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有关能够促进皮肤外用的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性、而且对皮 肤的刺激性低、安全性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及使用了该促进剂的化妆 品。
以前,在化妆品等皮肤外用剂中,作为通过透皮吸收发挥保温作用、 美白作用、消炎作用等作用的成分,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然而,因为 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本身具有作为防御来自体外的异物侵入屏障的生理功 能,所以只是简单地将有关的物质配在外用剂中,是不会获得充分透皮吸 收性的,也不能表现出该成分本来的作用。而即使是通过透皮吸收表现出 很好效果的物质,由于在角质层内的透皮吸收性能低,也往往不能发挥其 本来的效果。
因此,近年来使用了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替乙酰胺、甲 基癸基亚砜等透皮吸收促进剂,目的是改善各种物质的透皮吸收性。然而, 这些透皮吸收促进剂并没有给出满意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而且由于对皮 肤刺激性强而有时在皮肤上出现红斑等,所以,在其效果、安全性、使用 方面并不是特别理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表现出优越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而 且对皮肤刺激性低的,安全性高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以及使用了该促进剂的 化妆品。
本发明者进行了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具有特定溶解度参数的油剂具 有优良的皮肤外用成分透皮吸收促进作用,而且对皮肤刺激性低,如果将 该油剂与具有保湿作用、美白作用以及消炎作用的物质合用,就可得到在 改善肌肤粗糙效果、美白效果、消炎效果方面优越的化妆品。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δ≤17.2范围内 的油剂(a-1)作为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同时本发明提供以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δ≤17.2范围内的油剂(a -1)以及δ处于17.5≤δ≤21.0范围内的油剂(a-2)作为有效成分的 透皮吸收促进剂。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妆品,其特征是含有(a)从溶解度参数δ处于 15.7<δ≤21.0范围内的油剂(a-1)中选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油剂; 及(b)具有美白作用、消炎作用以及保湿作用的物质。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成分(a)是由从(a-1)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 δ≤17.2范围内的油剂中选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油剂和从(a-2)溶 解度参数δ处于17.5≤δ≤21.0范围内的油剂中选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油 剂组合而成的上述化妆品。
在本发明中用作有效成分的油剂(a-1)其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 δ≤17.2范围内。这里所说的溶解度参数是指物质间的相溶性的尺度,利 用下式(i)通过计算Hansen的3元溶解度参数可以求得。而式中右边的 各项可通过计算式(ii)~(iv)求出,这些计算式是根据Van Krevelen 的摩尔引力常数建立的。
δ=(δd2+δp2+δh2)1/2 (i) δd;由伦敦分散力(范得瓦尔力)导出的项(分散项) δp;由分子极性导出的项(极性项) δh;由氢键导出的项(氢键项)
δd=∑Fdi/∑Vi (ii)
δp=(∑Fpi2)1/2/∑V1 (iii)
δh=(∑Fhi/∑Vi)1/2 (iv) Fdi、Fpi、Fhi;摩尔引力常数 Vi;摩尔体积
δd、δp、δh虽然可以象上述那样根据原子团的摩尔引力常数(Fdi、 Fpi、Fhi),利用式(ii)~(iv)计算,但在本发明书中摩尔引力常数 使用的是由Van Krevelen等人确定的值;摩尔体积(Vi)用的是由Fedor 确定的原子团的体积值。
这样的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δ≤17.2范围内的油剂(a-1)的具体 例子有:花生四烯酸乙酯、亚麻酸乙酯、异壬酸异壬酯、异棕榈酸辛酯、亚 油酸异丙酯、异壬酸辛酯、亚油酸油烯酯、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亚油酸 乙酯、异硬脂酸异丙酯、辛酸异十六烷基酯、二十烷酸油烯酯、辛酸异十 八烷基酯、三甲基乙酸异葵酯、异壬酸异葵酯、二十烷酸顺二十二烯酯、 油酸辛基十二烷基酯、三甲基乙酸异十八烷基酯、异硬脂酸异十八烷基酯、 异硬脂酸异十六烷基酯、二十烷酸异十八烷基酯、二十烷酸辛基十二烷基 酯、油酸异丙酯、二甲基辛酸辛基十二烷基酯、二甲基辛酸己基葵酯、肉 豆蔻酸油烯酯、二十烷酸十八烷基酯、油酸乙酯、油酸葵酯、硬脂酸异十 六烷基酯、硬脂酸辛酯、硬脂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十八烷基酯、 棕榈酸异十六烷基酯、棕榈酸辛酯、肉豆蔻酸异十八烷基酯、肉豆蔻酸异 十六烷基酯、肉豆蔻酸异十三烷基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月桂酸 异十八烷基酯、异硬脂酸己酯、异硬脂酸肉豆蔻酯、异硬脂酸月桂酯、油 酸十八烷基酯、油酸十六烷基酯、硬脂酸异丁酯、棕榈酸异丁酯、棕榈酸 异丙酯、肉豆蔻酸辛酯、月桂酸异葵酯、异硬脂酸丁酯、十七烷酸辛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月桂酸异戊酯、月桂酸异己酯、新戊酸肉豆蔻酯、十七 烷酸异丁酯、棕榈酸月桂酯、肉豆蔻酸葵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 肉豆蔻酸丁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甲酯、月桂酸甲酯等。其中,异壬 酸异十三烷基酯最好。
这些油剂(a-1)可以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起来用。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从溶解度参数δ处于15.7<δ≤17.2范围内的油剂 (a-1)中选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油剂和从溶解度参数δ处于17.5≤δ ≤21.0范围内的油剂(a-2)中选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油剂组合而成 的油剂。
这里用作成分(a-2)的溶解度参数δ处于17.5≤δ≤21.0范围内的 油剂有:二壬酸丙二醇酯、葵二酸二异丙酯、三辛酸甘油酯、三葵酸甘油 酯、己二酸二异丁酯、二葵酸新戊二醇酯、二葵酸丙二醇酯、己二酸二己 酯、三乙酰蓖麻醇酸甘油酯、己二酸二异丙酯、三癸酸甘油酯、三异硬脂 酸二甘油酯、葵二酸二乙酯、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己二酸二 丁酯等。其中,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最理想。
成分(a-1)和成分(a-2)组合用时,作为成分(a-1)优选使用异壬 酸异十三酯,作为成分(a-2)优选使用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 而此时,也可以与其它的油剂合用更好。
成分(a-1)和成分(a-2)组合用时,它们的重量比处于(a-1)/ (a-2)=10/1~1/2,特别是处于10/1~2/1的范围内更理想。
通过与本发明的成分(a)〖成分(a-1)单独或成分(a-1)与成分 (b-1)组合〗合用,作为促进透皮吸收性的成分只要是用于通常皮肤外 用剂的,皮肤吸收后发挥其效果的成分,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保湿剂、 美白剂、消炎剂、紫外线吸收剂、氨基酸、植物提取物、单态氧消除剂、 硫氧化剂、促进血液循环剂、胆固醇类等。
其中,作为保温剂(b-1),只要是通常化妆品等用的并没有特别的限 制。例如糖类、多元醇类、酰胺化合物、神经酰胺美等。
具体来说,作为糖类、多元醇类,例如有乙二醇、甘油、葡萄糖、麦 芽糖、麦芽糖醇、蔗糖、果糖、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三糖、苏阿糖醇、 赤藓糖醇、淀粉分解糖还原醇、山梨糖醇、乙二醇、1,4-丁二醇、双 甘油、二缩三甘油、三缩四甘油、1,3-丁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 聚乙二醇、1,3-丙二醇等。
而作为酰胺化合物,熔点为0~50℃,理想的是10~40℃的化合物。 若是这个范围以外的化合物,在组合物中稳定配合困难。
在本发明中,熔点是以根据JIS-K7121-1987-9-9.1(2)测 定的外推熔点开始温度表示的。
作为这样的酰胺化合物,例如有异硬脂酸酰胺、异棕榈酸酰胺、异肉 豆蔻酸酰胺等酸酰胺,以及下面通式(1)~(3)表示的酰胺衍生物等。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数为1~40的可以被羟基化的烃 基,R3代表碳数为1~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亚烷基或单键,R4代表氢原 子、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或2,3-二羟基丙氧基。但 是当R3是单键时,R4是氢原子。) (式中,R1和R2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R3a代表碳数为3~6的直链或 有支链的亚烷基,R4a代表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 (式中,R1、R2和R3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R4b代表氢原子、碳数为 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或2,3-环氧丙氧基。但是当R3是单键 时,R4b是氢原子。)
其中,在酰胺衍生物(1)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代表碳数为1~ 40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可以被羟基化的烃基。作为R1、R2, 例如是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 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 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九烷基、三 十烷基、异硬脂酰基、异十七烷基、2-乙基己基、1-乙基庚基、8- 十七烷基、8-十七碳烯基、8,11-十七碳二烯基、2-庚基十一烷 基、9-十八碳烯基、1-羟基壬基、1-羟基十五烷基、2-羟基十五 烷基、15-羟基十五烷基、11-羟基十七烷基以及11-羟基-8-十七 碳烯基等。
作为R1,理想的是碳数为8~2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基或链烯基, 例如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 基、三十烷基、异硬脂酰基、2-乙基己基、2-庚基十一烷基以及9- 十八碳烯基等。作为R1最理想的烃基是碳数为12~2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 烷基,例如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二烷基以及 带有甲基支链的异硬脂酰基。
作为R2,理想的是碳数为9~25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基或链烯基, 例如壬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二十一烷基、十 九烷基、异十七烷基、1-乙基庚基、8-十七烷基、8-十七碳烯基、 8,11-十七碳二烯基、1-羟基壬基、1-羟基十五烷基、2-羟基 十五烷基、15-羟基十五烷基、11-羟基十七烷基以及11-羟基-8- 十七碳烯基等。最理想的烃基是碳数为11~21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基, 例如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二十一烷基以及带有甲 基支链的异十七烷基等。
R3代表碳数为1~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亚烷基或单键,作为亚烷基, 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1-甲基亚乙 基、1-甲基亚丙基、2-甲基亚丙基、1,1-二甲基亚乙基、1-乙 基亚乙基、1-甲基亚丁基、2-乙基亚丙基等。R3理想的是碳数为1~ 6的直链的亚烷基,最理想的是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
R4代表氢原子、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或2,3-二 羟基丙氧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己氧基、辛 氧基、葵氧基、1-甲基乙氧基以及2-乙基己氧基等。R4理想的是氢原 子、碳数为1~8的烷氧基和2,3-二羟基丙氧基。其中,最理想的是 氢原子、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1-甲基乙氧基、2-乙基 己氧基以及2,3-二羟基丙氧基。
作为酰胺衍生物(1)最好是由R1、R2、R3和R4是分别处于上述 理想范围的基团组合而成的化合物。
而在酰胺衍生物(2)中,R1和R2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最好是 同样的基团。而作为R3a可以是在酰胺衍生物(1)中列举出的从R3中例 示的亚烷基除去亚甲基和亚乙基的其它基团。R3a理想的是碳数为3~6 的直链的亚烷基,其中最理想的是亚丙基。作为R4a的烷氧基可以列举出 与酰胺衍生物(1)的R4同样的基团,理想的是一样的基团。
在酰胺衍生物(3)中R1、R2和R3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R4b代 表氢原子、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或2,3-环氧丙氧基。 作为R1、R2和R3具体来说,可以列举出与酰胺衍生物(1)同样的基团, 理想的是一样的基团。作为R4b的碳数为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 可以列举出与酰胺衍生物(1)的R4同样的基团,理想的是氢原子、或是 与R4同样的烷氧基和2,3-环氧丙氧基。
这些酰胺衍生物(1)~(3)中,理想的是用通式(1)表示的化 合物。
酰胺衍生物(1),例如可通过下面的制法1或制法2制造。
制法1 (式中,R1、R2和R3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R4f代表氢原子、碳数为 1~12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氧基。但是当R3是单键时,R4f是氢原子。 R6、R8、R10以及R11代表碳数为1~8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 的烃基。理想的是碳数为1~5的直链或有支链的烷基,最理想的是甲基。 R9代表氢原子、碱金属原子或COR8基,R7以及R12代表卤素原子、甲磺 酸基、对甲苯磺酸基等脱离基。作为R7从容易得到出发可以是氯原子和溴 原子,最好是氯原子,作为R12从容易得到出发最好是甲磺酸基、对甲苯 磺酸基。)
制法2 (式中,R1、R2和R6~R12代表与上面相同的含义,R3g代表碳数为1~ 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亚烷基。) 制法1和制法2的各个工序的反应条件如下。 工序1)
使缩水甘油醚(7)和胺(8F)或(8G)在没有溶剂或是在水或在 甲醇、乙醇、异丙醇等低级醇,四氢呋喃、二恶烷、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 溶剂,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系溶剂,或是以上这些溶剂的混合溶 剂中于室温~150℃下反应,可以制造氨基醇衍生物(4F)或(4G)。 工序2)
使脂肪酸酯(9)理想的是脂肪酸甲酯、脂肪酸乙酯等脂肪酸低级烷 基酯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 化物,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酸盐,甲醇钠、乙醇 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于常压~0.001mmHg 的减压下,室温~150℃与氨基醇衍生物(4F)或(4G)反应可以制造 酰胺衍生物(2F)或(2G)。碱性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氨基醇衍生物 (4F)或(4G)最好是0.01~0.2当量,如果一边反应一边将反应生成的 醇除去,反应可快速进行,这是最理想的了。 工序3)
酰胺衍生物(2F)或(2G)也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使脂肪酰 氯在没有溶剂,或在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卤代烃系溶剂, 四氢呋喃、二恶烷、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剂,己烷、苯、甲苯、二甲苯 等烃系溶剂,或是以上这些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在吡啶、三乙胺等叔胺等碱 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于室温~100℃下与氨基醇衍生物(4F)或 (4G)反应,转换成酰胺-酯衍生物(11F)或(11G),之后进行工 序4); 工序4)
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 化物,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酸盐,甲醇钠、乙醇 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等碱性条件下,对酰胺-酯衍生物(11F)或 (11G)的酯基进行有选择性的水解就可以制造酰胺衍生物(2F)或 (2G)。 工序5)
使1-20当量的环氧化物(12),理想的是环氧氯丙烷在没有溶剂, 或水或四氢化呋喃、二恶烷、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剂,己烷、苯、甲苯、 二甲苯等烃系溶剂,或是以上这些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在有1~10当量的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 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酸盐的存在下,于室温~150 ℃下与酰胺衍生物(2F)或(2G)反应,可以制造酰胺衍生物(3F) 或(3G)。此时若在溴化四丁基铵、氯化四丁基铵、氯化十六烷基三甲 基铵、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硬脂酰基三甲基铵、氯化双四羟乙烯 基硬脂酰基三甲基铵等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甲基铵羧酸内盐等三烷基铵羧 酸内盐等相间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收率等方面更好。 工序6)
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 化物,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酸盐等碱性条件下或 硫酸、盐酸等无机酸,三氟化硼、四氯化锡等路易斯酸,乙酸、十四碳酸、 十六碳酸等羧酸,对甲苯磺酸等磺酸酸性条件下,或在碱-酸混合条件下, 于室温~300℃对酰胺衍生物(3F)或(3G)进行水和反应,可以制造 酰胺衍生物(1F)或(1G)。 工序7)
酰胺衍生物(1F)或(1G)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即,使羧酸 衍生物(13)、最好是乙酸等低级脂肪酸、乙酸钠等低级脂肪酸碱金属盐、 乙酸酐等低级脂肪酸酐单独或组合起来,在有或没有三乙胺等叔胺碱性催 化剂的存在下,与酰胺衍生物(3F)或(3G)进行反应,使其转换成酯 -酰胺衍生物(14F)或(14G),之后进行工序8); 工序8)
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 化物,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酸盐,甲醇钠、乙醇 钠、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等碱性条件下,对酰胺-酯衍生物(14F)或 (14G)的酯基进行有选择性的水解,也可以制造酰胺衍生物(1F)或 (1G)。 工序9)
酰胺衍生物(1F)或(1G)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即,使羰基 化合物(15)、最好是丙酮、丁酮等低级脂肪酮在硫酸、盐酸、磷酸等无 机酸,乙酸等羧酸,三氯化硼、四氯化锡等路易斯酸等酸催化剂的存在下 与酰胺衍生物(3F)或(3G)进行反应,使其转换成1,3-二氧戊环 -酰胺衍生物(16F)或(16G),之后进行工序10); 工序10)
在硫酸、盐酸、磷酸等无机酸,乙酸等羧酸,对甲苯磺酸等磺酸酸性 条件下,对(16F)或(16G)进行缩酮化也可以制造酰胺衍生物(1F) 或(1G)。 工序11)
1,3-二氧戊环-酰胺衍生物(16F)或(16G)也可以通过以下 方法得到。使甘油衍生物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 化钙等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碳 酸盐,氢化钠等碱金属氢化物等碱的存在下,于无溶剂条件下,或在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四氢呋喃、二恶烷、 乙二醇二甲醚等醚系溶剂,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系溶剂,或是以 上这些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与酰胺衍生物(2F)或(2G)反应制得。
这样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纯化。本发明中, 无论将酰胺衍生物(1)的纯度纯化至100%,还是不进行特别纯化的含 有中间产物、反应的副产物的纯度为70~100%的混合物,其效果、性能 都很优越,而且安全性上也没有问题,可以使用。同时酰胺衍生物(1) 中也含有以水化物为代表的溶剂化物。
利用制造方法1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举例如下。 (m和n的含义如下:m+n=10~16、m=4~10、n=4~10、具有以m=7、 n=7作为顶点的分布。) (m和n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m和n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利用制造方法2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举例如下。 (R2=C17H35+C15H31+C13H27) (m和n的含义如下:m+n=10~16、m=4~10、n=410、具有以m=7、 n=7作为顶点的分布。)
而作为酰胺化合物最好是总碳数在30以上的N-取代酰胺化合物。
另外,酰胺化合物最好是结合水在1重量%以上,能保持在5重量% 以上更好。结合水的含量按如下方法求得:首先测定于室温下向样品中加 水,使样品能够维持均一相的最大添加量作为结合水量,然后用百分率表 示结合水总重量相对于样品总重量的比值,结合水的含量可以通过下式求 得。 另外,成分(A)的保温剂中,作为神经酰胺类物质,除了用下面通式(4) 给出的众所周知的化合物以外,还可举出通式(5)表示的类似神经酰胺 结构的物质。 〖式中、R5以及R6可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数为8~2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 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 通式(4)中,R5以及R6代表的烃基是碳数为8~2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 烃基,无论是饱和还是不饱和的都可以。例如:辛基、壬基、癸基、十一 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 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一烷基、二十二烷基、二十三烷基、 二十四烷基、二十五烷基、二十六烷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碳烯基、 十一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 碳烯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碳烯基、二十碳烯基、二十一碳烯基、二十二 碳烯基、二十三碳烯基、二十四碳烯基、二十五碳烯基、二十六碳烯基、 壬二烯基、癸二烯基、十二碳二烯基、十一碳二烯基、十三碳二烯基、十 四碳二烯基、十五碳二烯基、十六碳二烯基、十七碳二烯基、十八碳二烯 基、十九碳二烯基、二十碳二烯基、二十一碳二烯基、二十二碳二烯基、 二十三碳二烯基、二十四碳二烯基、二十五碳二烯基、二十六碳二烯基、2 -己基癸基、2-辛基十一烷基、2-癸基十四烷基、异硬脂酰基等。这 些烃基也可以被一个以上的羟基取代。
R5为15~23碳的直链烷基,理想的是十五烷基、十七烷基以及二十 三烷基,而R6为16~23碳的直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或链烯基,最好 是十五烷基、十七烷基以及十五碳烯基。
通式(4)表示的神经酰胺中,最理想的化合物是通式(4)中的R5以及R6是上述的理想范围的基团组合的化合物。 〖式中,R7代表碳数为10~2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 R8代表碳数为9~25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Y1以及Z1代表氢原子或羟基,a代表0或1,c代表0~4的整数,b以及d代表0~ 3的整数。〗
这些类似神经酰胺结构的物质可以根据众所周知的方法制造〖例如, Po..J.Chem.52,1059(1978);同52,1283(1978);特开昭54- 117421公报,同54-144308号公报,同54-147937号公报,同62- 228048号公报、同63-216852号公报〗。
通式(5)中,作为R7代表的碳数为10~26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 或不饱和的烃基,可以是上述R5以及R6代表的碳数为10~26的烃基, 作为R8代表的碳数为9~25的直链或有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也可 以是R5以及R6代表的碳数为10~26的烃基。
作为R7可以是碳数为12~18的直链的饱和烷基,最好是十四烷基、 十六烷基以及十八烷基;作为R8可以是碳数为9~18的直链的饱和的烷 基,理想的是壬基、十五烷基以及十七烷基。通式(5)表示的类似神经 酰胺结构的物质中,最理想的化合物是通式(5)中的R7以及R8是上述 理想范围的基团组合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美白剂(b-2)是具有美白作用的物质,只要是通常的 皮肤外用剂用的物质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L-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对 苯二酚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胎盘提取物、具有美白作用的植物提取 物、螺醚化合物等物质。
可以举出如下一些例子。作为L-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并没有特别限 制,例如作为L-抗坏血酸磷酸酯的一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磷酸酯钠 盐、L-抗坏血酸磷酸酯钾盐、作为二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盐、L-抗坏血酸磷酸酯钙盐、作为三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磷酸酯铝 盐、还有作为L-抗坏血酸硫酸酯的一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硫酸酯钠 盐、L-抗坏血酸硫酸酯钾盐、作为二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硫酸酯镁 盐、L-抗坏血酸硫酸酯钙盐、作为三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硫酸酯铝 盐、作为L-抗坏血酸的一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钠盐、L-抗坏血酸 钾盐、作为二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镁盐、L-抗坏血酸钙盐、作为三 价金属盐的L-抗坏血酸铝盐等。
作为对苯二酚衍生物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对苯二酚衍生物与糖的缩 合物、向对苯二酚导入一个碳数为1~4的烷基后的烷基对苯二酚与糖的 缩合物等,其中最理想的是对苯二酚葡糖苷。
作为曲酸及其衍生物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曲酸、曲酸单丁酸酯、曲 酸单葵酸酯、曲酸单棕榈酸酯、曲酸单十八烷基酯、曲酸单肉桂酸酯、曲 酸单苯甲酸酯等单酯、曲酸二丁酸酯、曲酸二棕榈酸酯、曲酸二十八烷基 酯、曲酸二油烯酯等二酯。
作为胎盘提取物可以使用作为市场销售的化妆品原料而利用的水溶性 胎盘提取物。例如可以使用将牛或猪或人等哺乳动物的胎盘经过洗净、除 血、粉碎、冷冻干燥等工序,提取水溶性成分,再除去杂质后得到的提取 物。
作为具有美白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例如有春黄菊、茶、西洋甘菊、丁 香、甘草、枇杷、橙皮、高丽人参、芍药、山楂、麦门冬、姜、茉莉、桑 白皮、厚朴、茵陈蒿、阿仙药、黄金、芦荟、蜀葵杷、绣绒菊、草莓、葵 宁皮、コンフリ、迷迭香、莨菪等的提取物。
其中,春黄菊提取物是通过将春黄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 (Compositae)〗的花用水或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1,3-丁二 醇等亲水性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剂提取,得到其提取液,将该提取液 干燥可得到干燥的粉末。另外也可以由蓖麻油、杏仁油、液体石蜡、大豆 油、肉豆蔻酸异丙酯、低级脂肪酸甘油三酯、中级脂肪酸甘油三酯、向日 葵油、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三十碳烷等亲水性有机溶剂或这些溶剂的混合 溶剂提取得到的。本发明中,可将上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春黄菊提取物组合 起来用。
在相关的春黄菊提取物中一般都包含薁(甘菊环)、菊薁、伞形酮、7 -甲氧基香豆素、母菊素、母菊、蒲公英甾醇、羽扇醇、芹苷、色满、螺 醚等。
这里,作为春黄菊提取物的最好的提取方法有如下的方法。
即,将春黄菊的花干燥、切碎。然后加入三十碳烷,不时地搅拌从室 温直至50℃浸渍后,压榨分离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过滤后作为春黄菊提 取物。
而作为螺醚化合物例如是下面通式(6)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波浪线代表其结合状态无论是Z还是E,哪一种都可以〗
相关的螺醚化合物(6),例如有报道可以从母菊属的春黄菊(生药 学杂志64卷,384~388页,1992年),菊属的春菊(Agric.Biol.Chem. 48卷,1367-1369页,1984年),艾菊属,蒿属,ロイカンセマム属 等几个菊科植物得到,将经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等得到的成分再经常规 的色谱法分离。
该螺醚化合物(6)具有抑制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使由于紫外 线等外部刺激而引起的色素沉着减少或消失,具有优越的预防色素沉着和 改善效果,同时对皮肤有美白作用(特开平7-206657号公报等)。
作为消炎剂(b-3)是具有消炎作用的物质,只要是通常皮肤外用 剂用的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甘草酸及其盐、甘草亭酸及其盐、异丙基 氨基已酸及其盐、尿囊素、氯化溶菌酶、愈疮奥、水杨酸甲酯、γ-谷维醇 等,其中理想的是甘草亭酸、甘草亭酸十八烷基酯、ε-氨基己酸。
将这些成分(b)与成分(a)混合后涂于皮肤,可很快被皮肤吸收。 如果是以局部作用为目的的成分则可深入地渗入皮肤内,发挥其优越的效 果,如果是以全身作用为目的的成分因为成分可在血液中循环,所以可发 挥同样的优越效果。因此,将成分(a)与成分(b)配合在一起会显著 增强成分(b)本来的效果。
在本发明化妆品中这些成分(b)的配合比例因其种类、目的的不同 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大致是相对于1重量份的成分(a)是0.0001~ 10重量份,最好是0.01~1重量份。
本发明化妆品中各个组成成分的配合量虽然因成分(b)的种类而 异,但成分(a)一般占化妆品总量的0.001~40重量%,理想的是0.01~30 重量%。
保温剂(b-1)可以用一种或将二种组合起来用,理想的是在整个 组合物中占0.0001~15重量%,优选为0.0001~10重量%,更优选为 0.0001~5重量%,在使用感方面就更理想。
具有美白作用的物质(b-2)可以用一种或将二种组合起来用,理 想的是在整个组合物中它们的重量占0.0001~15重量%,优选为0.0001~10 重量%,更优选为0.0001~5重量%,在使用感方面就更理想。
另外,使用植物提取物时,从美白效果以及稳定性方面考虑,换算成 干燥的固体成分后在整个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0.00001~5重量%,优选是 0.0005~3重量%,更优选是0.001~2重量%,可获得充分的美白效果、保 温效果、预防皮肤粗糙和改善皮肤的效果,在使用感以及稳定性方面就更 理想。
本发明的化妆品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 内可以适当地配合前述以外的油分、有机酸类、碱类、表面活性剂、紫外 线吸收剂、粉体、颜料、染料、防腐和防霉剂、抗氧化剂、螯合剂、增粘 剂、香料、水等医药品、外用医药品、化妆品等通常用的成分。
具体讲,作为油分,如液体石蜡、三十碳烷、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等; 作为有机酸类,如柠檬酸、乳酸等;作为碱类,如苛性钠、三乙醇胺等。
而表面活性剂中,作为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例如有非离子型的表面 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蓖麻子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子油、月桂酸聚氧乙烯硬 化蓖麻子油、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子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子油焦 谷氨酸异硬脂酸二酯等聚氧乙烯硬化蓖麻子油或硬化蓖麻子油衍生物;聚 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聚氧乙 烯山梨糖醇酐单十八烷基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异十八烷基酯、聚氧 乙烯山梨糖醇酐四油烯酯等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 单十八烷基酯、聚氧乙烯甘油单异十八烷基酯、聚氧乙烯甘油三异十八烷 基酯等聚氧乙烯甘油的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酸醚、聚氧乙烯己基癸基 醚、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聚氧乙烯硬脂酸醚、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 聚氧乙烯二十二烷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癸基四 癸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单油酸酯等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聚氧 乙烯加成型的表面活性剂,此外还有聚甘油烷基醚、聚甘油脂肪酸酯、蔗 糖脂肪酸酯等。
另外,作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硫酸三乙醇胺 等聚氧乙烯烷基硫酸盐系表面活性剂;月桂酰替肌氨酸钠、月桂酰甲基丙 氨酸钠等N-酰基氨基酸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磷酸钠、聚 氧乙烯十六烷基醚磷酸钠、二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三聚氧乙烯烷基醚磷 酸、二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磷酸、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磷酸钠、二聚氧乙烯 月桂基醚磷酸钠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盐系表面活性剂等。作为两性表面 活性剂,例如有烷基甜菜碱、烷基酰胺甜菜碱等,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例如有双长链烷基季铵盐、单长链烷基季铵盐、双长链烷基聚氧乙烯季铵 盐、二(羟烷基)季铵盐、有酰胺/酯键的季铵盐等。
其中,聚氧乙烯加成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好,特别是环氧乙烷 加成摩尔数为20~60的更好。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有二苯甲酮、4-叔丁基-4,-甲氧基-二 苯酰甲烷、二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酸甘油酯、2-乙基己基-4-甲氧基 肉桂酸、对氨基苯甲酸酯、水杨酸苯酯等。
本发明的化妆品可以按照通常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作成液体、油包 水型或水包油型乳液、胶状、糊状、固体等任一种形态。尤其是作成化妆 水、乳液、霜剂、美容液等皮肤化妆品最好用。
本发明的透过皮肤吸收促进剂可以显著地促进配合在皮肤外用剂中的 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性,而且对皮肤刺激性低,安全性方面优越。
因此,本发明的化妆品对皮肤刺激性低,使用感良好,提高作为有效 成分的具有保温作用、美白作用或消炎作用的物质的透皮吸收性,以较低 的用量就可以获得优越的改善皮肤粗糙效果、美白效果以及消炎效果。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制备例 1~10是根据上述制法1制造的。另外,以下的实施例中用的螺醚化合物 是通式(6)的波浪线部分的结合状态是Z的以螺醚化合物Z表示,是E 的以螺醚化合物E表示。 制备例1
向带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和蒸馏装置的2升5颈烧瓶 里加入3-甲氧基丙胺743.2g(8.34mol)和乙醇150ml,在氮气气氛下 于80℃边加热搅拌一边用3个小时向烧瓶里滴加十六烷基缩水甘油醚 165.9g(0.56mol)。滴加结束后于80℃再搅拌12小时,在减压下加热 蒸馏除去乙醇和过剩的3-甲氧基丙胺,将残渣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 到氨基醇衍生物(4a)196.5g(收率91%,相对于十六烷基缩水甘油醚) (工序1)。 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a)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3℃ IR(νneat,cm-1);3340,2930,2855,1470,
1310,1120,1065,955,
900, 720, 1H-NMR(CDCl3,δ);
0.88(t,J=6.3Hz,3H),
1.25~1.45(m,26H),
1.45~1.85(m,6H),2.57~2.76(m,4H),
3.32(s,3H),3.38~3.48(m,6H),
3.77~3.89(m,1H), 向带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和蒸馏装置的1升5颈烧瓶里加 入上面工序1得到的熔融的化合物(4a)61.3g(158.1mmol)和含有 28%甲醇钠的甲醇溶液1.53g(7.91mmol),在氮气气氛下于60℃搅拌 30分钟。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用1小时向上述溶液中滴加十四烷酸甲酯 38.3g(158.1mmol)。滴加结束后于60℃减压下(80~10Torr)再搅 拌5小时,结束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再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酰 胺衍生物(2a)88.7g(收率94%)(工序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a)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8℃ IR(νneat,cm-1);3440,2930,2860,1650,
1625,1470,1225,1210,
1110,950, 720, 1H-NMR(CDCl3,δ);
0.88(br t,J=6.3Hz,6H),
1.15~1.95(m,53H),
2.36(t,J=7.5Hz,2H),
3.29~3.55(m,10H),3.33(s,3H),
3.85~3.95(m,1H). 向带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和蒸馏装置的1升5颈烧瓶里加 入上面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a)94.5g(158.0mmol)、溴化四丁基铵 1.53g(4.74mmol)、环氧氯丙烷32.2g(347.6mmol)、氢氧化钠12.6g (315.0mmol)以及甲苯66ml,在氮气气氛下于45℃搅拌10小时。得 到的反应混合物于70℃用水洗3次,在减压下加热蒸馏除去甲苯和过剩的 环氧氯丙烷,将残渣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酰胺衍生物(3a)94.9g (收率92%)(工序5)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3a)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8~39℃ IR(νneat,cm-1) ;2930,2855,1650,1470,
1425,1380,1210,1120,
905, 84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0Hz,6H),
1.10~1.45(m,46H),1.45~1.90(m,6H),
2.25~2.48(m,2H), 2.50~2.68(m,1H),
2.70~2.85(m,1H), 3.02~3.20(m,1H),
3.20~4.00(m,13H),3.32(s,3H), 向带有搅拌装置的100毫升的高压釜里加入上面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 (3a)71.3g(109.0mmol)、水11.78g(654.1mmol)、氢氧化钠0.087g (2.18mmol)以及十四烷酸0.87g(4.36mmol),于密闭体系中在160 ℃搅拌6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80℃用2%食盐水洗2次后,通过硅 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目的酰胺衍生物(1a)68.3g(收率93%)(工序6)。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a)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30,
1470,1420,1380,1305,
1210,1120,720, 1H-NMR(CDCl3,δ);
0.88(br t,J=6.7Hz,6H),
1.15~1.44(m,46H),
1.44~1.95(m,8H),2.25~2.45(m,2H),
3.20~3.90(m,16H),3.33(s,3H), 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和蒸馏装置的500毫升4颈烧瓶里加入上面 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a)31.0g(47.4mmol)、水11.9g (663.7mmol)、乙酸钠13.6g(165.9mmol)以及乙酸104.9g (1746.8mmol),在氮气气氛下于70℃搅拌19小时。在减压下加热蒸馏 除去过剩的乙酸,得到含有酯-酰胺衍生物(14a-1)、(14a-2)和 (14a-3)的混合物(工序7)。 然后,不需要将含有酯-酰胺衍生物的混合物从烧瓶中取出,再向其中加 入48%氢氧化钠水溶液59.3g(711.2mmol)、水18g以及丁醇200ml,于 80℃搅拌3小时。在减压下加热蒸馏除去丁醇,残渣稀释于250ml的甲苯 中,于70℃用水洗2次后,在减压下加热蒸馏除去甲苯,残渣通过硅胶柱 层析纯化,得到目的酰胺衍生物(1a)22.3g(收率70%)(工序8)。 制备例2
向带有搅拌装置、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和蒸馏装置的10升5颈烧 瓶里加入3-甲氧基丙胺4680g(52.5mol)和乙醇900g,在氮气气氛下 于80℃边加热搅拌一边用3个小时向烧瓶里滴加十六烷基缩水甘油醚 1045g(3.50mol)。滴加结束后于80℃再搅拌1小时,在减压下加热蒸 馏除去乙醇和过剩的3-甲氧基丙胺,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a)为主要成 分的生成物(工序1)。
向上述(工序1)得到的10升5颈烧瓶中的以化合物(2a)为主要 成分的生成物里加入氢氧化钠9.82g(0.175mol),吹入氮气,减压下 (60~10Torr)于80℃边除去生成的水边搅拌3小时。然后在同样的条 件下边搅拌边用3小时向里面滴加十四烷酸甲酯882.3g(3.64mol)。蒸 馏除去生成的甲醇。滴加结束后,再吹入氮气,减压下(60~10Torr) 于60~45℃边蒸馏除去生成的甲醇边搅拌10小时,结束反应,得到酰胺 衍生物(2a)为主要成分的生成物(工序2)。
向上述(工序1)得到的10升5颈烧瓶中的以化合物(2a)为主要 成分的生成物里加入溴化四丁基铵33.9g(0.105mol)、环氧氯丙烷712.5g (7.70mol)以及甲苯2100g,吹入氮气,减压下(150~50Torr)于45 ℃边搅拌边用2小时滴加48%氢氧化钠水溶液1750.0g(21.0mol). 滴加结束后,再于同样的条件下搅拌10小时,结束反应。将混合物于70 ℃用水洗4次后,在减压下加热蒸馏除去甲苯和过剩的环氧氯丙烷,得到 以酰胺衍生物(3a)为主要成分的生成物(工序5)。
向上述(工序5)得到的10升5颈烧瓶中的以化合物(3a)为主要 成分的生成物里加入水378.2g(21.0mol)、48%氢氧化钠水溶液5.83g (0.07mol)以及十四碳酸32.0g(0.14mol),于氮气气氛下在100℃搅 拌2.5天。反应物于80℃用2%盐水洗3次后,减压下加热脱水,得到以 目的化合物(1a)为主要成分的生成物2261.5g(工序6)。该生成物含 有70%的化合物(1a),此外也含有用下式表示的中间体以及反应的副 产品等。 C13H27CO2H C13H27CO2Na 制备例3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十六烷酸甲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与 制备例1的工序1和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b)(工序1和2)。 得到酰胺衍生物(2b)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5℃ IR(νneat,cm-1);3430,2930,2855,1620,
1470,1205,1110,95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26~1.89(m,57H),
2.36(t,J=7.6Hz,2H),
3.29~3.52(m,10H),3.33(s,3H),
3.88~3.95(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b)替代化合物 (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3b) (工序与)。 得到酰胺衍生物(3b)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4~45℃ IR(νneat,cm-1);2930,2860,1650,1470,
1425,1380,1210,1120,
910, 845, 755,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7Hz,6H),
1.15~1.45(m,50H),1.45~10.73(m,4H),
1.73~1.90(m,2H),2.25~2.48(m,2H),
2.50~2.68(m,1H),2.70~2.85(m,1H),
3.00~3.18(m,1H),3.18~4.00(m,13H),
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6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b)替代化合物 (3a),用十六烷酸替代十四烷酸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6同样的反 应,得到酰胺衍生物(1b)(工序6)。 得到酰胺衍生物(1b)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3℃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50,
1630,1470,1420,1380,
1305,1210,1120,1080, 1H-NMR(CDCl3,δ);
0.88(br t,J=6.4Hz,6H),
1.15~1.45(m,50H),1.45~1.95(m,7H),
2.25~2.55(m,3H),3.20~3.92(m,16H),
3.33(s,3H),
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的500毫升4颈烧瓶里加入上面工序5得到 的化合物(3b)34.1g(50.0mmol)、乙酸酐25.5g(250.0 mmol)以 及三乙胺25.3g(250.0mmol),在氮气气氛下于100℃搅拌10小时。将 反应物加热下,减压浓缩,得到的残渣用硅胶柱层析纯化,获得酯-酰胺 衍生物(14b)34.9g(收率89%)(工序7)。 获得酯-酰胺衍生物(14b)的物性如下。 褐色透明液体 1H-NMR(CDCl3,δ);
0.88(br t,J=6.4Hz,6H),
1.26~1.83(m,56H),2.03~2.20(m,6H),
2.33(t,J=7.1Hz,2H),
3.12~4.35(m,15H),3.32(s,3H),
5.04~5.43(m,1H), 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的200毫升4颈烧瓶里加入上面工序7得到 的化合物(14b)33.9g(43.2mmol)、甲醇钠28%甲醇溶液0.42g (2.16mmol)以及甲醇200ml,在氮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3.5小时。将反 应混合物加热下,减压浓缩,得到的残渣用硅胶柱层析纯化,获得酰胺衍 生物(1b)16.0g(收率53%)(工序8)。 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的3升4颈烧瓶里加入上面工序2得到的化 合物(2b)45.2g(72.0mmol)、氢氧化钠2.86g(119.2mmol)以及 甲苯800ml,在氮气气氛下于55℃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1,2-异亚 丙基二羟基 3-对甲苯磺酰氧基丙烷34.8g(121.5mmol),于100℃ 搅拌18小时。于冰冷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2-丙醇20ml,将未反应的 氢氧化钠钝化后,加热下,减压浓缩。得到的残渣用硅胶柱层析纯化,获 得1,3-二氧杂戊环-酰胺衍生物(16b)51.0g(收率96%)(工序 11)。 获得的1,3-二氧杂戊环-酰胺衍生物(16b)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20~1.90(m,62H),
2.36(t,J=7.0Hz,2H),
3.30~4.25(m,19H), 向带有搅拌装置、氮气导入管的2升4颈烧瓶里加入上面工序11得到的化 合物(16b)51.0g(68.9mmol)、甲苯磺酸-一水和物0.50g (2.63mmol)以及甲醇500ml,在氮气气氛下于室温搅拌12小时。将反 应混合物加热下减压浓缩,得到的残渣用硅胶柱层析纯化,获得酰胺衍生 物(1b)41.0g(收率85%)(工序10)。 制备例4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月桂酸甲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 与制备例1的工序1和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c)(工序1和 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c)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3435,2930,2855,1620,
1470,1220,1110,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20~1.90(m,49H),
2.36(t,J=7.6Hz,2H),
3.25~3.52(m,10H),3.33(s,3H),
3.88~3.95(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c)替代化合物 (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3c) (工序5)。 得到酰胺衍生物(3c)的物性如下。 淡黄色液体 IR(νneat,cm-1);2940,2875,1750,1650,
1470,1380,1210,1120,
910, 845,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5~1.45(m,42H),1.45~1.75(m,4H),
1.75~1.90(m,2H),2.25~2.50(m,2H),
2.50~2.68(m,1H),2.70~2.85(m,1H),
3.00~3.18(m,1H),3.18~4.00(m,13H),
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7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c)替代化合物 (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7和8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物酰胺 衍生物(1c)(工序7和8)。 得到酰胺衍生物(1c)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3430,2930,2860,1650,
1630,1470,1380,1260,
1210,1115,1080,795,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7Hz,6H),
1.15~1.45(m,42H),1.45~1.97(m,8H),
2.25~2.45(m,2H),3.15~3。92(m,16H),
3.33(s,3H), 制备例5
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除了用花王(株)制造的ルナツクP-70的甲 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1和2同样的反应,得到 酰胺衍生物(2d)(工序1和2)。ルナツクP-70的甲酯的制造方法是 将花王(株)制造的ルナツクP-70(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按重 量比为3∶70∶27的混合物)加热回流下,在有硫酸催化剂存在下与甲 醇反应制造的。 (A=C13H27、C15H31、C17H35的混合物)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d)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0℃ IR(νneat,cm-1);3430,2930,2860,1620,
1470,1205,1110,950,
720,
除了在制备例3的工序11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d)替代 化合物(2b)进行反应,并不纯化得到的1,3-二氧杂戊环-酰胺衍生 物(16d),而直接进行下面的工序10的反应外,进行与制备例3的工序 11和10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物酰胺衍生物(1d)(工序11和10)。 (A=C13H27、C15H31、C17H35的混合物)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d)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2℃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50,
1630,1470,1380,1210,
1120,1080,720, 制备例6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1中用十八烷基缩水甘油醚替代十六烷基缩水 甘油醚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1同样的反应,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e) (工序1)。 得到的氨基醇衍生物(4e)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7~58℃ IR(νneat,cm-1);3340,2930,2855,1470,
1120,960, 900, 840,
720,
1H-NMR(CDCl3,δ);
0.88(t,J=6.3Hz,3H),
1.25~1.45(m,30H),1.45~1.85(m,6H),
2.55~2.75(m,4H),3.32(s,3H),
3.35~3.50(m,6H),3.77~3.89(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上述工序1得到的化合物(4e)替代化 合物(4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2e)(工序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e)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9℃ IR(νneat,cm-1);3440,2930,2860,1650,
1625,1470,1225,1210,
1110,95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3Hz,6H),
1.15~1.95(m,57H),
2.36(t,J=7.5Hz,2H),
3.30~3.55(m,10H),3.33(s,3H),
3.85~3.95(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e)替代化 合物(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3e)(工序5)。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3e)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2930,2860,1650,1425,
1380,1260,1210,1120,
91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0Hz,6H),
1.10~1.45(m,50H),1.45~1.90(m,6H),
2.25~2.50(m,2H),2.50~2.68(m,1H),
2.70~2.85(m,1H),3.01~3.20(m,1H),
3.20~4.00(m,13H),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7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e)替代化 合物(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7和8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 物(1e)(工序7和8)。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e)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23℃ IR(νneat,cm-1);3425,2930,2860,1650,
1630,1470,1380,1220,
1210,1120,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7Hz,6H),
1.17~1.45(m,49H),1.45~1.92(m,8H),
2.22~2.45(m,2H),3.20~3.90(m,17H),
3.33(s,3H) 制备例7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上述制备例6的工序1得到的化合物 (4e)替代化合物(4a)、用十六烷酸替代十四烷酸外,进行与制备例1 的工序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f)(工序1和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f)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4~55℃ IR(νneat,cm-1);3430,2930,2855,1620,
1470,1220,1205,1110,
950, 885,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25~1.95(m,61H),
2.36(t,J=7.6Hz,2H),
3.29~3.52(m,10H),3.33(s,3H),
3.88~3.95(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化合物(2f)替代化合物(2a)外, 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3f)(工序5)。 得到酰胺衍生物(3f)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5~47℃ IR(νneat,cm-1);2930,2860,1650,1470,
1425,1380,1210,1120,
910, 845, 755,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7Hz,6H),
1.15~1.45(m,54H),1.45~1.73(m,4H),
1.73~1.90(m,2H),2.25~2.48(m,2H),
2.50~2.68(m,1H),2.70~2.85(m,1H),
3.00~3.18(m,1H),3.18~4.00(m,13H),
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7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f)替代化 合物(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7和8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物 酰胺衍生物(1f)(工序7和8)。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f)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5℃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50,
1630,1470,1420,1380,
1305,1210,1120,108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5~1.45(m,54H),1.45~1.95(m,7H),
2.25~2.55(m,3H),3.20~3.95(m,16H),
3.33(s,3H), 制备例8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1中用十四烷基缩水甘油醚替代十六烷基缩水 甘油醚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1同样的反应,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g) (工序1)。
得到的氨基醇衍生物(4g)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7℃ IR(νneat,cm-1);3340,2930,2855,1470,
1310,1120,1065,995,
900, 720, 1H-NMR(CDCl3,δ);
0.88(t,J=6.3Hz,3H),
1.25~1.45(m,26H),1.45~1.85(m,6H),
2.57~2.75(m,4H),3.32( s,3H),
3.38~3.48(m,6H),3.75~3.88(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上述工序1得到的化合物(4g)替代化 合物(4a)、用十六烷酸甲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 工序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g)(工序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g)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47℃ IR(νneat,cm-1);3440,2930,2855,1620,
1470,1205,1110,95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26~1.89(m,52H),
2.36(t,J=7.6Hz,2H),
3.29~3.52(m,11H),3.33(s,3H),
3.88~3.95(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g)替代化 合物(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3g)(工序5)。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3g)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2930,2860,1650,1470,
1425,1380,1210,1120,
910, 845, 755,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7Hz,6H),
1.15~1.45(m,46H),
1.45~1.73(m,4H),1.73~1.90(m,2H),
2.25~2.50(m,2H),2.50~2.68(m,1H),
2.70~2.85(m,1H),3.00~3.18(m,1H),
3.18~4.00(m,13H),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7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g)替代化 合物(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7和8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物 酰胺衍生物(lg)(工序7和8)。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g)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27℃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50,
1630,1470,1420,1380,
1305,1210,1120,108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5~1.45(m,45H),1.45~1.93(m,7H),
2.20~2.60(m,3H),3.20~3.90(m,17H),
3.33(s,3H), 制备例9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1中用2-甲氧基乙胺替代3-甲氧基丙胺外, 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1同样的反应,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h)(工序1)。 得到的氨基醇衍生物(4h)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4~55℃ IR(νneat,cm-1);3430,2920,2855,1470,
1120,1065,900, 720, 1H-NMR(CDCl3,δ);
0.88(t,J=6.3Hz,3H),
1.25~1.70(m,30H),2.57~2.76(m,4H),
3.32(s,3H),3.38~3.48(m,6H),
3.77~3.89(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上述工序1得到的化合物(4h)替代化 合物(4a)、用十六烷酸甲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 序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h)(工序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h)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1~52℃ IR(νneat,cm-1);3420,2920,2855,1620,
1470,1110,720, 1H-NMR(CDCl3,δ);
0.87(t,J=6.4Hz,6H),
1.15~1.70(m,55H),
2.25~2.50(m,2H),3.20~4.00(m,11H),
3.34(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b)替代化 合物(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3h)(工序5)。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3h)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2930,2855,1650,1470,
1420,1380,1310,1250,
1190,1120,910, 850,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3~1.45(m,50H),1.45~1.70(m,4H),
2.30~2.50(m,2H),2.50~2.70(m,1H),
2.70~2.85(m,1H),3.00~3.20(m,1H),
3.20~4.00(m,13H),3.32(s,3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6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h)替代化 合物(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6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物酰胺 衍生物(1h)(工序6)。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1h)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1~32℃ IR(νneat,cm-1);3450,2930,2860,1630,
1470,1380,1300,1190,
1160,720, 1H-NMR(CDCl3,δ);
0.88(t,J=6.4Hz,6H),
1.15~1.75(m,54H),2.20~2.45(m,3H),
3.20~3.90(m,17H),3.33(s,3H),
除了在制备例3的工序11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h)替代, 化合物(2b)外,进行与制备例3的工序11同样的反应,得到1,3- 二氧杂戊环-酰胺衍生物(16h)(工序11)。 得到的1,3-二氧杂戊环-酰胺衍生物(16h)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1H-NMR(CDCl3,δ);
0.88(t,J=6.4Hz,6H),
1.15~1.70(m,54H),1.34(s,3H),
1.40(s,3H),2.36(t,J=7.0Hz,2H),
3.25~4.30(m,19H),
除了在制备例3的工序10中用上述工序11得到的化合物(16h)替 代化合物(16b)外,进行与制备例3的工序11同样的反应,得到目的产 物酰胺衍生物(1h)(工序10)。 制备例10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1中用乙胺替代3-甲氧基丙胺外,进行与制 备例1的工序1同样的反应,得到氨基醇衍生物(4i)(工序1)。 得到的氨基醇衍生物(4i)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60~61℃ IR(νneat,cm-1);3400,2930,2855,1470,
1310,1110,955, 720, 1H-NMR(CDCl3,δ);
0.88(t,J=6.4Hz,3H),
1.11(t,J=7.2Hz,3H),
1.15~1.70(m,30H),2.55~2.80(m,4H),
3.35~3.53(m,4H),3.79~3.93(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2中用上述工序1得到的化合物(4i)替代化 合物(4a)、用十六烷酸甲酯替代十四烷酸甲酯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 工序2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2i)(工序2)。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2i)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56℃ IR(νneat,cm-1);3410,2930,2860,1625,
1470,1380,1305,1245,
1210,1110,950, 855,
720, 1H-NMR(CDCl3,δ);
0.88(t,J=6.4Hz,6H),
1.15~1.75(m,57H),
2.34(t,J=7.6Hz,2H),
3.30~3.55(m,9H),3.85~4.00(m,1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5中用上述工序2得到的化合物(2i)替代化 合物(2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5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3i)(工序5)。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3i)的物性如下。 无色透明液体 IR(νneat,cm-1);2930,2855,1650,1470,
1425,1380,1210,1120,
905, 840, 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0~1.75(m,57H),2.25~2.50(m,2H), 2.50~2.70(m,1H),2.70~2.85(m,1H), 3.00~4.00(m,12H),
除了在制备例1的工序6中用上述工序5得到的化合物(3i)替代化 合物(3a)外,进行与制备例1的工序6同样的反应,得到酰胺衍生物 (1i)(工序6)。 得到的酰胺衍生物(li)的物性如下。 白色固体 熔点:35~36℃ IR(νneat,cm-1);3445,2930,2860,1630,
1470,1420,1380,1305,
1210,1120,720, 1H-NMR(CDCl3,δ);
0.88(brt,J=6.4Hz,6H),
1.13~1.75(m,57H),
2.31(t,J=7.5Hz,2H),
3.20~3.90(m,16H), 实施例1~10
通过常规方法制造表1给出组成的化妆品,对作为保温剂用的酰胺化 合物的皮肤渗透性以及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 示。 (评价方法) (1)皮肤渗透性:
将一定量的化妆品涂布在洗净的ユカタンマイクロ猪的皮肤表面,放 置在恒温室(温度:37℃、湿度:饱和)中。经过一定时间后,除去残存 于皮肤表面的未渗透成分,提取回收渗透成分,利用HPLC测定酰胺化合 物的透皮吸收量。透皮吸收量用每单位面积的值(μg/cm2)表示。 (2)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
选冬季颊部发生皮肤粗糙的20-50岁的妇女10名作为接受实验者, 在左右面颊涂布不同的皮肤外用剂,涂布时间为2周。于二周涂布结束后 的第二天,用肉眼观测皮肤粗糙情况,按以下标准判定。评分用平均值表 示。
0:看不到皮肤粗糙
1:轻微的皮肤粗糙
2:皮肤粗糙
3:较严重的皮肤粗糙
4:严重的皮肤粗糙
表1 成分(重量%)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 a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20EO) b聚氧乙烯己基癸基醚(20EO) c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 d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 e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0EO) f山梨糖醇酐硬脂酸酯 g酰胺衍生物(1a)熔点25℃ h三十碳烷(δ=15.7) i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j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k丁二酸 l 86%甘油 m 1,3-丁二醇 n水 o呫吨树胶 2 - -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2 -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2 1 1 2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2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 - 2 1 1 1 10 2 0.5 10 5 余量 0.5 2 - - - - 1 1 5 2 0.5 10 5 余量 0.5 - 2 - -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2 - 1 1 1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2 -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2 1 1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 1 1 7 - 0.5 10 5 余量 0.5 18小时后酰胺化合物向角质层和 表皮的渗透量(μg/cm2) 15.2 14.1 13.5 16.4 15.5 12.9 13.6 12.4 14.7 13.1 3.9 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 0.4 ±0.2 0.6 ±0.3 0.7 ±0.2 0.4 ±0.2 0.4 ±0.3 0.7 ±0.3 0.8 ±0.1 0.9 ±0.4 0.6 ±0.2 0.7 ±0.3 0.3 ±0.5
就象表1的结果表明的那样,配合了本发明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化妆 品,任何一种都具有酰胺衍生物的皮肤渗透量高、改善皮肤粗糙的优良效 果。而且对皮肤的刺激性低,使用感也良好。 实施例11~20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2给出组成的化妆品,与实施例1一样评价皮肤 渗透性和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表2给出了评价的结果。
表2 成分(重量%) 实施例 比较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a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20EO) b聚氧乙烯己基癸基醚(20EO) c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 d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 e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0EO) f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g酰胺衍生物(1f)熔点35℃ h三十碳烷(δ=15.7) i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j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k丁二酸 l 86%甘油 m 1,3-丁二醇 n水 o呫吨树胶 2 - - -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2 - -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 2 - - 1 1 2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 - 2 - 1 1 - 10 2 0.5 10 5 余量 0.5 - - - - 2 1 1 1 10 2 0.5 10 5 余量 0.5 2 - - - -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2 - - -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2 - - 1 1 1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2 -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 2 1 1 - 5 2 0.5 10 5 余量 0.5 - - - - - 1 1 7 - - 0.5 10 5 余量 0.5 18小时后酰胺化合物向角质层和 表皮的渗透量(μg/cm2) 19.5 17.9 15.8 22.4 15.5 18.1 15.4 16.3 18.5 14.6 3.4 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 0.3 ±0.1 0.4 ±0.2 0.5 ±0.2 0.3 ±0.1 0.6 ±0.2 0.3 ±0.2 0.6 ±0.1 0.5 ±0.2 0.4 ±0.2 0.7 ±0.3 3.4 ±0.6 就象表2的结果表明的那样,配合了本发明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化妆品, 任何一种都具有酰胺衍生物的皮肤渗透量高、改善皮肤粗糙的优良效果。 而且对皮肤的刺激性低,使用感也良好。 实施例21~22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3给出组成的化妆品,与实施例1一样评价皮肤 渗透性和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表3给出了评价的结果。 表3 成分(重量%) 实施例 21 22 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20E.O.) 山梨糖醇 双甘油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8.43)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丁二酸 水 呫吨树胶 2 5 - 1 1 0.5 平衡量 0.5 2 - 5 1 1 0.5 平衡量 0.5 改善皮肤粗糙的效果 1.1±0.3 1.3±0.4
就象表3的结果表明的那样,配合了本发明的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化妆 品,任何一种都具有保湿剂的皮肤渗透量高、改善皮肤粗糙的优良效果。 而且对皮肤的刺激性低,使用感也良好。 实施例23~32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4和表5给出组成的化妆品,与实施例1~10一样 评价作为美白剂的螺醚化合物的皮肤渗透性。表4和表5给出了评价的结 果。
表4 成分(重量%) 实施例 23 24 25 26 27 28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20E.O.*1) 聚氧乙烯 己基癸基醚(20E.O.*1) 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50E.O.*1)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1)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0E.O.*1)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螺醚化合物*2 三十碳烷(δ=15.7)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 (δ=18.43) 乙酰泛酰乙醚(δ=22.23) 丁二酸 86%甘油 1,3-丁二醇 水 呫吨树胶 2 - - - - 1 0.1 - 10 2 - 0.5 10 5 余量 0.5 - 2 - - - 1 0.1 - 10 2 - 0.5 10 5 余量 0.5 - - 2 - - 1 0.1 - 10 2 - 0.5 10 5 余量 0.5 - - - 2 - 1 0.1 - 10 2 - 0.5 10 5 余量 0.5 - - - - 2 1 0.1 - 10 2 - 0.5 10 5 余量 0.5 2 - - - - 1 0.1 - 5 2 - 0.5 10 5 余量 0.5 评价(18小时后螺醚化合物向角质层和表 皮的渗透量)μg/cm2 0.67 0.62 0.68 0.72 0.75 0.60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2:螺醚化合物E/螺醚化合物Z=5/1的混合物
表5 成分(重量%) 实施例 比较例 29 30 31 32 3 4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聚氧乙烯辛基十二烷基醚(20E.O.*1) 聚氧乙烯己基癸基醚(20 E.O.*1) 三异硬脂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50E.O.*1)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1)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20E.O.*1)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螺醚化合物*2 三十碳烷(δ=15.7)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 (δ=18.43) 乙酰泛酰乙醚(δ=22.23) 丁二酸 86%甘油 1,3-丁二醇 水 呫吨树胶 - 2 - - - 1 0.1 - 5 2 - 0.5 10 5 余量 0.5 - - 2 - - 1 0.1 - 5 2 - 0.5 10 5 余量 0.5 - - - 2 - 1 0.1 - 5 2 - 0.5 10 5 余量 0.5 - - - - 2 1 0.1 - 5 2 - 0.5 10 5 余量 0.5 - - - - - 1 0.1 5 - - - 0.5 10 5 余量 0.5 - - - - - 1 0.1 6 - - 2 0.5 10 5 余量 0.5 评价(18小时后螺醚化合物向角质层和表 皮的渗透量)μg/cm2 0.63 0.74 0.69 0.59 0.18 0.15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2:螺醚化合物E/螺醚化合物Z=5/1的混合物
就象表4和表5的结果表明的那样,配合了本发明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的化妆品,任何一种都是螺醚化合物的皮肤渗透量高而且美白效果优越的 产品。还有安全性高,使用感也良好。 实施例33~34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7给出组成的美白化妆品。就这些化妆品,与实 施例1~10一样试验螺醚化合物的皮肤渗透性,同时按下面的方法试验美 白效果。表7给出了试验结果。 (对UV-B诱导色斑的美白效果试验)
在20名健康男被试验者的上腕内侧照射UV-B区域的紫外线一日 一次,照射二天,照射量是最少红斑量的2倍量,在诱导的色素斑处连续 涂布样品,一日2次,涂布一个月,验证美白效果。
评价是用色差计(シノルタ公司制、CR-300)进行测定,从芒塞 尔值算出L*值,使用表示其恢复的ΔΔL*值。 ΔΔL*值定义如下。
样品涂布刚开始时的涂布样品的被试验部位以及未涂布样品的被试验 部位的L*值分别用L0、L0’,表示,连续涂布一个月后的各个部位的L*值 分别用L1、L1’,表示,ΔΔL*值用下式表示。 ΔΔL*=(L1-L0)-(L1’-L0’)
评价是用20名被试验者的评价分的平均值表示。表6给出了评价分与 判定标准的关系。
表6 评价分数 判断标准 5 4 3 2 1 1.0≤ΔΔL* 0.5≤ΔΔL*<1.0 0.2≤ΔΔL*<0.5 0≤ΔΔL*<0.2 ΔΔL*<0
表7 成分(重量%) 实施例33 实施例34 比较例5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 E.O.*1)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螺醚化合物*2三十碳烷(δ=15.7)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 (δ=18.43) 乳酸辛基十二烷基酯(δ=18.53) 丁二酸 86%甘油 1,3-丁二醇 水 呫吨树胶 2 1 0.01 - 6 2 - 0.5 10 5 余量 0.5 2 1 0.01 - 6 - 2 0.5 10 5 余量 0.5 2 1 0.01 8 - - - 0.5 10 5 余量 0.5 皮肤渗透性评价(8小时后螺醚化合物向 角质层和表皮的渗透量)μg/cm2 0.59 0.62 0.13 美白效果评价分数(平均值) 4.95 4.98 2.11 实施例35-37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8给出组成的化妆品。与实施例33-34一样评 价美白效果。表8给出了评价结果。
表8 成分(重量%) 实施例 比较例 35 36 37 6 7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50E.O.*1)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蜀葵根提取物*2 芦荟提取物*3 曲酸*4 三十碳烷(δ=15.7)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 (δ=1 8.43) 丁二酸 86%甘油 1,3-丁二醇 水 呫吨树胶 2 1 0.9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9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1.0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9 8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1 8 0.5 10 5 平衡量 1.5 美白效果评价分数(平均值) 4.23 4.06 4.55 2.05 1.98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2:フアルコレツクスアルテア (一丸フアルコス公司) *3:アロ-ケ-プリキツド (一丸フアルコス公司) *4:片山化学工业公司 实施例38-40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表9给出组成的化妆品。评价其消炎效果。表9给出了 评价结果。 (评价方法)
在20名健康男子被试验者的上腕内侧使用东芝FS-20SE灯照射一次 UV-B区域的紫外线,照射量是最少红斑量的2倍量(2MED),之后 立刻涂布15μl的各化妆品,测定24小时后的红肿(a*值)和皮肤温度。
红肿用色差计(ミノルタ公司制、CR-300)进行测定,从得到的芒 塞尔值算出a*值,UV-B照射24小时后的a*值与照射前a*值相比,上 升的量定义为Δa*值。而皮肤温度是用放射温度计(タスコジャパン公司制, THI-500)测定的。结果用平均值表示。 表9 成分(重量%) 实施例 比较例 38 39 40 8 9 10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50E.O.*1) 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螺醚化合物*2 甘草酸 ε-氨基己酸 三十碳烷(δ=15.7) 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 (δ=16.56) 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 油二酯(δ=18.43) 丁二酸 86%甘油 1,3-丁二醇 水 呫吨树胶 2 1 0.1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1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1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1 8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0.1 8 0.5 10 5 平衡量 0.5 2 1 6 2 0.5 10 5 平衡量 0.5 Δa*值(平均值) 3.89 4.06 4.12 4.87 4.69 5 2MED照射24小时后的 皮肤温度(平均值) 33.1 33.2 33.1 33.8 33.7 34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2:螺醚化合物E/Z=5/1的混合物 实施例41-45 根据常规方法制造下面给出组成的美白化妆品。 实施例41(乳液) (成分) (重量%) (1)棕榈酸 1.0 (2)硬脂酸 1.0 (3)十六烷醇 1.0 (4)单十六烷基磷酸钠 2.0 (5)单硬脂酸山梨糖醇酐 0.5 (6)甘油 10.0 (7)乙醇 5.0 (8)螺醚化合物Z 0.5 (9)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3.0 (10)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1.0 (11)乳酸 2.0 (12)对苯二酚葡糖苷 3.0 (13)精制水 余量 实施例42(乳液) (成分) (重量%) (1)1,3-丁二醇 3.0 (2)甘油 5.0 (3)透明质酸钠 0.2 (4)聚丙烯酸(carbopol;古德里希公司制) 0.2 (5)氢氧化钾 0.06 (6)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40E.O.*1) 1.0 (7)α-单异硬脂酰甘油醚 0.2 (8)单硬脂酸山梨糖醇酐 0.2 (9)螺醚化合物Z 0.01 (10)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5.0 (11)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1.0 (12)丁二酸 1.5 (13)尿素 2.0 (14)ε-氨基己酸 1.0 (15)春黄菊(春黄菊提取液;一丸フアルコス公司制) 5.0 (16)牛胎盘提取液(ビオフアルコCP-20;一丸フアルコス公司制) 1.0 (17)精制水 余量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实施例43(霜剂) (成分) (重量%) (1)硬脂酸 2.0 (2)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7.0 (3)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4.0 (4)胆固醇 3.0 (5)十六烷醇 2.0 (6)2-十六烷基磷酸精氨酸盐 2.0 (7)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40E.O.*1) 0.5 (8)α-单异硬脂酰甘油醚 0.2 (9)螺醚化合物Z 0.01 (10)螺醚化合物E 0.01 (11)丁二酸 1.0 (12)曲酸 1.00 (13)甘油 5.0 (14)透明质酸钠 0.05 (15)聚丙烯酸(carbopol;古德里希公司制) 0.5 (16)氢氧化钠 0.15 (17)精制水 余量 *1环氧乙烷加成摩尔数 实施例44(粉底霜) (成分) (重量%) (1)氧化钛 6.0 (2)丝云母 8.0 (3)氧化铁(红、黄、黑) 1.2 (4)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レオド-ルMO-6;花王公司制) 5.0 (5)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12.0 (6)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3.0 (7)二甲基聚硅氧烷(KF96A6cs;信越化学公司制) 30.0 (8)螺醚化合物Z 0.01 (9)甘油 2.0 (10)精制水 余量 实施例45(粉状粉底) (成分) (重量%) (1)氧化钛 10.0 (2)丝云母 30.0 (3)滑石粉 余量 (4)陶土 5.0 (5)红色氧化铁 2.0 (6)黄色氧化铁 2.5 (7)黑色氧化铁 0.1 (8)聚乙烯粉末 4.0 (9)异壬酸异十三烷基酯(δ=16.56) 1.5 (10)单异硬脂酸单肉豆蔻酸甘油二酯(δ=18.43) 0.6 (11)二甲基聚硅氧烷(KF96A6cs;信越化学公司制) 12.0 (12)螺醚化合物Z 0.01 由实施例41-45得到的美白化妆品无论哪一种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性都 良好,美白效果优越,而且安全性高,使用感也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