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此后逐渐减少,女性在40岁后,男性在60岁后,进入骨量快速丢失期,骨质的净流失致使骨骼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减少,使骨组织变薄、断裂及多孔,骨骼脆性增加,抗压力下降,从而出现腰背酸痛,腿抽筋及行走乏力等骨质疏松症状。
维生素D作为人体重要的钙调激素,有利于增加肠钙的主动吸收以及肾脏钙的再吸收,从而提高血钙水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肾功能的降低,即使增加钙剂和维生素D的摄入总量,人体也无法完全净吸收,多余的钙剂不能在肠道被有效吸收,还可能造成便秘,肾结石及血管钙化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导致骨质疏松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缺钙”,而是由于体内活性维生素K2缺乏所导致的钙代谢紊乱,血钙无法向骨钙转化的决定性环节。钙、维生素D与维生素K2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补充钙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K2,效果会更显著。
公开号为CN1012440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养骨钙片,主要由酶解络合钙6~12份、生物碳酸钙10~16份、葡萄糖酸钙3~6份、维生素D0.08~0.25份、维生素K0.08~0.25份、全脂牛乳粉42份组成,该发明为了解决促进钙吸收的钙片的技术问题,复合式的补钙虽然增强了钙的吸收,但是有机钙利用率低,活性差。
公开号为CN10153717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养生钙,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配方组成:酶解络合钙骨粉3-13份、胶原蛋白粉6~16份、维生素C 1.5~4份、天门冬氨酸钙12~23份、硬脂酸镁0.5~1份、牛初乳粉7~17份、木糖醇15~25份、沙棘15~25份和微量的维生素D3、维生素K3;该发明使用的复合钙剂,但是该发明中钙源化合物稳定,不利于钙的吸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添加了促吸收剂和包合剂,促进了钙的吸收,增加了钙片稳定性,并且降低了碳酸钙钙来源导致的便秘的发生。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主要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40-60份、维生素D 0.5-1份、维生素K25-6份、包合剂2-3份、促吸收剂2-4份、麦芽糊精20-3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4份和水1-3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50份、维生素D 0.8份、维生素K25.5份、包合剂2.5份、促吸收剂3份、麦芽糊精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和水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4-6:1-3:1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5:2:1组成。
其中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CAS:85536-07-8)。
进一步的,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8-10:2-4:1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9:3:1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S1:将维生素D、维生素K2和包合剂混合,搅拌均匀,静置12-14小时,得到粘稠物A;
S2:将粘稠物A、促吸收剂与碳酸钙混合均匀,进行湿法制粒,得到颗粒B;
S3:将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混合均匀,然后均匀喷于颗粒B表面,最后干燥、压片,即得。
本发明唯一的钙源为碳酸钙,固体碳酸钙是无机钙的一种,成本极低,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补钙剂,碳酸钙经过胃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形成的钙离子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但是碳酸钙来源的钙片对胃酸质量和分泌数量的要求很高,胃酸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碳酸钙,会导致严重便秘等情况发生,并且服用碳酸钙可能导致肾结石的几率增加,而本发明是在现有的碳酸钙来源钙片的基础上增加了包合剂与促吸收剂,将碳酸钙、维生素D(CAS:67-97-0)、维生素K2、包合剂与促吸收剂配合使用,促进了钙的吸收并且降低了便秘的发生,本发明使用包合剂在胃部会缓慢溶解,释放包合剂中碳酸钙成分,避免了快速溶解后胃酸的过度消耗,刺激胃部,并且由于钙片缓释作用,一部分钙剂会随之进入肠道,与维生素D配伍在酸度较强的十二指肠部位进一步的吸收,进一步的转化生成血钙与维生素K2转化为骨钙。
本发明使用的促吸收剂会加快钙离子的运转作用,促吸收剂采用壳聚糖(CAS:9012-76-4)、十二烷基麦芽糖苷(CAS:69227-93-6)和鼠李糖脂(CAS:147858-26-2)的混合物,与细胞膜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并且可以改善肠胃粘膜的通透性,促进钙的吸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成本低,本发明使用的唯一的钙源为碳酸钙成分,并且弥补了传统的碳酸钙钙剂可能造成便秘的缺点,降低了肾结石的发生几率。
2、吸收快,本发明公开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配方合理,并且使用的促吸收剂增加了钙离子的吸收速度。
3、降低便秘的发生,本发明公开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并且天际的包合剂有利于肠道的蠕动,降低便秘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的成分均为常规产品,其中:羧甲基-β-环糊精购自山东滨州智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购自上海甄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50份、维生素D 0.8份、维生素K25.5份、包合剂2.5份、促吸收剂3份、麦芽糊精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和水2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5:2:1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9:3:1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为:
S1:将维生素D、维生素K2和包合剂混合,搅拌均匀,静置13小时,得到粘稠物A;
S2:将粘稠物A、促吸收剂与碳酸钙混合均匀,进行湿法制粒,得到颗粒B;
S3:将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水混合均匀,然后均匀喷于颗粒B表面,最后干燥、压片,即得。
实施例2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40份、维生素D 1份、维生素K25份、包合剂3份、促吸收剂2份、麦芽糊精3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和水3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4:1:1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10:4:1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实施例3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60份、维生素D 0.5份、维生素K26份、包合剂2份、促吸收剂4份、麦芽糊精2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4份和水1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6:3:1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8:2:1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对比例1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50份、维生素D 0.8份、维生素K25.5份、包合剂2.5份、促吸收剂3份、麦芽糊精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和水2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5:2:1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按重量比为10:3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促吸收剂中不添加鼠李糖脂,增加壳聚糖的含量。
对比例2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50份、维生素D 0.8份、维生素K25.5份、包合剂2.5份、促吸收剂3份、麦芽糊精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和水2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按重量比为5:2:1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1:1:1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改变促吸收剂的成分重量比。
对比例3一种含有维生素K2钙片
所述含有维生素K2钙片由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组成:碳酸钙50份、维生素D 0.8份、维生素K25.5份、包合剂2.5份、促吸收剂3份、麦芽糊精2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和水2份;
所述的包合剂由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按重量比为5:2组成;
所述的促吸收剂由壳聚糖、十二烷基麦芽糖苷和鼠李糖脂按重量比为9:3:1组成。
所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
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包合剂中不添加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增加聚乙二醇脂肪酸甘油酯、羧甲基-β-环糊精的含量。
试验例1、钙片吸收实验
试验对象: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
动物模型:KM小鼠150只,鼠龄4周;体重20±0.5g;雄雌各半分笼饲养;然后雄雌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2钙片(50mg,相当于人用量的5倍)碾碎混入常规饲料中进行喂食(其中,常规饲料为每百克饲料中含面粉24g、去胚玉米粉39g、麸皮10g、酪蛋白15g、食盐1g、酵母粉1g、鱼肝油粉1g、鱼粉5g、核黄素4mg);
试验方法:喂食0.5小时后对小鼠血液中的钙离子进行测量(每组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10小组,小鼠麻醉后颌下静脉采血0.3ml,每次只取一小组小鼠血液,半小时取血一次,5小时一个循环),并计算血钙增加量(%)=(血钙浓度-原血钙浓度)/原血钙浓度×100%,记录血钙增加量开始超过2%的时间A、最高血钙增加量B与时间B、血钙增加量再次低于2%的时间C(停止取血),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血钙参数
组别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时间A 1.5h 1.5h 1.5h 2h 2h 时间B 2.5h 2.5h 2.5h 3h 3h 增加量B 5.7% 5.1% 5.0% 3.9% 4.1% 时间C 6h 5.5h 5.5h 5h 5h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钙吸收速率更快,并且吸收量更高。而对比例1-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了配方的组成,钙吸收效果发生变化。
试验例2、钙转化试验
试验对象: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制备得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
动物模型:KM小鼠140只,鼠龄4周;体重20±0.5g;雄雌各半分笼饲养;适应2天后每日60mg/kg剂量维甲酸灌胃,连续灌胃2周,小鼠麻醉后颌下静脉采血0.4ml,小鼠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酶活由原来的3-4个金氏单位上升到13个金氏单位,即造模成功,然后雄雌各半随机分为7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喂食常规饲料;另外6组分别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钙片碾碎混入常规饲料中进行喂食,连续喂食40天;
试验方法:将小鼠在第20天时每组处死10只,40天后处死其余10只;进行检测;
2.1血液项目
每只小鼠采集血液1ml,15000r/min离心30min,制备血清,并且测定血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酶活,取平均值,具体见表2;
表2血清指标
组别 ALP酶活(金氏单位)20天 ALP酶活(金氏单位)40天 实施例1 8.9 3.5 实施例2 9.2 3.8 实施例3 9.3 3.9 对比例1 10.6 5.5 对比例2 10.1 5.1 对比例3 10.2 5.0 对照组 12.5 10.5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由钙离子抑制,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肝和骨,由维甲酸灌胃后的小鼠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酶活由原来的3-4个金氏单位上升到13个金氏单位,说明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从表2中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钙片进行补钙20天后,小鼠的碱性磷酸酶(ALP)酶活下降至9左右,但是离正常水平(3-4个金氏单位)还有一定的距离,经过40天补钙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补钙效果。
2.2骨骼项目
取小鼠两侧股骨、胫骨,烘干后测定骨干重,600℃碳化8h,测定骨矿质含量,取平均值,具体见表3;
表3骨钙含量
组别 骨钙质量分数(mg/g干骨) 骨钙质量分数(mg/g干骨) 实施例1 0.0096 0.0112 实施例2 0.0090 0.0109 实施例3 0.0091 0.0108 对比例1 0.0080 0.0095 对比例2 0.0083 0.0099 对比例3 0.0084 0.0097 对照组 0.0061 0.0072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小鼠补钙后,骨钙含量增加,本发明实施例1-3相比于对比例1-3钙片具有更好的补钙效果,经过40天补钙后骨钙含量接近正常水平。2.3便秘发生数量统计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钙片发生便秘的几率低,具体如表4所示(统计为喂食20天后的数量)。
表4小鼠发生便秘数量(只)
组别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3 小鼠便秘数量 1 2 2 6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小鼠由于补充无机钙发生的便秘现象。
试验例3、稳定性试验
试验对象:实施例1-3与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含有维生素K2钙片;
试验方法:将钙片分别在(40±2)℃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考察3个月,然后测定维生素D的流失量,具体如表5所示;
表5维生素D流失量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