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zhu****69
  • 文档编号:8142041
  • 上传时间:2020-01-2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71.7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16646.1

    申请日:

    20060928

    公开号:

    CN1927169A

    公开日:

    2007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9/00,A61K9/14,A61K31/34,A61K47/02,A61K47/30,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9/00,A61K9/14,A61K31/34,A61K47/02,A61K47/30,A61P35/00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任杰,王佐,滕新荣,任天斌

    地址:

    200092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优先权:

    CN200610116646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陆飞;盛志范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纳米Fe3O4作磁性种子,利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W/O/W)制备包裹去甲斑蝥素的磁性纳米微球。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两种初乳液的制备、初乳液的混合、复乳化、溶剂去除、未包封药物和游离磁粒子的去除、磁性微球的洗涤、冷冻干燥等。所得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粘连,粒径在400nm以下,Fe3O4含量为6~9%,药物包封率为8~15%,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该磁性药物微球在实验研究方面和未来的临床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等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包裹的药物为去甲斑蝥素,磁性种子为纳米FeO,载体材料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聚丙交酯、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共聚物、聚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聚羟基烷基酸酯、聚β-羟基丁酸酯之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65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FeO纳米颗粒粒径为10~25nm,表面呈亲水性。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以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或者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油相,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甲斑蝥素的水溶液作为内水相,将FeO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内水相中,两相混合,搅拌,形成初乳;将该初乳加入到含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搅拌或者蒸发,得到复乳液;再将复乳液反复透析和离心分离,除去未包封药物和游离FeO,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得到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中,具体条件为:聚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1~20mg/ml,在乙酸乙酯中的浓度为1~30mg/ml;内水相中,去甲斑蝥素的浓度为2~15mg/ml;内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5~60mg/ml;内水相中,FeO磁粉投料量为0.1~1.5mg/ml;形成初乳时,油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2∶1~10∶1;形成复乳时,搅拌速度为5000~30000转/分,时间为5~30min;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5g/ml;初乳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体积比1∶3~1∶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乙烯醇之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分子量为7000~140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因为同时具有提高白细胞、保护肝细 胞、调节免疫等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抗癌作用的分 子机制将逐步得到阐明。然而,由于去甲斑蝥素仍有一定的脏器毒性,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的剂量,影响了抗癌效果;所以,开发新的高效低毒衍生物或研制增效减毒新剂型是去甲 斑蝥素进一步推广使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对去甲斑蝥素制剂研究较多的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的单纯载药微球,孙铭 等采用可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材料作辅料,以超声乳化法和去溶剂固 化法制成去甲斑蝥素抗肿瘤药物静脉制剂(孙铭,张立等.肿瘤学杂志[J].2001,7(6): 321-325);张爱国等用溶剂挥发法制得具有肺靶向缓释作用的去甲斑蝥素/聚乳酸微球(张 爱国,杨金巨.去甲斑蝥素靶向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分布[J].山东医药工业.2000, 19(3):10-11)。程宇惠等报道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了去甲斑蝥素/白蛋白微球(程宇惠,李栗 等.去甲斑蝥素酸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5,28(5):384-388)。中国专利(申 请号:200510027776.3)提供了一种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的制 备方法。其中去甲斑蝥素纳米微球制剂具有靶向和控释的特性,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减少给药剂量,从而减轻或减免毒副反应。但是,纳米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后易被网状内皮 系统吞噬,从而形成对肝脾的被动靶向效应,分布于病变组织的药物微粒则较少。为克服 这一缺陷,必须赋予药物微球主动靶向作用,所以引入磁性药物微球,自70年代Pilwat 和Widder等提出磁控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概念以来,磁性药物微球的研究一直是当前药物 新型制剂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是在药物微球中引入具有磁响应性的物质(Fe3O4),将磁 性药物微球注入体内,同时在病变部位施加一定场强的外磁场,利用磁性药物的流动性能 和磁场诱导性能,将磁性药物载体定向于靶区,药物以受控的方式缓慢定位释放,集中发 挥药效,相应减少了全身药物水平,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优点。

    迄今为止未见去甲斑蝥素磁性微球的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及 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其包裹的药物为去甲斑蝥素,磁性种子为 Fe3O4纳米颗粒,载体材料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聚丙交酯、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丙交酯 -聚乙交酯共聚物、聚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聚羟基烷基酸酯、聚β-羟基丁酸酯之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0~65000。

    本发明中,所述Fe3O4纳米颗粒粒径为10~25nm,表面呈亲水性。

    本发明提出的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以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或者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油相,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去甲斑蝥素的水 溶液作为内水相,将Fe3O4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内水相中,两相混合,搅拌,形成初乳; 将该初乳加入到含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搅拌或者蒸发,得到复乳液;再将复乳液反复 透析和离心分离,除去未包封药物和游离Fe3O4,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即得到去甲斑蝥 素磁性纳米微球。

    具体条件为:

    聚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1~25mg/ml,在乙酸乙酯中的浓度为1~30mg/ml;

    内水相中,去甲斑蝥素的浓度为2~15mg/ml;

    内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0~60mg/ml;

    内水相中,Fe3O4磁粉投料量为0.1~1.5mg/ml;

    形成初乳时,油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2∶1~10∶1;

    形成复乳时,搅拌速度为5000~30000转/分,时间为5~30min;

    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5g/mi;

    初乳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体积比1∶3~1∶30。

    本发明中,内水相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20)、失水山 梨醇脂肪酸酯类、聚乙烯醇之一种,具体可以为司班80、吐温80、聚乙烯醇等。

    本发明中,聚乙烯醇分子量为7000~14000。

    本发明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纳米Fe3O4作磁性种子,利用复合乳液一溶剂挥 发法(W/O/W)制备包裹去甲斑蝥素的磁性纳米微球。所得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粘连, 粒径在400nm以下,Fe3O4含量为6~9%,药物包封率为8~15%,该磁性药物微球在实 验研究方面和未来的临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球形貌利用透射电镜 观察,粒径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Fe3O4含量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量,药物包封率采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所举的实例只是为了解释说明本发明,并不包 括本发明的所有内容。

    实施例1

    聚合物采用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其中PEG分子量为5000,共聚 比例为6/1。将0.237g PLA-PEG溶解在6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30mg去甲斑蝥素溶解 在2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2g吐温80形成内水相,将25mg磁粉超声分散于内水相中, 两相混合,温度控制在25℃,高速搅拌10000转/分,搅拌时间20分钟,形成初乳;将初 乳倾入150ml浓度为0.02g/ml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搅拌,得到复乳;反复透析 和离心分离,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得到磁性载药微球。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234nm,Fe3O4含量为7.3%,药物包封率为12.1%。

    实施例2

    聚合物采用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其中PEG分子量为5000,共聚 比例为6/1。将0.681g PLA-PEG溶解在6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30mg去甲斑蝥素溶解 在2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2g吐温80形成内水相,将25mg磁粉超声分散于内水相中, 两相混合,温度控制在25℃,高速搅拌10000转/分,搅拌时间20分钟,形成初乳;将初 乳倾入150ml浓度为0.02g/ml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搅拌,得到复乳;反复透析 和离心分离,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得到磁性载药微球。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251nm,Fe3O4含量为7.8%,药物包封率为14.3%。

    实施例3

    聚合物采用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其中PEG分子量为8000,共聚 比例为5/1。将0.681g PLA-PEG溶解在6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30mg去甲斑蝥素溶解 在20ml去离子水中,加入0.2g吐温80形成内水相,将25mg磁粉超声分散于内水相中, 两相混合,温度控制在25℃,高速搅拌10000转/分,搅拌时间20分钟,形成初乳;将初 乳倾入150ml浓度为0.02g/ml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搅拌,得到复乳;反复透析 和离心分离,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得到磁性载药微球。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243nm,Fe3O4含量为7.4%,药物包封率为12.5%。

    实施例4

    将二氯甲烷替换为乙酸乙酯,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18nm, Fe3O4含量为6.5%,药物包封率为11.4%。

    实施例5

    取内水相中磁粉投料量为40mg,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36nm, Fe3O4含量为8.3%,药物包封率为10.5%。

    实施例6

    取内水相中药物用量为50mg,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47nm, Fe3O4含量为6.3%,药物包封率为14.6%。

    实施例7

    取内水相中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5g,为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218nm,Fe3O4含量为7.4%,药物包封率为11.5%。

    实施例8

    内水相的表面活性剂采用司班80,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225nm,Fe3O4含量为6.2%,药物包封率为9.4%。

    实施例9

    取内水相体积为5ml,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41nm,Fe3O4含 量为6.3%,药物包封率为12.6%。

    实施例10

    取外水相中PVA浓度为0.06g/ml,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17nm, Fe3O4含量为6.5%,药物包封率为11.1%。

    实施例11

    聚合物采用聚丙交酯(PLLA,Mw=30000),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 粒径为209nm,Fe3O4含量为6.1%,药物包封率为8.5%。

    实施例12

    聚合物采用聚丙交酯-聚乙交酯共聚物(PLGA,LA/GA=85∶15),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 得到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11nm,Fe3O4含量为6.2%,药物包封率为8.8%。

    实施例13

    聚合物采用聚β-羟基丁酸酯(Mw=25000),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微球的平均粒 径为228nm,Fe3O4含量为6.2%,药物包封率为9.5%。

    关 键  词:
    斑蝥素 磁性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去甲斑蝥素磁性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4204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