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8191595
  • 上传时间:2020-02-09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78.9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11968.7

    申请日:

    20160731

    公开号:

    CN106177759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P9/10,A61K31/045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P9/10,A61K31/045

    申请人: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明人:

    成光宇,初洪波,李琳,刘爱东,牛春风,刘艳华,李庆杰,娄婷婷

    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工农大路1478号

    优先权:

    CN201610611968A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宏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由延胡索、川芎、郁金、丹参、人参、黄芪、木香、三七、冰片共九味中药组成,组方机法灵活,组方更忠实于中医传统理论,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据,药效学物质清楚,临床疗效显著,在二个月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胶囊剂型也有利于药物吸收,易于携带和服用。与同类药物比较,本发明组方中医理论依据充分,药性平和,配伍严谨,临床症状消失迅速,在三个月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延胡索5~15、川芎5~15、郁金5~15、丹参5~15、人参5~15、黄芪5~15、木香3~10、三七5~15、冰片0.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优选配比为:延胡索10、川芎9、郁金9、丹参10、人参6、黄芪10、木香5、三七6、冰片0.3。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以下步骤:称取延胡索、川芎、郁金、丹参、人参、黄芪、木香、三七、冰片共九味中药,其中延胡索、川芎、郁金、丹参、人参、黄芪、木香、(粉碎过20目)加6-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20目粗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共同干燥(70℃),粉碎成细粉,与冰片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该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属于中医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冠心病是继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人类第三大死亡原因。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使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提高,因此寻求对冠心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对该疾病西药的治疗存在治疗费用过高、毒副作用大的缺点;现今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但是绝大多数都具有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多,不宜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心绞痛具有显著地临床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服用携带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最大的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药物按重量份数比制成的:

    延胡索5~15、川芎5~15、郁金5~15、丹参5~15、人参5~15、黄芪5~15、木香3~10、三七5~15、冰片0.1~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优选配比为;

    延胡索10、川芎9、郁金9、丹参10、人参6、黄芪10、木香5、三七6、冰片0.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延胡索、川芎、郁金、丹参、人参、黄芪、木香、三七、冰片共九味中药,其中延胡索、川芎、郁金、丹参、人参、黄芪、木香、(粉碎过20目)加6-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20目粗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共同干燥(70℃),粉碎成细粉,与冰片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冰片粉碎易液化,应套研加入)。

    【用法用量】胶囊6-8粒每次,每日3次口服。90天一个疗程。

    【适应症】本中药复方制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据,以行气化瘀止痛为治则,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胸闷胸痛,胸胁胀满,舌质暗或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或沉弦。

    本发明的药理药性(方解)分析如下:

    处方中酒炙延胡索,辛苦而温,入心、肝、脾经,具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治心痛欲死”(《雷公炮炙论》),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故为君药;三七甘苦而温,入肝、胃二经,可化瘀活血而定痛,能够祛瘀生新,化瘀不伤正;川芎辛温,入肝、胆、心包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能够通达气血,使气行血调;郁金味辛,入心、肝、胆经,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可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丹参苦微寒,入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木香辛、苦,温,入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五药同用,助君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共为臣药;人参甘温,入心、脾、肺经,善“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神农本草经》),能补脾益肺养心气。黄芪甘微温,入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方中人参、黄芪既可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动力不竭,又能固护正气,防君、臣诸药行气化瘀克罚太过耗伤正气,二药属佐助和佐制之功。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善走能散,具有散火、散气、散血、散滞、通窍、辟恶之功,“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本草衍义》),与诸药相伍,能开心窍,止痹痛,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可使瘀血得去,脉道得通,则诸症自解。

    本发明立法之特点为:组方机法灵活,组方更忠实于中医传统理论。在传统的组方中,仅着重于活血行气止痛,未兼顾到胸痹本虚之证。而本发明针对冠心病心绞痛“虚气留滞”的病机特点,取其“邪盛难掩本虚”之本义,治标勿忘固本,正所谓:“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在行气活血化瘀的同时,佐加少量人参以扶助正气,在本方中人参能补气生血,使气机动力绵长不竭,“气为血之帅”,使气旺能帅血而动,气行则血行,佐助行气活血化瘀之中药;另一方面,胸痹本有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应用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易耗伤人体之正气,使虚者更虚。应用人参以固护正气而起佐制之功,以防克罚太过而耗伤正气。具有行气活血祛瘀而不伤正,鼓舞正气不留邪的组方优势,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治疗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个体,既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又能治本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广阔前景。

    疗效证明:

    一、病例选择

    病例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且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以1:1比例平均分配,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药为本发明药物,一日三次,三月为一疗程。

    二、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劳累性心绞痛 劳动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3类: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 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死,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但在心肌梗死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三、中医诊断标准:

    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997-0.-04发布及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2.1气滞血瘀证

    主症: 胸痛,胸闷。

    次症: 胸胁胀满,气短,心悸不寐。

    舌脉: 唇舌紫暗,脉涩。

    3、症状分级量化,详见表1

    表1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分级量化表

    4、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心纹痛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均可纳人试验病例;

    5、排除标准

    (1)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

    (2)合并重度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 )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四、观测指标

    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检查。

    2、血、尿、便常规检查。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

    上述检测项目一般可于试验前后备查1次。

    疗效性观测

    1、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体力活动的大小、程度,疼痛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制剂的用量等及相关症状。应每周记录1次。

    2、相关体征

    如心率、心律、心脏杂音、血压、舌质、舌苔、脉象等,应每周记录1次。

    3、相关的理化检查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醋、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试验前后各查1

    次(后两项可选做);

    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高中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

    血小板聚集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等。试验前后各查1次(此项可结合药物功能选做);

    心电图试验前、试验中每周及试验后各查1次,病人有胸痛不适发作时检查。

    运动试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或踏车试验,在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病例中进行,根据完成的运动级别来评价试验前后的变化。要注意运动试验的禁忌症及运动中心电图、血压、心绞痛等观察,保证运动试验的安全。运动试验的病例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样本数。

    五、疗效判定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心纹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心电图);

    2、有效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

    3、无效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加重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试验前加重;

    在综合疗效判断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2)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3)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4)加重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0。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13.0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分析检测结果。

    六、试验结果与分析

    6.1患者一般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s性别(例)N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男3056.56±3.127.17±0.42女3051.33±2.818.63±0.36

    6.2 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3

    表3 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减少80%以上积分减少50%以上积分减少积分减少低于30%;有效率(%)胸痛1218121870.00胸闷122481673.33气短717162066.67心悸1017122165.00不寐1415161575.00

    6.3 血脂检测指标值的变化,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血脂检测指标值的变化(±s) 项目治疗前治疗三个月后P值TC7.60±2.305.23±1.16 P<0.05TG5.16±2.132.36±1.12 P<0.05

    P值为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的比较,说明本发明药物有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6.4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表2)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 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 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 05) 。

    表5 (±s) 组别治疗前治疗三个月后P值发作频率(次/周)18.8±2.36.9±2.0 P<0.05持续时间(min/次)9.3±1.83.1±1.3P<0.05

    P值为治疗三个月后与治疗前的比较,说明本发明药物有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的作用。

    6.5 治疗三个月后疗效的评价情况,见表6

    表6 治疗三个月后疗效的评价情况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疗效16151019 60 68.33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组方机法灵活,组方更忠实于中医传统理论,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研究为依据,药效学物质清楚,临床疗效显著,在二个月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胶囊剂型也有利于药物吸收,易于携带和服用。与同类药物比较,本发明组方中医理论依据充分,药性平和,配伍严谨,临床症状消失迅速,在三个月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延胡索5g、川芎5 g、郁金5 g、丹参5 g、人参6 g、黄芪5g、木香3 g、三七6 g、冰片0.3 g共九味中药,其中延胡索、川芎、郁金、人参(粉碎过20目)加6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20目粗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共同干燥(70℃),粉碎成细粉,与冰片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冰片粉碎易液化,应套研加入)。

    实施例2

    延胡索10 g、川芎9g、郁金9g、丹参10 g、人参6 g、黄芪10 g、木香5 g、三七6g、冰片0.3 g共九味中药,其中延胡索、川芎、郁金、人参(粉碎过20目)加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20目粗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共同干燥(70℃),粉碎成细粉,与冰片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冰片粉碎易液化,应套研加入)。

    实施例3

    延胡索15 g、川芎15 g、郁金15 g、丹参15 g、人参15g、黄芪15g、木香10 g、三七15 g、冰片1 g共六味中药,其中延胡索、川芎、郁金、人参(粉碎过20目)加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浸膏,备用;另取三七20目粗粉,与上述浸膏混匀,共同干燥(70℃),粉碎成细粉,与冰片混匀,装入胶囊,即得(冰片粉碎易液化,应套研加入)。

    通过以下几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医疗效果:

    病例1

    李某,男,57岁。近来总感觉胸前区疼痛,胸闷向肩部放射,持续15-20分钟,常年服用速效救心丸而缓解。体态偏胖,身高160公分,体重达90公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多种药品,均无明显效果,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药物一个疗程,症状明显缓解,两疗程后,心绞痛停止发作。随访2年一直稳定,至今未复发。

    病例2

    孙某,男,56岁。患者有冠心病心绞痛6年,近一年来,胸骨后疼痛发作频繁,服用消心痛、丹参滴丸疗效不佳。在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药物两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好转,继续服药两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一直稳定,至今未复发。

    病例3

    陈某,女,46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每次发作可持续10-20分钟,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药物二个疗程后,胸闷、气短症状缓解,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随访2年一直稳定,至今未复发。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 中药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915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