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穴位按压刺激式柔性可调 节背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多数人们工作离不开电脑,而长时间久坐面对电 脑办公,人体长久处于同一种姿态会导致肌肉僵硬,引发肌肉萎缩。同时,久 坐还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引发俯仰转身困难。因此,需要背部按摩器经常按摩 背部以恢复肌肉弹性和脊椎形状。现有的背部按摩器按摩机理不同,主要有两 种:一种按摩方式是靠多个按摩触头震动和滑动带动人体肌肉运动,从而实现 按摩的作用,但缺陷是按摩区域有局限性,覆盖面不够广泛;另一种按摩方式 是模拟捶背的动作,通过亲身感受,有一定的效果,但按摩方式只有击打一种, 长时间作用,容易产生不适。且上述两种都不能实现对人体穴位、肌肉的定点 按摩及保护。为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急需沿背部穴位的可调整的柔性的按 摩康复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穴位按压刺激式柔性可调节背部按 摩器。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两组可移动和按摩间距可调节的柔性按摩单元对人 体背部按摩,从而起到缓解肌肉酸痛,使背部放松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穴位按压刺激式柔性可调节背部按摩器,包括按摩器主体框架、设置 在所述按摩器主体框架内部的往复移动部和固定在所述往复移动部上的按摩 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器主体框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往复移动部和所述按摩部的中空的 壳体,所述壳体中部设有主支撑板,所述壳体与设置所述主支撑板同方向的、 且相对的两侧壁上端设有副支撑板,设置所述副支撑板的侧壁下端还设有固定 导轨,所述往复移动部的滑杆的两端设有滑杆支座,所述滑杆支座通过移动滑 块与所述固定导轨配合固定;所述主支撑板下方设有齿条,所述往复移动部的 滑杆横跨所述齿条并通过固定架固定在设有第一减速电机的第一减速电机支架 上,所述第一减速电机支架下端还设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按摩部包 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板两侧的、固定在所述往复移动部上的按摩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部的按摩单元包括固定在按摩头主支撑轮架上端的按 摩头、固定在所述按摩头下端的用于固定第二减速电机的第二减速电机支架、 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相连的凸轮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支架两侧的复位弹 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支架外侧的支架外接固定 板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直线轴承下端的固定板固定;所述按摩头包 括两两对称设置在轮轴架上的四个按摩轮、同侧相邻的两个按摩轮之间还设有 调整弹簧,所述按摩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上,所述按 摩头主支撑轮架为“L”型结构,在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下端固定有按摩头副 支撑轮架,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和所述按摩头副支撑轮架均与滑块固定,所 述滑块下端还依次固定有直线导轨、固定板、摩擦板和带滑槽导块。第二减速 电机带动凸轮旋转,推动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摩擦板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头 下移,同时,凸轮上的导向块是插入到带滑槽导块的滑槽中的,凸轮推动带滑 槽导块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滑块沿直线导轨水平移动, 按摩头通过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复位弹簧复位。
上述按摩单元间距可根据人体穴位间距进行调整,按摩周期是按压-移动- 抬起的过程,按摩头下压过程中,按摩轮间通过调整弹簧连接实现柔性按压, 能够在充分保护人体的前提下,实现背部穴位最大范围按摩。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移动部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行程开关架上的行程 开关控制行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专用的医疗器械,充分考虑人体的 承受能力,通过对人体背部脊椎两侧的穴位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按摩刺激,使背 部关节和肌肉的得到放松,能够在充分保护人体的前提下,实现对人体背部穴 位、肌肉的定点按摩及保护,是一种按摩范围可调整的柔性的按摩康复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携、适用多种场合的特点,采用弹性按摩轮及安全保护 机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有害的影响。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医疗保 护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摩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摩部的侧视图。
图中:1、按摩器主体框架11、壳体12、主支撑板13、副支撑板14、齿 条15、第一减速电机151、第一减速电机支架152、固定架16、固定导轨17、 行程开关架18、行程开关19、齿轮2、往复移动部21、滑杆22、滑杆支座23、 移动滑块3、按摩部31、按摩头311、按摩头主支撑轮架312、按摩轮313、 调整弹簧314、固定螺栓315、按摩头副支撑轮架316、滑块317、直线导轨 318、固定板319、摩擦板310、带滑槽导块32、第二减速电机支架321、支 架外接固定板33、第二减速电机34、凸轮35、复位弹簧36、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穴位按压刺激式柔性可调节背部按摩器,包括按摩器主 体框架1、设置在所述按摩器主体框架1内部的往复移动部2和固定在所述往复 移动部2上的按摩部3。所述按摩器主体框架1作为载体,可为铝合金结构件, 按摩器主体框架1外部可以通过螺栓或其他固定方式与软体布套连接,提高使 用时手持的舒适度,按摩器主体框架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往复移动部2和所述 按摩部3的中空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中部设有主支撑板12,所述壳体11与 设置所述主支撑板12同方向的、且相对的两侧壁上端设有副支撑板13,设置所 述副支撑板13的侧壁下端还设有固定导轨16,固定导轨16通过螺钉固定在壳 体11上;如图3所示,所述往复移动部2的滑杆21的两端设有滑杆支座22, 所述滑杆支座22通过移动滑块23与所述固定导轨16配合固定,实现往复移动 部2的滑动;所述主支撑板12下方设有齿条14,所述往复移动部2的滑杆21 横跨所述齿条14并通过固定架152固定在设有第一减速电机15的第一减速电 机支架151上,所述第一减速电机支架151下端还设有与所述齿条14啮合传动 的齿轮19(如图2所示);如图4所示,所述往复移动部2通过固定在所述壳体 11上的行程开关架17上的行程开关18控制行程。
如图5、图6所示,所述按摩部3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板12两 侧的、固定在所述往复移动部2上的按摩单元。所述按摩部3的按摩单元包括 固定在按摩头主支撑轮架311上端的按摩头31、固定在所述按摩头31下端的用 于固定第二减速电机33的第二减速电机支架32、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33相连 的凸轮34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支架32两侧的复位弹簧35,所述复位弹 簧35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支架32外侧的支架外接固定板321固 定,所述复位弹簧35的另一端与直线轴承36下端的固定板318固定;所述按 摩头31包括两两对称设置在轮轴架上的四个按摩轮312、同侧相邻的两个按摩 轮312之间还设有调整弹簧313,按摩轮312外侧套有柔软的外胎,使按摩更加 舒适,按摩单元间距可根据人体穴位间距进行调整,按摩周期是按压-移动-抬起 的过程,按摩头31下压过程中,按摩轮312间通过调整弹簧313连接实现柔性 按压,能够在充分保护人体的前提下,实现背部穴位最大范围按摩。所述按摩 头31通过固定螺栓314固定在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311上,所述按摩头主支 撑轮架311为“L”型结构,在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311下端固定有按摩头副 支撑轮架315,所述按摩头主支撑轮架311和所述按摩头副支撑轮架315均与滑 块316固定,所述滑块316下端还依次固定有直线导轨317、固定板318、摩擦 板319和带滑槽导块310。
第二减速电机33带动凸轮34旋转,推动固定在固定板318上的摩擦板319 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头31下移,同时,凸轮34上的导向块是插入到带滑 槽导块310的滑槽中的,凸轮34推动带滑槽导块310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从而 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滑块316沿直线导轨317水平移动,按摩头31通过固定在固 定板318上的复位弹簧35复位。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驱动,实现对人体进行穴位直接或间接地刺激, 使背部关节和肌肉的得到放松,是一种按摩间距可调节的柔性背部按摩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 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 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