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儿惊风丸。
背景技术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在现有的治疗方式中,一般以中医治疗为主,其治疗方式是服用药丸之类的中药材,佐以针灸、推拿等方式,一般的中药材包括小儿牛黄散、回春丹之类药物;但这些药物治疗范围局限性较强,以现有的小儿惊风散为例,其主要由全蝎、僵蚕(炒)、雄黄、朱砂、甘草制成,但全蝎属于温燥药物,对于血虚阴亏的小儿而言,治疗时不但不会起到安神祛风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得不偿失。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各种病因惊风的小儿惊风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治疗效果理想的小儿惊风丸。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儿惊风丸,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连翘、何首乌、朱砂、冰片、卜芥、墨地、梨皮、甜草、柚根、稚肝、胆星、楮实。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1-20份、何首乌10-25份、朱砂10-22份、冰片10-35份、卜芥15-30份、墨地10-32份、梨皮5-30份、甜草15-35份、柚根8-28份、稚肝10-26份、胆星5-30份、楮实10-25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5-15份、何首乌12-22份、朱砂15-20份、冰片15-30份、卜芥18-28份、墨地12-25份、梨皮10-25份、甜草20-30份、柚根10-25份、稚肝15-25份、胆星10-25份、楮实12-22份。
作为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8份、何首乌15份、朱砂16份、冰片20份、卜芥20份、墨地15份、梨皮15份、甜草25份、柚根20份、稚肝22份、胆星15份、楮实15份。
作为优选,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10份、何首乌20份、朱砂18份、冰片25份、卜芥25份、墨地20份、梨皮20份、甜草22份、柚根15份、稚肝20份、胆星20份、楮实20份。
所述小儿惊风丸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药物按比例混合,于65℃烤箱中烘干,去杂后放冷;
步骤二、将冷却后的混合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50-200目筛,混匀、紫外线消毒后备用;
步骤三、取上述药物重量0.5倍的蜂蜜置入锅中熬制,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熬十分钟;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熬制的蜂蜜与步骤二中研磨的细粉混合均匀,混入少量甘油制成药丸,干燥后即得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药丸成品的重量为0.5-2g/粒。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连翘:性味苦,凉。归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归入肝、肾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朱砂:性味甘,微寒;有毒。归心经。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冰片:性味辛苦,凉。归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卜芥:性味辛;微苦;性寒;大毒。归肺经。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主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痛毒初起;瘰疬;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蛟伤;毒峰螫伤。
墨地:性平,味酸涩,有毒。健脾,理气,安胎。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
梨皮:性味凉,味甘涩,无毒。清心润肺,降火生津,生津止渴,除烦去湿。治暑热烦渴,咳嗽,吐血,发背,疔疮。
甜草:性味性平,味甘。清热解毒。
柚根:性味辛,性温,无毒。理气止痛,解毒,散寒。治胃痛,疝气疼痛,风寒咳嗽。
稚肝:为雉科动物环颈雉的肝脏。性味微苦;咸;凉。归肝;脾经。消疳。主小儿疳积。
胆星:性味苦,性凉。归入肝、胆。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治小儿急惊,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实痰实火壅闭上焦,气喘烦躁,焦渴胀满。
楮实:性味甘,寒。归入肝,脾、肾经。滋肾,清肝,明目。治虚劳,目昏,目翳,水气浮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小儿惊风丸具有清热解毒、疏风、祛风、熄风、益气、固表、宁心、安神、解表的效果,实现去除根本病因,针对性较强,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力合作,缺一不可,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疗效显著;采用中药材,药源丰富、安全有效、价廉,不易产生耐药性,制作简单,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儿惊风丸,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连翘、何首乌、朱砂、冰片、卜芥、墨地、梨皮、甜草、柚根、稚肝、胆星、楮实,其具体组成部分和制备过程如下述实施例所述。
实施例1: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1份、何首乌10份、朱砂10份、冰片10份、卜芥15份、墨地10份、梨皮5份、甜草15份、柚根8份、稚肝10份、胆星5份、楮实10份。
上述小儿惊风丸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药物按比例混合,于65℃烤箱中烘干,去杂后放冷;
步骤二、将冷却后的混合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50-200目筛,混匀、紫外线消毒后备用;
步骤三、取上述药物重量0.5倍的蜂蜜置入锅中熬制,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熬十分钟;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熬制的蜂蜜与步骤二中研磨的细粉混合均匀,混入少量甘油制成药丸,干燥后即得成品。
所述药丸成品的重量为0.5-2g/粒。
实施例2: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20份、何首乌25份、朱砂22份、冰片35份、卜芥30份、墨地32份、梨皮30份、甜草35份、柚根28份、稚肝26份、胆星30份、楮实25份。
该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5份、何首乌12份、朱砂15份、冰片15份、卜芥18份、墨地12份、梨皮10份、甜草20份、柚根10份、稚肝15份、胆星10份、楮实12份。
该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15份、何首乌22份、朱砂20份、冰片30份、卜芥28份、墨地25份、梨皮25份、甜草30份、柚根25份、稚肝25份、胆星25份、楮实22份。
该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8份、何首乌15份、朱砂16份、冰片20份、卜芥20份、墨地15份、梨皮15份、甜草25份、柚根20份、稚肝22份、胆星15份、楮实15份。
该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所述惊风丸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连翘10份、何首乌20份、朱砂18份、冰片25份、卜芥25份、墨地20份、梨皮20份、甜草22份、柚根15份、稚肝20份、胆星20份、楮实20份。
该药丸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服用本发明的药丸时,每日三次,每次3-5粒,每10日为一疗程。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10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9.45-22.5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0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药丸水溶液剂(浓度为4.10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4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2.35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8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5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5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
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水剂LD50>22.35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48.50生药/kg/日。本发明的惊风丸临床用药量为6.5g生药/日/人,幼儿体重以15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43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0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惊风丸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112倍。
由上述用药的结果可知,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小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药丸水溶液对小鼠按10.15、22.35和32.50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惊风丸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惊风丸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经实践证明,本发明提供的药丸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自2006年至今随访治疗的76例病案中,平均年龄2岁左右,52例完全治愈,18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2%。上述治疗结果的判定标准为:
显效:体温高热、惊厥、喉间痰鸣、斜视等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大便常规完全正常,无自觉症状;
有效:体温高热、惊厥、喉间痰鸣、斜视等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查趋于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及各项检查均无变化。
典型病例:
苏某某,男,3岁,体重18公斤,2009年夏季因高烧发生抽搐,经医院检查为中暑、高温惊厥,采用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2009年秋季出现持续性抽搐,体温将近38摄氏度,其抽搐频率为5小时一次,每次维持一分钟作用,经详细检查确诊为小儿惊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药丸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治愈至今六年随访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