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pdf

  • 上传人:a2
  • 文档编号:8128519
  • 上传时间:2020-01-15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89.2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62112.8

    申请日:

    20161025

    公开号:

    CN206499667U

    公开日:

    2017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J3/00,G05D23/19

    主分类号:

    A61J3/00,G05D23/19

    申请人: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发明人:

    曾雪

    地址:

    400000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82号

    优先权:

    CN20162116211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包括浮子、转轴、触头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和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子进行传感,中药起泡位置达到浮子的位置时,浮子向上移动,触头开关断开,断开单片机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的回路,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第一三极管导通,同时导通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继电器的控制端控制中药熬制机的加热管停止加热,熬制的中药泡会消失,触头开关接触,待延时10秒左右后第一三极管截止,进而使继电器控制继续加热,从而防止熬制中药时溢出,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子、转轴、触头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和单片机组成,所述浮子安装于所述中药熬制机内的上方,所述浮子通过转轴与所述触头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均为200Ω、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第三电容为100uf、第四电容为1000uf、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继电器型号为LY3(HH63P)16、单片机型号为PT8A351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开关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头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六引脚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片机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八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和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制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中药熬制机是熬制中药的现代电子设备,现有技术中,中药熬制的过程中,水烧开了会起泡沫,如果没有及时降温的话,泡沫就会腾出到容器外,比较麻烦,为了方便控制,需要一种自动控温而消除泡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子、转轴、触头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七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继电器和单片机组成,所述浮子安装于所述中药熬制机内的上方,所述浮子通过转轴与所述触头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27kΩ、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均为200Ω、第一电容为300uf、第二电容为470uf、第三电容为100uf、第四电容为1000uf、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继电器型号为LY3(HH63P)16、单片机型号为PT8A351X。

    具体地,所述触头开关的第一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头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六引脚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单片机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八 引脚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和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子进行传感,中药起泡位置达到浮子的位置时,浮子向上移动,触头开关断开,断开单片机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的回路,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第一三极管导通,同时导通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继电器的控制端控制中药熬制机的加热管停止加热,熬制的中药泡会消失,触头开关接触,待延时10秒左右后第一三极管截止,进而使继电器控制继续加热,从而防止熬制中药时溢出,使用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子FZ、转轴Z、触头开关CT、第一电阻R1至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至第四电容C4、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继电器J和单片机IC组成,所述浮子FZ安装于所述中药熬制机(图中未示出)内的上方,所述浮子FZ通过转轴Z与所述触头开关CT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Ω、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均为200Ω、第一电容C1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100uf、第四电容C4为1000uf、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型号均为IN4001、继电器J型号为LY3(HH63P)16、单片机IC型号为PT8A351X。

    具体地,触头开关CT的第一端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触头开关CT的第二端同时与单片机IC的第六引脚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单片机IC的第七引脚连接,单片机IC的第八引脚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均接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交流电源AC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继电器J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 单片机IC的第四引脚和交流电源AC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单片机IC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单片机IC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与继电器J的第二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中药熬制的时候会起泡,起泡位置达到浮子FZ的位置时,浮子FZ向上移动,触头开关CT断开,断开单片机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的回路,单片机IC的第二引脚输出高电平,使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同时导通继电器J和发光二极管LED,继电器J的控制端控制中药熬制机的加热管停止加热,熬制的中药泡会消失,触头开关CT接触,待延时10秒左右后第一三极管VT1截止,进而使继电器J控制继续加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限流,第一二极管D1进行整流,向电路提供12V电流输入电源,其余电阻和电容起到限流和滤波的作用,第二三极管VT2用于信号的放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关 键  词:
    一种 中药 熬制机 温度 控制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中药熬制机温度控制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285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