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14262.0 (22)申请日 2017.07.25 (71)申请人 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499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新 生村三组 (72)发明人 孙素蓉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K 35/36(2015.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目。
2、的是根据中医 对肠痹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可有效治疗肠 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 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 香附140g、 苏合香15g、 降 香50g、 杏仁95g、 大黄115g、 陈皮120g、 牡丹皮 120g、 枳实 (炒) 95g、 穿山甲95g、 石菖蒲55g、 紫菀 95g、 当归120g、 郁李仁80g、 神曲140g、 桑叶95g、 麦芽120g、 莱菔子95g、 三棱120g、 香豉120g、 莪术 95g、 沉香40g、 延胡索140g、 郁金140g、 川芎95g、 丹参140g、 桃仁140g、 红花95g、 砂仁50g、 厚朴 95g、 高良姜50。
3、g、 白蔻仁50g;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 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7335017 A 2017.11.10 CN 107335017 A 1.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 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80180g、 苏合香620g、 降香3070g、 杏仁30120g、 大黄30150g、 陈皮30 160g、 牡丹皮80160g、 枳实 (炒) 50120g、 穿山甲50120g、 石菖蒲3075g、 紫菀50 120g、 当归80160g、 郁李仁30100g、 神曲100180g、 桑叶50120g、。
4、 麦芽100160g、 莱 菔子50120g、 三棱80160g、 香豉60160g、 莪术50120g、 沉香2060g、 延胡索80 180g、 郁金80180g、 川芎50120g、 丹参80180g、 桃仁80180g、 红花50120g、 砂仁30 70g、 厚朴30120g、 高良姜3070g、 白蔻仁307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 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95160g、 苏合香817g、 降香4060g、 杏仁40105g、 大黄40130g、 陈皮40 140g、 牡丹皮90140g、 枳实 (。
5、炒) 60105g、 穿山甲60105g、 石菖蒲4065g、 紫菀60 105g、 当归90140g、 郁李仁4090g、 神曲115160g、 桑叶60105g、 麦芽115140g、 莱 菔子60105g、 三棱90140g、 香豉70140g、 莪术60105g、 沉香3050g、 延胡索90 160g、 郁金90160g、 川芎60105g、 丹参100160g、 桃仁90160g、 红花60105g、 砂仁40 60g、 厚朴40105g、 高良姜4060g、 白蔻仁4060g。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 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
6、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140g、 苏合香15g、 降香50g、 杏仁95g、 大黄115g、 陈皮120g、 牡丹皮120g、 枳实 (炒) 95g、 穿山甲95g、 石菖蒲55g、 紫菀95g、 当归120g、 郁李仁80g、 神曲140g、 桑叶95g、 麦芽120g、 莱菔子95g、 三棱120g、 香豉120g、 莪术95g、 沉香40g、 延胡索140g、 郁金140g、 川芎95g、 丹参 140g、 桃仁140g、 红花95g、 砂仁50g、 厚朴95g、 高良姜50g、 白蔻仁50g。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335017 A 2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
7、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特 别是供肠痹患者使用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医者认为: 肠痹是内脏痹病类疾病之一, 多由腹部手术后, 或因肠道、 腹部的病变, 或是全身疾患、 瘫痪等的影响, 使肠体麻痹, 气机不通所致。 以腹胀如鼓, 腹痛, 呕吐, 便秘, 无肠鸣、 矢气为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初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 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 失、 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 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 的趋势。 0003 那么, 就如何找。
8、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肠痹的中药组合物,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 待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 在治疗肠痹上, 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肠 痹的优点, 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 见效快、 毒副作用小等优势, 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肠痹的 现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以解决肠痹患者 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 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 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 可 有效治疗上述肠痹一证。 0005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 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
9、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 如下所示: 香附80180g、 苏合香620g、 降香3070g、 杏仁30120g、 大黄30150g、 陈皮30 160g、 牡丹皮80160g、 枳实 (炒) 50120g、 穿山甲50120g、 石菖蒲3075g、 紫菀50 120g、 当归80160g、 郁李仁30100g、 神曲100180g、 桑叶50120g、 麦芽100160g、 莱 菔子50120g、 三棱80160g、 香豉60160g、 莪术50120g、 沉香2060g、 延胡索80 180g、 郁金80180g、 川芎50120g、 丹参80180g、 桃仁80180g、 红花5012。
10、0g、 砂仁30 70g、 厚朴30120g、 高良姜3070g、 白蔻仁3070g。 0006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 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95160g、 苏合香817g、 降香4060g、 杏仁40105g、 大黄40130g、 陈皮40 140g、 牡丹皮90140g、 枳实 (炒) 60105g、 穿山甲60105g、 石菖蒲4065g、 紫菀60 105g、 当归90140g、 郁李仁4090g、 神曲115160g、 桑叶60105g、 麦芽115140g、 莱 菔子60105g、 三棱90140g、 香豉7。
11、0140g、 莪术60105g、 沉香3050g、 延胡索90 160g、 郁金90160g、 川芎60105g、 丹参100160g、 桃仁90160g、 红花60105g、 砂仁40 60g、 厚朴40105g、 高良姜4060g、 白蔻仁4060g。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7335017 A 3 0007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最佳方 案” 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140g、 苏合香15g、 降香50g、 杏仁95g、 大黄115g、 陈皮120g、 牡丹皮120g、 枳实 (炒) 95g、 穿山。
12、甲95g、 石菖蒲55g、 紫菀95g、 当归120g、 郁李仁80g、 神曲140g、 桑叶95g、 麦芽120g、 莱菔子95g、 三棱120g、 香豉120g、 莪术95g、 沉香40g、 延胡索140g、 郁金140g、 川芎95g、 丹参 140g、 桃仁140g、 红花95g、 砂仁50g、 厚朴95g、 高良姜50g、 白蔻仁50g。 0008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 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 粉尘及干燥后, 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 按照传统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 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
13、筛后, 放入药器中混合 均匀, 然后制备成胶囊剂 (其胶囊锁合后总长度为23.3mm, 药粉容量0.40.5g/粒) , 进而分 装密封即可。 0009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用方 法为: 将制备好的胶囊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 早中晚各服一次, 给药量2.5g/次, 温开水冲 服。 3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23个疗程, 症状消失, 病获痊愈。 0010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 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 载。 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 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香附, 性味: 味辛、 微寒, 无毒, 具有理气解郁。
14、、 调经止痛、 安胎之功效, 用于治疗胁肋胀 痛、 乳房胀育、 疝气疼痛、 月经不调、 脘腹痞满疼痛、 嗳气吞酸、 呕恶、 经行腹痛、 崩漏带下、 胎 动不安、 肝郁气滞、 消化不良, 经闭痛经; 苏合香, 性味: 辛、 甘、 温、 无毒, 具有通窍辟秽、 开郁豁痰、 行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中 风、 痰厥、 气厥之寒闭症、 温疟、 惊痫、 湿浊吐利、 心腹卒痛以及冻疮、 疥癣等症; 降香, 性味: 辛、 温, 无毒, 具有活血散瘀、 止血定痛、 降气、 辟秽之功效, 用于治疗胸胁疼 痛、 跌打损伤、 创伤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秽浊内阻之呕吐腹痛等症; 杏仁, 性味: 苦、 温, 有毒, 具有祛。
15、痰止咳、 平喘、 润肠、 下气开痹之功效, 用于治疗外感咳 嗽、 喘满、 伤燥咳嗽、 寒气奔豚、 惊痫、 胸痹、 食滞脘痛、 血崩、 耳聋、 疳肿胀、 湿热淋证、 疥疮、 喉痹、 肠燥便秘; 大黄, 性味: 苦、 性寒, 具有攻积滞、 清湿热、 泻火、 凉血、 祛瘀、 解毒之功效, 用于治疗实 热便秘、 热结胸痞、 湿热 泻痢、 黄疸、 淋病、 水肿腹满、 小便不利、 目赤、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胃热呕吐、 吐血、 咯血、 衄血、 便血、 尿血、 蓄血、 经闭、 产后瘀滞腹痛、 癥瘕积聚、 跌打损伤、 热 毒痈疡、 丹毒、 烫伤等症; 陈皮, 性味: 味辛、 苦、 性温, 具有理气和中, 。
16、燥湿化痰, 利水通便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 不和、 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呕吐哕逆、 痰湿阻肺、 咳嗽痰多、 胸膈满闷、 头目眩晕、 水肿、 小便 不利、 大便秘结、 乳痈疥癣、 中鱼蟹毒、 酒毒等; 牡丹皮, 性味: 辛苦、 凉、 微寒, 具有清热、 活血散瘀之功效, 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 发斑、 吐衄、 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 阴虚骨蒸潮热、 血滞经闭、 痛经、 痈肿疮毒、 跌 扑伤痛、 风湿热痹等症; 枳实 (炒) 性味: 苦、 寒, 具有破气、 散痞、 泻痰、 消积之功效, 用于治疗胸腹胀满、 胸痹、 痞 痛、 痰癖、 水肿、 食积、 便秘、 胃下垂、 子宫下垂、 脱肛;。
17、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7335017 A 4 穿山甲, 性味: 咸、 微寒, 具有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搜风通络之功效, 用于治疗经闭癓 瘕、 乳汁不通、 痈肿疮毒、 关节痹痛、 麻木拘挛; 石菖蒲, 性味: 味辛、 苦、 性微温, 具有化痰开窍、 化湿行气、 祛风利痹、 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热病神昏、 痰厥、 健忘、 耳鸣、 耳聋、 脘腹胀痛、 噤口痢、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痈疽疥 癣; 紫菀, 性味: 辛、 苦、 温, 具有润肺下气、 消痰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痰多喘咳、 新久咳嗽、 劳嗽咳血; 当归, 性味: 性温、 味甘辛, 具有补血和血、 调经止痛、 润。
18、燥滑肠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虚、 面色萎黄、 眩晕心悸、 血虚、 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虚寒性腹痛、 冠心病心绞 痛、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郁李仁, 性味: 辛、 苦甘、 平、 无毒, 具有润燥滑肠、 下气利水之功效, 用于治疗大肠气 滞、 燥涩不通、 小便不利、 大腹水肿、 四肢浮肿、 脚气等症; 神曲, 性味: 甘、 辛、 温, 无毒, 具有健脾和胃、 消食化积之功效, 用于治疗饮食停滞、 消化 不良、 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呕吐泻痢等病症; 桑叶, 性味: 味苦、 甘、 性寒, 具有疏散风热、 清肺、 明目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风温 初起、 发热头痛、 汗出。
19、恶风、 咳嗽胸痛、 或肺燥干咳无痰、 咽干口渴、 风热及肝阳上扰、 目赤肿 痛; 麦芽, 性味: 甘、 平,具有消食化积、 回乳之功效, 用于治疗食积不消、 腹满泄泻、 恶心哎 吐、 食欲不振、 乳汁郁积、 乳房胀痛; 莱菔子, 性味: 味辛、 甘、 性平, 具有消食导滞、 降气化痰之功效, 用于治疗食积气滞、 脘 腹胀满、 腹泻、 下痢后重、 咳嗽多痰、 气逆喘满; 三棱, 性味: 苦辛、 平, 具有破血、 行气、 消积、 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症瘕积聚、 气血凝 滞、 心腹疼痛、 胁下胀疼、 经闭、 产后瘀血腹痛、 跌打损伤、 疮肿坚硬; 香豉, 性味: 凉、 苦、 辛, 具有解表、 除烦。
20、、 宣发郁热之功效, 用于治疗感冒、 寒热头痛、 烦 躁胸闷、 虚烦不眠; 莪术, 性味: 辛、 苦、 温, 具有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徵瘕 积聚、 心腹胀满、 气滞食积、 闭经痛经、 跌打损伤; 沉香, 性味: 辛、 苦、 温, 具有行气止痛、 温中降逆、 纳气平喘之功效, 用于治疗脘腹冷痛、 气逆员息、 胃寒呕吐呃逆、 腰膝虚冷、 大肠虚秘、 便气淋等症; 延胡索, 性味: 辛、 苦、 温, 无毒, 具有活血、 散瘀、 理气、 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心腹腰膝 诸痛、 月经不调、 症瘕、 崩中、 产后血晕、 恶露不尽、 跌打损伤; 郁金, 性味: 辛苦、 凉, 。
21、具有行气解郁、 凉血破瘀之功效, 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诸痛、 失心癫 狂、 热病神昏、 吐血、 衄血、 尿血、 血淋、 妇女倒经、 黄疸等症; 川芎, 性味: 辛、 温, 具有行气开郁、 法风燥湿、 活血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冷头痛旋 晕、 胁痛腹疼、 寒痹筋挛、 经闭、 难产、 产后瘀阻块痛、 痈疽疮疡、 月经不调、 瘕腹痛、 胸胁刺 痛、 跌扑肿痛、 风湿痹痛; 丹参, 性味: 味苦、 性微寒, 具有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 养血安神、 凉血消痈之功效, 用于 治疗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 经闭、 产后瘀滞腹痛、 心腹疼痛、 症瘕积聚、 热痹肿痛、 跌打损伤、 热入营血、 烦躁不安、 心烦失眠、。
22、 痈疮肿毒;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7335017 A 5 桃仁, 性味: 苦甘、 平, 无毒, 具有破血行瘀、 润燥滑肠之功效, 用于治疗经闭、 癥瘕、 热病 蓄血、 风痹、 疟疾、 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 血燥便秘; 红花, 性味: 味辛、 性温, 具有活血能经、 祛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经闭、 痛经、 产后瘀 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 跌打损伤、 关节疼痛、 中风偏竣、 斑疹等症; 砂仁, 性味: 味辛、 性温, 具有化湿开胃、 温脾止泻、 理气安胎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浊中 阻、 脘痞不饥、 脾胃虚寒、 呕吐泄泻、 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厚朴, 性味: 苦、 辛、。
23、 温, 具有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阻中焦, 脘腹胀 满, 食积气滞, 腹胀便秘, 痰饮喘咳; 此外, 七情郁结, 痰气互阻, 咽中如有物阻, 咽之不下, 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 亦可取本品燥湿消痰, 下气宽中之效; 高良姜, 性味: 味辛、 性热, 具有温中散寒、 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脘腹冷痛、 呕吐、 噫气等症; 白蔻仁, 性味: 味辛、 性温, 具有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开胃消食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阻气 滞、 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湿温初起、 胸闷不饥、 胃寒呕吐、 食积不消。 0011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肠痹的原则, 从依据肠痹的病理机制及药理。
24、作用认 为: 就肠痹一证,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 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 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肠痹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 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 药效好, 见效快, 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特别适合临床使用。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 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140g、 苏合香15g、 降香50g、 杏仁95g、 大黄115g、 陈皮120g、 牡丹皮120g、 枳实 (炒) 95g、 穿山甲95g、 石菖蒲55g、。
25、 紫菀95g、 当归120g、 郁李仁80g、 神曲140g、 桑叶95g、 麦芽120g、 莱菔子95g、 三棱120g、 香豉120g、 莪术95g、 沉香40g、 延胡索140g、 郁金140g、 川芎95g、 丹参 140g、 桃仁140g、 红花95g、 砂仁50g、 厚朴95g、 高良姜50g、 白蔻仁50g。 0013 实施例2: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 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160g、 苏合香17g、 降香60g、 杏仁105g、 大黄130g、 陈皮140g、 牡丹皮140g、 枳实 (炒) 105g、 穿山甲105。
26、g、 石菖蒲65g、 紫菀105g、 当归140g、 郁李仁90g、 神曲160g、 桑叶105g、 麦芽 140g、 莱菔子105g、 三棱140g、 香豉140g、 莪术105g、 沉香50g、 延胡索160g、 郁金160g、 川芎 105g、 丹参160g、 桃仁160g、 红花105g、 砂仁60g、 厚朴105g、 高良姜60g、 白蔻仁60g。 0014 实施例3: 一种可有效治疗肠痹的新型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 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香附180g、 苏合香20g、 降香70g、 杏仁120g、 大黄150g、 陈皮160g、 牡丹皮160g、 枳。
27、实 (炒)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7335017 A 6 120g、 穿山甲120g、 石菖蒲75g、 紫菀120g、 当归160g、 郁李仁100g、 神曲180g、 桑叶120g、 麦 芽160g、 莱菔子120g、 三棱160g、 香豉160g、 莪术120g、 沉香60g、 延胡索180g、 郁金180g、 川芎 120g、 丹参180g、 桃仁180g、 红花120g、 砂仁70g、 厚朴120g、 高良姜70g、 白蔻仁70g。 0015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肠痹患者共1740例, 年龄为30岁以上的935例, 只有805例为30岁以下。 1740例患者中痊愈的1495例, 有效的245例, 总有效率达100%。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733501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