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针灸保护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温针灸保护套.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704160.3 (22)申请日 2017.06.16 (73)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 道1166号 (72)发明人 赵凌 徐韬 石宇 杨紫艺 周梦媛 王姿文 张雨桐 杜佳蓉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安霞 曾克 (51)Int.Cl. A61H 39/06(2006.01) A61H 39/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57。
2、)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包括第 一盖体(11), 第二盖体(12); 所述第一盖体(11) 和第二盖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 所述 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 构成的中空圆柱体; 所述第一盖体(11)的一侧与 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 所述第一盖体 (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 接;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 (2); 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 径相适配;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 一个排烟孔(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 套, 结构简单, 能够在温针灸的治疗过程中, 方 便、 有。
3、效地保护皮肤不被烫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7745339 U 2018.08.21 CN 207745339 U 1.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盖体(11), 第二盖体(12); 所述第一盖体 (11)和第二盖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 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 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 所述第一盖体(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 所述第一盖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 的圆心处设置针孔(2); 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 在所述中。
4、空 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针灸保护套的材质为纳米 微孔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吸附层(4), 所述吸附层 (4)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层(4)粘贴于所述中空 圆柱体上底面的内表面; 所述吸附层(4)上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排烟孔(3)的正下 方; 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排烟孔(3)的数量; 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排烟孔(3)的直 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吸附层(4)的厚度为2 0.1mm, 其材质为醋酸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圆柱体(1)的高为35 1mm, 其两个底面的直径为28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2)的直径为1 0.01mm; 所述排烟孔(3)的直径为40.1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745339 U 2 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又称针柄灸。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 在需要 刺入人。
6、体穴位的针体顶端套上一个艾柱, 然后将艾柱点燃, 通过针体将热力穿入穴位, 以达 到温通经脉、 行气活血的治疗效果。 由于艾柱燃烧时会产生灰烬和火星, 这些高温的灰烬和 火星通常会掉落到人体皮肤上, 引起烫伤。 此外, 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 危害。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皮肤上垫一块纸板或其它隔热装置来避免皮肤烫伤的问题。 但 此种方法比较麻烦, 效果也不尽人意。 因此, 需要一种专门的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结构简单, 能够在温针灸的治疗过程中, 方便、 有效地保护皮肤不被烫伤。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
7、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包括第一盖体, 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和 第二盖体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 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构 成的中空圆柱体; 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铰接; 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 侧与第二盖体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 所述针孔 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 孔。 0006 优选地, 所述中空圆柱体的材质为纳米微孔材料。 0007 进一步地, 还包括: 吸附层, 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 0008。
8、 优选地, 所述吸附层粘贴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的内表面; 所述吸附层上设 有通孔; 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排烟孔的正下方; 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排烟孔的数量; 所述 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排烟孔的直径。 0009 优选地, 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20.1mm, 其材质为醋酸纤维。 0010 优选地, 所述中空圆柱体的高为351mm, 其两个底面的直径为281mm。 0011 优选地, 所述针孔的直径为10.01mm; 所述排烟孔的直径为40.1mm。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套, 通过设置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的盖体, 将两 个盖体合起来后形成中空的圆柱体, 同时在圆柱体的下底面圆心处设置针。
9、孔, 并在圆柱体 的上底面设置排烟孔。 在进行温针灸时, 首先将针体置于针孔处, 然后将两个盖体连接, 则 温针灸过程中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和火星会完全掉落在中空圆柱体中, 从而保护人体皮 肤不被烫伤; 同时, 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通过排烟孔排出。 当在排烟孔的下方粘贴吸附层 时, 烟雾在排出前经过吸附层的吸附, 排出的烟雾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少, 从而减轻其 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中空圆柱体采用的是纳米微孔材料, 其在隔热、 阻燃上的性能大大高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745339 U 3 其它材料, 而且非常轻薄, 因此在温针灸的过程中加上本装置, 并不会使患者有承重感。。
10、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中两个盖体适配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16 图4为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示意图; 0017 图中: 11为第一盖体, 12为第二盖体, 2为针孔, 3为排烟孔, 4为吸附层, 5为针体, 51 为针体外的金属线圈, 6为艾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 第一盖体11, 第二盖体 12; 所述第 一盖体11和第二盖。
11、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 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 同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 所述第一盖体11 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 所 述第一盖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接;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 处设置针孔2; 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 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 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3。 进一步地, 还包括: 吸附层4, 所述吸附层4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 体的内表面。 0020 本实施例中, 针孔2设置在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 具体地, 以第一盖体11下 底面的直线边的中心为圆心设置第一半圆孔,同样, 以第二盖体 12下底面。
12、的直线边的中心 为圆心设置第二半圆孔, 上述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的直径均为10.01mm, 则第一盖体 11和第二盖体12合起来时, 两个半圆孔合在一起形成针孔2, 该针孔正好处于中空圆柱体下 底面的圆心处, 由上述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的直径可知, 针孔2的直径为10.01mm。 0021 本实施例中, 排烟孔3为多个, 如图1、 图2所示, 设置在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 同时, 在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的内表面粘贴有吸附层4, 该吸附层4的厚度为20.1mm, 其材质为 醋酸纤维, 醋酸纤维在吸附、 过滤的性能上明显优于其它材质。 该吸附层上设有通孔, 通孔 位于排烟孔的正下方; 当排烟孔有多。
13、个时, 通孔也为多个, 且均位于排烟孔下方相应的位 置。 上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排烟孔的数量, 通孔的直径等于排烟孔的直径。 这样的设计方式, 使得吸附层在发挥吸附性能的同时, 排烟孔具有更好的排烟效果。 此外, 吸附层4在使用一 段时间后, 还可以撕下来进行替换, 以保持其吸附效果。 0022 本实施例中, 整个中空圆柱体的高设置为351mm, 其两个底面的直径设置为28 1mm, 排烟孔3的直径设置为40.1mm。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4 将进行温针灸的针体套有艾柱的一端置于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针孔处, 将第一盖 体和第二盖体适配地合起来, 使燃烧的艾柱完全处于中空圆柱体。
14、中, 如图3所示, 并且, 艾柱 顶端与吸附层之间要留有至少5mm的间距, 避免吸附层由于温度过高而被点燃。 由于针体套 有艾柱的一端外面缠绕有金属线圈 (如图4所示), 而针孔则卡于相邻的金属线圈之间的针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745339 U 4 体外表面, 因此, 整个中空圆柱体不会因重力下落。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套, 通过设置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的盖体, 将两 个盖体合起来后形成中空的圆柱体, 同时在圆柱体的下底面圆心处设置针孔, 并在圆柱体 的上底面设置排烟孔。 在进行温针灸时, 首先将针体置于针孔处, 然后将两个盖体连接, 则 温针灸过程中艾柱燃。
15、烧时产生的灰烬和火星会完全掉落在中空圆柱体中, 从而保护人体皮 肤不被烫伤; 同时, 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通过排烟孔排出。 当在排烟孔的下方粘贴吸附层 时, 烟雾在排出前经过吸附层的吸附, 排出的烟雾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少, 从而减轻其 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中空圆柱体采用的是纳米微孔材料, 其在隔热、 阻燃上的性能大大高于 其它材料, 而且非常轻薄, 因此在温针灸的过程中加上本装置, 并不会使患者有承重感。 0026 当然, 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 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74533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7745339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774533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7745339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774533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