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8195327
  • 上传时间:2020-02-1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01.7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51549.4

    申请日:

    20050304

    公开号:

    CN1827150A

    公开日:

    200609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2,A61K9/70,A61K47/38,A61P29/00,A61K35/58

    主分类号:

    A61K36/902,A61K9/70,A61K47/38,A61P29/00,A61K35/58

    申请人:

    邵建国,王爱民,季长喜

    发明人:

    邵建国,王爱民,季长喜

    地址:

    450000河南省郑州市1012信箱8分箱

    优先权:

    CN20051005154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江崇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品领域,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和日化技术相结合。采用乳膜与中药萃取液配合的方法,详细配方、比例见说明书。本发明中,乳膜本身对皮肤无刺激,粘度适当,成膜性好,搽涂方便,剥落容易;中药萃取液本身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消肿散痹,且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吸收之功效。二配方结合达到了给药方便,治疗迅速,解决了口服用药服用困难,并且有毒副作用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该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主要由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丙二醇、甘油、纯净水、中药萃取液组成,各物质质量百分含量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2-6%、聚乙烯醇3-8%、羧甲基纤维素3-8%、丙二醇1-5%、甘油3-8%、纯净水8-15%、中药萃取液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该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还可以含有尼泊金甲酯0-0.1%,香料0-0.2%,乙醇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各物质质量百分含量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4%、聚乙烯醇5%、羧甲基纤维素5%、丙二醇3%、甘油5%、纯净水12%、中药萃取液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中药萃取液中各物质质量份如下:祖司麻20-40份,丁公藤20-40份,钻地风10-30份,寻骨风10-30份,天仙藤20-30份,独活10-20份,五加皮10-20份,鸡血藤20-30份,白芥子10-15份,爬山虎10-30份,延胡索20-30份,乳香10-30份,没药10-30份,红花10-30份,三棱10-20份,白鲜皮10-15份,透骨草10-20份,威灵仙20-30份,络石藤10-30份,乌蛇10-20份,食醋50-150份,白酒1000-200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其特征在于,中药萃取液中各物质质量份如下:祖司麻30份,丁公藤30份,钻地风20份,寻骨风20份,天仙藤25份,独活15份,五加皮15份,鸡血藤25份,白芥子12份,爬山虎20份,延胡索25份,乳香20份,没药20份,红花20份,三棱15份,白鲜皮12份,透骨草15份,威灵仙25份,络石藤20份,乌蛇15份,食醋100份,白酒1500份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药萃取液的制备;(2)成膜剂的制备;(3)乳膜的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中药萃取液的制备:将中药原料放在洁净的容器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备用;(2)成膜剂的制备:将聚乙烯醇放入水中,加热至90℃,搅拌、全溶后降温放冷至20-40℃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维素,搅拌全溶后加入丙二醇和甘油,搅拌溶混均匀后备用;将尼泊金甲酯和香料添加于乙醇中,搅拌全溶后同上述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备用;(3)乳膜的制备:将上述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溶液混合,即成为褐黄色浓乳状剂型,用现有技术均质后即为本发明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 乳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指的风湿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 中医药学痹症的范畴。本病可分两类,一种是因风寒湿气袭而致者, 称“冷痹”;另一种是因风寒外袭,湿热流注经络,或风寒湿邪久 郁化热而致者,称“热痹”。中医认为,痹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着重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 病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病机主要是因气 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目前,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的药品虽种类繁多,且疗效不一, 特别是口服药物,服用时因其口感很差,并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 的药品中,外用药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外用药大多采用传统的熬制 工艺,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损失严重,而且各种药物使用不方便, 不卫生,也不利于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

    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制 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治疗风湿 疾病的外用乳膜,该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主要由聚乙烯吡咯烷 酮、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丙二醇、甘油、纯净水、中药萃 取液组成,各物质质量百分含量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2-6%、聚 乙烯醇3-8%、羧甲基纤维素3-8%、丙二醇1-5%、甘油3-8%、 纯净水8-15%、中药萃取液50-80%,还可以含有尼泊金甲酯 0-0.1%,香料0-0.2%,乙醇0-5%;中药萃取液中含有:祖司麻20-40 份,丁公藤20-40份,钻地风10-30份,寻骨风10-30份,天仙 藤20-30份,独活10-20份,五加皮10-20份,鸡血藤20-30 份,白芥子10-15份,爬山虎10-30份,延胡索20-30份,乳香 10-30份,没药10-30份,红花10-30份,三棱10-20份,白鲜 皮10-15份,透骨草10-20份,威灵仙20-30份,络石藤10-30 份,乌蛇10-20份,食醋50-150份,白酒1000-2000份。

    本发明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优选配方为:各物质百分 含量如下:聚乙烯吡咯烷酮4%、聚乙烯醇5%、羧甲基纤维素5 %、丙二醇3%、甘油5%、纯净水12%、中药萃取液65%。 中药萃取液中含有:祖司麻30份,丁公藤30份,钻地风20份, 寻骨风20份,天仙藤25份,独活15份,五加皮15份,鸡 血藤25份,白芥子12份,爬山虎20份,延胡索25份,乳香20 份,没药20份,红花20份,三棱15份,白鲜皮12份,透骨 草15份,威灵仙25份,络石藤20份,乌蛇15份,食醋100 份,白酒1500份。

    本发明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萃取液的制备;

    (2).成膜剂的制备;

    (3).乳膜的制备。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的制备方法:

    (1)中药萃取液的制备:将中药原料放在洁净的容器内,加 入20-66度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备用;

    (2)成膜剂的制备:将聚乙烯醇放入水中,加热至90℃,搅 拌、全溶后降温放冷至20-40℃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 维素,搅拌全溶后加入丙二醇和甘油,搅拌溶混均匀后备用;将尼 泊金甲酯和香料添加于无水乙醇中,搅拌全溶后同上述聚乙烯醇溶 液,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3)将上述步骤(1)和(2)制得的二溶液混合,即成为褐 黄色浓乳状剂型,用现有技术均质后装瓶或装入软管即成本发明治 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

    使用时,只需将此乳膏均匀搽涂于患部即可。保持30分钟左 右后即可从乳膜边缘将之缓慢揭下。干净卫生无污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乳膜本身对皮肤无刺激,粘度适当, 成膜性好,搽涂方便,剥落容易,中药萃取液本身具有祛风除湿, 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消肿散痹,且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吸收之 功效。二配方结合达到了给药方便,治疗迅速,解决了口服用药服 用困难,并且有毒副作用的问题。

    本发明中的中草药共有二十二味中草药组成,各味药的功效如 下:

    祖司麻:异名,祖师麻,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皮或茎皮;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温中散寒。

    丁公藤:异名,包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根、茎;功用 主治:解表发汗、祛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

    钻地风:异名:桐叶藤;性味:性凉,味淡;功用主治:治风 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

    寻骨风:异名:清骨风、猫耳朵;性味:苦、平;功用主治: 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

    天仙藤:异名:马兜铃藤,都淋藤等;性味:苦,温;功用主 治: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毛当归、兴安白芷、紫茎独 活、牛尾独活、软毛独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茎。 性味:辛苦,温;功用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五加皮:异名:南五加皮;性味:辛,温;功用主治:祛风湿, 壮筋骨,活血祛瘀。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 豆藤等的藤茎;性味:苦甘,温;功用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 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白芥子:异名辣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性味:辛, 温;功用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爬山虎:异名:三角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性味:苦,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血,解毒。

    延胡索:异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的块茎;性味:辛苦,温;功用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性味:辛苦,温; 功用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性味: 苦,平;功用主治:散血祛瘀,消肿定痛。

    红花异名:红蓝花,刺红花;性味:辛,温;功用主治:活血 通经,祛瘀止痛。

    三棱异名:黑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或小黑三棱、细叶 黑三棱的块茎;性味:辛苦,平;功用主治:破血,行气,消积, 止痛。

    白鲜皮:异名北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性味:苦咸, 寒。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全草;性 味:味甘,无毒;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性味:辛咸,温,有毒;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散痞积。

    络石藤:异名:石鲮;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性味: 苦,凉;功用主治:祛风、通络、止血、散瘀。

    乌蛇异名:剑脊乌梢、黑花蛇、青蛇;性味:甘咸,平;功 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

    食醋异名:苦酒;为以米、麦、高梁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 乙酸的液体;性味:酸苦,温;功用主治:散瘀、止血、解毒、杀 虫。

    其中:祖司麻、丁公藤、钻地风、寻骨风、天仙藤、鸡血藤、 爬山虎等具有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红花、三棱、 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消肿的功效,威灵仙、乌蛇、络 石藤等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之功效;诸药物配合,具备了祛风除 湿,活血化瘀,能络止痛,消肿除痹之功效。

    经100余例患者试用,本配方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有 显著的疗效。

      止痛   消肿   调节   巩固   重度关节炎   10人   4-24小时     3-5个疗程逐   步消肿   1-2个疗程     1-2个疗程     中度关节炎   40人   2-24小时     2-3个疗程逐   步消肿   1-2个疗程     1-2个疗程     轻度关节炎   30人   2-24小时     1个疗程消肿     --     1-2个疗程     类风湿性关   节炎20人   2-24小时     1-4个疗程消   肿   1-3个疗程     1-2个疗程  

    每疗程8-10天

    实验例1:王某,早年因受潮湿而患病,患类风湿三十年,病 情时轻时重,曾在省内外的多家医院求治,效果不佳。

    症状:双腕中度强直(有轻微活动度)双肘不能伸直、双肩疼痛、 双臂不能上举、双髋、双膝肿痛、不能下蹲、双踝肿痛、只能挪动 走路。

    化验:类风湿因子呈阳性,RF(+)ESR:85mm/h抗″0″:<480u

    效果:用药10小时后感觉疼痛减轻,试用本发明药品外敷4个疗 程后逐渐止痛消肿,症状明显减轻,可以适当活动,又使用本发明 药品调节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能够正常活动,巩固2个疗程, 至今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 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中药萃取液的制备:准确按配方称取祖司麻30克,丁公藤30 克,钻地风20克,寻骨风20克,天仙藤25克,独活15克, 五加皮15克,鸡血藤25克,白芥子12克,爬山虎20克,延胡 索25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红花20克,三棱15克,白 鲜皮12克,透骨草15克,威灵仙25克,络石藤20克,乌蛇15 克,食醋100克,50度白酒1500克,将中药原料放在洁净的容器 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备用。

    实施例2

    成膜剂的制备:将115克聚乙烯醇放入水中,加热90℃,搅 拌至全溶后降温放冷至40℃后加入92克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15克 羧甲基纤维素,搅拌全溶后加入70克丙二醇和115克甘油,搅拌溶 液至均匀后备用;

    将0.1g尼泊金甲酯和0.1g香橙香精添加于5g乙醇中,搅拌全 溶后同上述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将上述成膜剂中加入1500克中药萃取液,混合,即成为褐黄 色浓乳状剂型,用现有技术均质后装瓶或装入软管即成本发明治疗 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

    实施例3-7

    用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备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中中药 萃取液的制备,实施例3-7用到的具体原料名称和配比如表1所示。

      原料名称     实施例   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中   药   提   取   液   祖司麻   20   40   25   35   32   丁公藤   20   40   25   35   32   钻地风   10   30   15   20   25   寻骨风   10   30   15   20   25   天仙藤   20   30   22   28   25   独活   10   20   12   15   18   五加皮   10   20   12   15   18   鸡血藤   20   30   22   28   25   白芥子   10   15   11   13   14   爬山虎   10   30   15   20   25   延胡索   20   30   22   28   25   乳香   10   30   15   20   25   没药   10   30   15   20   25   红花   10   30   15   20   25   三棱   10   20   12   15   18   白鲜皮   10   15   11   13   14   透骨草   10   20   12   15   18   威灵仙   20   30   22   28   25   络石藤   10   30   15   25   20   乌蛇   10   20   12   15   18   食醋   50   150   100   120   140   白酒   1000   2000   1200   1700   1500

    实施例8-12

    用和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制备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实施 例8-12用到的具体原料名称和配比如表2所示。

    表2:外用乳膜的具体原料名称和配比(单位:kg)

    原料名称     实施例   8  实施例9     实施例   10   实施例   11   实施例   12 成 膜 剂   聚乙烯吡咯   烷酮   2    6     3     4     5     聚乙烯醇   3  8   4   6   7   羧甲基纤维   素   3    8     4     6     7         丙二醇   1  5   2   3   4   甘油   3  8   4   6   7   纯净水   8  15   11   13   14   尼泊金甲酯   0  0.02   0.05   0.08   0.1   薄荷香精   0  0.05   0.1   0.15   0.2   乙醇   0  1.93   2.85   3.77   5 中药萃取液   80  50   69   56   50.7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风湿 疾病 外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风湿疾病的外用乳膜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953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