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输送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料输送机.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046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8CN102320465ACN102320465A21申请号201110137226222申请日20110525B65G47/4620060171申请人安徽君鹏机械有限公司地址231400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金大地工业园A08972发明人徐尚鹏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9代理人汤茂盛54发明名称布料输送机57摘要本发明属于输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料输送机。本发明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构成第一输送带的两端部导辊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可使带体呈悬置状向斜上方折返的转向辊,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还架设有可沿第一输送带作。
2、往复运动的行车装置,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伸出机构,所述伸出机构为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悬置状带体的落料点始终位于伸出机构带体上方。从而可实现满场布料,其结构简单且设备工作稳定,场地利用率较之老式输送机可得到极大提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320469A1/1页21一种布料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带10,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第一输送带10的两端部导辊11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可使带体呈悬置状向斜上方折返的转向辊20,所述第一输送带10上还架设有可沿第一输送带10作往复运动的行车装置30,所述行车装置30上设置有伸出机构31,所。
3、述伸出机构31为输送带,第一输送带10的悬置状带体的落料点始终位于伸出机构31带体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20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转向辊20与行车装置30间随动,所述的行车装置30上设置有导轨32,伸出机构31可在导轨32上作往复直线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装置30还包括用于伸出机构31沿导轨32往复移动时与其保持平衡配重的配重装置33以及用于支撑配重装置33的固定架体34,所述配重装置33包括设置于固定架体34上部的行车导轨331以及架设于行车导轨331上的配重小车332,所述配重小车332的移动方向始终与伸出机构3。
4、1往复直线运动方向相反且两者呈天平状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装置30还包括用于固定及支撑伸出机构31的保持架35,所述保持架35与导轨32间构成往复滚动配合,所述配重小车332两端分别通过配重牵引绳连接于保持架35两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33在两侧配重牵引绳处均设置有张紧机构333,所述张紧机构333包括张紧导辊,所述配重牵引绳绕置于张紧导辊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33还包括动力源334,所述动力源334设置于其中一个张紧机构的张紧导辊处且与其构成带传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
5、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333在其一侧的张紧导辊处设置张紧轮,所述配重牵引绳呈横向“8”字状缠绕连接两者。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导轨331两端均设置有挡位部335。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导向伸出机构31的导轨32的导送方向垂直第一输送带10输送方向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料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20包括位于第一输送带10上的悬置状带体顶端的第一转向辊21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转向辊22,所述第一输送带10带体内侧与第一转向辊21辊面配合且其带体外侧与第二转向辊22辊面构成配合关系。权利要求书CN102320465ACN。
6、102320469A1/3页3布料输送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输送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料输送机。背景技术0002输送机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现有的布料输送机其输送线路通常是固定的,如普通的直线输送的水平输送机构,只能单纯由其起点将物料沿水平直线布置的胶带输送至终点处,落料点固定,当其终点处物料堆放满后,就需要移动整个水平输送机构以改变其物料堆放点,操作不便且其场地利用率较低,输送效率得到极大抑制,后来,通过在水平输送机构上方或下方垂直其输送方向设置垂直输送机构,垂直输送机构可沿水平输送机构输送方向做往。
7、复运动,物料从水平输送机构进料端进料后,沿其输送带输送至垂直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上,最终由垂直输送机构的输送带输送物料至落料点,从而实现落料点可控落料,上述方式仍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垂直输送机构始终与水平输送机构运动方向平行,导致其落料点所过路径也始终平行于水平输送机构,最终导致落料点仍“相对”固定,堆放场地仍然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其次,由于增设机构,导致整体体积较大,一旦其落料点所过路径全部堆满物料从而需要移动整套装置时,操作愈加繁杂,整体搬运不便。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满场布料的布料输送机,其结构简单且设备工作稳定,场地利用率可得到极大提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
8、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构成第一输送带的两端部导辊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可使带体呈悬置状向斜上方折返的转向辊,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还架设有可沿第一输送带作往复运动的行车装置,所述行车装置上设置有伸出机构,所述伸出机构为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悬置状带体的落料点始终位于伸出机构带体上方。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通过行车装置沿第一输送带的反复运动以及伸出机构在行车装置上的来回伸缩运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最终落料点的任意选择,从而实现本发明的满场布料功能,其结构简单且设备工作稳定,实际场地利用率较之老式机器可得到极大提高。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
9、意图;0007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放大图;0008图3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0009图4为图2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说明书CN102320465ACN102320469A2/3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0一种布料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带10,所述构成第一输送带10的两端部导辊11之间的带体上设置有可使带体呈悬置状向斜上方折返的转向辊20,所述第一输送带10上还架设有可沿第一输送带10作往复运动的行车装置30,所述行车装置30上设置有伸出机构31,所述伸出机构31为输送带,第一输送带10的悬置状带体的落料点始终位于伸出机构31带体上方,如图13所示。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辊20为两个。
10、且平行设置,所述转向辊20与行车装置30间随动,从而实现第一输送带10的落料点与伸出机构31带体间的随动,以便第一输送带10的悬置状带体的落料点始终位于伸出机构31带体上方,同时,为具体实现伸出机构31在行车装置30上的运动行程,所述的行车装置30上设置有导轨32,伸出机构31可在导轨32上作往复直线运动。0012进一步的,考虑到行车机构30是架设于第一输送带10上的,而行车机构30上的伸出机构31伸出行车机构时其整体必然呈悬置状,存在重心偏移问题,为保证其重心始终保持在行车机构30的中心,也就是其重心始终保持在行车机构30与第一输送带10的架设点位置,本发明设置了配重装置33,其具体设计如下。
11、如图14所示,所述行车装置30还包括用于伸出机构31沿导轨32往复移动时与其保持平衡配重的配重装置33以及用于支撑配重装置33的固定架体34,所述配重装置33包括设置于固定架体34上部的行车导轨331以及架设于行车导轨331上的配重小车332,所述配重小车332的移动方向始终与伸出机构31往复直线运动方向相反且两者呈天平状布置。此处的天平状布置也就是说,以行车机构30与第一输送带10的架设点为天平平衡点,以当伸出机构31从行车机构30一端伸出时,相应的配重小车332会同时移动往行车机构30上的相对伸出机构31伸出端的另一端处,从而保证其整体平衡度,如图2所示。0013更进一步的,为具体实现配重。
12、装置33的性能,本发明对其结构作如下论述所述行车装置30还包括用于固定及支撑伸出机构31的保持架35,所述保持架35与导轨32间构成往复滚动配合,所述配重小车332两端分别通过配重牵引绳连接于保持架35两端部,如图2所示。0014进一步的,为保持配重牵引绳的张紧度,确保配重装置33的正常工作,如图2所示,所述配重装置33在两侧配重牵引绳处均设置有张紧机构333,所述张紧机构333包括张紧导辊,所述配重牵引绳绕置于张紧导辊上。0015更进一步的,为实现本发明的配重装置33的自动化运行,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所述配重装置33还包括动力源334,所述动力源334设置于其中一个张紧机构的张紧导。
13、辊处且与其构成带传动配合。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张紧机构333在其一侧的张紧导辊处设置张紧轮,所述配重牵引绳呈横向“8”字状缠绕连接两者。同时,为对配重小车332作行程限定,以避免其行程超出行车导轨331的有效导向范围,所述行车导轨331两端均设置有挡位部335,此处的挡位部335既可以是挡位块,也可以是行程开关等相关元器件。0017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用于导向伸出机构31的导轨32的导送方向垂直第一输送带10输送方向设置。0018为便于理解,对比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说明如下,结合图13所示,视整个布料说明书CN102320465ACN102320469A3/3页5场地为一平面,将行车装。
14、置30沿第一输送带10的行进方向看作X轴,而行车装置30上的伸出机构31在导轨32上所作往复直线运动方向视作Y轴,则行车装置30的行进距离与伸出机构31的最终伸出长度在布料场地上投影出的交点即为最终落料点,而该最终落料点可覆盖整个布料场地,最终实现本发明的满场布料功能。0019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转向辊20包括位于第一输送带10上的悬置状带体顶端的第一转向辊21和位于其下方的第二转向辊22,所述第一输送带10带体内侧与第一转向辊21辊面配合且其带体外侧与第二转向辊22辊面构成配合关系,从而最终实现“第一输送带10的两端部导辊11之间的带体呈悬置状向斜上方折返”的功能。说明书CN102320465ACN102320469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20465ACN102320469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204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