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8205498
  • 上传时间:2020-02-14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2.1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72168.3

    申请日:

    20121120

    公开号:

    CN102908394A

    公开日:

    2013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605,A61P19/02,A61P29/00,A61K35/56,A61K33/28

    主分类号:

    A61K36/605,A61P19/02,A61P29/00,A61K35/56,A61K33/28

    申请人:

    韩永芳

    发明人:

    韩永芳

    地址:

    1524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双庆小区12号楼3单元402室

    优先权:

    CN201210472168A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金永焕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它涉及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本发明是要解决现在治疗痹症的方法有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效果不持久的问题。本发明按质量份数是由1.5~2.5份马钱子、2.5~3.5份三七、1.5~2.5份升药、7.5~8.5份乳香、7.5~8.5份川芎、8.5~9.5份白芷、8.5~9.5份红花、8.5~9.5份当归、8.5~9.5份瓦楞、8.5~9.5份没药、7.5~8.5份桑枝、7.5~8.5份鸡血藤、7.5~8.5份防风和7.5~8.5份桑寄生制成。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痛感,并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疗痹症,缓解疼痛,效果持久。本发明应用于中药领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按质量份数是由1.5~2.5份马钱子、2.5~3.5份三七、1.5~2.5份升药、7.5~8.5份乳香、7.5~8.5份川芎、8.5~9.5份白芷、8.5~9.5份红花、8.5~9.5份当归、8.5~9.5份瓦楞、8.5~9.5份没药、7.5~8.5份桑枝、7.5~8.5份鸡血藤、7.5~8.5份防风和7.5~8.5份桑寄生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按质量份数是由2份马钱子、3份三七、2份升药、8份乳香、8份川芎、9份白芷、9份红花、9份当归、9份瓦楞、9份没药、8份桑枝、8份鸡血藤、8份防风和8份桑寄生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Bi syndrome)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 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 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 于濡养所致。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其中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骨 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痹证的临床表现为各类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往往始于滑膜病变、软骨受损或是变性;服 用某些抗炎类、激素类药物所造成的软骨损伤也是许多骨关节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 关节滑膜、软骨的损伤以及关节滑液的缺失,导致关节骨骼缺少必要的保护,以至于人体 一活动,关节处的骨骼因缺乏必要的“软骨保护”直接发生剧烈硬性摩擦,而引发患者关节 疼痛、肿胀、变形、骨刺增生等多种症状。更为重要的,人体关节器官如果免疫失调,关 节必然因缺乏必要的“免疫保护”而造成外界炎性因子的侵入,最终导致各类骨关节疾病 的发生。

    痹证总由于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 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对于风寒湿痹的治疗,古代医家根 据其感邪偏盛及病理特点,作了很好的概况,如《医学心悟·痹》说:“治行痹者,散风 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 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 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 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现在治疗痹症的方法多为:(1)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 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2)穴位注射法: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 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3)电针 法:选择: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 分钟。(4)中国古代药酒治疗方法。(5)内服中药。(6)外用膏药。刺络拔罐法、穴位注 射法和电针法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内服中药的效果不明显并且有较大 的毒副作用,外用膏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透气性较差会给患处皮肤带来损伤并且容易致皮 肤过敏,而药酒疗法的效果又不持久。由此可见,现在治疗痹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在减 轻痹症病痛的同时增加患者毒副作用或增加治疗方法带来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在治疗痹症的方法有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效果不持久 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

    本发明的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按质量份数是由1.5~2.5份马钱子、2.5~3.5份三七、 1.5~2.5份升药、7.5~8.5份乳香、7.5~8.5份川芎、8.5~9.5份白芷、8.5~9.5份红花、8.5~9.5 份当归、8.5~9.5份瓦楞、8.5~9.5份没药、7.5~8.5份桑枝、7.5~8.5份鸡血藤、7.5~8.5份 防风和7.5~8.5份桑寄生制成。

    本发明的中药配伍成份中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是治疗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的要 药;乳香、没药相须为用能够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当归、 川芎能养血、活血,祛风止痛;防风祛风湿,止痛;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白芷 祛风,燥湿,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兼补肝肾;升药拔毒;瓦楞子散结、化瘀,止痛。诸 药配伍共奏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只 需将药物加工成细末,用白酒和醋泡制后外敷局部即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透气性好、无 毒副作用。本发明能有效治疗痹症,缓解疼痛,效果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按质量份数是由 1.5~2.5份马钱子、2.5~3.5份三七、1.5~2.5份升药、7.5~8.5份乳香、7.5~8.5份川芎、8.5~9.5 份白芷、8.5~9.5份红花、8.5~9.5份当归、8.5~9.5份瓦楞、8.5~9.5份没药、7.5~8.5份桑 枝、7.5~8.5份鸡血藤、7.5~8.5份防风和7.5~8.5份桑寄生制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按质 量份数是由2份马钱子、3份三七、2份升药、8份乳香、8份川芎、9份白芷、9份红花、 9份当归、9份瓦楞、9份没药、8份桑枝、8份鸡血藤、8份防风和8份桑寄生制成。其 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中药配伍成份中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是治疗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 的要药;乳香、没药相须为用能够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当 归、川芎能养血、活血,祛风止痛;防风祛风湿,止痛;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 白芷祛风,燥湿,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兼补肝肾;升药拔毒;瓦楞子散结、化瘀,止痛。 诸药配伍共奏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本实施方式的药物使用 方法简单,只需将药物加工成细末,用白酒和醋泡制后外敷局部即可。本实施方式的药物 能有效治疗痹症,缓解疼痛。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试验的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是由2克马钱子、3克三七、2克升药、8克乳香、8 克川芎、9克白芷、9克红花、9克当归、9克瓦楞、9克没药、8克桑枝、8克鸡血藤、8 克防风和8克桑寄生制成。

    给药方式:将上述成份加工成细末,用白酒和醋泡制后外敷局部,用医用纱布固定。 本试验的药物疗程为七天,前六天连续用药,然后停用一天。

    试验结果: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痛感进行评分,治疗前VAS 疼痛评分为7.4±2.1,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2.8±1.7病人病症及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病人病症及治疗结果

    上述临床实验结果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对痹症有很好的疗效,具有 很好止痛作用,总有效率达100%。

    关 键  词:
    一种 活血化瘀 止痛 中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054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