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及水疗床.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8165461
  • 上传时间:2020-01-3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89.3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895827.2

    申请日:

    20170721

    公开号:

    CN208492645U

    公开日:

    2019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9/00

    主分类号:

    A61H9/00

    申请人: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文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二段龙潭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洵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及水疗床,用于对水疗床的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包括舱体、自动排气阀和排气电磁阀;所述舱体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舱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所述自动排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自动排气阀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电磁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缸体的顶部边框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疗床上用于水循环的水泵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够对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定时排放,分离后的水返回水泵进入水循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汽分离装置,用于对水疗床(100)的缸体(101)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自动排气阀(3)和排气电磁阀(5);所述舱体(1)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舱体(1)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所述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缸体(101)的顶部边框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疗床(100)上用于水循环的水泵(1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头(2),所述第一连接头(2)的下端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头(2)的上端口与所述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头(4),所述第二连接头(4)的下端与所述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4)的上端与所述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电磁阀(5)采用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帽(6),所述缸体(101)的顶部边框具有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槽体与所述缸体(101)内部相连通,所述蒸汽帽(6)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连通,所述蒸汽帽(6)的另一端为收集水汽混合体的敞开口并与所述槽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7),所述水疗床(100)具有机架,所述水泵(102)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边框上,所述固定板(7)的上端面与所述舱体(1)的底面连接,所述固定板(7)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所述下边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具有本体(11)、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所述本体(11)的内部形成有内置空间,所述本体(11)的两端形成有敞开口并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堵头(12)和所述第二堵头分别与所述本体(11)的两端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堵头(12)上,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开设所述第二堵头上;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中轴线重合。 9.一种水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液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疗床是水射流技术在按摩领域中的应用。利用机械及电脑控制水射流。缸体位于水疗床内,在缸体的上开口安装有承载层,以使缸体内形成密封空间。使用者仰卧或俯卧在承载层的上表面,缸体内具有的水射流喷头向承载层的底面喷射,通过调节水射流的方向和压力大小来对人体进行按摩。

    在缸体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水循环提供动力的水泵。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缸体的进水口连通,水泵的进水口与缸体的出水口连通。水从喷头喷出后暂时存储在缸体内,缸体内的水通过缸体的出水口流向水泵;水通过水泵的出水口被输送到缸体的进水口从而通过管道流向喷头形成水射流喷出对使用者进行按摩。在上述水循环过程中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被水吸收后达到一定温度,部分水形成水汽混合体也就是水蒸汽。由于水蒸汽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蒸气上升至缸体的顶部。如不对这部分水气混合体进行回收分离,不仅对缸体内部件造成损坏还会随着水气混合体容积的增加而增加缸体内的压力进而对缸体内部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汽分离装置,能够将水汽混合体中的气体分离并对分离出的水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汽分离装置,用于对水疗床的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包括舱体、自动排气阀和排气电磁阀;所述舱体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舱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所述自动排气阀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自动排气阀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电磁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缸体的顶部边框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疗床上用于水循环的水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水疗床的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体定时排出,将分离后的水通过水泵持续性进入水循环从而保证了对水的有效利用。进而平衡了缸体内的压力,提高缸体内部件的使用寿命。水泵的使用不仅可以将水持续性的输送至缸体内,还使舱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对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产生吸力,进而能够更多的收集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下端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上端口与所述自动排气阀的进气口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舱体出气口的外形尺寸与自动排气阀的进气口的外形尺寸不适配时,第一连接头位于舱体出气口和自动排气阀的进气口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下端与所述自动排气阀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头的上端与所述排气电磁阀的进气口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自动排气阀的排气口的外形尺寸与排气电磁阀的进气口的外形尺寸不适配时,第一连接头位于自动排气阀的排气口和排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所述舱体的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方便分离后气体的排放。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所述排气电磁阀采用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气电磁阀为常闭状态,通过控制排气电磁阀的启闭来排放分离后的气体。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还包括蒸汽帽,所述缸体的顶部边框具有向下凹陷的槽体,所述槽体与所缸体内部相连通,所述蒸汽帽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连通,所述蒸汽帽的另一端为收集水汽混合体的敞开口并与所述槽体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水汽混合体的密度比水小,水汽混合体上升至缸体的顶部,通过蒸汽帽收集水汽混合体并输送至舱体内。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水疗床具有机架,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下边框上,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舱体的底面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所述下边框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板将水汽分离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下边框。

    进一步,所述一种水汽分离装置,所述舱体具有本体、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内置空间,所述本体的两端形成有敞开口并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堵头上,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开设所述第二堵头上;所述水汽混合体进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中轴线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舱体进行分离式设置,从而方便舱体的加工制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方面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疗床,能够将缸体内的水汽混合体中的气体分离并对分离出的水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疗床,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水汽分离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装置具有定时分离气体并持续回收水的优点,因此通过设置该水汽分离装置,由此可以提高水疗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水疗床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水疗床,101、缸体,102、水泵,1、舱体,2、第一连接头,3、自动排气阀,4、第二连接头,5、排气电磁阀,6、蒸汽帽,7、固定板,11、本体,12、第一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首选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汽分离装置,用于对水疗床100的缸体101内的水汽混合体进行水汽分离。包括舱体1、自动排气阀3和排气电磁阀5。舱体1的顶部形成有出气口。舱体1的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与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连通。水汽混合体进口通过管道与缸体101的顶部边框连通。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疗床100上用于水循环的水泵102连通。通过控制排气电磁阀5的排气口的启闭对自动排气阀3内的气体定时排放。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自动排气阀3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独立采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采暖锅炉、中央空调、地板采暖及太阳能采暖系统等管道排气的自动排气阀。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排气阀的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述。

    其中,自动排气阀的工作原理是当舱体1中有气体溢出时,由于气体密度比水小,气泡会上浮,在水的带动下,气体会顺着舱体1的内壁向上爬,最终聚集在舱体1的最高点也就是舱体1顶部的出气口。当气体进入自动排气阀3阀腔并聚集在自动排气阀3的上部,随着阀内气体的增多,压力上升,当气体压力大于舱体1内压力时,气体会使阀腔内水面下降,浮筒随水位一起下降,打开排气口;气体排尽后,水位上升,浮筒也随之上升,关闭排气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水汽混合体通过水汽混合体进口进入舱体1内,并在舱体1内自动分离出水和气体。气体上浮至自动排气阀3的上部,随着自动排气阀3内气体的增多,压力上升,只有在压力达到超过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压力之后,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打开,气体进入排气电磁阀5。而排气电磁阀5采用常闭型,通过定期开启控制排气电磁阀5的排气口能够排出气体。自动排气阀3还能够阻止分离后的水通过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分离后的水只能够通过舱体1的出水口输送至水泵。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头2。第一连接头2的下端口与出气口连通。第一连接头2的上端口与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连通。

    具体的,如图3所示,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端的外侧壁为外螺纹,为了减少对舱体1侧壁结构的改变从而减少加工成本,通过第一连接头2来衔接舱体1的出气口端与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口端。第一连接头2形成有贯穿其上端口和下端口的通孔。第一连接头2的上部内壁具有内螺纹并与自动排气阀3的进气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头4。第二连接头4的下端与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连通。第二连接头4的上端与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连通。

    具体的,如图3所示,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端的内侧壁形成有内螺纹,为了减少对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的结构改变从而减少加工成本,通过第二连接头4来衔接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端与自动排气阀3的排气口端。第二连接头4形成有贯穿其上端口和下端口的通孔。第二连接头4的上部外侧壁具有外螺纹并与排气电磁阀5的进气口端螺纹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舱体1的出气口靠近水汽混合体进口设置。

    具体的,由于舱体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连通,从而水泵对出水口处产生一定的负压进而使分离后的水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水泵中。所以,将舱体1的出气口设置在靠近水汽混合体进口侧,也就是远离舱体1的出水口侧。从而使分离后的气体能够上升至自动排气阀3内。

    在一实施例中,排气电磁阀5采用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电磁阀5不需要对气体进行改变流通方向,而且是通过控制排气电磁阀5的排气口的启闭来排放分离后气体。只需选用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线圈带电时,排气阀门打开气体通过;线圈停电时,排气阀门关闭,气体不能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蒸汽帽6。缸体101的顶部边框具有向下凹陷的槽体。槽体与缸体101内部相连通。蒸汽帽6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水汽混合体进口连通。蒸汽帽6的另一端为收集水汽混合体的敞开口。蒸汽帽6的另一端与槽体相连通。

    具体的,如图4所示,缸体101安装于机架内。缸体101的底部接近于机架的下边框。也就是说,水泵102的安装位置位于缸体101的侧壁,并位于缸体101的下部位置。水汽混合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缸体101内形成的水汽混合体会上升至槽体内。为了使槽体内的水汽混合体通过蒸汽帽6在水泵102所产生的吸力的作用下进入舱体1内,蒸汽帽6可以采用中空管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7。水疗床100具有机架。水泵102安装于机架的下边框上。固定板7的上端面与舱体1的底面连接。固定板7安装在机架的下边框上。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板7的上端面与舱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或粘接。固定板7可以采用螺栓安装在机架的下边框上。

    在一实施例中,舱体1具有本体11、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本体11的内部形成有内置空间。本体11的两端形成有敞开口并与内置空间连通。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分别与本体11的两端的内侧壁连接。出水口开设在第一堵头12上。水汽混合体进口开设在第二堵头上。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的中轴线重合。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体11可以采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圆筒的两端口为敞开口用于分别与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连接。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采用相同的结构形状,故图中未显示第二堵头。为了使舱体1中分离后的水尽可能多的排出,将舱体1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堵头12的下部位置。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可以采用相同结构形状的圆形孔。两个圆形孔的中轴线重合,从而能够平衡水汽混合体进口和出水口在舱体1内端处水泵所产生的负压。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水疗床,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水汽分离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水汽分离装置具有定时分离气体并持续回收水的优点,因此通过设置该水汽分离装置,由此可以提高水疗床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疗床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水汽 分离 装置 水疗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水汽分离装置及水疗床.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654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