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078119.4 (22)申请日 2018.01.17 (73)专利权人 姚畑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 路68号常州二院阳湖院区二病区 专利权人 孙欢 (72)发明人 姚畑 孙欢 (51)Int.Cl. A61H 1/02(2006.01) A61G 7/0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 复器, 包括下夹板、 上夹板和支撑套筒; 所述支撑 套筒的底部固定对。
2、称设置有共两根电动推杆支 撑柱; 所述支撑套筒的一侧还通过转轴活动安装 有一个转板。 下夹板和上夹板的设置, 有利于使 用的方便性, 使用时操作下夹板和上夹板将病床 的两侧夹紧, 然后即可将本装置固定, 然后使患 者平躺并将患者的腿部移动到支撑套筒的顶部, 并使膝盖恰好位于支撑套筒顶部, 小腿位于转板 顶部, 然后使用外部的控制器控制多节电动推杆 伸缩来推动转板反复旋转即可使患者的小腿不 断活动, 由此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使用本装置 安装方便, 在病房内的病床上固定即可使用, 占 用空间小, 并且无需抬动患者身体, 避免家属和 医护人员过度劳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
3、208176666 U 2018.12.04 CN 208176666 U 1.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其特征在于: 该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包括下夹 板、 上夹板、 夹紧螺栓、 支撑杆、 支撑套筒、 电动推杆支撑柱、 转板和多节电动推杆; 所述支撑 套筒的底部固定对称设置有共两根电动推杆支撑柱; 所述电动推杆支撑柱的一侧均通过转 轴活动安装有一根多节电动推杆; 所述支撑套筒的一侧还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一个转板; 两根所述多节电动推杆的另一侧均与转板的一侧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套筒的两侧均活动嵌 入安装有一根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底部穿过上夹板的一侧并与下夹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 接; 所述夹紧。
4、螺栓的底部与下夹板活动连接, 且夹紧螺栓与上夹板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板为可旋转式结 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夹板与支撑杆接触 位置设置有一个比支撑杆粗3mm的圆形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螺栓的底部为一 个工字型结构, 且下夹板的内侧设置有一个与这个工字型结构中间部分直径对应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对 称设置有两道条形槽状结构, 支撑套筒的内侧也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状结构。
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76666 U 2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 不属于内科概念, 神经系统由脑、 脊髓及周围神经组 成,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 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 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 疾病种类有脊髓、 脑血管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脱髓鞘性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 癫痫, 头 痛, 变性疾病,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中, 多数患者都伴有肢体障 碍, 对肢体进行康复治疗是一个漫。
6、长的过程, 而在肢体康复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一些 康复器来辅助治疗。 0003 基于上述, 本发明人发现, 现有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均为较大型的组合式设备, 使用时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来进行放置, 并且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需要患者家属 和医护人员将患者抬到康复器上并将患者与康复器绑定, 这样才可进行辅助治疗, 占用空 间较大, 使用时若是患者体重较重则会浪费家属和医护人员较多体力, 使用较为不便。 0004 于是, 有鉴于此, 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 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 理康复器, 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
7、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以解决 现有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均为较大型的组合式设备, 使用时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来进行 放置, 并且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时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将患者抬到康复器上并 将患者与康复器绑定, 这样才可进行辅助治疗, 占用空间较大, 使用时若是患者体重较重则 会浪费家属和医护人员较多体力, 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的目的与功效, 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 成: 0007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包括下夹板、 上夹板、 夹紧螺栓、 支撑杆、 支撑套 筒、 电动推杆支撑柱、 转板和多节电动推杆; 所述支撑套筒的底部。
8、固定对称设置有共两根电 动推杆支撑柱; 所述电动推杆支撑柱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一根多节电动推杆; 所 述支撑套筒的一侧还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一个转板; 两根所述多节电动推杆的另一侧均与 转板的一侧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套筒的两侧均活动嵌入安装有一根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 底部穿过上夹板的一侧并与下夹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夹紧螺栓的底部与下夹板活 动连接, 且夹紧螺栓与上夹板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转板为可旋转式结构。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上夹板与支撑杆接触位置设置有一个比支撑杆粗3mm的圆形通孔。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夹紧螺栓的底部为一个工字型结构, 。
9、且下夹板的内侧设置有一个 与这个工字型结构中间部分直径对应的通孔。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176666 U 3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道条形槽状结构, 支撑套筒的内侧也 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状结构。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 下夹板和上夹板的设置, 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 使用时操作下夹板和上夹板将病 床的两侧夹紧, 然后即可将本装置固定, 然后使患者平躺并将患者的腿部移动到支撑套筒 的顶部, 并使膝盖恰好位于支撑套筒顶部, 小腿位于转板顶部, 然后使用外部的控制器控制 多节电动推杆伸缩来推动转板反复旋转即可使患。
10、者的小腿不断活动, 由此起到辅助治疗的 作用, 使用本装置安装方便, 在病房内的病床上固定即可使用, 占用空间小, 并且无需抬动 患者身体, 避免家属和医护人员过度劳累。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套筒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下夹板-1; 上夹板-2; 夹紧螺栓-3; 支撑杆-4; 支撑套筒-5; 电动推杆支撑柱- 6; 转板-7; 多节电动推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1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1 实施例: 0022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康复器, 包括下夹板1、 上夹板2、 夹紧螺栓 3、 支撑杆4、 支撑套筒5、 电动推杆支撑柱6、 转板7和多节电动推杆8; 支撑套筒5的底部固定 对称设置有共两根电动推杆支撑柱6; 电动推杆支撑柱6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一根 多节电动推杆8; 支撑套筒5的一侧还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一个转板7; 两根多节电动推杆8 的另一侧均与转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 支撑套筒5的两侧均活动嵌入安装有一根支撑杆4; 支 撑杆4的底部穿过上夹板2的一侧并与下夹板1的顶部一侧。
12、固定连接; 夹紧螺栓3的底部与下 夹板1活动连接, 且夹紧螺栓3与上夹板2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0024 其中, 所述转板7为可旋转式结构, 将本装置固定后使患者平躺并将患者的腿部移 动到支撑套筒5的顶部, 并使膝盖恰好位于支撑套筒5顶部, 小腿位于转板7顶部, 然后使用 外部的控制器控制多节电动推杆8伸缩来推动转板7反复旋转即可使患者的小腿不断活动, 由此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025 其中, 所述上夹板2与支撑杆4接触位置设置有一个比支撑杆4粗3mm的圆形通孔, 使用时先将两根支撑杆4分别向支撑套筒5的两侧向外拉出, 然后将两组下夹板1和上夹板2 分别卡在病床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向内推动, 此。
13、时顺时针旋转夹紧螺栓3, 夹紧螺栓3在旋 转时会在下夹板1内侧旋转, 并且会通过螺纹带动上夹板2向下移动, 因为上夹板2的一侧设 置有一个比支撑杆4粗的通孔, 所以便可以在支撑杆4的外侧上下移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176666 U 4 0026 其中, 所述夹紧螺栓3的底部为一个工字型结构, 且下夹板1的内侧设置有一个与 这个工字型结构中间部分直径对应的通孔, 使用时先将两根支撑杆4分别向支撑套筒5的两 侧向外拉出, 然后将两组下夹板1和上夹板2分别卡在病床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向内推动, 此时顺时针旋转夹紧螺栓3, 夹紧螺栓3在旋转时会在下夹板1内侧旋转, 并且会通过螺纹。
14、带 动上夹板2向下移动, 因为上夹板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比支撑杆4粗的通孔, 所以便可以在支 撑杆4的外侧上下移动, 这样即可使下夹板1和上夹板2将病床的两侧夹紧, 然后即可将本装 置固定。 0027 其中, 所述支撑杆4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道条形槽状结构, 支撑套筒5的内侧也设 置有对应的凸起状结构, 这样支撑杆4在支撑套筒5的内侧伸缩时支撑套筒5内侧的凸起会 嵌入支撑杆4两侧的凹槽中, 可有效避免支撑套筒5在使用时发生旋转, 保证装置正常使用 的稳定性。 0028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29 本实用新型中, 在使用本装置时, 先将两根支撑杆4分别向支撑套筒5的两侧向外 拉出, 然。
15、后将两组下夹板1和上夹板2分别卡在病床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并向内推动, 此时顺 时针旋转夹紧螺栓3, 夹紧螺栓3在旋转时会在下夹板1内侧旋转, 并且会通过螺纹带动上夹 板2向下移动, 因为上夹板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比支撑杆4粗的通孔, 所以便可以在支撑杆4 的外侧上下移动, 这样即可使下夹板1和上夹板2将病床的两侧夹紧, 然后即可将本装置固 定, 然后使患者平躺并将患者的腿部移动到支撑套筒5的顶部, 并使膝盖恰好位于支撑套筒 5顶部, 小腿位于转板7顶部, 然后使用外部的控制器控制多节电动推杆8伸缩来推动转板7 反复旋转即可使患者的小腿不断活动, 由此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使用本装置安装方便, 在 。
16、病房内的病床上固定即可使用, 占用空间小, 并且无需抬动患者身体, 避免家属和医护人员 过度劳累。 0030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 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 发下, 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 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17666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817666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8176666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8176666 U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8176666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