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针灸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温针灸器.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92943.7 (22)申请日 2017.05.27 (71)申请人 余庆县中医医院 地址 564499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 文峰路 (72)发明人 蒲尚喜 陈普庆 陆永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蒙捷 (51)Int.Cl. A61H 39/08(2006.01) A61H 39/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温针灸器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一种温针 炙器, 包括。
2、竖向设置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 所 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吸盘, 所述 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沿其轴线设有齿条, 所述左 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 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齿轮, 所述连接杆通过齿轮与 齿条的啮合支撑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 所 述齿轮上设有调节连接杆高度的调节轮, 所述连 接杆上套接有用于放置艾灸的装料管, 所述装料 管设有供温灸针通过的通孔。 通过旋转调节轮, 达到调节调节温灸针插入到装料筒内的深度, 避 免温炙针的温度过高对人体的皮肤造成灼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7028759 A 2017.08.11 CN 107028。
3、759 A 1.一种温针灸器, 包括竖向设置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 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 一端连接有吸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沿其轴线设有齿条, 所述左支撑杆 和右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齿轮, 所述连接杆通过齿轮与 齿条的啮合支撑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 所述齿轮上设有调节连接杆高度的调节轮, 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用于放置艾灸的装料管, 所述装料管设有供温灸针通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料筒内设有筛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网可拆卸连接在装料筒内。 4.根据权利要求3。
4、所述的温针灸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温灸针的直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028759 A 2 一种温针灸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温针灸器。 背景技术 0002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 (通常指毫针) 按 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 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 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 人体共 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 熏熨, 利用热的 刺激来预防和治。
5、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 故而称为艾灸, 另有隔药灸、 柳条灸、 灯芯 灸、 桑枝灸等方法。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 艾炷灸和温针灸等, 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 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 点燃, 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长期以来, 中医温针灸治 疗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的落后状态, 即由医务工作者手拿艾条在病人针灸部位上熏烤, 这 样不仅操作麻烦、 费时费力, 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而且艾条燃烧的烟雾上升, 熏烤医 务人员持艾条的手指, 常此以往, 很不利于医务人员的健康。 0003 针对以上问题, 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1286854 的 “新型温针灸器” , 包括支杆、 杆。
6、 套和多孔温灸药管, 其特征是在支杆下端设有吸盘, 多孔温灸药管底部设有温灸针。 在对 病人进行温针灸治疗时, 将吸盘吸附在温针灸部位周围皮肤上, 温灸针置于温灸部位, 点燃 艾灸放入多孔温灸药管内, 温灸药管升温后, 热量传递到温灸针使其温度升高, 但是当温灸 针温度过高时会对人体的皮肤造成灼伤。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温针灸器,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灸针温度过高的问题。 0005 本方案中的一种温针灸器, 包括竖向设置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 所述左支撑杆 和右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吸盘, 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沿其轴线设有齿条, 所述左支撑 杆和右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 所述连接。
7、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齿轮, 所述连接杆通过齿轮 与齿条的啮合支撑在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之间, 所述齿轮上设有调节连接杆高度的调节 轮, 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用于放置艾灸的装料管, 所述装料管设有供温灸针通过的通孔。 000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在对病人进行温针灸治疗之前, 将温灸针插入到人体的特定 部位, 通过吸盘吸住温针灸部位周围的皮肤将温针灸器固定, 在固定的过程中, 使温灸针通 过通孔进入到装料管内, 点燃艾条放入到装料筒内, 艾条覆盖住温灸针, 燃烧后的艾条对温 灸针进行加热; 当病人感觉到温灸针的温度过高时, 通过旋转调节轮, 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带 动连接杆向上运动, 进而调节温灸针插入到。
8、艾条内的深度, 艾条对温灸针的加热减弱, 温灸 针的温度降低。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旋转调节轮, 使齿轮在齿条上移动达到调节温 灸针插入到装料筒内的深度, 进而调节温灸针的温度, 避免温灸针的温度过高对人体的皮 肤造成灼伤。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028759 A 3 0008 进一步, 所述装料筒内设有筛网。 为了避免温灸针处于燃烧中的艾条中, 高温对温 灸针的寿命造成影响, 将点燃后的艾条放入到筛网上, 温灸针和艾条分离。 0009 进一步, 所述筛网可拆卸连接在装料筒内。 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在筛网上设置挂 钩悬挂在装料筒内, 当艾灸燃烧后成为灰烬,。
9、 提动挂钩将筛网提到装料筒外, 方便对灰烬进 行清理。 0010 进一步, 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温灸针的直径。 常用温灸针的直径为25mm, 温灸针是 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 为了使温灸针能够顺利的通过通孔进入到装料筒, 使通孔 的直径大于25mm, 这样在进入的过程, 避免装料筒碰撞到温灸针, 温灸针晃动对病人的皮肤 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一种温针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装料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吸盘1、 左支撑杆2、 齿条3、 齿轮4、 连接杆5、 装料筒6、 。
10、调 节轮7、 右支撑杆8、 通孔9、 筛网10、 挂钩11。 001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及图2所示: 一种温针灸器, 包括竖向设置的左支撑杆2和右支 撑杆8, 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8的一端连接有吸盘1, 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8沿其轴线设有 齿条3, 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8之间设有连接杆5, 连接杆5的两端转动连接有齿轮4, 连接杆 5通过齿轮4与齿条3的啮合支撑在左支撑杆2和右支撑杆8之间, 齿轮4上设有调节连接杆5 高度的调节轮7, 连接杆5上套接有用于放置艾灸的装料管, 装料管内设有筛网10, 筛网10上 连接有挂钩11, 装料管设有用于温灸针通过的通孔9, 通孔9的直径大于1cm。 0。
11、014 在对病人进行温针灸治疗之前, 将温灸针插入到人体的特定部位, 通过吸盘1吸住 温针灸部位周围的皮肤将温针灸器固定, 并在固定的过程中, 使温灸针通过通孔9进入到装 料管内, 点燃艾条放入到筛网10内, 燃烧后的艾条对温灸针进行加热; 当病人感觉到温灸针 的温度过高时, 通过旋转调节轮7, 齿轮4在齿条3上移动带动连接杆5向上运动, 进而调节温 灸针插入到装料筒6内的深度, 艾条对温灸针的加热减弱, 温灸针的温度降低。 001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028759 A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702875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