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立体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00****42
  • 文档编号:819399
  • 上传时间:2018-03-14
  • 格式:PDF
  • 页数:21
  • 大小:969.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6784.7

    申请日:

    2011.10.12

    公开号:

    CN102323701A

    公开日:

    2012.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29申请日:20111012|||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29; G02F1/133; G02F1/1343; G02F1/1337; G02B27/22; H04N13/00

    主分类号:

    G02F1/29

    申请人: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俊鸣; 廖建达; 李奂亭

    地址: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科技园区兴业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面板;一液晶透镜,位于该显示面板上,包含:一第一基板,具有面对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表面与位于该第一表面相反侧的一第二表面;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具有复数个液晶分子,该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复数个电极,形成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其中该些电极大致平行地排列,且该些电极的轴线方向与该些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具有2度至45度的夹角或135度至178度的夹角;该装置是一种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立体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含 : 一显示面板 ; 一液晶透镜, 位于该显示面板上, 包含 : 一第一基板, 具有面对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表面与位于该第一表面相反侧的一第二表 面; 一第二基板 ; 一液晶层, 具有复数个液晶分子, 该液晶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 以及 复数个电极, 形成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 其中该些电极大致平行地排列, 且该 些电极的轴线方向与该些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具有 2 度至 45 度的夹角或 135 度至 178 度 的夹角。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显示面板包含一偏光板 面对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表面, 且该偏光板具有复数个穿透轴平行地排列。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些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 平行于该些穿透轴的轴线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液晶透镜更包含 : 一第一配向膜, 形成于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上, 且覆盖该些电极。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液晶透镜更包含 : 一共通电极层, 形成于该第二基板上, 且面对该液晶层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更包含 : 一电压源, 电性连接该些电极与该共通电极层, 用以在该液晶层中形成一过驱动电压 来消除部分该些液晶分子的排列异常。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液晶透镜更包含 : 一第二配向膜, 形成于该第二基板上且覆盖该共通电极层。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液晶透镜更包含 : 复数个间隙材, 位于该液晶层中。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些电极或该共通电极层 的材料包含铟锡氧化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其中该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 于 9μm。

    说明书


    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影像显示装置的提升已不仅只画面显示的色彩饱和度及分辨率, 而更进 一步讲求其立体视觉效果的呈现。 目前立体显示装置大致可分为眼镜式立体显示装置与裸 眼式立体显示装置。 一般眼镜式立体显示装置中, 观赏者须戴上特殊眼镜, 并藉由不同色片 或快门速度达到图像分割及视像重合的三维效果, 而裸眼式立体显示装置又可细分为光闸 式及透镜式显示装置。
         光闸式显示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时序概念来控制各个两两交错的光闸启闭作动模 式, 利用左右光栅依不同频率分别将画面连续性地传送至人的左右眼, 使得人脑在图像解 读上判定为一立体影像。另一方面, 透镜式立体显示装置则是将液晶透镜设置于显示面板 前, 且液晶透镜中的每一透镜单元分别与两显示画素平行对应, 当背光源穿过显示面板的 画素时, 其图像藉由各透镜单元分别折射至人体的左右眼, 使得图像于观赏者脑中交迭为 一立体影像。
         然而, 由于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配向方向需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偏光板穿透轴方 向, 才可让透镜式立体显示装置具有较清晰的显示效果, 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偏光板限制 了液晶透镜的液晶分子配向方向。此外, 液晶透镜的电极方向也需搭配显示面板的画素排 列与画面编码, 使得电极方向与液晶分子配向方向会具有夹角。 如此一来, 位于电极附近的 间隙材容易引起液晶分子的排列异常, 而这些液晶分子排列异常的区域会影响透镜单元的 左右分光效果, 并造成立体影像的画质清晰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该装置是一种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立 体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与液晶透镜。液晶透镜位于 显示面板上。液晶透镜包含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液晶层与电极。第一基板具有面对显示面 板的第一表面与位于第一表面相反侧的第二表面。液晶层具有液晶分子, 且液晶层位于第 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电极形成于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电极大致平行地排列, 且电 极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具有 2 度至 45 度的夹角或 135 度至 178 度的夹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显示面板包含偏光板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表 面, 且偏光板具有复数个穿透轴平行地排列。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于穿透轴的轴线方 向。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透镜更包含第一配向膜形成于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上, 且覆盖电极。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透镜更包含共通电极层形成于第二基板上 面对液晶层的一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立体显示装置更包含电压源电性连接电极与共 通电极层, 用以在液晶层中形成过驱动电压来消除部分液晶分子的排列异常。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透镜更包含第二配向膜形成于第二基板上 且覆盖共通电极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透镜更包含间隙材位于液晶层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电极或共通电极层的材料包含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 ; ITO)。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其中上述液晶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9μm。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 由于电极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具有 2 度 至 45 度的夹角或 135 度至 178 度的钝角夹角, 上述条件经由实验得知制造者可在液晶透镜 进入稳定操作电压 ( 例如 0.15V) 前, 先利用过驱动电压 ( 例如 10V) 来消除电极附近之间 隙材所引起的液晶分子排列异常。此外, 经由实验的对照组得知当电极的轴线方向与液晶 分子的配向方向具有 63.43 度的夹角或 45 度的夹角时, 并无法利用过驱动电压来消除电极 附近之间隙材所引起的液晶分子排列异常。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与现有立体显示装置相较, 此立体显示装置藉由电极的轴线 方向与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的设计, 可以于液晶透镜进入稳定操作电压前, 先以大于稳定 操作电压的过驱动电压来消除电极附近之间隙材所引起的液晶分子排列异常, 使得立体显 示装置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 2 为图 1 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 3 为图 1 的电极的轴线方向示意图。 图 4 为图 1 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示意图。 图 5 为图 3 的电极与图 4 的液晶分子的组合示意图。 图 6 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 7 为图 6 的电极的轴线方向示意图。 图 8 为图 6 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示意图。 图 9 为图 7 的电极与图 8 的液晶分子的组合示意图。 图 10 至图 13 为图 9 的液晶层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 图 14 为第一对照组的电极的轴线方向示意图。 图 15 为第一对照组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示意图。 图 16 为图 14 的电极与图 15 的液晶分子的组合示意图。 图 17 至图 20 为图 16 的液晶层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 图 21 为第二对照组的电极的轴线方向示意图。 图 22 为第二对照组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示意图。图 23 为图 21 的电极与图 22 的液晶分子的组合示意图。
         图 24 至图 27 为图 23 的液晶层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 100 : 立体显示装置 ; 110 : 显示面板 ; 112 : 偏光板 ; 113 : 穿透轴 ; 114 : 画素 ; 120 : 液晶透镜 ; 121 : 第一表面 ; 122 : 第一基板 ; 123 : 第二表面 ; 124 : 第 二基板 ; 125 : 透镜单元 ; 126 : 液晶层 ; 127 : 液晶分子 ; 128 : 电极 ; 130 : 电压源 ; 129 : 虚线 ; 131 : 方向 ; 132 : 第一配向膜 ; 134 : 第二配向膜 ; 136 : 共通电极层 ; 140 : 观看者 ; 150 : 虚线 ; 160 : 间隙材 ; 164 : 液晶排列 ; 162 : 区域 ; D: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复数个实施方式, 为明确说明起见, 许多实务上的细 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 应了解到, 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 就是说, 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 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 此外, 为简化图式起见, 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为。
         图 1 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前视示意图。图 2 为图 1 的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局部剖面图。同时参阅图 1 与图 2, 立体显示装置 100 包含显示面 板 110 与液晶透镜 120。液晶透镜 120 位于显示面板 110 上。液晶透镜 120 包含第一基板 122、 第二基板 124、 液晶层 126 与电极 128。第一基板 122 具有面对显示面板 110 的第一表 面 121 与位于第一表面 121 相反侧的第二表面 123。液晶层 126 具有液晶分子 127, 且液晶 层 126 位于第一基板 122 与第二基板 124 之间。电极 128 形成于第一基板 122 的第二表面 123 上, 且电极 128 大致平行地排列。在本文中, 所有的 “大致” 意指制造上的误差, 合先叙 明。
         此外, 一个透镜单元 125 定义为图 2 两虚线之间的区域, 而电极 128 位于透镜单元 125 的两侧边缘。透镜单元 125 与两显示画素 114 大致平行对应, 当背光源 ( 未绘示于图 ) 穿过显示面板 110 的画素 114 时, 显示面板 110 产生的图像可藉由复数个透镜单元 125 分 别折射至观看者 140 的左右眼, 使得此图像于观看者 140 脑中交迭为一立体影像。
         液晶透镜 120 更包含第一配向膜 132、 第二配向膜 134、 共通电极层 136 与电压源 130。第一配向膜 132 形成于第一基板 122 的第二表面 123 上, 且覆盖电极 128。共通电极 层 136 形成于第二基板 124 上面对液晶层 126 的一侧。第二配向膜 134 形成于第二基板 124 上且覆盖共通电极层 136。电压源 130 电性连接电极 128 与共通电极层 136, 可提供驱 动电压来驱动液晶层 126 中的液晶分子 127。 在本实施方式中, 液晶层的厚度 D 大于或等于 9μm。电极 128 与共通电极层 136 可以透光, 制作电极 128 或共通电极层 136 的材料可以 包含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 ; ITO)。
         显示面板 110 包含偏光板 112 面对第一基板 122 的第一表面 121, 且偏光板 112 具 有穿透轴 113 大致平行地排列。液晶透镜 120 内的液晶分子 127 其配向方向大致平行于穿 透轴 113 的轴线方向, 这样的配置可让立体显示装置 100 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在以下叙述中, 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组件与各组件间的连接方式将不 再重复赘述, 仅就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与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相关的技术内容与实验结果加以补充, 合先叙明。
         图 3 为图 1 的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1 与图 3, 电极 128 的轴线 方向以虚线 129 表示, 且虚线 129 与水平虚线 150 具有 108.43 度的夹角, 所有电极 128 以 此倾斜角度大致平行排列于液晶透镜 120 内。
         图 4 为图 1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1 与图 4, 在本实施方 式中, 偏光板 112 的穿透轴 113 具有 135 度的倾斜角度。靠近第一基板 122( 见图 2) 的液 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135 度, 也就是水平虚线 150 与方向 131 的夹角。此外, 靠近第一 基板 122( 见图 2)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与靠近第二基板 124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 方向为反向, 因此靠近第二基板 124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45 度 ( 未绘示于图 )。 所有液晶分子 127 以配向方向 -45 度或 135 度大致平行地排列于液晶透镜 120 内。
         图 5 为图 3 的电极 128 与图 4 的液晶分子 127 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具有锐角侧 26.57 度的夹角或钝角侧 153.43 度的 夹角, 也就是图 5 中虚线 129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6 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前视示意图。图 7 为图 6 的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6 与图 7,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以虚线 129 表 示, 且虚线 129 与水平虚线 150 具有 71.57 度的夹角, 所有电极 128 以此倾斜角度大致平行 排列于液晶透镜 120 内。 图 8 为图 6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6 与图 8, 在本实施 方式中, 偏光板 112 的穿透轴 113 具有 45 度的倾斜角度。靠近第一基板 122( 见图 2) 的液 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45 度, 也就是水平虚线 150 与方向 131 的夹角。此外, 靠近第一 基板 122( 见图 2)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与靠近第二基板 124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 方向为反向, 因此靠近第二基板 124 的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225 度 ( 未绘示于图 )。 所有液晶分子 127 以配向方向 45 度或 225 度大致平行地排列于液晶透镜 120 内。
         图 9 为图 7 的电极 128 与图 8 的液晶分子 127 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具有锐角侧 26.57 度的夹角或钝角侧 153.43 度的 夹角, 也就是图 9 中虚线 129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10 至图 13 为图 9 的液晶层 126 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如 图所示, 间隙材 160 位于液晶层 126 中, 且间隙材 160 的粒径大约为 9μm。
         同时参阅图 2。在图 10 中, 电压源 130 尚未提供驱动电压。在图 11 图中, 液晶分 子 127 被 5V 的电压驱动, 但部分位于电极 128 附近区域 162 的间隙材 160 会影响液晶分子 127 的正常排列, 而使液晶分子 127 呈现出 V 字形的异常液晶排列 164。如此一来, 液晶排 列 164 会影响透镜单元 125 的左右方光效果, 而造成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画质清晰度不佳。 在图 12 中, 接着将驱动电压提高至 10V, 此时 V 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因过驱动电压而融合消 失。在图 13 中, 最后将驱动电压从 10V 降低为 5V, 此时 V 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不再出现。
         因此, 制造者可在液晶透镜 120 进入稳定操作电压 ( 例如 0.15V) 前, 先利用过驱 动电压 ( 例如 10V) 来消除电极 128 附近之间隙材 160 所引起的异常液晶排列 164。
         然而, 并非所有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的夹角皆能使用 过驱动电压来消除电极 128 附近之间隙材 160 所引起的异常液晶排列 164。 在以下叙述中, 以两对照组来说明当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的夹角在 45 度至 90
         度或 90 度至 135 度时, 并无法使用过驱动电压来消除电极 128 附近之间隙材 160 所引起的 异常液晶排列 164。
         图 14 为第一对照组的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示意图。图 15 为第一对照组的液晶分 子 127 的配向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14 与图 15,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以虚线 129 表示, 且虚线 129 与水平虚线 150 具有 108.43 度的夹角。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45 度, 也 就是水平虚线 150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16 为图 14 的电极 128 与图 15 的液晶分子 127 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具有锐角侧 63.43 度的夹角或钝角侧 116.57 度 的夹角, 也就是图 16 中虚线 129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17 至图 20 为图 16 的液晶层 126 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 同 时参阅图 2。在图 17 中, 电压源 130 尚未提供驱动电压。在图 18 中, 液晶分子 127 被 5V 的 电压驱动, 但部分位于电极 128 附近区域 162 的间隙材 160 会影响液晶分子 127 的正常排 列, 而使液晶分子 127 呈现出 L 字形的异常液晶排列 164。如此一来, 液晶排列 164 会影响 透镜单元 125 的左右方光效果, 而造成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画质清晰度不佳。在图 19 中, 接着将驱动电压提高至 10V, 此时 L 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不会因过驱动电压而融合消失。 在 图 13 中, 最后将驱动电压从 10V 降低为 5V, 此时 L 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仍然存在。 图 21 为第二对照组的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示意图。图 22 为第二对照组的液晶分 子 127 的配向方向示意图。同时参阅图 21 与图 22,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以虚线 129 表示, 且虚线 129 与水平虚线 150 具有 90 度的夹角。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为 45 度, 也就是 水平虚线 150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23 为图 21 的电极 128 与图 22 的液晶分子 127 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 电极 128 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 127 的配向方向具有锐角侧 45 度的夹角或钝角侧 135 度的夹 角, 也就是图 23 中虚线 129 与方向 131 的夹角。
         图 24 至图 27 为图 23 的液晶层 126 在不同驱动电压时于光学显微镜下的图例。 同 时参阅图 2。在图 24 中, 电压源 130 尚未提供驱动电压。在图 25 中, 液晶分子 127 被 5V 的 电压驱动, 但部分位于电极 128 附近区域 162 的间隙材 160 会影响液晶分子 127 的正常排 列, 而使液晶分子 127 呈现出ㄥ字形的异常液晶排列 164。如此一来, 液晶排列 164 会影响 透镜单元 125 的左右方光效果, 而造成立体显示装置 100 的画质清晰度不佳。在图 26 中, 接着将驱动电压提高至 10V, 此时ㄥ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不会因过驱动电压而融合消失。 在 图 27 中, 最后将驱动电压从 10V 降低为 5V, 此时ㄥ字形的液晶排列 164 仍然存在。
         与现有的立体显示装置相较, 此立体显示装置的电极的轴线方向与液晶分子的配 向方向具有 2 度至 45 度的夹角或 135 度至 178 度的夹角, 制造者可于液晶透镜进入稳定操 作电压 ( 例如 0.15V) 前, 先以大于稳定操作电压之过驱动电压 ( 例如 10V) 来消除电极附 近之间隙材所引起的液晶分子排列异常, 使得立体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习此技艺 者,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关 键  词:
    立体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立体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93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