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7731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0 CN 203777310 U (21)申请号 201320879157.7 (22)申请日 2013.12.27 A61H 39/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 86 号 专利权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72)发明人 吴雁南 王谦 王儒济 张羽龙 陈晓红 徐绍军 孔玮 许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张永明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
2、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 护器, 包括 : 第一盛接部 ; 第二盛接部, 第一盛接 部与第二盛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盛接部朝向 第二盛接部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 第一缺口与第 二盛接部之间形成用于供针体穿过的穿针孔。使 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时, 在施针完成后, 需要将第一盛接部与第二盛接部安装在一起、 放 置在人体皮肤上, 在安装过程中要使针体位于穿 针孔内, 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落灰保护器时 误碰针体、 使落灰保护器具有拆装方便、 使用可靠 性高的特点。由位于针体顶端的艾条燃烧后的落 灰会掉落在第一盛接部和第二盛接部上, 因而将 落灰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 避免灼伤人体皮肤、 提。
3、 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77310 U CN 203777310 U 1/2 页 2 1. 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一盛接部 (10) ; 第二盛接部 (20) , 所述第一盛接部 (10) 与所述第二盛接部 (20) 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 一盛接部 (10) 朝向所述第二盛接部 (20) 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 (11) , 所述第一缺口 (11) 与 所述第二。
4、盛接部 (20) 之间形成用于供针体 (60) 穿过的穿针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部 (10) 与所述第二 盛接部 (20) 之间形成容纳腔 (30) 和盛接口 (40) , 所述容纳腔 (30) 与所述盛接口 (40) 、 所 述穿针孔均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部 (10) 朝向所述第 二盛接部 (20) 的一侧具有卡接凸起 (12) , 所述第二盛接部 (20) 具有与所述卡接凸起 (12) 配合的卡槽 (21) 。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凸。
5、起 (12) 为多个, 所述卡 槽 (21) 为多个, 多个所述卡接凸起 (12) 与多个所述卡槽 (21) 一一对应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部 (10) 包括第一侧壁 (13) 和第一盛接板 (14) , 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与 所述第一侧壁 (13) 连接, 所述第一缺口 (11) 位于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上 ; 所述第二盛接部 (20) 包括第二侧壁 (22) 和第二盛接板 (23) , 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与 所述第二侧壁 (22) 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 (13) 与所述第二侧壁 (22) 周向首尾接触, 所述第一。
6、 盛接板 (14) 具有所述第一缺口 (11) 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的远离所述第二侧 壁 (22) 一侧的端面接触, 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 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 所述第一侧壁 (13) 和所述第二侧壁 (22) 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30) , 所述第一侧壁 (13) 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侧 壁 (22) 的上端之间形成所述盛接口 (40) 。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位于所述第一侧壁 (13) 的上端和所述第一侧壁 (13) 的下端之 间 ; 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位于所述第二侧壁 (22) 的上端。
7、和所述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 间。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 (13) 的下端与 所述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 (50) , 所述盛接口 (40) 的截面积小于所述 空气隔热层 (50) 的截面积。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 (13) 和 / 或所述第 二侧壁 (22) 的横截面为弧形。 9.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朝向所述第 二盛接板 (23) 的一侧具有卡接凸起 (12) , 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具有与所。
8、述卡接凸起 (12) 配合的卡槽 (21) 。 10.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落灰保护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盛接部 (10) 还包括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 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与所述 第一盛接板 (14) 垂直连接, 且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位于所述第一盛接板 (14) 与所述 第一侧壁 (13) 的下端之间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77310 U 2 2/2 页 3 所述第二盛接部 (2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板 (15)配合的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 所述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与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垂直连接, 且所述第二弧形限。
9、位板 (24) 位于所述第二盛接板 (23) 与所述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间, 且所述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与所述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针体 (60) 穿过的限位孔, 所述穿针 孔与所述限位孔连通且同心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77310 U 3 1/4 页 4 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械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 器。 背景技术 0002 温针灸又称针柄灸是针灸的一种,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温针灸具有 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的作用, 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0003 在治疗。
10、时, 需要在刺入人体穴位的针体的顶端燃烧艾条, 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 位。落灰保护器用于盛接艾条燃烧产生的落灰, 从而避免未熄灭的火星会掉落在人体皮肤 上导致患者感觉灼烫难忍、 甚至灼伤皮肤的问题。 0004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落灰保护器是一体成型的, 因而导致工作人员在将落灰保护器 与针体拆装时存在拆装不便、 易误碰针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落灰保护 器使用不便、 易误碰针体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 包括 : 第 一盛接部 ; 第二盛接部, 第一盛接部与第二。
11、盛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盛接部朝向第二盛接 部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 第一缺口与第二盛接部之间形成用于供针体穿过的穿针孔。 0007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部与第二盛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腔和盛接口, 容纳腔与盛接口、 穿针孔均连接。 0008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部朝向第二盛接部的一侧具有卡接凸起, 第二盛接部具有与 卡接凸起配合的卡槽。 0009 进一步地, 卡接凸起为多个, 卡槽为多个, 多个卡接凸起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设 置。 0010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一盛接板, 第一盛接板与第一侧壁连接, 第一缺口位于第一盛接板上 ; 第二盛接部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二盛接板, 第二盛接板与第。
12、二 侧壁连接, 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周向首尾接触, 第一盛接板具有第一缺口一侧的端面与第 二盛接板的远离第二侧壁一侧的端面接触, 第一盛接板、 第二盛接板、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之间形成容纳腔, 第一侧壁的上端与第二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盛接口。 0011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板位于第一侧壁的上端和第一侧壁的下端之间 ; 第二盛接板 位于第二侧壁的上端和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 0012 进一步地, 第一侧壁的下端与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形成空气隔热层, 盛接口的截 面积小于空气隔热层的截面积。 0013 进一步地, 第一侧壁和 / 或第二侧壁的横截面为弧形。 0014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板朝向第二盛接板。
13、的一侧具有卡接凸起, 第二盛接板具有与 说 明 书 CN 203777310 U 4 2/4 页 5 卡接凸起配合的卡槽。 0015 进一步地, 第一盛接部还包括第一弧形限位板, 第一弧形限位板与第一盛接板垂 直连接, 且第一弧形限位板位于第一盛接板与第一侧壁的下端之间 ; 第二盛接部还包括与 第一弧形限位板配合的第二弧形限位板, 第二弧形限位板与第二盛接板垂直连接, 且第二 弧形限位板位于第二盛接板与第二侧壁的下端之间, 且第一弧形限位板与第二弧形限位板 之间形成用于供针体穿过的限位孔, 穿针孔与限位孔连通且同心设置。 0016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盛接部与第二盛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盛接部。
14、朝向第二盛 接部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 第一缺口与第二盛接部之间形成用于供针体穿过的穿针孔。使 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时, 在施针完成后, 需要将第一盛接部与第二盛接部安装在 一起、 放置在人体皮肤上, 在安装过程中要使针体位于穿针孔内, 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 落灰保护器时误碰针体、 使落灰保护器具有拆装方便、 使用可靠性高的特点。 由位于针体顶 端的艾条燃烧后的落灰会掉落在第一盛接部和第二盛接部上, 因而将落灰与人体皮肤有效 隔离, 避免灼伤人体皮肤、 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同时, 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具有结 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
15、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 0018 图 1 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与针体和艾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 0019 图 2 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的俯视图 ; 以及 0020 图 3 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的仰视图。 0021 图中附图标记 : 10、 第一盛接部 ; 11、 第一缺口 ; 12、 卡接凸起 ; 13、 第一侧壁 ; 14、 第 一盛接板 ; 15、 第一弧形限位板 ; 20、 第二盛接部 ; 21、 卡槽 ; 22、 第二侧壁 ;。
16、 23、 第二盛接板 ; 24、 第二弧形限位板 ; 25、 第二缺口 ; 30、 容纳腔 ; 40、 盛接口 ; 50、 空气隔热层 ; 60、 针体 ; 70、 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 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温针灸的落灰保护器。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落灰保护 器包括第一盛接部 10 和第二盛接部 20, 第一盛接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可拆卸地连接, 第 一盛接部 10 朝向第二盛接部 20 的一侧具有第一缺口 11, 第一缺口 11 与第二盛接部 。
17、20 之 间形成用于供针体 60 穿过的穿针孔。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时, 在施针完成后, 需要将第一盛接部10与第二盛接部20安装在一起、 放置在人体皮肤上, 在安装过程中要使 针体 60 位于穿针孔内, 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落灰保护器时误碰针体 60、 使落灰保护器 具有拆装方便、 使用可靠性高的特点。由位于针体 60 顶端的艾条 70 燃烧后的落灰会掉落 在第一盛接部 10 和第二盛接部 20 上, 因而将落灰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 避免灼伤人体皮 肤、 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同时, 本实用新型中的落灰保护器具有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的 说 明 书 CN 203777310 U 5 。
18、3/4 页 6 特点。 0024 如图 1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盛接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之间形成容纳腔 30 和盛 接口 40, 容纳腔 30 与盛接口 40、 穿针孔均连接。由于第一盛接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之间 形成容纳腔 30 和盛接口 40, 因而掉落的未熄灭的灰烬会通过盛接口 40 收集在容纳腔 30 内, 从而保证了落灰的承接可靠性和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 0025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盛接部 10 朝向第二盛接部 20 的一侧具有卡接凸起 12, 第二 盛接部 20 具有与卡接凸起 12 配合的卡槽 21。由于第一盛接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通过卡 接凸。
19、起 12 与卡槽 21 的配合定位, 从而保证了第一盛接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的连接可靠 性, 保证了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 0026 优选地, 卡接凸起12为多个, 卡槽21为多个, 多个卡接凸起12与多个卡槽21一一 对应设置。由于设置有多对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接凸起 12 和卡槽 21, 因而保证了第一盛接 部 10 与第二盛接部 20 的连接可靠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如图 2 和图 3 所示的实施例中, 卡接凸起 12 和卡槽 21 均为两个。 0027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盛接部10包括第一侧壁13和第一盛接板14, 第一盛接板 14 与第。
20、一侧壁 13 连接, 第一缺口 11 位于第一盛接板 14 上 ; 第二盛接部 20 包 括第二侧壁22和第二盛接板23, 第二盛接板23与第二侧壁22连接, 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 壁 22 周向首尾接触, 第一盛接板 14 具有第一缺口 11 一侧的端面与第二盛接板 23 的远离 第二侧壁 22 一侧的端面接触, 第一盛接板 14、 第二盛接板 23、 第一侧壁 13 和第二侧壁 22 之间形成容纳腔 30, 第一侧壁 13 的上端与第二侧壁 22 的上端之间形成盛接口 40。由于设 置有第二盛接板 23 和第一盛接板 14, 因而落灰保护器能够有效盛接掉落的未熄灭的灰烬, 从而避免灰烬与人。
21、体皮肤接触。 由于设置有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22, 因而保证落灰掉落 在容纳腔 30 内, 不会有再次飞溅的危险, 从而保证了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 0028 优选地, 第二盛接板 23 朝向第一盛接板 14 一侧的端面具有与第一缺口 11 配合的 第二缺口 25, 第一缺口 11 与第二缺口 25 之间形成上述穿针孔。 0029 如图 1 至图 3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盛接板 14 朝向第二盛接板 23 的一侧具有上 述卡接凸起 12, 第二盛接板 23 具有与卡接凸起 12 配合的卡槽 21。当然, 卡接凸起 12 还可 以设置在第一侧壁 13 上, 第二侧壁 22 上具有与该卡接凸。
22、起 12 配合的卡槽 21。 0030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盛接板 14 位于第一侧壁 13 的上端和第一侧壁 13 的下端之 间 ; 第二盛接板 23 位于第二侧壁 22 的上端和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间。如图 1 所示的实施 例中, 第一盛接板 14 和第二盛接板 23 分别位于第一侧壁 13 和第二侧壁 22 的中部。由于 第一盛接板 14 和第二盛接板 23 分别位于第一侧壁 13 和第二侧壁 22 的中部, 因而既保证 了容纳腔 30 的容纳空间, 还保证盛有落灰的第一盛接板 14 和第二盛接板 23 不会与人体皮 肤接触, 避免第一盛接板14和第二盛接板23温度过高而导致烫伤人体皮。
23、肤的问题, 从而提 高了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 0031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侧壁 13 和 / 或第二侧壁 22 的横截面为弧形。 由于第一侧壁 13 和 / 或第二侧壁 22 的横截面为弧形, 因而方便工作人员拿取、 使用落灰保 护器, 从而提高了落灰保护器的使用可靠性。当然, 第一侧壁 13 和第二侧壁 22 组合后的截 面形状还可以是四边形、 三角形等多边形。 0032 如图 1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侧壁 13 的下端与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间形成空气 说 明 书 CN 203777310 U 6 4/4 页 7 隔热层 50, 盛接口 40 的截面积小于空。
24、气隔热层 50 的截面积。由于具有空气隔热层 50, 因 而避免第一盛接板 14 和第二盛接板 23 温度过高而烫伤人体皮肤, 从而提高了落灰保护器 的使用可靠性。由于盛接口 40 的截面积小于空气隔热层 50 的截面积, 因而使得落灰保护 器具有放置稳定性好的特点。 0033 如图 1 和图 3 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盛接部 10 还包括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第一弧 形限位板15与第一盛接板14垂直连接, 且第一弧形限位板15位于第一盛接板14与第一侧 壁 13 的下端之间 ; 第二盛接部 20 还包括与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配合的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与第二盛接板。
25、 23 垂直连接, 且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位于第二盛接板 23 与第二侧壁 22 的下端之间, 且第一弧形限位板 15 与第二弧形限位板 24 之间形成用于供针 体 60 穿过的限位孔, 穿针孔与限位孔连通且同心设置。由于设置有限位孔, 因而增加了针 体 60 与落灰保护器的接触面积, 从而保证针体 60 不易跌落、 提高了针体 60 的施针稳定性。 0034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盛接部10和第二盛接部20是高温耐火材料制成的。 优选地, 第一盛接部 10 和第二盛接部 20 是是陶瓷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 0035 优选地, 第一盛接部 10 和第二盛接部 20 是无毒阻燃材料制成的。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777310 U 7 1/2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77310 U 8 2/2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7731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