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77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 CN 103417743 A *CN103417743A* (21)申请号 201310341673.9 (22)申请日 2013.08.07 A61K 36/835(2006.01) A61P 1/14(2006.01) A61P 29/02(2006.01) A61P 1/12(2006.01) A61P 15/00(2006.01) A61P 15/08(2006.01) A61P 15/10(2006.01) A61K 35/55(2006.01) (71)申请人 成丽芳 地址 048100 山。
2、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关小区 1 号社区博爱门诊 (72)发明人 成丽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 ( 有限 公司 ) 14105 代理人 张志祥 (54) 发明名称 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 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由附子、 炒大茴香、 炒小茴香、 丁香、 五味子、 升麻、 木香、 甘草、 甘遂、 沉香、 麝香、 艾绒为原料。 按照常规制作方法, 制成 膏剂或贴剂。 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于不能坚持服药及服药后 胃部不适患者非常适用, 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无毒 副作用, 标本兼。
3、治, 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7743 A CN 103417743 A *CN103417743A* 1/1 页 2 1. 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膏剂或贴剂, 其特 征是 :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 附子 22 33g、 炒大茴香 10 18g、 炒小茴香 10 18g、 丁香 10 18g、 五味子 10 18g、 升麻 3 9g、 木香 3 9g、 甘草 3 。
4、9g、 甘遂 3 9g、 沉香 1.0 1.8g、 麝香 0.3 0.6g、 艾绒 6.0 10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17743 A 2 1/3 页 3 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技术背景 0002 下元, 指肾, 位于下焦, 元气根于肾, 所以肾被称为下元 ; 虚寒指阳气不足, 也称肾 阳虚, 下元虚寒即肾阳虚。 表现有腰腿酸痛, 肚腹畏寒, 夜尿增多, 精神萎顿, 性欲冷淡等 ; 女 子宫寒不孕, 赤白带下 ; 男子遗精白浊, 偏坠疝气等, 甚至累及脾阳而导致五更泄泻。 本病。
5、在 临床上常见, 多发, 虽然不甚严重, 却也困扰人们的生活, 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多少年来对于 本病的治疗多以口服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 十补丸等, 但因疗程长, 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服药, 治疗后效果不理想, 症状不能消除, 以致很多患者默默忍受疾病折磨和对家庭造成的伤害。 目前, 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下元虚寒证給患者带来的诸多烦恼。 0003 发明的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能简单快捷不需要口服治疗下元 虚寒证, 减轻患者痛苦, 无副作用, 标本兼治的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纯中药外用制剂。 0005 本发明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
6、原料药制成 : 0006 附子 22 33g、 炒大茴香 10 18g、 炒小茴香 10 18g、 丁香 10 18g、 五味子 1018g、 升麻39g、 木香39g、 甘草39g、 甘遂39g、 沉香1.01.8g、 麝香0.3 0.6g、 艾绒 6.0 10g。 0007 本发明可按照常规制作方法, 制成膏剂或贴剂。 0008 本发明组方中 : 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 丁香, 大小茴香散寒止痛, 温肾助阳, 理 气和胃 ; 五味子滋肾泄精 ; 甘遂泄水逐饮 ; 升麻升阳举陷 ; 甘草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 诸药合 用, 使温而不火, 补而不急, 起到菩助元阳, 温肾纳气, 散寒止。
7、痛的作用。 0009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预防和治疗肾阳虚诸证的作用及效果, 提供 120 例患者用 药, 临床观察如下 : 0010 一 : 一般资料 0011 120 例患者年龄最大 59 岁, 最小 16 岁, 病程最长 16 年, 最短 3 年多, 其中腰酸腿 软、 全身怕冷、 肚腹畏寒 32 例 ; 五更泄泻 7 例 ; 子宫寒冷、 痛经 47 例 ; 宫寒不孕 2 例 ; 遗精、 早泄、 阳痿 12 例 ; 受凉少腹坠痛 20 例 ; 以上患者都有门诊医院治疗史, 用过的方法有 : 金匮 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十补丸、 补脾益肠丸、 肠炎灵、 女宝、 膏药外贴等。 0012 二 :。
8、 诊断标准 0013 排除腰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腹部妇科等局部疾患, 凡出现腰腿酸软、 全身怕冷、 肚腹畏寒、 五更泄泻、 女子宫寒不孕、 赤白带下、 男子遗精白浊、 受凉腹痛等症状, 均可诊断 为下元虚寒证。 0014 三 : 治疗方案 0015 外用本发明药物, 把所有药物粉碎成粗末, 装入小布袋或做成肚兜, 固定于丹田 上, 或用高科技手段做成贴剂固定于丹田上,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说 明 书 CN 103417743 A 3 2/3 页 4 0016 四 : 疗效判定标准 0017 痊愈 : 外用 3 个疗程症状消失, 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 0018 有效 : 外用 3 个月。
9、症状明显缓解或停药后复发。 0019 无效 : 外用 3 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0020 五 : 疗效分析 0021 1 : 治疗结果 0022 本发明药物外用治疗下元虚寒证 120 例结果 0023 0024 0025 2 : 药物不良反应 : 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0026 六 : 结论 0027 本发明药物外用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 120 例, 总有效率达 98.4%, 表明本发明药 物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于不能坚持服药及服药后胃部不适患者非 常适用, 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无毒副作用, 标本兼治, 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 1。
10、 : 0029 按照重量份称取原料 : 0030 附子 30g(烧酒煮 10 分钟晒干) 、 炒大茴香 15g、 炒小茴香 15g、 丁香 15g、 五味子 15g、 升麻 6g、 木香 6g、 甘草 6g、 甘遂 6g、 沉香 1.5g、 麝香 0.6g、 艾绒 6g。 0031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膏剂。 0032 实施例 2 : 0033 按照重量称取原料 : 0034 附子 22g、 炒大茴香 10g、 炒小茴香 10g、 丁香 10g、 五味子 10g、 升麻 3g、 木香 3g、 甘 草 3g、 甘遂 3g、 沉香 1.0g、 麝香 0.3g、 艾绒 6g。 0035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贴剂。 0036 实施例 3 : 0037 按照重量称取原料 : 说 明 书 CN 103417743 A 4 3/3 页 5 0038 附子 33g、 炒大茴香 18g、 炒小茴香 18g、 丁香 18g、 五味子 18g、 升麻 9g、 木香 9g、 甘 草 9g、 甘遂 9g、 沉香 1.8g、 麝香 0.6g、 艾绒 10g。 0039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贴剂。 说 明 书 CN 10341774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