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g****
  • 文档编号:8180636
  • 上传时间:2020-02-04
  • 格式:PDF
  • 页数:26
  • 大小:1.1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92861.6

    申请日:

    20180718

    公开号:

    CN108671218A

    公开日:

    2018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06,A61K33/10,A61K35/583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06,A61K33/10,A61K35/583

    申请人: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发明人:

    胡海波,周兆山,陆学超

    地址:

    266033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路4号

    优先权:

    CN201810792861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冲;吴鑫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18份、山萸肉12‑18份、淫羊藿12‑24份、补骨脂6‑12份、苡仁18‑30份、茯苓18‑30份、乌梅6‑12份、细辛6‑9份、干姜10‑12份、石韦10‑12份、当归12‑18份、钟乳石6‑12份、桂枝6‑18份、党参6‑18份、火麻仁9‑15份、紫菀12‑18份、款冬花12‑18份、五味子6‑9份、黄芩6‑9份、蛤蚧6‑12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科学配伍,能起到补肾固本、纳气平喘的作用,能对缓解期哮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内服外敷合用能够更好的达到补肾固本、纳气平喘的效果,治疗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书

    1.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21份、山萸肉12-21份、淫羊藿12-24份、补骨脂6-12份、苡仁18-30份、茯苓18-30份、乌梅6-12份、细辛3-9份、干姜10-12份、石韦10-12份、当归12-18份、钟乳石6-12份、桂枝6-18份、党参6-18份、火麻仁6-15份、紫菀12-21份、款冬花12-21份、五味子3-9份、黄芩6-12份、蛤蚧3-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18份、山萸肉12-18份、淫羊藿12-24份、补骨脂6-12份、苡仁18-30份、茯苓18-30份、乌梅6-12份、细辛6-9份、干姜10-12份、石韦10-12份、当归12-18份、钟乳石6-12份、桂枝6-18份、党参6-18份、火麻仁9-15份、紫菀12-18份、款冬花12-18份、五味子6-9份、黄芩6-9份、蛤蚧6-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8份、山萸肉18份、淫羊藿12、补骨脂12份、苡仁18份、茯苓30份、乌梅6份、细辛6份、干姜10份、石韦10份、当归12份、钟乳石6份、桂枝18份、党参15份、火麻仁12份、紫菀18份、款冬花18份、五味子6份、黄芩6份、蛤蚧6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重量份数称取桂枝,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提取2-5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b、将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剩余其他原料药混合的混合物,加入10倍量的60-90%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上述过滤液合并再一次过滤,将再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调乙醇浓度60-90%,醇沉两次,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得到浸膏;c、取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步骤a得到的挥发油,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得中药组合物,将所述中药组合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提取原料药材所含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提取采用膜分离技术、超滤、醇沉、高速离心或大孔树脂方法。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所述重量份数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的60-9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两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合并得到提取液一,将提取液一静置,药渣备用;b、将步骤a中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1~2小时,提取得提取液二,静置;c、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浓缩,得到药物浸膏,加热浓缩调制,得贴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所述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当温度为65℃时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用酒、醋、蜂蜜调和后即得贴剂。 9.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先将所有原料药材放入10倍量70-85%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一,药渣备用;b、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得提取液二;c、合并提取液一和提取液二,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6;d、将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糖浆剂;外用药物剂型为: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散剂、贴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为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在12岁以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约2~3:1),儿童比成人多,好发于秋冬季节及气候改变时,寒冷地区多于温暖地区。近10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1.5亿哮喘患者,每年死于哮喘病的患者达18万。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估计有1千万以上患者,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高发的公共卫生疾病。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气道炎症学说成为哮喘发病机制的最主要理论。除经典的哮喘病治疗方法和药物外,又逐渐开发出对哮喘病发病某一环节具有一定影响的细胞因子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特别是重症哮喘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如何预防哮喘的再发,即缓解期的综合预防性治疗,则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缓解期喷吸糖皮质激素药物来预防哮喘再发是针对气道炎症病理改变,而气道炎症毕竟是变态反应所形成的最终病理结果,所以仅仅立足于局部抗炎,不从全身调节免疫等多环节入手,恐难实现有效预防哮喘再发的目标;另外,当前无论何种防治措施,都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且均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其临床疗效尚未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支气管哮喘相当于中医的“哮病”范畴。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它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哮喘之名为宋·王执中在其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如他说:“因与人治哮喘,只缪(刺)肺俞,不缪他穴”、“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书中始以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并对其治法、用药原则等做了具体的论述,哮喘的病名便从此时期正式产生。《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云:“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亦名哮喘。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因此,中医药防治哮喘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对哮喘缓解期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或从辨病论治或从辨证论治,所拟方药针对哮喘病机的本质,大多是以扶正为主,诸多实验表明,其作用机制是多层次、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发挥。再如,防治哮喘的常用中药无毒副作用,可较长时间服用,能充分体现其治未病的优点。所以加强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以及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宿痰内伏于肺,并与遗传、体质、环境、外感、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哮喘的病因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哮喘患者素有宿痰内伏,多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肾为人体阳气之根,主纳气,若肾精亏损,则摄纳无权,以致动则气促,呼吸困难;肺主气而司呼吸,若肺气虚,则腠理不固,外邪可由口鼻而入,六淫客于肌表而诱发肺气上逆,呼吸不利,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导致痰鸣气促。哮喘的中医治疗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内治法外,尚有中药外敷、穴位治疗等诸多方法。中医药治疗哮喘,疗效确切,较少出现副作用,已被医学界所公认。某些有效治法和方剂,已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所以,中医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着广阔的前景。哮喘的治疗应以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为原则,按照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不同阶段进行。发作期应先分寒哮、热哮、寒热错杂,予以祛邪降气,除痰定喘、寒热并调为主;缓解期应着重补肺、益脾、固肾为治,以防复发。尤其是临证之际,哮病缓解期比较常见,其中肾气不足、失于摄纳最为主要,故立足于补肾固本,兼佐以渗湿祛痰等,往往可以显著预防哮病发作。

    西医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1)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色苷酸钠、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2)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上述药物尤其控制药物需长期服用,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药效明显的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21份、山萸肉12-21份、淫羊藿12-24份、补骨脂6-12份、苡仁18-30份、茯苓18-30份、乌梅6-12份、细辛3-9份、干姜10-12份、石韦10-12份、当归12-18份、钟乳石6-12份、桂枝6-18份、党参6-18份、火麻仁6-15份、紫菀12-21份、款冬花12-21份、五味子3-9份、黄芩6-12份、蛤蚧3-12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18份、山萸肉12-18份、淫羊藿12-24份、补骨脂6-12份、苡仁18-30份、茯苓18-30份、乌梅6-12份、细辛6-9份、干姜10-12份、石韦10-12份、当归12-18份、钟乳石6-12份、桂枝6-18份、党参6-18份、火麻仁9-15份、紫菀12-18份、款冬花12-18份、五味子6-9份、黄芩6-9份、蛤蚧6-12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8份、山萸肉18份、淫羊藿12、补骨脂12份、苡仁18份、茯苓30份、乌梅6份、细辛6份、干姜10份、石韦10份、当归12份、钟乳石6份、桂枝18份、党参15份、火麻仁12份、紫菀18份、款冬花18份、五味子6份、黄芩6份、蛤蚧6份。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桂枝,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提取2-5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

    b、将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剩余其他原料药混合的混合物,加入10倍量60-90%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上述两次过滤液合并再一次过滤,将再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调乙醇浓度60-90%,醇沉两次,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得到浸膏;

    c、取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挥发油,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得中药组合物,将所述中药组合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所述步骤a中,提取上述药物所含挥发油的提取为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

    所述步骤b中,提取采用膜分离技术、超滤、醇沉、高速离心或大孔树脂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的60-9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两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合并得到提取液一,将提取液一静置,药渣备用;

    b、将步骤a中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1~2小时,提取得提取液二,静置;

    c、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浓缩,得到药物浸膏,加热浓缩调制,得贴剂。

    所述步骤c中,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当温度为65℃时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用酒、醋、蜂蜜调和后即得贴剂。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所有原料药材放入10倍量70-85%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一,药渣备用;

    b、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得提取液二;

    c、合并提取液一和提取液二,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6;

    d、将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糖浆剂;外用药物剂型为:熏蒸剂、乳膏剂、擦剂、酊剂、软膏剂、散剂、贴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科学配伍,能起到补肾纳气、化痰平喘的作用,能对缓解期哮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安全、有效,治疗费用较低,内服外敷合用能够更好的达到补肾纳气、化痰平喘的效果,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宿痰内伏于肺,并与遗传、体质、环境、外感、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哮喘的病因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哮喘患者素有宿痰内伏,多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肾为人体阳气之根,主纳气,若肾精亏损,则摄纳无权,以致动则气促,呼吸困难;肺主气而司呼吸,若肺气虚,则腠理不固,外邪可由口鼻而入,六淫客于肌表而诱发肺气上逆,呼吸不利,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导致痰鸣气促。哮喘的中医治疗可谓丰富多彩,除了内治法外,尚有中药外敷、穴位治疗等诸多方法。中医药治疗哮喘,疗效确切,较少出现副作用,已被医学界所公认。某些有效治法和方剂,已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所以,中医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着广阔的前景。哮喘的治疗应以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为原则,按照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不同阶段进行。发作期应先分寒哮、热哮,予以祛邪降气,除痰定喘为主;缓解期应着重补肺、益脾、固肾为治,以防复发。

    中药外治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著的《外台秘要》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医疗方法都涉及到了中药外敷疗法。由于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所以不但能治疗局部病变,而且还可通过外敷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药物通过对背部(如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激发经脉之气,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作用;背部为人体最大阳经—太阳膀胱经所循行,当用适宜的药物施治于背部时,能刺激阳经,激发人体阳气,祛除体内寒邪,改善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方中熟地、山萸肉是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的主药,熟地针对肾之元阴不足,以滋补肾阴;肝肾同源,以山萸肉滋肾益肝。淫羊藿、补骨脂为温阳要药,二者均可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用以温补肾阳。以上四药同用,既可滋补肾阴,又可温壮肾阳,使阴阳同调。取薏苡仁、茯苓等甘淡之味,以渗利水湿。诸药相合,共凑补肾渗湿之效。方中细辛辛香走窜,有升浮之性,外可温散风寒,有解热镇痛之功,配温经通脉之干姜,促汗而解风寒之邪。紫菀苦温润肺益金,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款冬花味苦主降,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能开郁润肺,化痰止咳,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饮非温不化,痰非气降不消。乌梅、五味子之酸,以补不足,令正气自敛;火麻仁苦寒,能清热祛湿化痰;干姜、桂枝、钟乳石皆温热之品,可温肾暖脾而助运;党参、当归益气补血而扶正,以补后天。蛤蚧具有祛除体内各种顽痰;诸药相合,具有补肾纳气、化痰平喘的效果,对于缓解期哮病,效果显著。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该方法所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熟地黄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及减少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效应;山萸肉可抑制小鼠和人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诱导、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淫羊藿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服用淫羊藿的前后尿中17-酮类固醇和17-羟皮质醇排泄量比较,揭示了其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对豚鼠组胺性哮喘均有保护作用;茯苓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上,可使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植物血凝素诱发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作用;薏苡仁浸出物既能抑制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活性氧,又能显著地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甲基转换酶、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E2的分泌,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乌梅,性味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本草图经》说到乌梅的功效时这样形容:“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乌梅可以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血,生津止渴,安蛔。经常是用来治疗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功效明显。《用药心法》:"收肺气。"《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细辛,味辛,性温。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痰多咳嗽等病症。主要含挥发油类、本脂素类和消旋去甲乌药碱等成分。挥发油有镇咳功效。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消旋去甲乌药碱均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华细辛醇浸剂兔静注能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挥发油对兔的离体子宫、肠管,低浓度使张力先增加后下降,高浓度则抑制;对组胺所致的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松弛作用;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等病症。具有抗溃疡、抑制肠管收缩、利胆、抗缺氧、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镇吐、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灭螺、抗血吸虫等作用。干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姜辣素、龙脑、橙花醛等,此外尚含树脂及淀粉。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及胃液的分泌。姜的多种成分可诱发实验动物自发运动抑制;干姜的乙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静脉注射干姜浸剂,有一过性升压作用及继之的降压作用,并能增强自主活动;干姜浸剂及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合用时均可使离体心脏自主运动增强。姜的乙醇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姜水提取物及其挥发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能减缓整体小鼠的耗氧速度并提高耐缺氧能力。干姜浸剂能抑制血管通透性,与半夏浸剂同用时有利尿作用。干姜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作用。

    石韦,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

    当归,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可降;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血瘀诸症;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结聚,虚寒腹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钟乳石,味甘,性温,无毒。归肺、肾、胃经。《本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孔公孽,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疮疽瘘痔,利九窍,下乳汁。""殷孽,主烂伤瘀血,泄痢,寒热,鼠瘘,症瘕结气。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嗓音,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精。安五脏,通百病,利九窃,下乳汁,益气补虚损,治疗较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益寿不老,令人有生育能力。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桂枝含挥发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64.75%,还有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乙酸肉桂酯(cinnamylacetate),β-荜澄茄烯(β-cadinene),菖莆烯(calamenene),香豆精(coumarin)等。《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人治上焦药用也。

    党参,甘,平。归脾经、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紫菀,味苦辛,性温。辛开宣散、苦能降泄、温和柔润,故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既能治肺部有寒、肺气壅塞的痰喘咳嗽;又能治肺部有热、咳吐脓血的肺痈。本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对肺寒、肺热都适宜。《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款冬花,辛、甘,温。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消痰下气功效。1.润肺下气:本品甘能补,辛能散,温能散寒,故能用于肺胀、肺痿、肺痨、肺痈等证。①用于肺痿,因肺气虚弱、气不化津、津液为涎,症见咯吐涎沫,清稀量多,不渴,气短,神疲乏力,用本品配健脾燥湿之品。②用于肺痈,即肺脓疡,可与芦根、薏苡仁、桃仁、冬瓜仁等同用。③用于肺胀,即肺气肿病人。2.止咳平喘:本品有温化寒痰、润肺养阴、化痰止咳之功效,可治疗寒邪袭肺而引起的咳嗽、哮喘证。用于痰嗽哮喘、遇冷则发;若咳嗽带血,可与百合研末蜜丸;若用治暴咳。本品温而不热,辛而不燥,甘而不滞,为润肺化痰止嗽之良药,凡一切咳嗽属于肺病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皆可配用。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五味子做为药材,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古人曾这样评价五味子“五味子皮肉甘酸、核甲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脂肪油、挥发油、糖类、树脂、维生素C等,还含有钨、铁、锰、锌、磷等微量元素。

    蛤蚧,味咸,性平。入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功效。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一)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

    实施例1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800g、山萸肉18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1200g、苡仁1800g、茯苓3000g、乌梅600g、细辛600g、干姜1000g、石韦1000g、当归1200g、钟乳石600g、桂枝1800g、党参1500g、火麻仁1200g、紫菀1800g、款冬花1800g、五味子600g、黄芩600g、蛤蚧6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重量称取桂枝,加入7倍量的水浸泡1.5小时,提取4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其中,提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

    b、将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剩余其他原料药材混合的混合物,加入10倍量75%的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上述两次过滤液合并再进行过滤,将再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30,调乙醇浓度75%,醇沉两次,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40,得到浸膏;其中,提取采用膜分离技术;

    c、取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步骤a得到的挥发油,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得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2贴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800g、山萸肉18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1200g、苡仁1800g、茯苓3000g、乌梅600g、细辛600g、干姜1000g、石韦1000g、当归1200g、钟乳石600g、桂枝1800g、党参1500g、火麻仁1200g、紫菀1800g、款冬花1800g、五味子600g、黄芩600g、蛤蚧6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将两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合并得到提取液一,将提取液一静置,药渣备用;

    b、将步骤a中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2小时,提取得提取液二,静置;

    c、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5MPa,温度保持在70℃,浓缩至当温度为65℃时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用酒、醋、蜂蜜调和后即得贴剂。

    肚脐,穴名神阙,为任脉重要穴位,古有“神阙,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如神”之说,脐所在部位又为冲脉经行之处,任督二脉互为表里,统领人体诸经百脉,故脐部通过以上经络与全身诸脏腑器官密切联系。人体腹壁单薄,局部用药易于吸收,且无痛苦,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剂外敷神阙可达散寒通阳、调理脾胃祛痰湿。

    实施例3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800g、山萸肉18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1200g、苡仁1800g、茯苓3000g、乌梅600g、细辛600g、干姜1000g、石韦1000g、当归1200g、钟乳石600g、桂枝1800g、党参1500g、火麻仁1200g、紫菀1800g、款冬花1800g、五味子600g、黄芩600g、蛤蚧6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所有原料药材放入10倍量82%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两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一,药渣备用;

    b、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将三次提取液合并,得提取液二;

    c、合并提取液一和提取液二,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6;

    d、将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4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00g、山萸肉12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600g、苡仁3000g、茯苓1800g、乌梅1200g、细辛900g、干姜1200g、石韦1200g、当归1800g、钟乳石1200g、桂枝600g、党参600g、火麻仁900g、紫菀1200g、款冬花1200g、五味子900g、黄芩900g、蛤蚧3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重量称取桂枝,加入5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提取2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其中,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b、将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剩余其他原料药材混合的混合物,加入10倍混合物质量的60%的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上述两次过滤液合并再进行过滤,将再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醇沉两次,调乙醇浓度6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得到浸膏,其中,提取采用膜分离技术;

    c、取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步骤a得到的挥发油,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得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5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2100g、山萸肉2100g、淫羊藿2400g、补骨脂1200g、苡仁3000g、茯苓3000g、乌梅1200g、细辛300g、干姜1200g、石韦1200g、当归1800g、钟乳石1200g、桂枝600g、党参600g、火麻仁600g、紫菀2100g、款冬花2100g、五味子300g、黄芩1200g、蛤蚧12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重量称取桂枝,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提取5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其中,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b、将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剩余其他原料药材混合的混合物,加入10倍混合物质量的90%的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将上述两次过滤液合并再进行过滤,将再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50,醇沉两次,调乙醇浓度9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50,得到浸膏,其中,提取采用膜分离技术;

    c、取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步骤a得到的挥发油,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得中药组合物,将中药组合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胶囊剂成品。

    实施例6贴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00g、山萸肉12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600g、苡仁3000g、茯苓1800g、乌梅1200g、细辛900g、干姜1200g、石韦1200g、当归1800g、钟乳石1200g、桂枝600g、党参600g、火麻仁900g、紫菀1200g、款冬花1200g、五味子900g、黄芩900g、蛤蚧3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的9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将两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合并得到提取液一,将提取液一静置,药渣备用;

    b、将步骤a中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1小时,提取得提取液二,静置;

    c、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8MPa,温度保持在80℃,浓缩至当温度为65℃时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用酒、醋、蜂蜜调和后即得贴剂。

    实施例7贴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2100g、山萸肉2100g、淫羊藿2400g、补骨脂1200g、苡仁3000g、茯苓3000g、乌梅1200g、细辛300g、干姜1200g、石韦1200g、当归1800g、钟乳石1200g、桂枝600g、党参600g、火麻仁600g、紫菀2100g、款冬花2100g、五味子300g、黄芩1200g、蛤蚧12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将两次提取得到的提取液合并得到提取液一,将提取液一静置,药渣备用;

    b、将步骤a中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2小时,提取得提取液二,静置;

    c、将步骤a得到的提取液一和步骤b得到的提取液二合并,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3MPa,温度保持在60℃,浓缩至当温度为65℃时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用酒、醋、蜂蜜调和后即得贴剂。

    实施例8片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制成:熟地1200g、山萸肉1200g、淫羊藿1200g、补骨脂600g、苡仁3000g、茯苓1800g、乌梅1200g、细辛900g、干姜1200g、石韦1200g、当归1800g、钟乳石1200g、桂枝600g、党参600g、火麻仁900g、紫菀1200g、款冬花1200g、五味子900g、黄芩900g、蛤蚧600g。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所有原料药材放入10倍量7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两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一,药渣备用;

    b、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将三次提取液合并,得提取液二;

    c、合并提取液一和提取液二,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6;

    d、将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

    (二)药理药效学实验:

    1、蓄积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对大鼠按7.81、18.34和40.11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2、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6~2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5.0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8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93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3、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贴剂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进行进行皮肤刺激试验,选取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按照“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方法,制备涂料,然后取0.5g直接涂抹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4、过敏试验

    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取本发明实施例2的贴剂0.1g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1g,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三)临床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采集均为某医院呼吸科门诊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平均31.4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3岁,平均28.7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胶囊剂,一日3次,一次服用6粒,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2个疗程后复诊。对照组使用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4.5微克/吸,1吸/次,2次/日,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2个疗程后复诊。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c.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①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②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③有过敏史或家族史。④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⑤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⑥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⑦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病情轻重分度标准

    (1)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1级:发作间歇出现症状,<每周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

    2)2级: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30%;

    3)3级: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30%;

    4)4级:每日有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或FEV1>60%,<80%预计值,PEF变异率>30%。

    1.3疗效标准:

    着重对比两组患者纳入观察随访前后1年的发病情况、主症情况、感冒及哮喘就医情况、先兆症状情况、兼症情况、肾虚肺卫相关症状情况、生活受限情况、对刺激原的反应情况,总体疗效评价,以及治疗组疗效与疗程、病程、年龄等关系情况;上述内容的观察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完成,问卷每项指标均进行量化评分分级,量化标准参照《哮喘病学》及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介绍的方法,结合哮喘发病规律及相关情况拟定评分体系:由低到高5个层次量化,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具体标准见下表:

    表5哮喘发病相关指标量化评分分级标准

    注:一直有,症状持续,每天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需急诊或住院治疗;经常有,>2次/周,每次数小时至数天,需门诊治疗,偶急诊;有时有,≤2次/周,每次<1h,在家自行服药可缓解;偶尔有,偶有1次发作,时间<0.5h,不需用药;从未有,1年中未出现;完全受限,日常活动可诱发;明显受限,轻徽活动可诱发;稍受限,剧烈活动可诱发,不能参加剧烈活动;不受限,能进行正常日常活动;受限,介于明显受限和稍受限间。

    通过对比观察前后各1年的上述观察内容进行评价,问卷调查结束后进行积分统计,据积分结果进行病情分级及观察指标分级评价,具体分级标准:1.观察指标分级:Ⅰ级(1分),Ⅱ级(2分),Ⅲ级(3分),Ⅳ级(4分),Ⅴ级(5分);2.综合疗效分级:观察内容的指标数=N,Ⅰ级(N~2×N),Ⅱ级(2×N~3×N),Ⅲ级(3×N~4×N),Ⅳ级(4×N~5×N)。再据观察前后的分级结果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具体疗效评价标准:加重(分级由高级别到低级别),无效(分级未变),有效(分级升高1个级别),显效(分级升高2个或2个以上级别)。

    两组患者各随机选取20例,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服药1疗程后、对照组在观察前和观察3个月后均采集静脉血,取血清低温(-2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4、IFN-γ浓度;并在观察期中的第一周及最后一周连续检测峰流速(PEF),记录、计算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日变异率,比较PEF的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日变异率情况。

    1.4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1.4.1两组观察前后综合疗效评价比较

    本研究综合疗效评价共涉及发病情况、主症情况、感冒及哮喘就医情况、先兆症状情况、兼症情况、肾虚相关症状情况、生活受限情况、对刺激原的反应情况等8个方面,共77项观察指标。由表6、7可知,经统计处理分析后,两组在综合疗效评价及观察前后评分差值比较中,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6两组观察前后综合疗效评价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P=0.002,治疗组Mean Rank=37.22,对照组Mean Rank=23.78。

    表7两组观察前后积分差值比较

    注:应用t检验,t=51.12,P=0.000。

    1.4.2病程与综合疗效关系的比较

    由表8可知,治疗组不同病程段间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疗效由高到底依次是<6年组、6~10年组、11~15年组、>15年组,说明防哮灵胶囊的疗效与患者的病程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对照组不同病程段间疗效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加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15年组、<6年组、11~15年组、6~10年组,说明哮喘患者缓解期在未予药物干预时病程长及新发病者病情进展较明显。

    表8病程与综合疗效关系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治疗组各病程段间疗效比较,P=0.000,<6年组Mean Rank=25.43,6~10年组Mean Rank=15.95,11~15年组Mean Rank=11.07,>15年组Mean Rank=6.80;对照组各病程段间疗效比较,P=0.038,<6年组Mean Rank=10.62,6~10年组Mean Rank=20.00,11~15年组Mean Rank=14.93,>15年组Mean Rank=9.67。

    1.4.3年龄与综合疗效关系的比较

    由表9可见,治疗组不同年龄段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疗效由高到底依次是8~15岁组、16~30岁组、31~60岁组、>60岁组,说明防哮灵胶囊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其疗效越好;对照组不同病程段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9年龄与综合疗效关系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治疗组各年龄段间疗效比较,P=0.022,8~15岁组Mean Rank=23.33,16~30岁组Mean Rank=15.92,31~60岁组Mean Rank=12.11,>60岁组Mean Rank=8.33;对照组各年龄段间疗效比较,P=0.368,8~15岁组Mean Rank=13.50,16~30岁组Mean Rank=15.53,31~60岁组Mean Rank=17.50,>60岁组Mean Rank=3.00。

    1.4.4疗程与综合疗效关系的比较

    由表10可见,治疗组中服用该药1个疗程的患者有18人,2个疗程的患者12人,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比较发现,服用2个疗程的患者其综合疗效显著优于服用1个疗程的患者(P<0.01),说明服用该药的时间越长,其疗效越显著。

    表10疗程与综合疗效关系的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P=0.001,1个疗程组Mean Rank=11.50,2个疗程组Mean Rank=21.50。

    1.4.5两组观察前后发病情况比较

    发病情况比较,共涉及哮喘急性发作频次、急性发作病情程度及用药情况3个方面。从表11统计结果来看,治疗组在该药干预后,其对上述指标的疗效影响上,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1两组观察前后发病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急性发作频次疗效比较,P=0.006,治疗组Mean Rank=36.38,对照组Mean Rank=24.62;发作病情程度比较,P=0.002,治疗组Mean Rank=37.27,对照组Mean Rank=23.73;急性发作用药比较,P=0.003,治疗组Mean Rank=36.83,对照组Mean Rank=24.17。

    1.4.6两组观察前后主症情况比较

    发病时主症情况比较,共涉及到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影响睡眠5个方面。从表12统计结果来看,两组在影响睡眠的疗效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咳痰、胸闷、喘息的疗效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对咳嗽症状的疗效比较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12两组观察前后主症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哮喘主症咳嗽疗效比较,P=0.074,治疗组Mean Rank=34.28,对照组Mean Rank=26.72;对哮喘主症咳痰疗效比较,P=0.048,治疗组Mean Rank=34.8,对照组Mean Rank=26.2;对哮喘主症胸闷疗效比较,P=0.022,治疗组Mean Rank=35.35,对照组Mean Rank=25.65。对哮喘主症喘息疗效比较,P=0.012,治疗组Mean Rank=35.95,对照组Mean Rank=25.05。对哮喘主症影响睡眠疗效比较,P=0.000,治疗组Mean Rank=43.05,对照组Mean Rank=17.95。

    1.4.7两组观察前后感冒及哮喘就医情况比较

    感冒及哮喘就医情况包括感冒频次、住院治疗次数、门诊治疗次数、自行缓解次数、自行用药次数5个方面。从表13统计结果来看,两组在感冒频次的影响上,疗效评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自行缓解次数、自行用药次数及对住院治疗次数、门诊治疗次数的影响上,疗效评价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3两组观察前后感冒及哮喘就医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感冒频次影响的比较,P=0.000,治疗组Mean Rank=38.90,对照组Mean Rank=22.10;对住院频次的影响比较,P=0.012,治疗组Mean Rank=34.18,对照组Mean Rank=26.82;对门诊治疗频次的影响比较,P=0.020,治疗组Mean Rank=35.37,对照组Mean Rank=25.63;对哮喘自行缓解次数的影响比较,P=0.024,治疗组Mean Rank=35.40,对照组Mean Rank=25.60;对哮喘自行用药次数的影响比较,P=0.037,治疗组Mean Rank=34.73,对照组Mean Rank=26.27。

    1.4.8两组观察前后先兆症状情况比较

    先兆症状情况以喷嚏、恶寒、发热、眼痒、鼻痒、耳痒、咽喉痒、流涕为主要观察指标。从表14统计结果来看,两组在喷嚏、恶寒、发热的疗效评价上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眼痒、鼻痒、耳痒、咽喉痒、流涕的疗效评价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药能够有效减轻哮喘发病时先兆症状,其中尤以减轻喷嚏、恶寒、发热症状最为显著。

    表14两组观察前后先兆症状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喷嚏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11,治疗组Mean Rank=36.00,对照组Mean Rank=25.00;对恶寒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25,治疗组Mean Rank=34.5,对照组Mean Rank=26.5;对发热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32,治疗组Mean Rank=33.35,对照组Mean Rank=27.65;对眼、鼻、耳、咽痒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430,治疗组Mean Rank=32.20,对照组Mean Rank=28.80;对流涕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181,治疗组Mean Rank=33.28,对照组Mean Rank=27.72。

    1.4.9两组观察前后兼症情况及肾虚、肺卫相关症状情况比较

    兼症情况主要包括寒热汗出症状、头面五官症状、胸腹症状、腰背四肢症状、二便症状、情绪及全身症状,共46项。从表15统计结果来看,兼症情况综合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兼症中与肾虚及肺卫相关的症状主要有畏寒、自汗、怕风、盗汗、腰痛、耳鸣、眼干、头晕、足跟痛、腰痠等10项指标。由表16、17统计结果可知,两组耳鸣、头晕、怕风症状的疗效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盗汗、足跟痛、腰痛、畏寒、自汗症状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眼干、腰痠症状的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5两组观察前后兼症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P>0.05,治疗组Mean Rank=31.45,对照组Mean Rank=29.55。

    表16两组观察前后肾虚相关症状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盗汗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3,治疗组Mean Rank=33.8,对照组Mean Rank=27.2;对耳鸣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03,治疗组Mean Rank=35.53,对照组Mean Rank=25.47;对眼干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378,治疗组Mean Rank=31.53,对照组Mean Rank=29.47;对头晕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08,治疗组Mean Rank=35.15,对照组Mean Rank=25.85;对足跟痛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15,治疗组Mean Rank=33.90,对照组Mean Rank=27.10;对腰酸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165,治疗组Mean Rank=32.00,对照组Mean Rank=29.00;对腰痛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14,治疗组Mean Rank=32.93,对照组Mean Rank=27.17。

    表17两组观察前后肺卫相关症状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畏寒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45,治疗组Mean Rank=34.28,对照组Mean Rank=26.72;对自汗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20,治疗组Mean Rank=35.37,对照组Mean Rank=25.63;对怕风症状疗效影响比较,P=0.004,治疗组Mean Rank=35.87,对照组Mean Rank=25.13。

    1.4.10两组观察前后生活受限情况比较

    生活受限情况主要包括步行、家务、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乘公共汽车、锻炼身体等5项指标。据表18统计结果来看,在步行、家务情况影响的疗效评价比较上,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乘公共汽车、锻炼身体情况影响的疗效评价比较上,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表18两组观察前后生活受限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步行影响比较,P=0.048,治疗组Mean Rank=34.78,对照组Mean Rank=26.22;对家务影响比较,P=0.017,治疗组Mean Rank=35.67,对照组Mean Rank=25.33;对串门影响比较,P=0.955,治疗组Mean Rank=30.62,对照组Mean Rank=30.38;对乘公共汽车影响比较,P=0.223,治疗组Mean Rank=33.13,对照组Mean Rank=27.87;对锻炼影响比较,P=0.231,治疗组Mean Rank=32.95,对照组Mean Rank=28.05。

    1.4.11两组观察前后对刺激原的反应情况比较

    对刺激原的反应情况主要通过观察比较接触香烟、灰尘、煤烟油烟、异味香水、气候变化等5项。从表19统计结果来看,两组在对接触香烟、灰尘及气候变化疗效评价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对接触煤烟油烟、异味、香水疗效评价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表19两组观察前后对刺激原的反应情况比较

    注: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法检测,对接触香烟影响比较,P=0.010,治疗组Mean Rank=36.05,对照组Mean Rank=24.95;对接触灰尘影响比较,P=0.015,治疗组Mean Rank=35.73,对照组Mean Rank=25.27;对接触油烟影响比较,P=0.154,治疗组Mean Rank=33.52,对照组Mean Rank=27.48;对接触香水影响比较,P=0.430,治疗组Mean Rank=32.20,对照组Mean Rank=28.80;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比较,P=0.027,治疗组Mean Rank=35.15,对照组Mean Rank=25.85。

    1.4.12观察前后峰流速比较

    由表20可看出:两组观察前PEF变异率及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观察前后PEF变异率及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增高,变异率减小;对照组观察前后PEF变异率及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说明该药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PEF水平,减小变异率。

    表20观察前后峰流速比较

    注:应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观察前PEF变异率比较,t=0.535,P=0.469,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t=0.056,P=0.814;治疗组观察前后PEF变异率比较,t=5.016,P=0.000,观察前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t=-4.162,P=0.001;对照组观察前后PEF变异率比较,t=0.044,P=0.835,观察前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t=0.004,P=0.951。

    1.4.13观察前后患者血清中IL-4、IFN-γ浓度的比较

    至实验结束,对照组随机选取的20例患者中,仅有5例按约定复诊及血清标本收集,统计学上可比性较差,故将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指标剔除,仅作治疗组组内前后对照比较。

    由表21、22可以看出,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4、IFN-γ浓度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IL-4浓度治疗前高于治疗后,而IFN-γ浓度治疗前低于治疗后;说明该药能够降低哮喘患者体内IL-4浓度,提高IFN-γ浓度,进而改善患者体内IL-4/IFN-γ失衡的病理状态。

    表2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4浓度的比较

    注:应用t检验,F=12.565,P=0.001。

    表22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浓度的比较

    注:应用t检验,F=8.49,P=0.006。

    通过上述临床试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3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疗效稳定可靠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2、具体病例

    病例1:秦某,男,49岁,根据诊断标准确定为缓解期哮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胶囊剂,一日三次,一次服用6粒,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2个疗程后,停药一周再复诊,肺功能检测结果:FVC上升14%,FEV1/FVC上升10%。随访半年,无复发症状。

    病例2:苏某,女,59岁,根据诊断标准确定为缓解期哮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贴剂,一日一贴,将贴剂涂贴于肚脐。十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4个疗程后,停药一周再来复诊,肺功能检测结果:FVC上升10%,FEV1/FVC上升8%。随访半年,无复发症状。

    病例3:孙某,男,66岁,根据诊断标准确定为缓解期哮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一日3次,1次服用5片,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个疗程后,停药一周再来复诊,肺功能检测结果:FVC上升18%,FEV1/FVC上升13%。随访半年,无复发症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用于 治疗 缓解 期哮病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治疗缓解期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806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