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pdf

  • 上传人:000****221
  • 文档编号:8177059
  • 上传时间:2020-02-03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471.3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41673.9

    申请日:

    20130807

    公开号:

    CN103417743A

    公开日:

    2013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35,A61P1/14,A61P29/02,A61P1/12,A61P15/00,A61P15/08,A61P15/10,A61K35/55

    主分类号:

    A61K36/835,A61P1/14,A61P29/02,A61P1/12,A61P15/00,A61P15/08,A61P15/10,A61K35/55

    申请人:

    成丽芳

    发明人:

    成丽芳

    地址:

    048100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关小区1号社区博爱门诊

    优先权:

    CN201310341673A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志祥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由附子、炒大茴香、炒小茴香、丁香、五味子、升麻、木香、甘草、甘遂、沉香、麝香、艾绒为原料。按照常规制作方法,制成膏剂或贴剂。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于不能坚持服药及服药后胃部不适患者非常适用,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膏剂或贴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附子22~33g、炒大茴香10~18g、炒小茴香10~18g、丁香10~18g、五味子10~18g、升麻3~9g、木香3~9g、甘草3~9g、甘遂3~9g、沉香1.0~1.8g、麝香0.3~0.6g、艾绒6.0~10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

    技术背景

    下元,指肾,位于下焦,元气根于肾,所以肾被称为下元;虚寒指阳气不足,也称肾 阳虚,下元虚寒即肾阳虚。表现有腰腿酸痛,肚腹畏寒,夜尿增多,精神萎顿,性欲冷淡 等;女子宫寒不孕,赤白带下;男子遗精白浊,偏坠疝气等,甚至累及脾阳而导致五更泄 泻。本病在临床上常见,多发,虽然不甚严重,却也困扰人们的生活,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多少年来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以口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等,但因疗程长,患者往 往不能坚持服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症状不能消除,以致很多患者默默忍受疾病折磨和 对家庭造成的伤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下元虚寒证給患者带来的诸多烦恼。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简单快捷不需要口服治疗下元虚寒 证,减轻患者痛苦,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的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纯中药外用制剂。

    本发明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附子22~33g、炒大茴香10~18g、炒小茴香10~18g、丁香10~18g、五味子10~18g、 升麻3~9g、木香3~9g、甘草3~9g、甘遂3~9g、沉香1.0~1.8g、麝香0.3~0.6g、 艾绒6.0~10g。

    本发明可按照常规制作方法,制成膏剂或贴剂。

    本发明组方中: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丁香,大小茴香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理 气和胃;五味子滋肾泄精;甘遂泄水逐饮;升麻升阳举陷;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诸 药合用,使温而不火,补而不急,起到菩助元阳,温肾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预防和治疗肾阳虚诸证的作用及效果,提供120例患者用药,临 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年龄最大59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3年多,其中腰酸腿软、 全身怕冷、肚腹畏寒32例;五更泄泻7例;子宫寒冷、痛经47例;宫寒不孕2例;遗精、 早泄、阳痿12例;受凉少腹坠痛20例;以上患者都有门诊医院治疗史,用过的方法有: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十补丸、补脾益肠丸、肠炎灵、女宝、膏药外贴等。

    二:诊断标准

    排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腹部妇科等局部疾患,凡出现腰腿酸软、全身怕冷、 肚腹畏寒、五更泄泻、女子宫寒不孕、赤白带下、男子遗精白浊、受凉腹痛等症状,均可 诊断为下元虚寒证。

    三:治疗方案

    外用本发明药物,把所有药物粉碎成粗末,装入小布袋或做成肚兜,固定于丹田上, 或用高科技手段做成贴剂固定于丹田上,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四: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外用3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有效:外用3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或停药后复发。

    无效:外用3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疗效分析

    1:治疗结果

    本发明药物外用治疗下元虚寒证120例结果

    2: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六:结论

    本发明药物外用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120例,总有效率达98.4%,表明本发明药物 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于不能坚持服药及服药后胃部不适患者非常 适用,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重量份称取原料:

    附子30g(烧酒煮10分钟晒干)、炒大茴香15g、炒小茴香15g、丁香15g、五味子 15g、升麻6g、木香6g、甘草6g、甘遂6g、沉香1.5g、麝香0.6g、艾绒6g。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膏剂。

    实施例2:

    按照重量称取原料:

    附子22g、炒大茴香10g、炒小茴香10g、丁香10g、五味子10g、升麻3g、木香3g、 甘草3g、甘遂3g、沉香1.0g、麝香0.3g、艾绒6g。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贴剂。

    实施例3:

    按照重量称取原料:

    附子33g、炒大茴香18g、炒小茴香18g、丁香18g、五味子18g、升麻9g、木香9g、 甘草9g、甘遂9g、沉香1.8g、麝香0.6g、艾绒10g。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贴剂。

    关 键  词:
    一种 预防 治疗 下元虚寒证 外用 药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预防和治疗下元虚寒证的外用药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770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