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5675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5675ACN102335675A21申请号201010228610922申请日20100716B21B27/0220060171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01900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813号南楼72发明人段明南金国李山青王波张明宋俊徐展杨振益周毅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17代理人伍贤喆朱丽琴54发明名称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57摘要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辊端部辊形。一种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该工作辊的端部辊形为函数曲线,函数为多项式幂函。
2、数,其特征是以该工作辊辊身的延长线与端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原点,工作辊的轴向为横坐标,工作辊的径向为纵坐标;所述辊形端部曲线的函数方程为。本发明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采用渐变锥度式的曲线过渡形式,很好的提高工作辊在一定窜动量下对带钢边部的边降控制能力;同时本发明对辊面接触应力具有较好的均匀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工作辊以及中间辊的辊面磨损速度,提高了轧辊的服役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CN102335684A1/1页21一种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该工作辊的端部辊形为函数曲线,函数为多项式幂函数。
3、,其特征是以该工作辊辊身的延长线与端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原点,工作辊的轴向为横坐标,工作辊的径向为纵坐标;即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的相对长度为横坐标值,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相对高度为纵坐标值,所述辊形端部曲线的函数方程为12式中工作辊端部需要加工的曲线辊形的长度值,单位MM;工作辊辊面直线总长度,单位MM;为轧件的平均宽度值,单位MM;工作辊处于极限窜动位置时锥部起始点进入轧件边部的长度值,该数值由生产工艺要求决定,单位MM;工作辊的极限窜动量,单位MM;为曲线陡峭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边。
4、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其特征是所述的取值,取值范围为05,15,取值范围为200,800,取值范围为100,400,取值范围为5,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其特征是取值为1005,取值为510291,取值为220263,取值为11336。权利要求书CN102335675ACN102335684A1/4页3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辊端部辊形。0002背景技术0003在轧制扁平材的生产过程中,轧辊通过对加工对象施加强大的挤压力,致使加工对象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用户所需的断面形状。然而在实际生产。
5、中,由于多个影响因素,造成冷轧钢板横断面的各部位厚度值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基于轧辊的轧制力分布与变形规律,其厚度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具体为钢板越靠近边部,其厚度值相对越小,钢板越靠近中部,其厚度值也相对越大。以普通无取向硅钢为例,距离边部15MM处的厚度值与带钢宽度中间点的厚度值的差值通常在10UM左右,这种厚差范围决定了带钢需要对边部进行一定的宽度切除,已提高硅钢的叠片系数满足用户需求,而这样直接降低了硅钢产品的金属收得率。0004基于这种现状,日本开发了PC轧制技术,即采用交叉轧制的方法来控制板形,该技术在带材边降的控制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PC轧机的空载辊缝与KWRS轧机不同,从中部到。
6、边部呈缓抛物线型,其空载辊缝凸度表达式如公式3。00053式中CR空载辊缝凸度UM;B轧件的平均宽度MM;D工作辊直径MM;交叉角度RAD。0006另外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工作辊的端部辊形为圆弧过渡的直线锥形,这种辊形能一方面改善工作辊与带材边部的压扁,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支持辊和工作辊之间的辊间接触,从而达到对带材边降的有效控制。这种辊形曲线对于热轧或冷轧软材质的钢板边降控制能力较为显著。0007然而随着下游用户对冷轧钢板(尤其是冷轧硅钢片)同板差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传统边降控制精度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苛刻需求,例如采用传统的工作辊对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等硬质薄板时,其EDGE15CENTER的厚差。
7、值频繁超过10UM的标准,造成长度方向上的合格率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直接降低了冷轧产品竞争力。0008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该工作辊端部辊形为多项式幂函数曲线,该曲线能很好的提高工作辊在一定窜动量下对带钢边部的边降控制能力。0010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该工作辊的端部辊形为函数曲线,函数为多项式幂函数,其特征是以该工作辊辊身的延长线与端线延长说明书CN102335675ACN102335684A2/4页4线的交点为原点,工作辊的轴向为横坐标,工作辊的径向为纵坐标;即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的相对长度为横坐标值。
8、,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相对高度为纵坐标值,所述辊形端部曲线的函数方程为12式中工作辊端部需要加工曲线辊形的长度值,单位MM;工作辊辊面直线总长度,单位MM;为轧件的平均宽度,单位MM;工作辊处于极限窜动位置时锥部起始点进入轧件边部的长度值,该数值由生产工艺要求决定,单位MM;工作辊的极限窜动量,单位MM;为曲线陡峭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0011所述的取值,取值范围为05,15,取值范围为200,800,取值范围为100,400,取值范围为5,20。0012取值为1005,取值为510291,取值为220。
9、263,取值为11336。0013本发明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采用渐变锥度式的曲线过渡形式,直接增大了带钢边部的金属流动影响区域,从而提高了前道次的机架出口的边部金属流动量与流动均匀性,为后机架的边部厚度修正提供足够的余量,从而达到对边部厚度减薄控制能力的提升,很好的提高了工作辊在一定窜动量下对带钢边部的边降控制能力;同时本发明因为采用更加平滑的曲线过渡形式,直接降低了窜动期间工作辊一侧端部与中间辊的接触应力尖峰值,对辊面接触应力具有较好的均匀化作用,从而降低了工作辊以及中间辊的辊面磨损速度,提高了轧辊的服役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0014附图说明0015图1为现有的工作辊端部辊形和本。
10、发明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部辊形的比较示意图;图1中为现有辊形曲线;为本发明辊形曲线。0016图2为现有工作辊和本发明工作辊承载辊缝分布示意图。0017图2中为现有辊形曲线的承载辊缝分布;为本发明辊形曲线的承载辊缝分布。0018说明书CN102335675ACN102335684A3/4页5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0020实施例1一种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端。
11、部辊形,该工作辊的端部辊形为函数曲线,函数为多项式幂函数,其特征是以该工作辊辊身的延长线与端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原点,工作辊的轴向为横坐标,工作辊的径向为纵坐标;即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的相对长度为横坐标值,辊形端部曲线区域相对高度为纵坐标值,所述辊形端部曲线的函数方程为12式中工作辊端部需要加工曲线辊形的长度值,单位MM;工作辊辊面直线总长度,单位MM;为轧件的平均宽度值,单位MM;工作辊处于极限窜动位置时锥部起始点进入轧件边部的长度值,该数值由生产工艺要求决定,单位MM;工作辊的极限窜动量,单位MM;为曲线陡峭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为曲。
12、线特征系数,该值为经验参数。0021在本发明中经过试验得到的取值范围,取值范围为05,15,取值范围为200,800,取值范围为100,400,取值范围为5,20。0022使用本发明的工作辊布置时同机架轧机工作辊采用反向对称的磨削方式,即上工作辊采用操作侧一端磨削后,下工作辊则必须在传动侧进行磨削,这种磨削安装形式是确保该机架能同时对轧件的两个边部厚差具有同等控制能力;以冷轧无取向硅钢为实施例,其具体方案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首先依据电工钢生产工艺要求确定一端辊形曲线的起始位置距离该侧带钢端部的水平距离长度值,具体方程的各项参数如下所示取值为1400MM,为1100MM,为200MM,为300MM。
13、,通过公式2计算可得等于350MM。0023在本实施例中取值为1005,取值为510291,取值为220263,取值说明书CN102335675ACN102335684A4/4页6为11336。0024最后得到选用的端部辊形曲线方程为将端部为该曲线的工作辊运用于某1550冷连轧机进行大规模工业实验前后,通过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边部厚度减薄量的控制能力进行统计分析,边部减薄的控制能力即TATB10UM在每一卷带钢的长度上的合格率,综合统计实验前的一个季度与实验使用的一个季度进行对比如表一中所示,得知新辊形曲线的投入使用使得无取向规格的两个钢种的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未因为采用新辊形曲线而造成断带率的提高与边部增厚等问题。0025该辊形不仅适用于四、六辊冷连轧产线的工作辊端部辊形的加工,同时也可运用于热轧、多辊轧机等不同轧辊端部。说明书CN102335675ACN102335684A1/1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56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