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性针灸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控制性针灸针.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871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9 CN 203898713 U (21)申请号 201420303748.4 (22)申请日 2014.06.08 A61H 39/08(2006.01) (73)专利权人 鲜琦琦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湖北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 (1) 班 (72)发明人 鲜琦琦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可控制性针灸针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性针灸针, 它由 外壳、 按推器、 手按柄、 针灸针、 固定环、 按钮构成 ; 外壳侧面设有刻度线,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 上端两边设有。
2、两个手按柄, 下端设有内螺纹和防 滑纹, 下部分上端设有外螺纹和防滑纹, 左侧面设 有开口, 开口中设有按钮, 下端设有出针孔 ; 按推 器被分成两半, 形成夹子, 夹子下端向外凸, 并套 有固定环, 夹子中夹有细长针灸针, 针灸针上端设 有针柄。 本实用新型可以让初学扎针者放胆实练, 增加经验, 适用于初学中医的学生练针, 也适合于 平时家居扎针养生人群使用 ; 避免了只拿针进行 治疗时易弯针, 扎深等现象, 操作方便, 安全性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3、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8713 U CN 203898713 U 1/1 页 2 1. 一种可控制性针灸针, 其特征在于 : 它由外壳、 按推器、 手按柄、 针灸针、 固定环、 按 钮构成 ; 所述的外壳为圆柱形, 侧面设有刻度线,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上端两边设有 两个椭圆形手按柄, 下端设有内螺纹和防滑纹, 下部分上端设有外螺纹和防滑纹, 左侧面设 有开口, 开口中设有按钮, 下端为圆锥形, 并设有出针孔 ; 所述的按推器上端为中间内凹的 圆柱形, 中间为圆柱形, 下端为细长圆柱形, 被分成两半, 形成夹子, 夹子下端向外凸, 并套 有圆环形固定环, 夹子中。
4、夹有细长针灸针, 针灸针上端设有针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控制性针灸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外壳中的上部分下端 的内螺纹和下部分上端的外螺纹相啮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控制性针灸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按推器套在外壳内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98713 U 2 1/2 页 3 可控制性针灸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针, 尤其是一种可控制性针灸针。 背景技术 0002 是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 并通过捻转、 提插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器具, 样 子类似一根银针, 故名针灸针。 远古时期, 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 如石头、。
5、 荆棘等碰撞了 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 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 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 以减轻疼痛。 0003 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 针尖和针柄组成, 针体的前端为针尖, 后端设针柄, 针 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 而针柄是有螺纹的, 这是为了使用的时候可以提插捻转。 现在临床上 一般并不使用银针, 多数使用不锈钢针。对于针灸来说, 银针其实不如不锈钢针, 这主要是 因为银针太软, 而且容易断, 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 另外银针的成本也高。现在还有一种像是 金针, 是金黄色的, 其实还是不锈钢针, 只不过外面镀了一层黄色的东西。 平。
6、时练针时, 初学 扎针者胆小, 经验浅, 担心扎错、 扎深, 进而导致错过最好的扎针时间, 并且易给被扎者留下 心理阴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性针灸 针, 它由外壳和按推器组成, 外壳上端设有手按柄, 侧面设有按钮, 按推器下端设有夹针器, 夹针器中夹有针灸针, 下端套有固定环。 0005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可控制性针灸针, 其特征 在于 : 它由外壳、 按推器、 手按柄、 针灸针、 固定环、 按钮构成 ; 所述的外壳为圆柱形, 侧面设 有刻度线,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上端两边设有两个。
7、椭圆形手按柄, 下端设有内螺纹和 防滑纹, 下部分上端设有外螺纹和防滑纹, 左侧面设有开口, 开口中设有按钮, 下端为圆锥 形, 并设有出针孔 ; 所述的按推器上端为中间内凹的圆柱形, 中间为圆柱形, 下端为细长圆 柱形, 被分成两半, 形成夹子, 夹子下端向外凸, 并套有圆环形固定环, 夹子中夹有细长针灸 针, 针灸针上端设有针柄。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可以让初学扎针者放胆实练, 增加经验, 适用于初学中 医的学生练针, 也适合于平时家居扎针养生人群使用 ; 避免了只拿针进行治疗时易弯针, 扎 深等现象, 操作方便, 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0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0010 图中 1- 外壳、 2- 按推器、 3- 手按柄、 4- 针灸针、 5- 固定环、 6- 按钮。 说 明 书 CN 203898713 U 3 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在图 1、 图 2 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 一种可控制性针灸针, 其特征在于 : 它由外壳、 按推器、 手按柄、 针灸针、 固定环、 按钮构成 ; 所述的外壳为圆柱形, 侧面设有刻度线, 由上下 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上端两边设有两个椭圆形手按柄, 下端设有内螺纹和防滑纹, 下部分上 端设有外螺纹和防滑。
9、纹, 左侧面设有开口, 开口中设有按钮, 下端为圆锥形, 并设有出针孔 ; 所述的按推器上端为中间内凹的圆柱形, 中间为圆柱形, 下端为细长圆柱形, 被分成两半, 形成夹子, 夹子下端向外凸, 并套有圆环形固定环, 夹子中夹有细长针灸针, 针灸针上端设 有针柄。 0012 在图 1、 图 2 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 所述的外壳中的上部分下端的内螺纹和下部分 上端的外螺纹相啮合, 固定外壳上下部分, 下部分下端出针孔直径大于针灸针针柄, 上下部 分可拧开, 防滑纹便于手握住外壳, 防止手滑, 侧面刻度线便于控制针灸针扎入病人体内深 度 ; 所述的按推器套在外壳内部, 可上下推动, 下端的夹子可张开。
10、和夹紧针灸针, 便于装上 针灸针和固定针灸针 ; 所述的手按柄便于手按住外壳, 推动按推器, 从而把针灸针扎入病人 体内 ; 所述的针灸针用来扎入病人体内, 给病人治病 ; 所述的固定环用来套住按推器下端 夹子, 使夹子夹紧针灸针, 向上推动按钮, 固定环可松开夹子, 便于装入针灸针, 向下推动按 钮, 固定环可套紧夹子, 固定针灸针 ; 所述的按钮内侧和固定环固定在一起, 用来上下推动 固定环, 便于针灸针的松开和固定。 0013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首先上推按钮, 使固定环松开夹子, 再把消毒后的针灸针夹入 夹子中, 使固定环套住夹子下端, 夹紧针灸针, 应注意, 在将针灸针夹入夹子中时,。
11、 应在外壳 下露出 2mm 针尖, 一般为平时在背、 四肢等肌肉丰厚处进针长度, 其他特殊情况, 如屁股处 可增加长度, 但不宜超过 5mm, 在额头、 腹部处应缩短长度, 避免扎深, 然后手握防滑纹, 找 准穴位后猛进针, 待针进后, 一只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防滑纹处, 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拖在 两手按柄下方, 拇指向下按按推器, 同时眼睛看着外壳刻度线, 把按推器推到合适的刻度位 置, 使针灸针扎入病人体内深度合适, 最后向上推动按钮, 上推固定环, 使夹子松开针灸针, 再拿掉整个壳套, 进行手动操作。 说 明 书 CN 203898713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8713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