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92440.4 (22)申请日 2017.11.08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 地址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30号 (72)发明人 王晓蕾 孙溦 黄小勇 孟晓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0218 代理人 吴从吾 (51)Int.Cl. A61H 3/04(2006.01) A61H 3/06(2006.01) A61G 5/04(2013.01) A61G 5/10(2006.01) 。
2、H04N 7/18(2006.01) (54)发明名称 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 康复装置, 属于医用康复装置技术领域, 包括移 动底座, 具有左底座、 右底座和伸缩机构, 左底座 和右底座均包括外壳、 可拆卸固定在外壳底部的 自由轮和驱动轮, 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机 构, 驱动机构对驱动轮进行旋转驱动, 伸缩机构 的两端分别与左底座的外壳和右底座的外壳的 内侧可拆卸固定, 用于调节左底座和右底座之间 的距离, 伸缩支撑, 为多段式电动推杆, 其下端用 快换结构与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 弹性坐垫, 平 行设置在多段式电动推杆的上端面, 且。
3、在连接处 设置有容纳多段式电动推杆的推杆容纳孔。 本发 明可对前进中障碍物或移动物体360度成像, 提 高了安全性, 且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 使存放尺 寸更小, 携带更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07898607 A 2018.04.13 CN 107898607 A 1.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底座, 具有左底座、 右底座和伸缩机构, 左底座和右底座均包括外壳、 可拆卸固定 在外壳底部的自由轮和驱动轮, 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对驱动轮进行旋 转驱动, 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左底座的外壳和右底座的外壳的内侧可拆卸固定, 用。
4、于调 节左底座和右底座之间的距离; 外壳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形; 伸缩支撑, 为多段式电动推杆, 其下端用快换结构与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 弹性坐垫, 水平设置在多段式电动推杆的上端面, 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容纳多段式电动 推杆的推杆容纳孔; 成像系统, 具有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头和显示器, 第一摄像头固定在弹性坐垫前侧边 缘, 对前方景物进行360度成像, 第二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器上, 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360度成 像, 显示器可旋转地固定在弹性坐垫的前侧, 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头与显示器电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机构 为电动推杆, 。
5、电动推杆在左底座、 右底座之间至少平行设置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换结构 包括固定在多段式电动推杆底部端面的固定杆和位于左底座及右底座上的固定槽, 固定槽 与固定杆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杆的 端部螺纹连接一方形螺母, 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方形螺母宽度及厚度适形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由轮和 驱动轮均通过轮固定架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轮固定架包括架体和可旋转固定在架体上的转 轴, 所述自由轮和驱动轮固定在所述转。
6、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 包括驱动电机、 驱动带轮、 被动带轮和连接皮带, 所述驱动电机紧固在外壳内, 所述驱动带 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主轴上, 所述被动带轮固定在固定有驱动轮的转轴上, 所述连接皮带 连接在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操纵系 统, 所述操纵系统包括控制芯片、 控制按钮, 所述控制芯片与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 显 示器和控制按钮电性连通, 所述控制按钮固定在显示器上, 且与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 电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
7、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坐垫 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贯通孔, 所述显示器通过可折叠的柔性杆与弹性坐垫可旋转连接, 柔性 杆旋转并弯折后, 显示器可位于贯通孔的下方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 上方设置有覆盖软垫, 弹性坐垫上设置有软垫放置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底座 的外壳或右底座的外壳上设置有软垫收纳孔, 所述软垫收纳孔口部设置有弹簧按压盖。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898607 A 2 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8、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用康复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使用 的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玻璃体切除术后需要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 以依靠硅油或气体的上浮作用力支 撑和顶压脱离的视网膜, 使视网膜复位和封闭裂孔。 如果病人没有严格保持体位和头位, 不 仅不利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还可能引起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 硅油 或气体填充术后均要求保持面朝下体位, 面朝下时下颌尽量靠近胸骨, 每天保持该体位16h 左右, 无论坐位、 俯卧位、 行走, 均需保持面朝下, 大约持续1周2周。 由于病人需长时间保 持面朝下姿势, 造成其自理能力下降和运动受限,。
9、 较多病人现术后步态不稳现象, 增加了其 跌倒风险; 病人一般需要在他人搀扶的情况下完成独立行走, 由于长时间卧床, 多数病人存 在便秘现象。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有必要研发一种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使用的康复装置, 可自 动行走, 且可对前进景象进行360度成像, 使患者可安全独立行走或外出, 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 使其心情愉悦, 从而加速患者的快速康复。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 装置, 以解决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和运动受限导致康复慢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
10、方案实现的: 0006 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包括: 0007 移动底座, 具有左底座、 右底座和伸缩机构, 左底座和右底座均包括外壳、 可拆卸 固定在外壳底部的自由轮和驱动轮, 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对驱动轮进 行旋转驱动, 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左底座的外壳和右底座的外壳的内侧可拆卸固定, 用 于调节左底座和右底座之间的距离; 0008 外壳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形; 0009 伸缩支撑, 为多段式电动推杆, 其下端用快换结构与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 0010 弹性坐垫, 水平设置在多段式电动推杆的上端面, 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容纳多段式 电动推杆的推杆容纳孔; 0011 成。
11、像系统, 具有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头和显示器, 第一摄像头固定在弹性坐垫前 侧边缘, 对前方景物进行360度成像, 第二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器上, 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360 度成像, 显示器可旋转地固定在弹性坐垫的前侧, 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头与显示器电性连 通。 0012 进一步, 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 电动推杆在左底座、 右底座之间至少平行设置 两个。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7898607 A 3 0013 进一步, 所述快换结构包括固定在多段式电动推杆底部端面的固定杆和位于左底 座及右底座上的固定槽, 固定槽与固定杆匹配。 0014 进一步, 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螺纹连接。
12、一方形螺母, 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方 形螺母宽度及厚度适形的滑槽。 0015 进一步, 所述自由轮和驱动轮均通过轮固定架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轮固定架包括 架体和可旋转固定在架体上的转轴, 所述自由轮和驱动轮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0016 进一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 驱动带轮、 被动带轮和连接皮带, 所述驱动 电机紧固在外壳内, 所述驱动带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主轴上, 所述被动带轮固定在固定有 驱动轮的转轴上, 所述连接皮带连接在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上。 0017 进一步, 还包括操纵系统, 所述操纵系统包括控制芯片、 控制按钮, 所述控制芯片 与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 显示器和控。
13、制按钮电性连通, 所述控制按钮固定在显示器 上, 且与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电性连通。 0018 进一步, 所述弹性坐垫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贯通孔, 所述显示器通过可折叠的柔性 杆与弹性坐垫可旋转连接, 柔性杆旋转并弯折后, 显示器可位于贯通孔的下方区域。 0019 进一步, 所述贯通孔的上方设置有覆盖软垫, 弹性坐垫上设置有软垫放置孔。 0020 进一步, 所述左底座的外壳或右底座的外壳上设置有软垫收纳孔, 所述软垫收纳 孔口部设置有弹簧按压盖。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 1、 采用摄像头和显示器的组合方案可对前进中的障碍物进行360度无死角显示和 监控, 扩大了患者的视野,。
14、 可显著提高安全性; 0023 2、 采取左底座、 右底座和伸缩机构的组合结构, 可在不使用时, 通过伸缩机构调整 左底座与右底座两者之间的距离, 以缩小宽度尺寸, 便于携带; 同时, 在需要更小尺寸时, 可 以将伸缩机构拆开, 使三者分开携带, 进一步提高携带的方便性; 0024 3、 采取伸缩式支撑, 可以调节不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人群, 提高适应性, 同 时在不使用时, 可将支撑收藏于坐垫的推杆容纳孔内, 进一步利于缩小高度尺寸, 便于携 带; 0025 4、 可以自行移动, 方便患者助力行走, 缓解久坐疲劳, 使身心愉悦, 利于康复; 0026 5、 采取头部摄像头对患者头部进行实。
15、时成像, 当患者发现自己头部姿态不对时, 可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确保持续保持正确的姿态, 使患者快速康复, 缩短治疗周期。 0027 总之, 本发明可在患者的操纵下自动行走, 即使患者存在后步态不稳也不会有跌 倒风险, 同时, 能对前进中障碍物或移动物体360度成像, 患者不会碰伤或撞伤, 安全性非常 高, 使患者可安全独立行走或外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 使 其心情愉悦, 从而加速患者的快速康复, 另外, 本发明的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 使存放尺寸 更小, 携带更方便, 进一步方便患者的外出, 扩大了患者的活动半径, 甚至在康复期间也可 以去办公、 出差或旅游, 。
16、对患者的影响可降低到最低。 0028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 并 且在某种程度上, 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或者可 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 获得。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7898607 A 4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的详细描述, 其中: 0030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去掉弹性软垫及弹簧按压盖后的三维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的主。
17、视图; 0033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34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0035 图6为图3的第一剖视图; 0036 图7为图3的第二剖视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 0038 1-移动底座; 11-左底座; 12-右底座; 13-伸缩机构; 14-外壳; 15-自由轮; 16-驱动 轮; 17-驱动机构; 171-驱动电机; 172-驱动带轮; 173-被动带轮; 174连接皮带; 18-轮固定 架; 181-架体; 182-转轴; 19-软垫收纳孔; 20-弹簧按压盖; 0039 2-伸缩支撑; 21-多段式电动推杆; 22-固定杆; 23-固定槽; 24-方形螺母; 25-滑槽; 00。
18、40 3-弹性坐垫; 31-推杆容纳孔; 32-贯通孔; 33-覆盖软垫; 34-软垫放置孔; 0041 4-成像系统; 41-第一摄像头; 42-第二摄像头; 43-显示器; 44-柔性杆; 45-球铰; 0042 5-操纵系统; 51-控制芯片; 52-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将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应当理解, 优选实施例 仅为了说明本发明, 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4 如图1至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用康复装置, 包括: 0045 移动底座1, 具有左底座11、 右底座12和伸缩机构13, 左底座和右底座均。
19、包括外壳 14、 可拆卸固定在外壳底部的自由轮15和驱动轮16, 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机构17, 自由 轮和驱动轮在底座的前后方向上一前一后呈直线设置, 驱动机构对在后的驱动轮进行旋转 驱动, 在驱动轮的驱动下带动在前的自由轮旋转, 从而驱动代步车整体的移动, 伸缩机构的 两端分别与左底座的外壳和右底座的外壳的内侧可拆卸固定, 用于调节左底座和右底座之 间的距离, 可在不使用时, 将距离调整到最小, 利于存放或携带, 在极端情况下, 也可将伸缩 机构拆除, 进行分别存放, 进一步提高运输性; 0046 外壳采取塑料一体注塑成形, 可降低重量, 提高便携能力。 0047 伸缩支撑2, 为多段式。
20、电动推杆21, 可用较小的长度实现较长的伸缩长度, 使体积 更小, 其下端用快换结构与移动底座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快换结构包括固定在多段式 电动推杆底部端面的固定杆22和位于左底座及右底座上的固定槽23, 固定槽可以是任意的 形状, 如圆形、 方形、 椭圆形等, 只要固定杆的外形与固定槽的内腔相匹配, 固定杆插入固定 槽内即可形成固定就行。 这样使拆卸也非常方便、 快捷。 0048 值得说明的是, 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 多段式电动推杆的底部直径至 少大于固定槽的宽度尺寸, 这样才能形成支撑。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7898607 A 5 0049 弹性坐垫3, 呈。
21、水平地固定在多段式电动推杆的上端面, 通过多段式电动推杆的伸 缩调整弹性坐垫的高度, 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 且在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容纳多段式电动 推杆的推杆容纳孔31, 如图所示, 推杆容纳孔的大小及深度与多段式电动推杆的最大直径 及收缩后的高度值相匹配, 在不使用时, 可将多段式电动推杆完成收藏于推杆容纳孔内, 高 度尺寸仅为底座和弹性坐垫的厚度和, 使其体积更小。 0050 成像系统4, 具有第一摄像头41、 第二摄像头42和显示器43, 第一摄像头固定在弹 性坐垫前侧边缘, 对代步车前方景物进行360度成像, 第二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器上, 可对患 者的头部进行360度成像, 显示器可旋转地。
22、固定在弹性坐垫的前侧, 第一摄像头、 第二摄像 头与显示器电性连通。 通过第一摄像头和显示器的组合方案可对前进中的障碍物进行360 度无死角显示和监控, 扩大了患者的视野, 提高了安全性; 采取第二摄像头对患者头部进行 实时成像, 当患者发现自己头部姿态不对时, 可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确保持续保持正确的 姿态, 使患者快速康复, 缩短治疗周期。 0051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 电动推杆在左底座、 右底座之间至少 平行设置两个, 使调整时, 向内的收缩力或向外的推力可前后同时进行, 使受力均匀, 确保 左右驱动轮之间与自由轮之间的距离一致, 减少行进误差, 提高行进精度。。
23、 0052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固定杆的端部螺纹连接一方形螺母24, 固定槽的底部设置 有与方形螺母宽度及厚度适形的滑槽25, 方形螺母在滑槽的限位固定, 一方面可以将伸缩 支撑固定在移动底座上, 防止其倾斜时滑出底座造成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与滑槽的宽度适 形, 没有转动空间, 因此, 可防止伸缩支撑和弹性坐垫旋转, 使前进方向不变, 提高行进过程 的安全性。 0053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自由轮和驱动轮均通过轮固定架18固定在外壳上, 轮固定 架包括架体181和可旋转固定在架体上的转轴182, 自由轮和驱动轮固定在转轴上; 本实施 例的驱动机构17包括驱动电机171、 驱动带轮172、 。
24、被动带轮173和连接皮带174, 驱动电机紧 固在外壳内, 驱动带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主轴上, 被动带轮固定在固定有驱动轮的转轴上, 连接皮带连接在驱动带轮和被动带轮上, 驱动电机旋转带动驱动带轮旋转, 驱动带轮通过 连接皮带带动被动带轮旋转, 从而驱动轮旋转, 最后带动自由轮旋转, 整个装置前进或倒 退。 0054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还包括操纵系统5, 操纵系统包括控制芯片51、 控制按钮52, 控制芯片与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 显示器和控制按钮电性连通, 控制按钮与伸缩机 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电性连通。 代步车的高度及宽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 需要调整时, 患者 通过控制按钮发出调整。
25、的高度及宽度值, 控制芯片接收指令后向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 杆发出具体的调整参数, 伸缩机构、 多段式电动推杆工作, 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 患者 实时观察, 调整到位后, 即完成调整步骤。 本实施例为方便, 将控制按钮通过软带固定在显 示器下方, 方便患者使用, 并且也不会遗失。 同时, 本实施例将控制芯片51与控制按钮52集 成为一体。 0055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弹性坐垫的中部区域设置有贯通孔32, 显示器通过可折叠 的柔性杆44与弹性坐垫连接, 在连接处通过球铰45连接, 使显示器在柔性杆及球铰的共同 作用下, 可调整空间位置, 且在柔性杆旋转并弯折后, 显示器可位于贯通孔的。
26、下方区域。 当 患者在车上待久时, 可以下车, 关掉驱动电机, 使代步车在患者的推动下前行, 患者将头面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7898607 A 6 朝下靠在弹性坐垫上, 视线穿过贯通孔, 落在显示器上, 通过显示器观察前进中的障碍物或 移动危险物, 使代步车的功能得到增强。 柔性杆44在现有技术里已有广泛应用, 如灯具支 座、 话筒支座等领域, 这里不再熬述。 0056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贯通孔的上方设置有覆盖软垫33, 弹性坐垫上设置有软垫 放置孔34。 当用本发明代步时, 覆盖软垫放置在软垫放置孔内, 当须人力推时, 取出覆盖软 垫, 一方面用作代步车时覆盖软垫使坐。
27、起来更舒适, 另一方面用作人力车时, 取下覆盖软垫 可避免直接与人体面部接触, 减少细菌的传播。 同时, 也使本装置具有多种功能, 使患者可 以有更多选择。 0057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 左底座的外壳或右底座的外壳上设置有软垫收纳孔19, 可 对覆盖软垫进行收纳和存放, 同时, 在软垫收纳孔口部设置弹簧按压盖20, 避免掉落, 也方 便存放。 0058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7898607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8 CN 107898607 A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9 CN 107898607 A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0 CN 107898607 A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1 CN 107898607 A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2 CN 107898607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