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高包封率、释药稳定的聚乳酸溶菌酶药物微球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罗明
  • 文档编号:8173335
  • 上传时间:2020-02-03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19.9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95154.9

    申请日:

    20120820

    公开号:

    CN103623395A

    公开日:

    201403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8/47,A61K47/34,A61P31/04,A61P31/12

    主分类号:

    A61K38/47,A61K47/34,A61P31/04,A61P31/12

    申请人: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贾宇冲,翟春熙,宁可

    地址: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大连北路9号

    优先权:

    CN20121029515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高包封率、释药稳定的聚乳酸溶菌酶药物微球制备方法。该方法选用溶菌酶为原药,通过乳液核壳二步聚合的方法,以传统高分子量聚乳酸树脂将原药以高结晶态包裹在微球内。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药物微球,可作为片剂、针剂及胶囊,克服了传统高分子缓释药物包封率低、释药速率不稳定以及药物残渣体内富集的缺陷,同时药物微球原料成本低、制备过程耗能少,污染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包封率、释药稳定的聚乳酸溶菌酶药物微球制备方法,通过合成核壳聚乳酸微球,克服了传统高分子缓释药物包封率低、释药速率不稳定以及药物残渣体内富集的缺陷,同时药物微球原料成本低、制备过程耗能少,污染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微球合成步骤中,乳化剂包括司班-60、司班-80、吐温-80、OP-10的一种或几种乳化剂协同添加,用量为总体质量的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微球合成步骤中,聚乳酸基体树脂包括L-PLA、PLLA、PLDA中一种或共聚物,分子量范围4000~50000,添加量为总体质量的6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微球合成步骤中,树脂基体溶剂包括氯仿、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的一种,添加量为总体质量的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微球合成步骤中,合成稳定剂包括聚乙烯醇8000、聚乙烯醇6000、聚乙二醇8000溶液的一种,添加量为总体质量的1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聚乳酸为基体树脂,以溶菌酶为原药,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完全包裹,进而制备出高包封率、释药稳定的聚乳酸溶菌酶药物微球。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药物微球,可作为片剂、针剂及胶囊,克服了传统高分子缓释药物包封率低、释药速率不稳定以及药物残渣体内富集的缺陷,同时药物微球原料采用已经工业化生产的聚乳酸树脂,相比实验室制备的聚乳酸树脂,具有成本低、制备过程耗能少、制备污染小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背景技术                            

    天然高分子在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质,来源于自然界、产量丰富、价格便宜、稳定无毒、成膜性或成球性好,是最常用的医用微球材料,但是其降解不均匀以及一些特定的自然属性也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由于无毒无刺激性,成膜性或成球性很好,化学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可控性强,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之中。例如,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生物降解型聚酯是研究较多的材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聚乳酸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是以乳酸为单体经缩聚反应合成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它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吸收,强度高、可塑性好、易加工成型。聚乳酸在生物体内经过酶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在重要器官内聚集,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兴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因此,聚乳酸可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在生物医学上有重要的应用。其载药形式主要包括聚乳酸微球、聚乳酸纳米微粒、聚乳酸纤维等等。

    作为可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方法,复乳-液中干燥法为最有效的方法,常规做法是将药物的水溶液或混悬液加入到溶有聚合物的有机相中,搅拌或超声振荡使成初乳(W/O型),再转入到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中,匀化成复乳(W/O/W型),除去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即得。其主要优点是蛋白质在微球中分散较均匀,制备的微球突释较少;缺点是工艺过程需要控制的变量多,对蛋白质活性影响较大,工艺放大较为困难。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但是,由于溶菌酶只有在等电点(PH 10.5)附近才能结晶,而血液PH在7.34-7.45区间,传统溶菌酶药物功效难免大打折扣。

    本发明正是利用了聚乳酸的生物可降解性,将等电点结晶后的溶菌酶包覆,在引入人体后,微球中药物在血液中缓慢释放,保证了溶菌酶的药效,同时残余聚乳酸微球被人体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不会造成体内残留富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控制溶菌酶粒子在等电点附近,并进而实现最佳结晶态;之后选取常规PLA树脂溶液态基体,通过不同相态的乳液将溶菌酶晶体粒子包覆,之后去除溶剂,经清洗,过滤,水洗、干燥等步骤,进而合成出聚乳酸/溶菌酶缓释药物。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  溶菌酶晶体粒子的制备

    将溶菌酶原药粉末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水=4:1),超声波震荡,直至无可视固体悬浮物;将水相乳化剂若干,滴入溶菌酶溶液中,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5区间,之后放入冰箱中0℃条件下冻干,待用。

    2、  聚乳酸/溶菌酶药物粒子的制备

    将溶剂将聚乳酸基体树脂完全溶解,之后将溶液态聚乳酸投入装有稳定剂的溶液中,震荡,均匀分布;将1步骤制备的溶菌酶冻干粉若干,加入聚乳酸复合溶液中,加入油相乳化剂若干,经超声波震荡,离心震荡(4000 R/MIN),旋转蒸发仪脱出溶剂,乙酸乙酯洗涤、水洗、过滤、干燥,最终获得聚乳酸/溶菌酶微球。

    3、药物缓释性能的表征及控制方法

    取溶菌酶原药,稀释若干倍数并配置0.01、0.02、0.03、0.04、0.06mg/ml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在固定波长处测试其紫外吸光度数值,绘制标准曲线。

    取2步骤制备的缓释微球若干,加入到4:1的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波震荡60秒,离心震荡(4000 R/MIN)15分钟,取上清液,在特定波长处测试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比对,得出溶液浓度,之后得出载药量及包封率数值。

    取2步骤制备的缓释微球若干,加入到4:1的乙醇水溶液中,装于溶出仪中,每2小时取一次上清液,之后在特定波长处测试吸光度,按照标准曲线比对,得出累计释药率数值。

    微球载药量及缓释性能的控制手段如下:

    1)  油相、水相乳化剂的用量

    2)  溶菌酶的结晶度

    3)  乳液合成的时间、震荡速度

    4)  聚乳酸的分子量

    5)  溶菌酶投药量及结晶度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将溶菌酶原药粉末100mg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水=4:1),定容至100ml,超声波震荡,直至无可视固体悬浮物;将吐温-60乳化剂10滴,滴入溶菌酶溶液中,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5区间,之后放入冰箱中0℃条件下冻干,待用。

    取10ml氯仿将100mg聚乳酸基体树脂完全溶解,之后将溶液态聚乳酸投入装有含2%聚乙烯醇8000稳定剂的溶液中,震荡,均匀分布;将1步骤制备的溶菌酶冻干粉10mg,加入聚乳酸复合溶液中,加入司班80乳化剂10滴,经超声波震荡,离心震荡(4000 R/MIN),旋转蒸发仪脱出溶剂,乙酸乙酯洗涤、水洗、过滤、干燥,最终获得聚乳酸/溶菌酶微球。

    取溶菌酶原药,稀释若干倍数并配置0.01、0.02、0.03、0.04、0.06mg/ml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在固定波长处测试其紫外吸光度数值,绘制标准曲线。

    取2步骤制备的缓释微球若干,加入到4:1的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波震荡60秒,离心震荡(4000 R/MIN)15分钟,取上清液,在特定波长处测试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比对,得出溶液浓度,之后得出载药量及包封率数值。

    取2步骤制备的缓释微球若干,加入到4:1的乙醇水溶液中,置于溶出仪中,每2小时取一次上清液,之后在特定波长处测试吸光度,按照标准曲线比对,得出累计释药率数值。

    关 键  词:
    高包封率 稳定 乳酸 溶菌酶 药物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包封率、释药稳定的聚乳酸溶菌酶药物微球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733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