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37868.1 (22)申请日 2017.05.24 (73)专利权人 林镇杰 地址 515144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 道董塘广汕公路南715号 (72)发明人 林镇杰 (51)Int.Cl. A61H 39/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 器结构, 分为上艾灸座与下艾灸座, 下艾灸座圆 形壳体的内表面设有三个呈对等角分布的螺纹 内牙, 上艾灸座圆形壳体外表面的下部设。
2、有螺纹 外牙, 该螺纹外牙分为斜纹可旋转外牙与圆周防 脱外牙, 上艾灸座的圆周防脱外牙与下艾灸座的 螺纹内牙相固定组成, 斜纹可旋转外牙可通过手 工旋转上艾灸座而调节高度, 做艾灸理疗时, 通 过逆时针旋转上艾灸座, 使艾灸条远离皮肤; 通 过顺时针旋转上艾灸座, 使艾灸条接近皮肤。 本 艾灸器通过设计可旋转的艾灸座结构, 使上艾灸 座可上下调节的方式对艾灸理疗时的温度进行 有效控制, 提高现有可贴式艾灸器使用的实用性 与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 CN 207590966 U 2018.07.10 CN 207590966 U 1.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艾灸器底座。
3、贴有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14), 可贴于 皮肤上, 该艾灸器结构包括艾灸器壳体, 壳体中部设有空腔(10), 空腔(10)上部设有中空圆 柱壳体(5), 空腔(10)内部设有艾条固定座(6), 艾条固定座(6)上可固定艾灸条(4), 所述艾 灸条(4)中心有艾灸条通气孔(3), 所述艾条固定座(6)内部为空心圆柱结构, 其底部为中空 圆形艾条固定底座(15), 所述中空圆形艾条固定底座(15)的中心设有通气圆孔(16), 所述 通气圆孔(16)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10)与艾灸条中心的艾灸条通气孔(3)相连通, 下艾灸 座圆形壳体(11)与下艾灸座底部壳体(12)在交接处设置有五个呈对等角分布的。
4、通气小孔 (13), 通气小孔(13)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10)与外部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 艾灸器由上、 下 结构组成, 分为上艾灸座(1)与下艾灸座(2), 下艾灸座圆形壳体(11)的内表面有螺纹内牙 (9), 上艾灸座(1)壳体外表面的下部有螺纹外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艾灸座(1)壳 体外表面下部的螺纹外牙分为斜纹可旋转外牙(7)与圆周防脱外牙(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内牙(9)有 三个, 在下艾灸座圆形壳体(11)的内表面呈对等角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温度的。
5、艾灸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艾灸座(1) 壳体外表面下部的圆周防脱外牙(8)与下艾灸座圆形壳体(11)内表面的螺纹内牙(9)相固 定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90966 U 2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器结构, 尤其是一种可贴式的艾灸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可贴式艾灸器, 在其底座贴有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 可贴于皮肤上, 在艾灸 器上插入有通气孔的圆柱体艾灸条, 通过点火器点燃艾灸条使其燃烧, 利用空气对流的作 用, 使艾烟与艾油产生的热量在艾灸条中心的通气孔中向下下坠, 热量接触皮肤, 再由艾灸 。
6、器底部的通气小孔向外排出, 可刺激穴位经络, 增加阳气, 达到保健理疗的作用。 0003 此种可贴式的艾灸器结构在艾灸理疗时存在着缺陷,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 度不一样, 对温度的受刺激承受程度也就不一样, 因此采用现有市场上的艾灸器做艾灸理 疗时, 针对脖子等皮肤较薄的部位容易烫伤, 导致起水泡, 如处理不好, 容易感染, 引起化 脓, 给皮肤带来损伤且恢复期比较长, 甚者还会留下紫黑色的疤痕, 造成理疗者的医疗风 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可贴式艾灸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可调节而导 致艾灸理疗时对人体皮肤较薄的部位容易烫伤, 造成医疗风险等缺陷, 本实用新。
7、型提供一 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该艾灸器由上、 下结构组成, 分为上艾灸座与下艾灸座, 在下艾灸座底部贴有圆环形中空的 双面胶, 可贴于皮肤上, 下艾灸座圆形壳体的内表面设有三个呈对等角分布的螺纹内牙, 上 艾灸座壳体外表面的下部设有螺纹外牙, 所述上艾灸座壳体外表面下部的螺纹外牙分为斜 纹可旋转外牙与圆周防脱外牙, 所述上艾灸座壳体外表面下部的圆周防脱外牙与下艾灸座 圆形壳体内表面的螺纹内牙相固定组成, 所述斜纹可旋转外牙可通过手工旋转上艾灸座而 调节高度, 该艾灸器结构包括艾灸器壳体, 壳体中部设有空。
8、腔, 空腔上部设有中空圆柱壳 体, 空腔内部设有艾条固定座, 艾条固定座上可固定艾灸条, 艾灸条中心有艾灸条通气孔, 所述艾条固定座内部为空心圆柱结构, 其底部为中空圆形艾条固定底座, 所述中空圆形艾 条固定底座的中心设有通气圆孔, 所述通气圆孔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与艾灸条中心的艾灸 条通气孔相连通, 下艾灸座圆形壳体与下艾灸座底部壳体在交接处设置有五个呈对等角分 布的通气小孔, 通气小孔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与外部相连通, 做艾灸理疗时, 通过点火器点 燃艾灸器上插入的艾灸条, 使其燃烧, 利用空气对流的作用, 使艾烟与艾油产生的热量在艾 灸条中心的艾灸条通气孔中向下下坠, 热量接触皮肤, 再由下。
9、艾灸座的通气小孔向外排出, 针对脖子等皮肤较薄部位, 可通过逆时针旋转上艾灸座, 使艾灸条远离皮肤, 气体下沉过程 中会散热, 降低艾灸时的热度, 从而降低因温度无法调节而导致起水泡的机率; 针对脚底等 皮肤较厚部位, 可通过顺时针旋转上艾灸座, 使艾灸条接近皮肤, 升高艾灸时的热度, 充分 发挥艾灸理疗的保健效果, 提高现有市场上可贴式艾灸器使用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590966 U 3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艾灸器通过设计可旋转的艾灸座结构, 使 上艾灸座可上下调节的方式对艾灸理疗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可贴式 的艾灸器。
10、在艾灸理疗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可调节而导致针对人体皮肤较薄部位容易烫伤, 留 下疤痕, 造成医疗风险等缺陷。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高度后的整体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调节高度前的整体示意图; 0010 图3为图1的剖切示意图; 0011 图4为图2的剖切示意图; 0012 图5为上艾灸座的主视图; 0013 图6为上艾灸座的俯视立体图; 0014 图7为上艾灸座的仰视立体图; 0015 图8为下艾灸座的主视图; 0016 图9为下艾灸座的俯视立体图; 0017 图10为下艾灸座的仰视立体图; 0018 图11。
11、为图8贴有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的示意图; 0019 图12为图10贴有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的示意图。 0020 图中1.上艾灸座, 2.下艾灸座, 3.艾灸条通气孔, 4.艾灸条, 5.中空圆柱壳体, 6.艾 条固定座, 7.斜纹可旋转外牙, 8.圆周防脱外牙, 9.螺纹内牙, 10.空腔, 11.下艾灸座圆形壳 体, 12.下艾灸座底部壳体, 13.通气小孔, 14.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 15.中空圆形艾条固定 底座, 16.通气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可调节温度的艾灸器结构, 由上、 下结构组成, 分为上艾灸座(1)与下艾灸座(2), 在下艾灸座底部壳体(12)贴有圆环形中空的双面胶(。
12、14), 可贴于皮肤上, 下艾灸座圆形壳 体(11)的内表面设有三个呈对等角分布的螺纹内牙(9), 上艾灸座(1)壳体外表面的下部设 有螺纹外牙, 所述上艾灸座(1)壳体外表面下部的螺纹外牙分为斜纹可旋转外牙(7)与圆周 防脱外牙(8), 所述上艾灸座(1)壳体外表面下部的圆周防脱外牙(8)与下艾灸座圆形壳体 (11)内表面的螺纹内牙(9)相固定组成, 所述斜纹可旋转外牙(7)可通过手工旋转上艾灸座 (1)而调节高度, 该艾灸器结构包括艾灸器壳体, 壳体中部设有空腔(10), 空腔(10)上部设 有中空圆柱壳体(5), 空腔(10)内部设有艾条固定座(6), 艾条固定座(6)上可固定艾灸条 (。
13、4), 所述艾灸条(4)中心有艾灸条通气孔(3), 所述艾条固定座(6)内部为空心圆柱结构, 其 底部为中空圆形艾条固定底座(15), 所述中空圆形艾条固定底座(15)的中心设有通气圆孔 (16), 所述通气圆孔(16)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10)与艾灸条中心的艾灸条通气孔(3)相连 通, 下艾灸座圆形壳体(11)与下艾灸座底部壳体(12)在交接处设置有五个呈对等角分布的 通气小孔(13), 通气小孔(13)将艾灸器壳体的空腔(10)与外部相连通, 做艾灸理疗时, 通过 点火器点燃艾灸器上插入的艾灸条(4), 使其燃烧, 利用空气对流的作用, 使艾烟与艾油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
14、07590966 U 4 生的热量在艾灸条(4)中心的艾灸条通气孔(3)中向下下坠, 热量接触皮肤, 再由下艾灸座 (2)的通气小孔(13)向外排出, 针对脖子等皮肤较薄部位, 可通过逆时针旋转上艾灸座(1), 使艾灸条(4)远离皮肤, 气体下沉过程中会散热, 降低艾灸时的热度, 从而降低因温度无法 调节而导致起水泡的机率; 针对脚底等皮肤较厚部位, 可通过顺时针旋转上艾灸座(1), 使 艾灸条(4)接近皮肤, 升高艾灸时的热度, 充分发挥艾灸理疗的保健效果, 提高了现有市场 上可贴式艾灸器使用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59096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6 CN 20759096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7 CN 207590966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8 CN 207590966 U 8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9 CN 207590966 U 9 图6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0 CN 207590966 U 10 图9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1 CN 207590966 U 11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2 CN 207590966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