15份、川芎30份、透骨草30份。
本发明的药物中各活性成分的功效如下: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功能温经止血,散 寒止痛,降湿杀虫;
干姜——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透骨草——性苦、辛、平,归肺、心经。功能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以上五味中药配伍,相得益彰,共凑散寒祛瘀、活血通络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外用洗剂,通常采用如下任一常规制 药工艺制成所需剂型,包括洗液、袋泡剂、颗粒剂、片剂、散剂等剂型。
制备方法一:
按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和透骨草,用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8-10倍量,煎 煮1-3小时,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滤过合并,浓缩,配制成洗液即得。
制备方法二:
(1)按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和透骨草,将其中2/3量的桂枝、干姜和川芎 粉碎成粗粉;
(2)将其余1/3量的桂枝、干姜和川芎与艾叶、透骨草合并,加8-10倍量水蒸馏法提取 挥发油,分取挥发油和水煎液,备用;残渣再加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水煎液滤过,与 前述水煎液合并后备用;
(3)将上述水煎液浓缩得稠膏,与步骤(1)中的药材粗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
(4)将步骤(2)所得挥发油喷于颗粒上,低温干燥,得药物中间体;
(5)将上述药物中间体根据需要制成颗粒剂、袋泡剂、片剂或泡腾剂。
制备方法三:
(1)按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和透骨草,加8-10倍量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分取挥发油和水煎液,备用;残渣再加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水煎液渡过,与前述水煮 液合并后备用;
(2)将上述水煎液浓缩至60℃测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加适 量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
(3)将步骤A所得挥发油喷于颗粒上,低温干燥,得药物中间体;
(4)将上述药物中间体根据需要制成颗粒剂、袋泡剂、片剂或泡腾剂。
本发明的药物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最后的制剂中所含药物量来确定,使用时将本药剂置于 足浴盆中,加沸水浸泡或溶解,水温不超过40℃,浸泡双足20~40分钟,每日1次。
本发明作为中药足浴剂的外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具有散寒 祛瘀、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对糖尿病引起的四肢发凉或燥 热瘙痒刺痛等症状,可增加血流量,缓解疼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足部微循环, 明显减轻症状。临床使用后患者下肢麻木、瘙痒、发凉好转,乏力改善,双下肢浮肿好转。
本发明选择此方是基于以下认识: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病理改变经历“络滞-络瘀- 络闭-络损”不同阶段。络滞为血液流动不畅,重在活血;络瘀为血液瘀滞,重在化瘀;络 闭、络损为血瘀有形之邪固定,络脉闭阻,络脉损伤,重在通络。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多出 现于糖尿病的中后期阶段,以虚、损为主,亦属于络闭和络损的阶段。本发明宗《临证指南 医案》“大凡络虚,通补最宜”、“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的治疗原则,外用自拟足浴方亦 典型地体现出“以通为补”的治疗思想,其组成方药性味均辛温,药简力宏,专重攻邪,去除 络寒,使气血通畅,则络脉滋润。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足浴剂制备
方法一
药物原料:桂枝30g、艾叶30g、干姜30g、川芎30g、透骨草60g。
制备方法:将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用8倍量水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得煎液;将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即得。
方法二
药物原料:桂枝45g、艾叶50g、干姜3g、川芎3g、透骨草50g。
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取桂枝30g、干姜2g、川芎2g粉碎成粗粉,备用;取剩余桂枝15g、 干姜1g、川芎1g和艾叶50g、透骨草50g,加10倍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3小时,分取 挥发油和水液,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得水煎液,与前述水 煎液合并后浓缩成稠膏,与前述药材粗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 燥,制成颗粒剂。
方法三
药物原料:桂枝50g、艾叶50g、干姜30g、川芎50g、透骨草50g。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加10倍量水,水蒸气 蒸馏提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和水液备用;残渣加水8倍量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 得水煎液;将两次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60℃测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喷雾干燥, 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燥,分装成袋泡剂。
实施例2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足浴剂制备
方法一
药物原料:桂枝20g、艾叶20g、干姜10g、川芎20g、透骨草20g。
制备方法:将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用8倍量水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得煎液;将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即得洗剂。
方法二
药物原料:桂枝40g、艾叶30g、干姜10g、川芎20g、透骨草40g。
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取桂枝26.7g、干姜6.7g、川芎13.3g粉碎成粗粉;取剩余桂枝13.3g、 干姜3.3g、川芎6.7g和艾叶30g、透骨草40g,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 和水液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得水煎液;将两次的水煎液滤 过后合并,浓缩得稠膏,与前述药材粗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 燥,加入适当辅料,制成泡腾颗粒。
方法三
药物原料:桂枝40g、艾叶40g、干姜20g、川芎40g、透骨草40g。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加10倍量水,水蒸气 蒸馏提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和水液备用;残渣加水8倍量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 得水煎液;将两次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60℃测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喷雾干燥, 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燥,分装成袋泡剂。
实施例3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足浴剂制备
方法一
药物原料:桂枝30g、艾叶30g、干姜15g、川芎30g、透骨草30g。
制备方法:将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用8倍量水煎煮二次, 每次1.5小时,得煎液;将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并浓缩,制成足浴剂。
方法二
药物原料:桂枝50g、艾叶50g、干姜30g、川芎50g、透骨草50g。
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取桂枝30g、干姜20g、川芎30g粉碎成粗粉;取剩余桂枝20g、 干姜10g、川芎20g和艾叶50g、透骨草50g,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 和水液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得水煎液;将两次的水煎液滤 过后合并,浓缩得稠膏,与前述药材粗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 燥,加入适当辅料,制成泡腾片。
方法三
药物原料:桂枝30g、艾叶30g、干姜15g、川芎30g、透骨草30g。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量取桂枝、艾叶、干姜、川芎、透骨草,加10倍量水,水蒸气 蒸馏提取挥发油,分取挥发油和水液备用;残渣加水8倍量再煎煮1次,煎煮时间1小时, 得水煎液;将两次的水煎液合并,浓缩至60℃测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清膏,喷雾干燥, 和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喷挥发油于颗粒上,低温干燥,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病例
初诊:患者,女,55岁,2009年7月11日初诊。有血糖升高病史10余年,一直服用降 糖西药控制血糖,2007年开始使用胰岛素泵,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刻下:两足大趾 疲黑,阵发性疼痛,双下肢发凉,易感冒,时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健忘,口干欲饮, 尿少、有泡沫,偶有手足麻木,手臂刺痛,舌淡、舌底疲,苔白微腻,脉沉细。证属气阴两 虚,络脉寒疲内结。治以益气养阴、温经通络、散寒祛疲。
治疗: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二所制颗粒剂30副,每日一副,以温水溶开,浸泡双足 30分钟左右,每日1次。
二诊:患者双足拇趾黑甲减轻,趾甲生长加快,疼痛消失,双下肢仍发凉,大便干结, 每夜尿2次,精神有所改善。
治疗: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二所制泡腾颗粒剂40副,每日一副,以温水溶开,浸泡 双足30分钟左右,每日1次。
效果:双足拇趾黑甲消失,留紫痕,双下肢发凉好转,双下肢浮肿好转。
实施例5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足浴剂的临床应用
临床用本发明治疗了4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记录其疗前疗后的主要症状及其 变化,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证明,本发明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麻、 木、凉、发胀、灼热不适症状。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纳入患者43例,年龄23岁至84岁,其中男性22人,女性21人。
2.治疗方法
将本发明实施例3方法一所制药剂置于足浴盆中,加沸水溶解,水温不超过40℃,浸泡 双足30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个月。
3.疗效分析
疗效统计结果显示,本发明主要改善患者疼、麻、木、凉、发胀、灼热等症状,其中以 改善疼痛、麻木以及肢凉最为突出。
具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人数共30例,本发明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21例有疗效,2例为 显效,总有效率为76.7%;
具有肢麻的症状的患者33例,有效15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69.7%;
具有肢木症状的患者有20例,有效6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60%;
具有肢体发凉的症状的患者23例,有效14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73.9%;
具有发胀的患者6例,灼热的患者4例,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100%。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疗效分析结果
3.结果讨论
本总结基于门诊病例数据挖掘分析,初步反映本发明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肢 麻、肢凉的症状具有显著疗效治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弥补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