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排铅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8203278
  • 上传时间:2020-02-13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46.0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91828.2

    申请日:

    20121128

    公开号:

    CN102949591B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69,A61K9/08,A61P39/02,A61K35/56

    主分类号:

    A61K36/8969,A61K9/08,A61P39/02,A61K35/56

    申请人:

    洛阳本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松利,马青利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金城大道

    优先权:

    CN201210491828A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彬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排铅口服液,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所述的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本发明的配方中各原料药相互结合、配伍,使该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体内铅的排出并且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具有滋阴安神、补钙健脑、化痰解热、排毒利尿和益气补精等功效,有效缓解和治疗儿童发育慢、反应迟钝、易激动、健忘多动和腹痛腹泻等症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排铅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所述的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0-16h,切成2-5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24-48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3-7mm的宽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0-80℃条件下干燥3-6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500-60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取乌鸡腿原材料,去毛、洗净,备用;步骤二、提取:按重量份数取步骤一中前处理好的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80-16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步骤五、配液:按照质量百分比向配液罐中加入48%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A、16%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B、 20%的步骤四得到的单糖浆、1%的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和15%的水,搅拌20-4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排铅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铅的大量使用,铅及其化合物大量散发于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中,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危害健康。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引起铅中毒,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儿童较成人暴露于更高的铅污染环境,无论是呼吸还是食入的铅毒均较多。首先,铅在大气中主要积累在贴近地面和地面1米以下的大气中,这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和生活圈;其次,儿童呼吸道对铅的吸收率非常高,约是成人的1.6-2.7倍;再次,儿童“探索”和“尝试”外界事物的行为较多,所以经手送入或亲口“品味”铅尘的机会特别多;最后,儿童胃肠道对食物的需求量大,铅吸收比率比成人高4-10倍。第二、儿童对铅的排泄较少,儿童不会吐痰,经痰排出的铅多被吞入消化道而吸收入血;另外儿童肾脏娇嫩,排铅能力仅为成人的2/3,约1/3的铅会滞留下来。第三、铅毒在儿童体内的流动性较大,可到处“流窜”,发生毒性作用。 

    铅这种重金属元素对人的损害是非常巨大的,对人体的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对于儿童,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因此需要重视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多数排铅药品多为化学络合物药品,其副作用较大,一般只能用于患者的极性治疗,不能长期使用,更不适合青少年预防性长期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排铅口服液,该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体内铅的排出并且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具有滋阴安神、补钙健脑、化痰解热、排毒利尿和益气补精等功效。 

    本发明解决上述及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铅口服液,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 

    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

    所述的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

    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

    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0-16h,切成2-5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

    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24-48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3-7mm的宽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0-80℃条件下干燥3-6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

    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500-60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

    取乌鸡腿原材料,去毛、洗净,备用;

    步骤二、提取:按重量份数取步骤一中前处理好的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80-16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

    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步骤五、配液:按照质量百分比向配液罐中加入48%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A、16%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B、 20%的步骤四得到的单糖浆、1%的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和15%的水,搅拌20-4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10ml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其中,昆布: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能,用于痰核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能,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和痰核瘰疬;煅牡蛎收敛固涩。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能,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乌鸡:味甘,性平,归脾、胃、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之功能。 

    蔗糖:无臭,味甜,在配方中为矫味剂和赋形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其一、配方中,昆布咸寒,牡蛎咸微寒,两者均归肝、肾经,具有滋阴安神、补钙健脑、化痰解热和排毒利尿的功效,昆布本身含有丰富的钙、铁、维生素和18种必需氨基酸,其浸提液中含有大量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能与人体内的铅等有害重金属结合,形成海藻酸铅而排出体外,阻止其被人体吸收,同时海藻酸钠对人体内沉积的铅也有促进排出的功效,即昆布的排毒利尿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人体的含铅量;牡蛎壳中含有18.9%的钙、镁、铁、铜等微量元素和多种必需氨基酸,牡蛎肉中牛磺酸的含量达到1.3%,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据科学实验证明其能够减少铅在大脑内的蓄积,防止铅毒性所致的儿童发育慢、反应迟钝;维生素C结构中含有烯二醇基团,可以与铅络合形成抗坏血酸铅,减少其在脑、肾组织中的沉淀;钙、铁等微量元素与铅同为二价金属,补充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抑制人体对铅的吸收,且能补充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其二、玉竹甘寒,与昆布、牡蛎结合,有助于养阴润燥、解热止渴,能促进人体的铅的排出,也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促进昆布和牡蛎的药效,且其有效成分中含有羧酸和维生素C,能够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乌鸡性平,主补,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排铅和滋补相互搭配,促进药物吸收,药效增倍,且其能补充人体的烟酸含量,不仅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可抑制人体对铅的吸收。 

    其三、配方中各原料药相互结合、配伍,使该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体内铅的排出并且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具有滋阴安神、补钙健脑、化痰解热、排毒利尿和益气补精等功效,有效缓解和治疗儿童发育慢、反应迟钝、易激动、健忘多动和腹痛腹泻等症状。 

    其四、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高效,加入香精使口服液味道可口、气味香甜,使儿童患者乐于服用。且该口服液为中药制剂,无副作用,适于儿童长期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排铅口服液,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 

    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

    所述的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

    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

    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0-16h,切成2-5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

    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24-48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3-7mm的宽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0-80℃条件下干燥3-6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

    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500-60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

    取乌鸡腿原材料,去毛、洗净,备用;

    步骤二、提取:按重量份数取步骤一中前处理好的玉竹20-40份、昆布20-40份、锻牡蛎壳10-20份和牡蛎肉10-20份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80-16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

    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30%-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步骤五、配液:按照质量百分比向配液罐中加入48%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A、16%的步骤三得到的浓缩清膏B、 20%的步骤四得到的单糖浆、1%的辛香料香精或利口酒香精和15%的水,搅拌20-4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75℃、20-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10ml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40份、昆布20份、锻牡蛎壳10份和牡蛎肉10份,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

    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0h,切成2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24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3mm宽的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0℃条件下干燥6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50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取乌鸡原材料,去毛、洗净,备用;

    步骤二、提取:取上述配方量的步骤一中前处理过的玉竹、昆布、锻牡蛎壳和牡蛎肉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8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

    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3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步骤五、配液:按照配方量取步骤三得到的两种清膏至配液罐,再加入配方余量的单糖浆、辛香料香精和水,搅拌2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65℃、2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实施例2: 

    一种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20份、昆布40份、锻牡蛎壳20份和牡蛎肉20份,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所述的香精为利口酒香精。

    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6h,切成5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48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7mm宽的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80℃条件下干燥3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60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取乌鸡腿原材料,去毛、洗净,备用;

    步骤二、提取:取配方量的步骤一中前处理后的玉竹、昆布、锻牡蛎壳和牡蛎肉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16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

    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5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步骤五、配液:取配方量的步骤三得到的两种清膏至配液罐,再加入配方余量的步骤四得到的单糖浆、利口酒香精和水,搅拌4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75℃、4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实施例3: 

    一种排铅口服液,由质量百分比为48%的浓缩清膏A、16%的浓缩清膏B、20%的单糖浆、1%的香精和15%的水组成,所述的浓缩清膏A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饮片制成:玉竹30份、昆布30份、锻牡蛎壳15份和牡蛎肉15份,浓缩清膏B由乌鸡腿熬制而成,所述的香精为辛香料香精。

    所述的排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前处理:取玉竹原材料进行切制,先除去玉竹上的杂质,用水洗净后闷润13h,切成3.5mm的厚片,然后在50-80℃条件下采用连续式热风对流干燥法干燥6-10h,得到玉竹饮片,备用;取昆布原材料,先除去杂质和硬柄,用8倍于昆布质量的清水浸漂36h,漂净后晾至半干,然后切成5mm的宽丝,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在60℃条件下干燥4.5h,得到昆布饮片,备用;取牡蛎原材料,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清洗干净,然后将牡蛎壳肉分离,将牡蛎肉切成细丝,冷藏备用,将牡蛎壳砸成小块,并置于瓦罐内用炭火在550℃条件下锻2h至红,取出、放冷后碾碎,备用;取乌鸡原材料,除去毛和内脏,洗净,备用;

    步骤二、提取:取配方量的步骤一中前处理后的玉竹、昆布、锻牡蛎壳和牡蛎肉置于提取罐,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加水120份,每次煎煮1.5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取乌鸡腿加水煎煮两次,每次的加水量为乌鸡腿重量的2倍,第一次煎煮1.5h,第二次煎煮1h,静置12h后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步骤三、浓缩:取步骤二得到的玉竹、昆布和牡蛎的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得到浓缩清膏A;然后将步骤二得到的乌鸡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置冷却、弃去浮油,得到浓缩清膏B;

    步骤四、制单糖浆:取蔗糖加入到蔗糖重量的40%的蒸馏水中,加热使蔗糖完全溶解,制成单糖浆,过滤,备用;

    步骤五、配液:取配方量的步骤三得到的两种清膏至配液罐,再加入配方余量的步骤四得到的单糖浆、辛香料香精和水,搅拌30min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过滤,将滤液置于高压均质机中,在70℃、30MPa条件下进行两次均质;

    步骤六、灌装与灭菌:将步骤五得到的均质液灌装密封于洁净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流通蒸汽在100℃条件下灭菌30min,热水冲洗、淋干后即制得该口服液。

    临床试验数据 

    临床试验中,选取200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年龄在3-15岁,经检测体内含铅量均有所超标,人体正常血铅水平为0-99μg/L。

    用药方法:口服排铅口服液,一日3次,一次1-2瓶,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 

    显效:人体血铅含量降低40μg/L以上;

    有效:人体血铅含量降低10-40μg/L;

    无效:人体血铅含量降低10μg/L以下。

    通过分别对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体内的含铅量以及相应的症状表现进行测量统计,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格1:用药前后人体血铅含量变化

    结果显示:用药一个疗程后,在200例儿童患者中,有127例患者的血铅含量降低40μg/L以上,为显效,有69例患者的血铅含量降低10-40μg/L,为有效,有4例患者血铅含量降低10μg/L以下,视为无效。

    综上所述:一种排铅口服液,其显效率为63.5%,有效率34.5%,无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8.0%。说明该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儿童体内铅的排出以及铅在人体的沉积,有效缓解和治疗儿童发育慢、反应迟钝、易激动、健忘多动和腹痛腹泻等症状。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男,10岁,原血铅含量为125μg/L,症状为反应迟钝、易激动、不听话、健忘多动、发育迟缓,诊断为中度铅中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进行治疗,每日3次,3个月后,含铅量降为61μg/L,易激动、不听话、健忘多动的症状消失,反应迟钝、发育迟缓的症状减轻,服用本口服液有效。

    病例2:王某,女,13岁,原血铅含量为147μg/L,症状为易激动、健忘多动、腹痛腹泻、发育迟缓,诊断为中度铅中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进行治疗,每日3次,4个月后,含铅量降为78μg/L,易激动、健忘多动、腹痛腹泻的症状消失,反应发育迟缓的症状减轻,服用本口服液有效。 

    病例3:郭某,女,5岁,原血铅含量为113μg/L,症状为反应迟钝、不听话、健忘多动,诊断为轻度铅中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进行治疗,每日3次,2个月后,含铅量降为33μg/L,反应迟钝、不听话、健忘多动的症状基本消失,服用本口服液有效。 

    关 键  词:
    一种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排铅口服液及其制备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2032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