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猪瘟的理中散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猪瘟的理中 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瘟(Hog Cholera,HC或Swine Fever,SF)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 染病,猪是该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于1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百 余年来其流行遍及全球。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动物防疫 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猪 瘟发病初期(高热期),患猪表现为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弓腰蜷腹,鼻镜干燥, 呼吸急促,大便秘结干硬带血或粘液;发病中期(败血期)表现为典型败血性症 状,头、颈、四肢、耳尖、鼻尖、腹部出现弥漫性针尖样出血点或紫斑,体 瘦毛焦,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或腹泻不止。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初期的高热是实证,多投以清热解毒、寒凉解表的中 药治疗,但临床效果不佳。猪瘟病初期的高热应是“表热里寒”,中期的各部 位出血症状则主要是“气不纳血”造成的。现今国内外对这种疾病尚无特效 药物可以治疗,只有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但应激反应很大,且保护率较 低,往往在免疫后仍会发病,因此,该病仍然是禽类饲养业的大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增强猪机体免疫力、提 高疗效、降低饲养成本的治疗猪瘟的理中散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一种治疗猪瘟的理中散, 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均匀混合配制而成:党参48-72g、干姜24 -60g、甘草24-36g、白术48-72g。
一种治疗猪瘟的理中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 -80目筛的中药材料,均匀混合配制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配方合理,标本兼治。根据中医对猪瘟病的辨证 施治方法,本着“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制定该方;其中的干姜温中散 寒,党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益气、固摄止血,甘草协调诸药、益气和中; 四药相伍,共奏温阳健脾、益气摄血、散寒和中之功。具有防治猪瘟病毒的 良好效果。该药品能直接添加在动物饲料中,防治病毒。其最大的功效,即 增强猪的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的繁殖。目前尚无用于治疗猪瘟病药物的类 似处方和生产工艺。该药为纯中药制剂,基本无药残。本发明组方合理,制 备简单,取材广泛,成本低廉,疗效显著,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实施例1
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80目筛的中药材料,党参60g、干姜30g、 甘草30g、白术60g,均匀混合配制即成。
实施例2
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80目筛的中药材料,党参48g、干姜36g、 甘草24g、白术72g,均匀混合配制即成。
实施例3
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80目筛的中药材料,党参72g、干姜24g、 甘草36g、白术48g,均匀混合配制即成。
实施例4
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80目筛的中药材料,党参48g、干姜24g、 甘草24g、白术48g,均匀混合配制即成。
实施例5
分别称取上述粉碎后过20-80目筛的中药材料,党参72g、干姜60g、 甘草36g、白术72g,均匀混合配制即成。
应用实例1
河北新乐
病猪表现为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弓腰蜷腹,鼻镜干燥,呼吸急促,大 便秘结干硬带血或粘液。经诊断为猪瘟病早期,应用本发明实施例4治疗, 拌料喂食量每头猪每日为0.5克/公斤体重,集中拌料投喂,连用5天后,症 状完全消失,病猪恢复健康。
应用实例2
河北行唐
病猪表现为典型败血性症状,头、颈、四肢、耳尖、鼻尖、腹部出现弥 漫性针尖样出血点或紫斑,体瘦毛焦,大便秘结或腹泻不止。应用本发明实 施例4治疗,拌料喂食量每头猪每日为1克/公斤体重,集中拌料投喂,连用 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病猪恢复健康。
根据对猪瘟病的分析,其早期发热阶段为表热里寒、脾气不足,引起气 不纳血,造成中后期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广泛出血。因此,本组方以温阳健 脾、益气摄血为治则,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及恢复采食量的治疗目 的。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治疗猪瘟的理中散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 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 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