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治疗清扫宣肺、化痰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Y0****01
  • 文档编号:8208084
  • 上传时间:2020-02-14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22.7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12993.2

    申请日:

    20051018

    公开号:

    CN1742967A

    公开日:

    200603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4,A61K9/48,A61P11/10,A61P11/14

    主分类号:

    A61K36/904,A61K9/48,A61P11/10,A61P11/14

    申请人:

    潘首德

    发明人:

    潘首德

    地址: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万通路66号

    优先权:

    CN20051011299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扫宣肺,化痰止咳中药制剂的处方、处方量及制备工艺。此中药是由百部、枇杷叶、前胡、地黄、苦杏仁、五味子、麦冬、浙贝母、甘草中药制备而成的。以上九味,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苦杏仁、前胡、五味子加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加80%乙醇8倍量,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的清膏,备用;药渣与其余百部等五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的清膏,与上述清膏及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经临床实验证实,此中药可有效地治疗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感冒风热证,表现为身热较著,微恶风,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口干咽痛,咽喉红肿。本品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上述征候的良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清扫宣肺、化痰止咳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制备而成的口服制剂:百部25-75      杏仁18-64   浙贝母18-64   麦门冬18-58g生地黄15-65    前胡8-48    五味子5-45    甘草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百部25      杏仁18   浙贝母18   麦门冬18生地黄15    前胡8    五味子5    甘草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百部60      杏仁55    浙贝母55    麦门冬45生地黄45    前胡35    五味子30    甘草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百部60      杏仁55    浙贝母55    麦门冬45生地黄45    前胡35    五味子30    甘草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百部50      杏仁40    浙贝母40    麦门冬30生地黄30    前胡20    五味子15    甘草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为胶囊、片剂、颗粒剂、散剂、或丸剂。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为胶囊剂 8、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以上九味,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前胡、五味子、杏仁加70-85%乙醇提取2-3次,每次加醇6-10倍量,提取1-2小时,合并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的清膏;百部其余五味水煎煮三次滤过,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的清膏,然后按常规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剂型,如胶囊、片剂、颗粒剂、散剂、或丸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以上九味,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前胡、五味子、杏仁加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加醇8倍量,提取2小时,合并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的清膏;百部其余五味水煎煮三次滤过,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的清膏,与上述清膏及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装入胶囊,即得。既得本发明的咳克平胶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制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行清扫宣肺、 化痰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外感咳嗽,是临床上十分常 见的病证,发病率较高,易感人群面广,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外 感风寒未能及时治愈,风寒化热,化燥伤肺,肺失肃降;热伤肺津, 痰热壅滞使病性加重,不易治愈。本方剂以百部、杏仁、浙贝母前胡、 麦门冬、生地黄、五味子、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宣肺清热,止咳化 痰之功效。主要治疗风燥伤肺之证,上述药物治疗本证之功效在中医 药文献古藉中多有记载。

    百部

    〔名医别录〕:“主咳嗽上气”。

    {药性本草}:“治肺热,润肺”。

    〔本草正义〕:“百部虽微温,然润而不燥,且能开泄降气,凡嗽 而无不宜之,而尤为久嗽必需良药”。

    〔现代研究〕

    1、百部碱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具有镇咳 作用。

    2、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百日咳、慢性气管炎。

    杏仁

    〔药性本草〕:“主咳逆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

    〔珍珠囊〕:“除肺热,治上焦风热,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

    浙贝母

    〔名医别录〕:“疗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

    〔本经逢原〕:“肺受心包上乘,因而生痰,或为邪热所干,喘嗽 烦闷,非此莫治。”

    〔现代研究〕

    1、药理研究:浙贝有镇咳,降压等作用。

    2、临床将浙贝花制成流浸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炎。

    前胡

    〔名医别录〕:“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下气, 治伤寒寒热。”

    〔药性本草〕:“能去热实及时气内外俱热”。

    〔本草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本经逢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诸疾,气 下则炎降,痰亦降矣,为痰气之要味,治伤寒寒热及时气内外 俱热。”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有较好的祛痰作用。有抗流感病毒及真菌活性。

    麦门冬

    〔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

    〔本草新编〕:“麦冬门,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实热……。”

    生地黄

    〔本草逢原〕:“生地典,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 有热者宜加用之。”

    五味子

    〔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 子精。”

    〔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 肾水,益气生津……宁喇定喘,除烦渴。”

    甘草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

    发明内容

    清扫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风热化燥任由肺所致咳嗽频剧,喉燥 咽痛,唇鼻干燥,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常伴有鼻塞头痛,口渴 身热等证。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外邪侵袭肺系所致, 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其不耐寒热,称为“娇 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 咳嗽。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 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转化,风寒化热,风热化燥,伤肺而失之清 肃,热伤肺津使痰热壅滞,证见: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唇鼻干燥, 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常伴有鼻塞头痛,口渴身热等表证。治宜 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行清扫宣肺、化痰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该药物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本发明药物系本发明人根据中医理论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 结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通用名称为咳克平胶囊。本发明药物 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制备而成的:

    百部25-75    杏仁18-64    浙贝母18-64     麦门冬18-58g

    生地黄15-65  前胡8-48     五味子5-45      甘草5-45

    本方以百部为君药。百部苦降,性平,主入肺经,润肺止咳,历 来为治肺痨咳嗽之要药。《本草纲目》引《续十全方》治暴咳,《备急 于金方》治久咳。《本草备要》:“能润肺,治肺热咳嗽。”

    方中以杏仁、浙贝母、前胡为臣药。杏仁:苦泄温润,宣利肺气, 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之功效。浙贝母:苦寒开泄,清火散结作用较 强,宜治风热袭肺,痰火郁结之证。前胡:辛散苦降,降气祛痰,宣 散风热,善降肺气而祛痰涎。适用于痰浊壅肺,肺气不降,痰稠不爽, 喘满胸痞等证。上述杏仁、浙贝母、前胡三臣合用清热化痰、宣肺下 气,以助君药清肺热,止咳嗽之功效。

    方中用麦门冬、生地黄、五味子为佐药。麦门冬:味甘入肺,能 养阴润肺而兼清热,以温燥或燥邪化火伤者用之为宜。生地黄:清热 凉血,养阴生津,治肺热咳嗽。五味子:味酸收敛,温润滋阴,入肺 肾二经,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以止咳定喘。上三佐药以养阴润肺为 主,辅佐君、臣药清燥热而不伤阴。

    方用甘草为使药。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因甘草味甘又益气 润肺而止咳祛痰,且性平而药力和缓,调和诸药。

    综上所述,本方具有宣肺清热,止咳化痰之功效。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百部25    杏仁184   浙贝母18  麦门冬18

    生地黄15  前胡8     五味子5   甘草5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百部50    杏仁40  浙贝母40    麦门冬30

    生地黄30  前胡20  五味子15    甘草15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百部60    杏仁55    浙贝母55     麦门冬45

    生地黄45  前胡35    五味子30     甘草30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百部75    杏仁64    浙贝母64     麦门冬58g

    生地黄65  前胡48    五味子45     甘草45

    本发明药物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如水提、醇提等制备成任 何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剂型。其中优选片剂、胶囊、颗粒剂、 散剂、或丸剂。

    以上九味,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前胡、五味子、杏仁加 70-85%乙醇提取2-3次,每次加醇6-10倍量,提取1-2小时,合并 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 的清膏;百部其余五味水煎煮三次滤过,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5-1.30(60℃测)的清膏,然后按常规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 的口服制剂剂型,如胶囊、片剂、颗粒剂、散剂、或丸剂。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优选:

    以上九味,浙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前胡、五味子、杏仁加 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加醇8倍量,提取2小时,合并醇提取液, 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测)的清膏;百 部其余五味水煎煮三次滤过,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 ℃测)的清膏,与上述清膏及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装入胶囊,即 得。

    既得本发明的咳克平胶囊。

    实施例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

    实施例1

    百部25    杏仁18  浙贝母18    麦门冬18

    生地黄15  前胡8   五味子5     甘草5

    按常规方法制成本发明颗粒剂。。

    实施例2

    百部60     杏仁55   浙贝母55    麦门冬45

    生地黄45   前胡35   五味子30    甘草30

    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本发明散剂。

    实施例3

    百部50    杏仁40   浙贝母40   麦门冬30

    生地黄30  前胡20   五味子15   甘草15

    按常规方法制成本发明胶囊剂。

    实施例4

    百部75    杏仁64   浙贝母64    麦门冬58g

    生地黄65  前胡48b  五味子45    甘草45

    按常规方法制成本发明丸剂。

    实施例5

    百部50    杏仁40  浙贝母40    麦门冬30

    生地黄30  前胡20  五味子15    甘草15

    以上七味,取海螵蛸,鸡内金,碳酸氢钠,粉碎成细粉,备用; 另取延胡索粉碎粗粉,加80%乙醇6倍量,提取1.5小时,合并醇提 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同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 ℃测)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及细粉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为1.30-1.35(60℃测)的稠膏,与上述稠膏,及细粉混匀,干燥,粉 碎,制粒,加入薄荷脑细粉及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即得。

    即得本发明片剂。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清扫 宣肺 化痰止咳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清扫宣肺、化痰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080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