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属于挫伤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手是使用率最高的,因此,难免会因为粗心或者误判断造成挫伤, 手部挫伤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如果挫伤部位 出现炎症,则会延长治疗周期,减慢治愈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能够使手部挫伤的患 者快速痊愈,并且能够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包括本体,本体成盒状,本体的一个侧壁上留有开 口,本体内的中部固定有透气板,透气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透气板和本体的四个侧壁 固定连接,所述开口位于透气板的上方,透气板下方的本体的侧壁上固定有插针,插针的数 量大于或者等于4,插针垂直于其所在侧壁。其中,插针用于固定艾条。艾条是用棉纸包裹 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
前述的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中,本体包括顶壁和背壁,所述开口设置在顶 壁上,背壁与所述顶壁平行。将手通过开口伸入本体内。
前述的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中,本体还包括底板,底板位于透气板的下方, 底板上设有凸条,本体上与凸条对应的位置设有滑行轨道,凸条的结构与滑行轨道的结构相 适应,凸条位于滑行轨道内。可以通过抽拉底板,将底板从本体上卸下,将内部的艾灰取出。
前述的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中,底板上靠近背壁的一端设有凹槽。通过设 置凹槽,能够更方便的将底板从本体上卸下。
前述的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中,本体内还设有固定杆和转筒,固定杆的数 量大于或者等于4,固定杆与所述顶壁平行设置,转筒套设在固定杆上。由于挫伤的手不方 便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杆和套设在固定杆上的转筒,能够使患者更方便的将手伸入本体内。
前述的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中,本体还包括盖板,盖板位于透气板的上方, 盖板由透明材料制成。通过透明的盖板能够清楚的观察本体内的情况,如果艾条产生的烟很 少了,就可以在插针上设置新的艾条继续艾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艾灸进一步升华,用于治疗手部的挫伤,首先将 手伸入本装置内,本体内有燃烧的艾条,通过对挫伤的手进行艾灸能够加快伤部痊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盖板,2-本体,3-开口,4-顶壁,5-转筒,6-通孔,7-透气板,8-插针, 9-固定杆,10-背壁,11-滑行轨道,12-凸条,13-底板,14-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手部挫伤加速恢复装置,包括本 体2,本体2成盒状,本体2的一个侧壁上留有开口3,本体2内的中部固定有透气板7,透 气板7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6,透气板7和本体2的四个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开口3位于 透气板7的上方,透气板7下方的本体2的侧壁上固定有插针8,插针8的数量大于或者等 于4,插针8垂直于其所在侧壁。
本体2包括顶壁4和背壁10,所述开口3设置在顶壁4上,背壁10与所述顶壁4平行。
本体2还包括底板13,底板13位于透气板7的下方,底板13上设有凸条12,本体2上 与凸条12对应的位置设有滑行轨道11,凸条12的结构与滑行轨道11的结构相适应,凸条 12位于滑行轨道11内。
底板13上靠近背壁10的一端设有凹槽14。
本体2内还设有固定杆9和转筒5,固定杆9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4,固定杆9与所述顶 壁4平行设置,转筒5套设在固定杆9上。
本体2还包括盖板1,盖板1位于透气板7的上方,盖板1由透明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打开底板13,然后将点燃的艾条插在插针8 上固定,然后关闭底板13,将挫伤的手从开口3处伸入本体2内,艾条产生的烟经透气板7 上的通孔6流入本体2的上部,作用于挫伤的手,能够加快伤部的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