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制备方法.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10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9 CN 103341029 A *CN103341029A* (21)申请号 201310304159.8 (22)申请日 2013.07.19 A61K 36/8967(2006.01) A61M 37/00(2006.01) A61P 39/00(2006.01) A61K 35/62(2006.01) A61K 35/56(2006.01) A61K 35/55(2006.01) A61K 33/04(2006.01) (71)申请人 赵玮 地址 74710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纳兰羌道 。
2、99 号 (72)发明人 赵玮 (54) 发明名称 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治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特 别是一种运用药物气体穿透皮肤直达人体穴位或 病灶的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其制备方法, 虫草祛风 化毒散的配方为, 冬虫夏草 1 至 2 份, 独角莲 1 至 2 份, 百合 1 至 2 份, 藏红花 1 至 2 份, 红景天 1 至 2 份, 水蛭 1 至 2 份, 蟾酥 1 至 2 份, 太子参 1 至 2 份, 白果 1 至 2 份, 川乌 1 至 3 份, 草乌 1 至 3 份, 麝香 1 至 3 份, 硫磺的重量为前述 12 位药重量之 和的 1.5 倍 ;。
3、 本发明的药物配方和制药工艺充分 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 比如硫磺的液态属性和燃 烧属性。通过药物燃烧后形成的治病气体穿入皮 肤, 直达人体内部穴位或者病灶处达到治病目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1029 A CN 103341029 A *CN103341029A* 1/1 页 2 1. 一种虫草祛风化毒散,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虫草祛风化毒散包括川乌、 草乌、 麝香、 硫 磺, 按重量比, 川乌 1 至 3 份, 草乌 1 至 3 。
4、份、 麝香 1 至 3 份, 硫磺的重量是其他药物成分重 量之和的 1.5 倍。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虫草祛风化毒散,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虫草祛风化毒散还包括 水蛭、 蟾酥、 独角莲、 白果, 按重量比, 水蛭 1 至 2 份、 蟾酥 1 至 2 份、 独角莲 1 至 2 份、 白果 1 至 2 份。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虫草祛风化毒散,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虫草祛风化毒散还包括 冬虫夏草、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太子参, 按重量比, 冬虫夏草 1 至 2 份、 百合 1 至 2 份、 藏红 花 1 至 2 份、 红景天 1 至 2 份、 太子参 1 至 2 份。 。
5、4. 一种虫草祛风化毒散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虫草祛风化毒散采用以下制备 工艺 : 准备好制药器具, 精度电子秤、 研磨器具、 酒精灯、 酒精、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 玻 璃棒、 镊子、 温度计、 药模 ; 按权利要求 3 所述配方称重, 研磨各味药物成粉末状备用 ; 搭建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等制药器具,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进行预热 ; 首先, 将冬虫夏草、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太子参共计 5 至 10 份倒烧杯, 拿玻璃 棒搅拌使其均匀, 用酒精灯加热, 使温度保持在 40 摄氏度至 60 摄氏度之间, 加热过程中温 度最高不得超过 90 摄氏度, 以防。
6、起火燃烧 ; 其次, 待药物粉末搅拌均匀, 充分加热, 使药物 粉末持续保持在 40 摄氏度至 60 摄氏度之间, 再将硫磺 18 至 36 份和水蛭、 蟾酥、 独角莲、 白 果 4 至 8 份, 共计 22 至 44 份, 一并倒入烧杯中, 让硫磺液化并和药物融合均匀, 继续加热, 使温度达到并保持在 120 摄氏度至 240 摄氏度之间 ; 第三, 将川乌、 草乌共计 2 至 6 份倒入 烧杯, 拿玻璃棒不停搅拌, 直至药物混合物呈粘稠糊状液体 ; 最后, 将麝香共计1至3份倒入 烧杯, 旋即搅拌均匀, 倒入单个药物颗粒规格为0.2克0.05克的药模之中 ; 待药物降温凝 固后, 即制药完。
7、毕。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1029 A 2 1/4 页 3 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治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特别是一种运用药物气体穿透皮肤直达 人体穴位或病灶的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为藏民族和 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 藏医药学科研究和教育工作得到各级藏医机构 的积极研究, 时至今日学者们搜集整理近百部藏医学文献、 专著, 在继承前辈藏医学家的实 践经验和理论精华的基础上, 在藏医史、 藏医药文献、 医药学理论、 医德与师承、 藏医本草等。
8、 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成果问世。 四部医典 、蓝琉璃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 、藏医诊 断学 、藏医新剂学 、藏医名医列传 等 32 部专著已付梓出版。西藏藏医学院历年来共输 送各级各类藏医药人才 615 名。 0003 藏医药正在走向世界, 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每年有大批外国专家、 学者到西藏 考察藏医学, 美、 英、 德等国还引进了藏医藏药, 一些国家派出留学生到西藏学习。 随着时代 的发展和进步, 藏医药学这门古老的科学, 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提高西藏人民的身体健 康水平, 造福人类,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4 藏医学的主要医典是 居悉 ( 即 四部医典 ), 公元 8 世纪宇。
9、脱云丹贡布所著。 该书共分四个部分, 内容从基础理论到各科临床实践, 包括人体解剖、 胚胎发育、 病因病理、 治疗原则、 临床各科、 方剂药物、 诊断与治疗器械等等, 内容极为丰富。 后经历代藏族医师的 修订、 增补, 特别是经 11 世纪宇脱的 14 世后代、 新宇脱 云丹贡布的全面修订, 成为现今流 行的版本。宇脱云丹贡布对藏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也因此受到代代藏 医和藏族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 被列为 “吐蕃九名医” 之首, 被称为 “雪域医圣宇脱王” 。五 世达赖喇嘛时期, 著名学者第司 . 桑嘉措对 四部医典 进行了校对和修订 ; 十三世达赖喇 嘛时, 又组织人员对 四部。
10、医典 的文字进行修订。 四部医典 的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各种 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 病理、 诊断治疗、 药物配方等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藏 医学。前苏联艺术家出版社曾出版 藏医图集 , 他们认为 四部医典 和 藏医图集 是举 世无双的藏医文献, 0005 藏医理论认为, 人体内存在着 “隆” ( 气 )、“赤巴” ( 火 )、“培根” ( 土和水 ) 三大 因素 ; 饮食精微、 肉、 血、 脂肪、 骨、 骨髓、 精七种物质基础 ; 大便、 小便、 汗液三种排泄物。三 大因素支配七种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的运行变化。 “隆” 主气血、 肢体活动、 五官感觉、 食 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
11、 ;“赤巴” 可生发热能、 调解体温气色、 管饥渴消化、 胆识智慧等 ; “培根” 输送液体、 调解肥瘦、 主管味觉、 睡眠和性格等。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 气候 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 尤其重视舌苔与 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 并将病人分为 “隆” 型、“赤巴” 型和 “培根” 型。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 “热者寒之” 、“寒者温之” 的原则。 外治有灸疗、 放血、 拔罐、 热酥油止血、 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 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 说 明 书 CN 103341029 A 3 2/4 页 4 的成药,。
12、 共有 1400 多种, 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青藏高原特产。 0006 藏医采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形式, 除了服药外, 还有穴位放血、 穿刺术治疗腹 水, 冷暖敷针拔白内障、 导尿、 熏蒸治疗、 油脂疗法等。这些方法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0007 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 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到实用的藏医学理论和疾病独特疗法。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科学技术环境, 发明人结合藏医学和中医学二者精华, 经过理论到实 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钻研。 终于研制出一种具有新颖独创实用性的药品配方, 其治病 原理区别与其他传统方法。简称 “气疗” , 医学俗语说 :“药不到用针, 针不到用火” , 现为 “药 不到。
13、用针, 针不到用火, 火不到用气” , 开辟了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中, 针对病灶的新手段, 其 方法是运用药物气体穿透皮肤直达人体穴位或病灶, 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而藏十三味气 灸散的药物配方和制作方法, 则结合了藏医药中医药和西医化学制作工艺的精华。 0008 现有外用治疗方法以及用药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 0009 针灸, 银针穿刺皮肤穴位, 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0010 按摩, 需要一定的体力, 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可标本兼治。 0011 拔罐, 拔火罐疗法又称 “角法” ,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 破裂淤血, 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 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
14、 能促进血液循环, 激发精气, 调理气血, 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0012 刮痧, 刮痧用牛角、 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 以达到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 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 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高血压、 中暑、 肌肉酸 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 可起到调整经气, 解除疲劳, 增加免疫 功能的作用。 0013 熏蒸, 选用苗族民间中草药, 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 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 于所熏部位, 达到扩张局部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温通血脉、 祛毒杀菌、 止痒、 清洁伤口、 消肿 止痛, 最后达到治病、 防病、 保健、 美容。
15、的目的。 0014 火疗, 通过全身燃烧大火的形式来达到五行疗养、 强健体内器脏、 祛病强身的一种 方法。 它通过点、 推、 揉、 旋、 拉等技术动作并加以药敷火疗, 使体内血液加速循环, 增加机体 代谢, 让脂肪有效转化、 分解, 增强体内器脏的作用。 0015 本发明的药物配方和制药工艺充分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 比如硫磺的液态属性和 燃烧属性, 主要通过药物燃烧后形成的治病气体穿入皮肤, 直达人体内部穴位或者病灶处, 达到治病目的, 在药物与体内穴位之间, 推出全新的植物介质, 利用植物纤维的隔热性和吸 附性, 使药物气体顺利形成并顺利导入皮肤, 这种方法称之为 “气疗” 。 发明内容 0。
16、01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药物的燃烧属性, 将产生的药物气体 穿透皮肤直达人体穴位或病灶, 药物渗透性强的虫草祛风化毒散及其制备方法。 001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 : 所述虫草祛风化毒散, 也称藏十三味气灸散, 其包括冬虫夏草、 独角莲、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水蛭、 蟾酥、 太子参、 白果、 川乌、 草乌、 麝香、 硫磺。 0018 其中, 治病核心主料为川乌、 草乌、 麝香、 硫磺 ; 重病治疗外加辅料为水蛭、 蟾酥、 独 角莲、 白果 ; 滋补健身外加辅料为冬虫夏草、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太子参。 说 明 书 CN 1。
17、03341029 A 4 3/4 页 5 0019 所述草祛风化毒散各位药的配比, 按重量比 : 0020 冬虫夏草 1 至 2 份, 独角莲 1 至 2 份, 百合 1 至 2 份, 藏红花 1 至 2 份, 红景天 1 至 2 份, 水蛭 1 至 2 份, 蟾酥 1 至 2 份, 太子参 1 至 2 份, 白果 1 至 2 份, 川乌 1 至 3 份, 草乌 1 至 3 份, 麝香 1 至 3 份, 硫磺的重量为前述 12 味药重量之和的 1.5 倍。 0021 本发明的虫草祛风化毒散 ( 藏十三味气灸散 ) 采用以下制备工艺 : 0022 一、 准备好制药器具, 精度电子秤、 研磨器具、。
18、 酒精灯、 酒精、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 玻璃棒、 镊子、 温度计、 药模 ; 0023 二、 按所述配方精确称重, 研磨各味药物成粉末状备用 ; 0024 三、 搭建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等制药器具,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进行预热。 0025 四、 首先, 将冬虫夏草、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太子参共计5至10份倒入烧杯, 拿玻 璃棒搅拌使其均匀, 用酒精灯加热, 使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 加热过程中, 温度最高不得超过 90 摄氏度, 以防起火燃烧 ; 其次, 待药物粉末搅拌均匀, 充分均匀加热, 使药物粉末持续终保持在 40 摄氏度至 60 摄氏度之间。
19、, 再将硫磺 18 至 36 份和水蛭、 蟾酥、 独角莲、 白果 4 至 8 份共计 22 至 44 份一并倒入烧杯中, 让硫磺液化并和药物融合均匀, 继 续加热, 使温度达到并保持在 120 摄氏度至 240 摄氏度之间 ; 第三, 将川乌、 草乌共计 2 至 6 份倒入烧杯, 拿玻璃棒不停搅拌, 直至药物混合物呈粘稠糊状液体 ; 最后, 将麝香共计 1 至 3 份倒入烧杯, 旋即搅拌均匀, 倒入单个药物颗粒规格为 0.2 克 0.05 克的药模之中。待药 物降温凝固后, 即制药完毕。 0026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 本法明的配方以及制药工艺充分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 比如硫磺的液态属性和。
20、燃烧属性, 以及开辟出与传统外用药品予以区别的新的药物使用手 段, 所申请事项在总结前项各种治疗手段优劣的基础之上, 开辟全新的气疗治疗手段, 主要 通过药物燃烧后形成的治病气体穿入皮肤, 直达人体内部穴位或者病灶处达到治病目的。 在药物与体内穴位之间, 推出全新的植物介质, 利用植物纤维的隔热性和吸附性, 使药物气 体顺利形成并顺利导入皮肤。 气疗方式区别于针灸, 其简化治疗手段的专业性要求, 并减轻 患者的治疗痛苦。 气疗方式区别于火疗, 其针对性很强, 只是借助小火的方式生成药物气体 治病。气疗方式区别与按摩, 其无需长期疗程式治疗, 药物对症其即可与人体内之气融合, 一次性祛病成功。 。
21、气疗方式区别于拔火罐与刮痧, 其不作用于皮肤和血液, 只是借助皮肤利 用气体祛病。 气疗方式区别于熏蒸, 其不需要借助热力, 只是利用燃烧产生的可见浓稠药物 气体针对性地 “针灸式” 气灸治病。 0027 药物属性与用药方法。 0028 一、 功能主治 : 0029 驱风去湿、 壮腰健膝、 化毒扶正、 中风歪斜、 半身不遂、 消疮散结、 无名肿毒 ; 0030 性状 : 黄绿色颗粒状 ; 0031 规格 : 每颗 0.2 克 0.05 克 ; 0032 用法用量 : 外用、 火灸穴位、 适量 ; 0033 药物相互作用 : 禁止与它类外敷、 贴剂、 涂抹药物混用 ; 0034 贮藏 : 密封、。
22、 防潮、 常温保存 ; 0035 包装 : 0.2 克 0.05 克 2 ; 0036 有效期 : 6 个月。 说 明 书 CN 103341029 A 5 4/4 页 6 0037 二、 注意事项 : 0038 1、 纯藏药中药配置, 为外用药, 禁止内服 ; 0039 2、 本药采用明火方式, 用药时根据个体耐热性差异灵活用药 ; 0040 3、 根据不同患病部位和轻重程度, 遵嘱适量用药 ; 0041 4、 用药十二天后, 症状无改善, 应为药不对症。 0042 5、 孕妇禁用, 儿童酌量用药 0043 三、 用药方法 : 0044 1、 清洗患处, 去除毛发备皮 ; 0045 2、 取。
23、用药介质, 3cm4cm 新鲜纤薄葱皮备用 ; 0046 3、 指压患处, 找准穴位 ; 0047 4、 将葱皮置于皮肤穴位处 ; 0048 5、 将药物颗粒置于葱皮之上, 对准皮肤穴位 ; 0049 6、 用明火点燃药物颗粒 ; 0050 7、 燃烧过程中, 务必使葱皮紧贴皮肤, 使药物气体烟雾利用葱皮的吸附性, 顺利穿 入皮肤到达体内穴位处或者病灶处 ; 0051 8、 务必使药物充分燃烧, 燃尽后药物颗粒呈黑色粉末状 ; 0052 9、 用药后, 十二天内做好保暖清洁。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取冬虫夏草 1 克, 独角莲 1 克、 百合 1 克、 藏红花 1 克、 红景天 1 克、 水。
24、蛭 1 克、 蟾酥 1 克、 太子参 1 克、 白果 1 克、 川乌 1 克、 草乌 1 克、 麝香 1 克、 硫磺 18 克。 0054 制药工艺 : 0055 一、 准备好制药器具, 精度电子秤、 研磨器具、 酒精灯、 酒精、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 玻璃棒、 镊子、 温度计、 药模 ; 0056 二、 按所述配方精确称重, 研磨各味药物成粉末状备用 ; 0057 三、 搭建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烧杯等制药器具,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进行预热。 0058 四、 首先, 将冬虫夏草、 百合、 藏红花、 红景天、 太子参共计 5 克倒入烧杯, 拿玻璃棒 搅拌使其均匀, 用酒精灯加热, 。
25、使温度保持在40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 加热过程中, 温度 最高不得超过 90 摄氏度, 以防起火燃烧 ; 其次, 待药物粉末搅拌均匀, 且充分均匀加热, 使 药物粉末持续终保持在 40 摄氏度至 60 摄氏度之间, 再将硫磺 18 克和水蛭、 蟾酥、 独角莲、 白果各 1 克共计 22 克并倒入烧杯中, 让硫磺液化并和药物融合均匀。继续加热, 使温度达 到并保持在120摄氏度至240摄氏度之间 ; 第三, 将川乌、 草乌各1克倒入烧杯, 拿玻璃棒不 停搅拌, 直至药物混合物呈粘稠糊状液体 ; 最后, 将麝香共计 1 克倒入烧杯, 旋即搅拌均匀, 倒入单个药物颗粒规格为 0.2 克 0.05 克的药模之中, 待药物降温凝固后, 即制药完毕。 说 明 书 CN 103341029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