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抗癌粉针剂,特别适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疾病。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两大顽疾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愈百万人死于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由于目前癌症不能早期发现和确诊,使治疗很难达到良效。达到治愈结果,依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就是在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效果亦不尽人意。手术疗法虽可切除肿瘤,但术后亦有转移的可能,而且不适用于食管癌,肝癌、白血病等肿瘤的治疗;放射疗法可杀伤肿瘤,但对正常组织造成相应的伤害,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化疗方法常用的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赛替派和阿霉素等药物虽有确切的疗效,可起到缓解作用,但因其对白细胞的杀伤和对肌体产生的强大毒副作用,使一些体质尚好的癌患在较短时间内变得衰弱,甚至不得不中断化疗,而对一些体质欠佳的癌患开始就不敢问津。中药疗法近来以其低毒副作用的优点受到重视和欢迎,但在临床上缺少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抗 癌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于食管癌、胃癌、肝癌、白血病等癌患疗效佳,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安全、低毒副作用的中药粉针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蜈蚣、金银花两味中药组成,将1份蜈蚣与1.5~2份(重量)金银花经水提取,浓缩、醇沉、灭菌、配制、干燥而制成。
本发明的产品通过以下方法制造。
一、生药的处理与剂量:蜈蚣去头足、金银花去杂质,分别称1份蜈蚣1.5~2份(重量)金银花。
二、蜈蚣、金银花的提取:
1、将称取的生药用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4倍生药重量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煎煮1.5小时,滤过;第二次用10倍量去离子水煎煮1小时,滤过。
2、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为1.01~1.30,待冷至5-50℃,缓缓加入95%的乙醇边加边充分搅拌,使含醇量达到40~90%,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到相对密度为1.01~1.30(60℃测)的浸膏。
3、浸膏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20%NaOH溶液调PH至5~8,充分搅拌,加热至沸,放置24小时,滤过,收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40(80℃测),待冷至 5~40℃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50~90%,静止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制成相对密度为1.10~1.40(85℃测)的蜈蚣,金银花提取物。
三、半成品药液的制备
1、提取物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20%NaOH溶液调PH至5~9,充分搅拌,加入5‰活性炭,煮沸,并保持微沸5~90分钟,放冷,再打入冷藏罐,冷藏72小时,滤过,滤液0.1MPa灭菌10~90分钟,放冷,再打入冷藏罐,冷藏120小时,滤过,滤液0.1MPa灭菌10~90分钟,放冷至5~40℃,用20%NaOH溶液调PH至4.0~1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50~60℃测),0.1MPa灭菌10~90分钟。
四、成品粉针剂的制备,半成品可用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方法制成成品粉针剂。
1、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将与半成品药液接触的所有管路、容器、介质进行无菌处理。将半成品药液除菌滤过,经塔前罐进入喷塔,塔顶温度为30~300℃,塔底温度为20~250℃,药液流速为1~100升/小时,制成无菌粉末,分装,包装,得成品粉针剂。
2、本发明产品也可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时板温为0~-80℃,制品温度为0~-100℃,冷凝温度为0~-140℃。
本发明粉针剂急毒实验如下:
取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18±2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分成五组,每组10只,按等比级数设计5个剂量组,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相邻剂量比为1∶0.8,一次给药的容积为0.2ml/10g,染毒后观察7天内的变化,用寇压改良法计算急毒LD50为2510±43mg/kg,从此可看出本发明制剂是一中等毒性的药物,与化疗药环磷酰胺(LD50为300mg/kg,是高毒药物)相比毒性小,其毒性为环磷酰胺的 1/8.36 。
本发明粉针剂长期毒性实验如下:
一、实验方法
取家兔80只(体重0.5~0.8kg),雌雄各半,观察一周,无病兔和无异常兔。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和空白照组,三个剂量组为1200mg/kg、600mg/kg、30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十二周,给药后每日观察体症,外观、行为、食物消耗量,粪便情况、药前、药中、药后分别测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药后病检十个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肠、肾上腺、性腺、胃)
二、实验结果
(一)一般情况
给药二周后出现腹泄,三周后恢复正常,给药组与对照组家兔生长活动正常,毛色有光泽,且无脱毛现象。
(二)体重情况见表1
表1、抗癌粉针剂长毒实验对家兔体重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药前体重(kg) 给药六周体重(kg) 给药后体重(kg)
开始 结束 ( X±SD) ( X±SD) ( X±SD)
大剂量 20 18 0.64±0.19 1.15±0.27 1.62±0.41
中剂量 20 20 0.72±0.18 1.20±0.30 1.59±0.38
小剂量 20 20 0.64±0.15 1.08±0.29 1.52±0.31
生理盐水 20 20 0.78±0.16 1.23±0.35 1.70±0.31
注:实验8周,10周时,各死亡1只(大剂量组内)
由表1可见给药前后对照组与给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三)对家兔血常规的影响见表2
( X±SD)
小剂量抗癌粉针 生理盐水对照组
药前 用药六周 药后 药前 用药六周 药后
5.8±0.4 5.3±0.3 5.2±0.4 5.3±0.5 5.2±0.3 5.7±0.5
×1012×1012×1012×1012×1012×1012
100.5±9.2 110.6±8.7 109.5±9.4 99.7±8.4 105±9.4 103±8.7
43.5±4.5 40.6±6.1 39.9±4.9 44.5±5.6 42.7±5.8 43.6±6.2
×109×109×109×109×109×109
9.2±0.5 9.8±0.4 10.1±0.6 9.4±0.7 10.1±0.5 9.3±0.8
×109×109×109×109×109×109
39.5±4.4 40.1±5.1 39.7±3.8 40.5±6.0 39.4±5.7 58.6±4.3
3.1±0.2 3.7±0.3 3.8±0.4 3.9±0.4 3.8±0.3 4.1±0.4
2.8±0.05 2.7±0.04 2.6±0.05 2.4±0.04 2.7±0.03 2.8±0.05
55.7±6.4 56.4±3.9 59.1±5.1 59.7±6.1 53.6±7.4 55.3±6.8
2.8±0.4 2.6±0.3 2.7±0.4 2.8±0.3 3.1±0.3 3.0±0.2
由表2可看出除红细胞(大剂量组)外其他各组血液指标,对照组与给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癌粉针大剂量组(1200mg/kg)用药六周后红细胞下降, 用药结束时降至正常值以下(4.0±0.2)×1012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四)、抗癌粉针剂长毒实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抗癌粉针剂长毒对肝、肾功能的影响(n=20)
BUN(nmol/L)
药前 用药六周 药后
4.74±0.29 4.83±0.41 4.95±0.50
4.94±0.38 5.15±0.52 5.01±0.41
4.87±0.34 4.94±0.38 4.90±0.47
4.50±0.41 4.75±0.60 4.94±0.37
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药前、药后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注:血常规检测,肝、肾功能测定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进行,BUN用乙酰-肟显色法测定,测定单位为nmol/L,GPT、GOT采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单位为nmol/L。
抗癌粉针剂药效学实验
一、实验材料
(一)实验用药
抗癌粉针剂:哈尔滨中药二厂出品,批号920527;环磷酰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出品,批号910308;呋喃氟尿嘧啶:济南制药厂出品,批号900621。
(二)动物
615纯系小鼠:由中国医科院血液研究所提供;巴比系小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医学部提供;昆明种小鼠:由哈尔滨工农动物养殖厂提供。
(三)瘤株
白血病L615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小鼠,小鼠肉瘤S180依次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天津肿瘤研究所、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抗癌粉针剂对小鼠S180的影响
取小鼠(昆明种),体重20±2g,雌雄兼用,按《全国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方法[1]接种,瘤源为接种九天,肿瘤生长良好的S180A,取出腹水,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4比例稀释,制成肿瘤细胞混悬液,(5×106细胞/ml)分别以0.2ml/每只接种于小鼠右侧腋窝皮下,24h后随机分组,分组每天给药一次,腹腔注射给药途 经,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均为15天,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取出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不同药物静注对小鼠S180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平均瘤重(g) 抑瘤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200 60 0.52±0.08 55.93 <0.01
环磷酰胺 50 60 0.44±0.06 62.71 <0.01
呋喃氟尿嘧啶 240 60 0.50±0.07 57.63 <0.01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1.18±0.11
表2
不同药物腹腔注射对S180小鼠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平均瘤重(g) 抑瘤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800 60 0.64±0.07 45.00 <0.05
环磷酰胺 75 60 0.58±0.06 52.07 <0.01
呋喃氟尿嘧啶 300 60 0.56±0.08 53.72 <0.01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1.21±0.13
注表1各组小鼠药后体重下降14.8±2.1%,表2各组下降10.8±0.9%
由表1、2可以看出,抗癌粉针剂无论腹腔注射给药,还是静注给药,都具有对抗小鼠S180的作用,并呈量效正相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二)抗癌粉针剂对EAC小鼠的影响
取巴比系小鼠,体重20±2g,雌雄兼用,按《全国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的方法接种,瘤源为接种7天肿瘤生长良好的EAC小鼠,取出腹水,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按1∶4比例稀释制成肿瘤细胞混悬液(5×106细胞/ml),分别以0.2ml/只接种于小鼠腹腔内,24h后随机分组,给药同前,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收集全部腹水,以TPCV法〔2〕,求出抑制率,结果见表3,表4。
表3 不同药物静注对EAC小鼠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平均TPCV(ml) 抑瘤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200 60 1.58±0.44 66.24 <0.01
环磷酰胺 50 60 1.31±0.40 72.01 <0.01
呋喃氟尿嘧啶 240 60 1.49±0.51 68.16 <0.01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4.68±0.62
注:各组小鼠给药后体重下降6.8±0.31%
表4 不同药物腹注对EAC小鼠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平均TPCV(ml) 抑瘤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800 60 1.87±0.49 67.14 <0.01
环磷酰胺 75 60 1.90±0.38 66.61 <0.01
呋喃氟尿嘧啶 300 60 2.01±0.41 63.09 <0.01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5.69±0.74
注:各组小鼠药后体重下降14.21±1.50%。
结果表明抗癌粉针剂腹注对EAC小鼠腹腔癌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有大于静注的趋向。
(三)抗癌粉针剂对L615小鼠的影响
取615系纯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兼用,按《全国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则》的方法接种,瘤源为接种5天生长良好的L615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剪下50mg,用灭菌生理盐水匀浆,调整肿瘤细胞为5×105/ml,分别以0.2ml/只接种于小鼠腹腔内,24h后随机分组,连续给药7天,停药后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并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见表5、表6。
表5 不同药物静注L615小鼠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存活时间(天) 生命延长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200 60 10.98±0.81 58.90 <0.05
环磷酰胺 50 60 11.94±0.74 72.79 <0.01
呋喃氟尿嘧啶 240 60 7.41±0.64 7.24 <0.05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6.91±0.75
注:各组小鼠用药后体重下降12.6±1.5%
结果表明,抗癌粉针剂对白血病L615小鼠有延长生命作用。
表6 不同药物腹注对L615小鼠的影响
剂量 动物数 存活时间(天) 生命延长率 P值
组别 (mg/kg) (只) ( X±SD) (%)
抗癌粉针剂 1800 60 10.21±0.64 54.93 <0.05
环磷酰胺 75 60 11.08±0.70 68.13 <0.01
呋喃氟尿嘧啶 300 60 7.00±0.44 6.22 <0.05
生理盐水 同体积 105 6.59±0.58
结果显示,抗癌粉针剂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延长L615小鼠的生命,其抑制效果和延长生命作用均有量效线性关系,是一个作用较强的中药抗癌抑制剂。
注:[1]全国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第374页。
[2]日本上村稔-药学杂志105(27):188,1983
本中药抗癌粉针剂经药理实验表明,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为55.93%,同组环磷酰胺为62.71%,呋喃氟尿嘧啶为57.63%;对EAC(艾氏腹水癌)的抑瘤率为66.24%,环磷酰胺为72.01%,呋喃氟尿嘧啶为68.16%;对L615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58.90%,环磷酰胺为72.79%,呋喃氟尿嘧定为7.24。可见本发明的产品疗效接近临床首选的环磷酰胺,呋喃氟尿嘧啶,而且安全,低毒副作用,可提高晚期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对21例经病理诊断,影象学诊断确诊的癌症患者,多属无治疗意义的晚期病人,使用本发明药品,每人4~6支(2-3克)用5%葡萄糖250-500毫升稀释,静脉点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用药1-3疗程,每疗程间可休药7-10天。多数病例使用本药后,精神状态改善,食欲食量增加,疼痛及其它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生存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个别病例肿块缩小。典型病例如下:
病人候××,65岁,男,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瘤,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瘤,腹腔淋巴结转移。CT检查肝左右叶各一处占位性病变,B超测量各为5.5×5.6cm及7.8×7.1cm。病人进行性消瘦,贫血外观,巩膜无黄染,两肺及心脏无著明阳性理学症,肝肋下6cm,剑突下11cm,表面不平滑,较硬,边缘饨,脐左上方触及8×6cm大小的肿物,较硬,无痛,无腹水症。一个疗程本发明药品治疗(14天,计27.5克)后腹部肿物明显减小为5.5×4.5cm,休药十天后进行第二疗程用药(14天,计42克)肿部肿物又稍缩小。用药期无任何不良反应,自觉良好及体力都有改善。
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称取去头足干蜈蚣500克及去杂质金银花750克,用19000ml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煎煮1.5小时,滤过,药 渣用14000ml去离子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在50℃温度下相对密度为1.15,冷却至10℃,缓缓加入95%乙醇,边加边充分搅拌,使含醇量达到75%,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到相对密度为1.20(50℃)的浸膏。加适量去离子水,用20%NaOH调PH至6.80,充分搅拌,加热至沸,放置24小时,滤过,收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80℃测),待冷至10℃。缓缓加入95%乙醇,边加边充分搅拌,使含醇量达到85%,静止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制成相对密度为1.18(85℃测)的浸膏。加适量去离子水,用20%NaOH调PH至7.0,加3克活性碳,搅匀,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20分钟,冷藏72小时,滤过,0.1MPa灭菌45分钟,冷藏120小时,滤过,滤液在0.1MPa灭菌30分钟,放冷至10℃,用20可NaOH调PH至7.6,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85℃测),0.1MPa灭菌30分钟,得半成品待用。与药液接触的所有管路、容器、介质经无菌处理,将半成品进入塔前罐。系统升温,使塔底温度达到100℃,并恒温1小时,开始喷粉,得无菌粉末83.6克,分装得146支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