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温针灸保护套.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8191023
  • 上传时间:2020-02-0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515.3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704160.3

    申请日:

    20170616

    公开号:

    CN207745339U

    公开日:

    2018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39/06,A61H39/08

    主分类号:

    A61H39/06,A61H39/08

    申请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赵凌,徐韬,石宇,杨紫艺,周梦媛,王姿文,张雨桐,杜佳蓉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优先权:

    CN201720704160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安霞;曾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温针灸保护套,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盖体(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盖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接;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2);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套,结构简单,能够在温针灸的治疗过程中,方便、有效地保护皮肤不被烫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盖体(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盖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接;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2);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针灸保护套的材质为纳米微孔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层(4),所述吸附层(4)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4)粘贴于所述中空圆柱体上底面的内表面;所述吸附层(4)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排烟孔(3)的正下方;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排烟孔(3)的数量;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排烟孔(3)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4)的厚度为2±0.1mm,其材质为醋酸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圆柱体(1)的高为35±1mm,其两个底面的直径为28±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孔(2)的直径为1±0.01mm;所述排烟孔(3)的直径为4±0.1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针灸保护套。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在需要刺入人体穴位的针体顶端套上一个艾柱,然后将艾柱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穿入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治疗效果。由于艾柱燃烧时会产生灰烬和火星,这些高温的灰烬和火星通常会掉落到人体皮肤上,引起烫伤。此外,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对于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皮肤上垫一块纸板或其它隔热装置来避免皮肤烫伤的问题。但此种方法比较麻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需要一种专门的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温针灸保护套,结构简单,能够在温针灸的治疗过程中,方便、有效地保护皮肤不被烫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温针灸保护套,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盖体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的另一侧卡扣连接;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所述针孔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

    优选地,所述中空圆柱体的材质为纳米微孔材料。

    进一步地,还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粘贴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的内表面;所述吸附层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排烟孔的正下方;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排烟孔的数量;所述通孔的直径等于所述排烟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2±0.1mm,其材质为醋酸纤维。

    优选地,所述中空圆柱体的高为35±1mm,其两个底面的直径为28±1mm。

    优选地,所述针孔的直径为1±0.01mm;所述排烟孔的直径为4±0.1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套,通过设置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的盖体,将两个盖体合起来后形成中空的圆柱体,同时在圆柱体的下底面圆心处设置针孔,并在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排烟孔。在进行温针灸时,首先将针体置于针孔处,然后将两个盖体连接,则温针灸过程中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和火星会完全掉落在中空圆柱体中,从而保护人体皮肤不被烫伤;同时,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通过排烟孔排出。当在排烟孔的下方粘贴吸附层时,烟雾在排出前经过吸附层的吸附,排出的烟雾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少,从而减轻其对人体的危害。由于中空圆柱体采用的是纳米微孔材料,其在隔热、阻燃上的性能大大高于其它材料,而且非常轻薄,因此在温针灸的过程中加上本装置,并不会使患者有承重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个盖体适配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示意图;

    图中:11为第一盖体,12为第二盖体,2为针孔,3为排烟孔,4为吸附层,5为针体,51为针体外的金属线圈,6为艾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 12;所述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为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所述温针灸保护套为由所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构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盖体11 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盖体12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盖体11的另一侧与第二盖体12的另一侧卡扣连接;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设置针孔2;所述针孔2的直径与进行温针灸的针体直径相适配;在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至少一个排烟孔3。进一步地,还包括:吸附层4,所述吸附层4设置于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针孔2设置在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具体地,以第一盖体11下底面的直线边的中心为圆心设置第一半圆孔,同样,以第二盖体 12下底面的直线边的中心为圆心设置第二半圆孔,上述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的直径均为1±0.01mm,则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合起来时,两个半圆孔合在一起形成针孔2,该针孔正好处于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圆心处,由上述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的直径可知,针孔2的直径为1±0.01mm。

    本实施例中,排烟孔3为多个,如图1、图2所示,设置在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同时,在中空圆柱体的上底面的内表面粘贴有吸附层4,该吸附层4的厚度为2±0.1mm,其材质为醋酸纤维,醋酸纤维在吸附、过滤的性能上明显优于其它材质。该吸附层上设有通孔,通孔位于排烟孔的正下方;当排烟孔有多个时,通孔也为多个,且均位于排烟孔下方相应的位置。上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排烟孔的数量,通孔的直径等于排烟孔的直径。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得吸附层在发挥吸附性能的同时,排烟孔具有更好的排烟效果。此外,吸附层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撕下来进行替换,以保持其吸附效果。

    本实施例中,整个中空圆柱体的高设置为35±1mm,其两个底面的直径设置为28±1mm,排烟孔3的直径设置为4±0.1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进行温针灸的针体套有艾柱的一端置于中空圆柱体下底面的针孔处,将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适配地合起来,使燃烧的艾柱完全处于中空圆柱体中,如图3所示,并且,艾柱顶端与吸附层之间要留有至少5mm的间距,避免吸附层由于温度过高而被点燃。由于针体套有艾柱的一端外面缠绕有金属线圈 (如图4所示),而针孔则卡于相邻的金属线圈之间的针体外表面,因此,整个中空圆柱体不会因重力下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针灸保护套,通过设置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柱的盖体,将两个盖体合起来后形成中空的圆柱体,同时在圆柱体的下底面圆心处设置针孔,并在圆柱体的上底面设置排烟孔。在进行温针灸时,首先将针体置于针孔处,然后将两个盖体连接,则温针灸过程中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和火星会完全掉落在中空圆柱体中,从而保护人体皮肤不被烫伤;同时,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会通过排烟孔排出。当在排烟孔的下方粘贴吸附层时,烟雾在排出前经过吸附层的吸附,排出的烟雾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减少,从而减轻其对人体的危害。由于中空圆柱体采用的是纳米微孔材料,其在隔热、阻燃上的性能大大高于其它材料,而且非常轻薄,因此在温针灸的过程中加上本装置,并不会使患者有承重感。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针灸 护套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温针灸保护套.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9102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