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计气室和血压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血压计气室和血压计.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5910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0 CN 202859100 U *CN202859100U* (21)申请号 201220497018.3 (22)申请日 2012.09.26 A61B 5/022(2006.01) (73)专利权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 路 3009 号 (72)发明人 曾志 李桂龙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血压计气室和血压计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气室, 由密闭 连接的上盖 (2)和下盖 (3)组成 ; 上盖 (2)包括 上盖本体 (20) ; 。
2、上盖本体 (20) 上设有作为气体出 口的上盖孔 (24) , 内表面还开设有弯曲的第一槽 道 (21) ; 下盖 (3)包括下盖本体 (30) , 下盖本体 (30 内设有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 第二气体缓冲 室 (32) 和用于隔断两个气体缓冲室的凸台 (33) , 两个气体缓冲室之间通过第一槽道 (21) 连通 ; 下 盖本体 (30) 上设有与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连通 的气体入口 (35) , 上盖孔 (24) 的位置与第二气体 缓冲室 (32) 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 该血压计气室的血压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 计气室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 采用该。
3、气 室的血压计能正确地采集到气路中的脉搏波形, 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1 页 2 1. 一种血压计气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压计气室由密闭连接的上盖 (2) 和下盖 (3) 组 成 ; 所述上盖 (2) 包括上盖本体 (20) , 上盖本体 (20) 上设有作为气体出口的上盖孔 (24) , 所述上盖本体 (20) 的内表面还开设有弯曲的第一槽道 (21) ; 所述下盖 (3) 包括下盖本体 (30) , 下。
4、盖本体 (30) 内设有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 第二气 体缓冲室 (32) ; 所述下盖本体 (30) 内还设有用于隔断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 冲室 (32) 的凸台 (33) , 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之间通过第一槽道 (21) 连通 ; 所述下盖本体 (30) 上还设有气体入口 (35) , 该气体入口 (35) 与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连通 ; 上盖孔 (24) 的位置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血压计气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 (33) 的上表面与下盖本 体 (30) 的上表面平齐 ; 。
5、所述第一槽道 (21) 的一端的位置与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对应, 另一端的位置与第二 气体缓冲室 (32) 对应, 第一槽道 (21) 的中间段的位置与凸台 (33) 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血压计气室, 其特征在于, 上盖 (2) 与下盖 (3) 之间为超 声波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血压计气室, 其特征在于, 凸台 (33) 上设有若干个连接端子 (34) , 该连接端子 (34) 用于与上盖 (2) 超声波密闭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血压计气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本体 (20) 的内表面 上还设有环形凸起 (22) ,。
6、 环形凸起 (22) 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槽道 (23) ; 所述环形凸起 (22) 的位置与上盖孔 (24) 对应 ; 环形凸起 (22) 的高度与第二气体缓冲 室 (32) 的深度匹配。 6. 一种血压计, 所述血压计包括通过气路连接的气泵 (b3) 、 压力传感器 (b6) 、 泄气阀 (b4) 、 袖带 (b1) ; 其特征在于, 气泵 (b3) 与压力传感器 (b6) 之间设有血压计气室 (b5) , 所述 血压计气室 (b5) 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血压计气室 ; 所述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入 口 (35) 通过气路与气泵 (b3) 连接, 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出口。
7、与压力传感器 (b6) 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出口通过 橡胶塞 (1) 与压力传感器 (b6) 密闭连接 ; 所述橡胶塞 (1) 装配于上盖孔 (24) 内, 橡胶塞 (1) 上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 (10) 。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压计还包括通过电路连接的电 源、 PCB 板、 显示屏, PCB 板通过电路分别连接气泵 (b3) 、 压力传感器 (b6) 和泄气阀 (b4) 。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传感器 (b6) 焊接于 PCB 板 (。
8、b7)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59100 U 2 1/4 页 3 一种血压计气室和血压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血压计气室和一种血压计。 背景技术 0002 血压是人体的重要参数, 准确的测量血压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疾病的诊 断上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临床上血压的测量技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间接法又分 为听诊法和示波法, 对应的则是水银式血压计和电子式血压计。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式血压 计为无气室的血压计, 具体图 1 所示结构, 其通过使用气泵 b3 对袖带 b1 进行充气, 在充气 或放气的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 b6 测。
9、量气路中由脉搏搏动形成的气压变化, 形成模拟信 号进入电路系统中, 再在电路系统中对信号进行处理, 计算得出血压值。 0003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示波法的测量原理为, 采用充气袖带 b1 将手臂的动脉 中血液阻断, 由于心脏的搏动, 袖带 b1 中的气压会与心脏搏动相关联而产生压力波动, 当 袖带 b1 压力远高于人体收缩压时, 袖带 b1 中没有脉搏波, 逐渐降低袖带 b1 压力, 使压力接 近于收缩压时, 袖带 b1 压力波动出现脉搏波, 压力继续下降, 等于血管平均血压时, 波形振 幅达到最大, 压力下降到远低于舒张压时, 脉搏波消失, 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依据波形由各种 算法得到 ;。
10、 因此, 脉搏波的准确测量对最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而采用图1所 示结构的无气室血压计, 从气泵b3中的气管通路直接连接到压力传感器b6, 容易因气泵b3 的充气压力波动或袖带 b1 的移动等原因影响气路中的压力波动, 从而影响血压计气路中 压力数据的采集, 导致测量出现误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血压计因气泵的充气压力波动或袖带的移动影 响气路中的压力波动导致测量出现误差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血压计气室和具有该血压计 气室的新型结构的血压计。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 0006 一种血压计气室, 所述血压计气室由密闭连接的上盖 2 和下盖 。
11、3 组成 ; 0007 所述上盖 2 包括上盖本体 20, 上盖本体 20 上设有作为气体出口的上盖孔 24, 所述 上盖本体 20 的内表面还开设有弯曲的第一槽道 21 ; 0008 所述下盖 3 包括下盖本体 30, 下盖本体 30 内设有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第二气体缓 冲室 32 ; 所述下盖本体 30 内还设有用于隔断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 凸台 33, 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之间通过第一槽道 21 连通 ; 0009 所述下盖本体 30 上还设有气体入口 35, 该气体入口 35 与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连 通 ; 上盖孔 24 。
12、的位置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对应。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台 33 的上表面与下盖本体 30 的上表面平 齐 ; 所述第一槽道21的一端的位置与第一气体缓冲室31对应, 另一端的位置与第二气体缓 冲室 32 对应, 第一槽道 21 的中间段的位置与凸台 33 对应。 说 明 书 CN 202859100 U 3 2/4 页 4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上盖 2 与下盖 3 之间为超声波连接。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凸台33上设有若干个连接端子34, 该连接端子34 用于与上盖 2 超声波密闭连接。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13、, 所述上盖本体 20 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环形凸起 22, 环形凸起 22 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槽道 23 ; 所述环形凸起 22 的位置与上盖孔 24 对应 ; 环形凸 起 22 的高度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深度匹配。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压计, 所述血压计包括通过气路连接的气泵 b3、 压力 传感器 b6、 泄气阀 b4、 袖带 b1 ; 气泵 b3 与压力传感器 b6 之间设有血压计气室 b5, 所述血压 计气室b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 ; 所述血压计气室b5的气体入口35通过气路与 气泵 b3 连接, 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出口与压力传感器 b6 连接。 0015。
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血压计气室b5的气体出口通过橡胶塞1与压 力传感器 b6 密闭连接 ; 所述橡胶塞 1 装配于上盖孔 24 内, 橡胶塞 1 上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 通孔 10。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血压计还包括通过电路连接的电源、 PCB 板、 显示屏, PCB 板通过电路分别连接气泵 b3、 压力传感器 b6 和泄气阀 b4。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压力传感器 b6 焊接于 PCB 板 b7 上。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 通过上盖 2 与下盖 3 形成密闭的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和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而两个。
15、气体缓冲室之间通过弯曲设置的第二槽道 21 形成气体通 道, 从而可以使最终传递至压力传感器 b6 的气流更稳定, 纯度更高, 从而减少外部的干扰 ; 其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因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该血压计气室的血压计中, 由于压力传感器 b6 与气泵 b3、 袖带 b1 也不直接通过气路连接, 而是通过血压计气室 b5 缓 冲, 能有效地阻隔气泵 b3 和袖带 b1 移动引起的压力波动, 使压力传感器 b6 能正确地采集 到气路中的脉搏波形, 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血压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的。
16、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的爆炸示意图。 0022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中下盖的俯视图。 0023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与橡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5 图中, b1袖带, b3气泵, b4泄气阀, b5气室, b6血压计气室, b7PCB 板 ; 0026 1橡胶塞, 10通孔 ; 0027 2上盖, 20上盖本体, 21第一槽道, 22环形凸起, 23第二槽 道, 24上盖孔 ; 0028 3下盖, 30下盖本体, 31第一气体缓冲室, 32第二气体缓。
17、冲室, 33凸台, 34连接端子, 35气体入口。 说 明 书 CN 202859100 U 4 3/4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 如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气室, 所述血压计气室由密闭连接的 上盖 2 和下盖 3 组成。其中, 上盖 2 包括上盖本体 20, 上盖本体 20 上设有作为气体出口的 上盖孔 24。上盖本体 20 的内表面还开设有弯曲。
18、的第一槽道 21。如图 4 所示, 所述下盖 3 包括下盖本体 30, 下盖本体 30 内设有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 第一气体缓 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之间通过凸台 33 隔断。下盖本体 30 上设有气体入口 35, 该 气体入口 35 与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连通 ; 上盖孔 24 的位置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对应。 0031 因此, 将上盖 2 与下盖 3 合上并密闭连接后, 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 室 32 被分成两个独立的气体存储区域, 两个气体缓冲室之间仅通过上盖本体 30 内表面开 设的第一槽道 21 连通。即该血压计气室中,。
19、 气流走向为 : 气流从气体入口 35 进入第一气体 缓冲室31内, 由于第一气体缓冲室31的容积相对气体通道较大, 因此通过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存储气体能对气流进行有效缓冲 ; 缓冲后的气流然后进入弯曲结构的第一槽道 21, 弯曲 结构的第一槽道 21 进一步对气流进行缓冲 ; 经过第一槽道 21 缓冲的气流慢慢的流向第二 气体缓冲室 32, 经过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存储使气流更平缓, 纯度更高。理论上, 弯曲结 构的第一槽道 21 的路径越长, 对气流的缓冲效果就越好, 气流也越稳定 ; 考虑到结构所需 空间尺寸问题,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中, 该第一槽道 21 为弯曲结构, 既能增加。
20、气流缓冲路径, 又不至于增加气室空间。本实用新型中, 对于第一槽道 21 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殊限制, 图 3 所示的槽道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中较好的一种截面形状, 但不局限于此。 0032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凸台33的上表面与下盖本体30的上表面平齐, 才能保证上盖 2 与下盖 3 闭合之间后充分接触, 从而将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隔绝开。 0033 为有效保证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之间仅通过第一槽道 21 连 通,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中, 第一槽道 21 的设置位置有严格要求 ; 具体地, 该第一槽道 21 的一 端的位置与第一气体缓冲室31对。
21、应, 另一端的位置与第二气体缓冲室32对应, 第一槽道21 的中间段的位置与凸台 33 对应。 0034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上盖 2 与下盖 3 之间的密闭连接方式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各种 方式, 本实用新型没有特殊要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上盖 2 与下盖 3 之 间为超声波连接。进一步地, 如图 4 或图 5 所示, 凸台 33 上设有若干个连接端子 34, 该连接 端子 34 即用于与上盖 2 超声波密闭连接。 0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增加气室内气流的缓冲路径, 如图3所示, 上盖本体20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环形凸起22, 环形凸起22的底部设有。
22、第二槽道 23 ; 该环形凸起 22 的位置与上盖孔 24 对应, 且环形凸起 22 的高度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 深度匹配。即该环形凸起 22 的底部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底面接触, 进入第二气体缓冲 室 32 中的气流需从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的底部经该第二槽道 23 进入环形凸起 22 中, 然后 从环形凸起 22 中经过并到达上盖孔 24(即气体出口) 。 003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 通过上盖 2 与下盖 3 形成密闭的第一气体缓冲室 31 和第二气体缓冲室 32, 而两个气体缓冲室之间通过弯曲设置的第二槽道 21 形成气体通 说 明 书 CN 202859100 。
23、U 5 4/4 页 6 道, 从而可以使最终传递至压力传感器 b6 的气流更稳定, 纯度更高, 从而减少外部的干扰。 同时, 所述血压计气室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上盖 2 和下盖 3 均能一次成型, 然后 再经由超声波连接即可投入使用。 003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压计, 如图 2 所示, 所述血压计包括通过气路连接的 气泵 b3、 压力传感器 b6、 泄气阀 b4、 袖带 b1 ; 气泵 b3 与压力传感器 b6 之间设有血压计气室 b5, 所述血压计气室 b5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气室。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入口 35 通 过气路与气泵 b3 连接, 血压计气室 。
24、b5 的气体出口 (即上盖孔 24) 与压力传感器 b6 连接。 0038 具体地, 如图 5 或图 6 所示, 所述血压计气室 b5 的气体出口 (即上盖孔 24) 通过橡 胶塞 1 与压力传感器 b6 密闭连接。该橡胶塞 1 的一端装配于上盖孔 24 内, 另一端装配于 压力传感器 b6 上。橡胶塞 1 上具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 10。 0039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所述血压计还包括通过电路连接的电源、 PCB 板 b7 和显示屏, 其中 PCB 板 b7 通过电路分别连接气泵 b3、 压力传感器 b6 和泄气阀 b4。具体 地, 如图 6 所示, 压力传感器 b6 焊接于 P。
25、CB 板 b7 上。 0040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袖带 b1、 气泵 b3、 泄气阀 b4、 压力传感器 b6、 PCB 板 b7 以及电 源、 显示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此处不再赘述。 004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的工作原理为 : 先将袖带 b1 绑紧至人体上臂适当位置, 快速泄气阀b4关闭, 压力传感器b6开始侦测气路中的气压, 气泵b3向外充气至袖带b1, 使 气路中气压开始上升, 袖带 b1 将人体上臂动脉血液阻断后继续加压一段后停止加压 ; 然后 气路中泄气阀 b4 开始工作, 气路压力开始慢速下降, 由于心脏的搏动, 上臂动脉中存在舒 张压和收缩压, 通过袖带 b1 。
26、传导至气路中, 使气路中出现脉搏的压力波动, 并经过血压计 气室b5缓冲, 然后送至压力传感器b6转换后形成模拟信号进入到血压计电路系统中, 再经 由电路系统计算出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004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压计中, 由于压力传感器b6与气泵b3、 袖带b1不直接通过气 路连接, 而是通过血压计气室 b5 缓冲后再连接, 因此能有效地阻隔气泵 b3 和袖带 b1 移动 引起的压力波动, 使压力传感器 b6 采集到气路中的脉搏波形更加准确, 减少因外部干扰造 成的误差。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859100 U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8 3/6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9 4/6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10 5/6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11 6/6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59100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