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采血针装置.pdf

  • 上传人:1****2
  • 文档编号:8109980
  • 上传时间:2020-01-07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2.2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114788.5

    申请日:

    20120323

    公开号:

    CN202619663U

    公开日:

    2012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151

    主分类号:

    A61B5/151

    申请人:

    天津华鸿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立波,崔成哲,李兵

    地址: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经二路225号航空产业园1号厂房C座一层

    优先权:

    201110267827.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汤雄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针装置,包括:壳体,一端形成开口;滑套,一端从开口延伸到壳体外部;采血针,包括针体部及针头,滑套套设在采血针外部,采血针相对滑套移动以在开口处露出针头;偏压部件,一端与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其中:自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滑套的一端延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导向槽将滑套的另一端分成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针体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移动;壳体内部设置有与两个引导端接合的引导部,其与引导端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另一端处导向槽的宽度以阻止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导向槽朝向滑套的一端移动。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采血针误发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血针装置,包括:壳体,一端形成开口;滑套,适于在壳体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采血针,包括针体部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采血针适于相对滑套移动以在所述开口处露出针头;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设置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所述至少一个狭槽为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自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该两个导向槽将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分成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所述针体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两个凸块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移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接合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端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的宽度以阻止所述两个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引导端的末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所述凸起适于与所述引导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凹口,而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凹口与所述导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形成为接合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凸起适于沿所述导槽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引导端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开槽,所述开槽将对应的凸起分为间隔开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所述引导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和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槽部和第二导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导槽部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肋导槽,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的所述一端渐缩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以斜面或半圆柱面的形式形成所述渐缩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偏压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针装置还包括端帽;所述采血针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该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的外部,其中,所述端帽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接合以将端帽覆盖所述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2-17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 19.根据权利要求2-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所述挡块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接合,以挤压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不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盈配合,以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开口附近还设置有棘爪,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 末端设置有棘爪配合槽,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针装置,特别是一种采血之后针头可缩回的采血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采血针装置,例如CN2678564Y以及CN201341887Y中披露的采血针装置中,采用斜面配合结构引导采血针旋转到射出位置,其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容易出现采血针误发射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旨在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例如以相对简单的结构防止采血针误发射,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血针装置,包括:壳体,一端形成开口;滑套,适于在壳体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采血针,包括针体部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采血针适于相对滑套移动以在所述开口处露出针头;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其中:所述滑套设置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所述至少一个狭槽为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自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该两个导向槽将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分成 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所述针体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两个凸块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移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接合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端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的宽度以阻止所述两个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 

    可选地,每一个引导端的末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所述凸起适于与所述引导部接合。 

    有利地,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凹口,而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凹口与所述导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形成为接合斜面。 

    有利地,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凸起适于沿所述导槽移动。 

    有利地,每一个引导端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开槽,所述开槽将对应的凸起分为间隔开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所述引导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和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可选地,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槽部和第二导槽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导槽部移动。 

    可选地,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肋导槽,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有利地,所述纵向肋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可选地,所述纵向肋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有利地,所述滑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所述挡块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有利地,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的所 述一端渐缩的形状。进一步地,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以斜面或半圆柱面的形式形成所述渐缩的形状。 

    有利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且所述偏压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 

    有利地,所述采血针装置还包括端帽;所述采血针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该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的外部,其中,所述端帽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接合以将端帽覆盖所述开口。 

    有利地,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 

    有利地,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盈配合,以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具体地,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开口附近还设置有棘爪,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末端设置有棘爪配合槽,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接合,以挤压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不接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防止采血针误发射。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从不同角度示出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组装在一起的结构图; 

    图3a-图3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壳体的结构图,其中图3a为壳体的开口端的端视图,图3b为图3a中的A-A剖视图,图3c为图3a中的B-B剖视图,图3d为壳体的端盖侧的端视图,图3e为壳体的从端盖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f为壳体的从开口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滑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采血针的立体示意图; 

    图6a-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针装置,包括:壳体,一端形成开口;滑套,适于在壳体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采血针,包括针体部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采血针适于相对滑套移动以在所述开口处露出针头;偏压部件,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其中:所述滑套设置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所述至少一个狭槽为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针装置100包括:壳体1,一端形成开口11;滑套2,适于在壳体1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且所述滑套2的一端21从所述开口11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采血针3,包括针体部31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32,采血针3适于相对滑套2移动以在所述开口11处露出针头32;偏压部件4,所述偏压部件4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针体部31的一端相对,另,下文中,一个部件的一端与该部件的另一端表示在例如部件的纵向方向上相对的端部)固定接合,其中:自所述滑套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延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22,该两个导向槽22将滑套2 的所述另一端分成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23;所述针体部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33,两个凸块33适于在偏压部件4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22移动;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23接合的引导部(下面详细描述),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端23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23而减小在滑套2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22的宽度以阻止所述两个凸块33在偏压部件4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22朝向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移动。以上的“固定接合”表示偏压部件4推动采血针以及拉回采血针时偏压部件4的一端不会从针体部31的另一端脱离。这里的偏压部件4优选为金属弹簧或塑料弹簧,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适于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体。凸块33与导向槽22的底部接合可以限定采血针3的针头32露出壳体1的长度。 

    图1a、图1b以及图2、图6中都示出了壳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5。作为独立于壳体1的部件,在组装过程中,端盖5适于可释放地安装到壳体1上。偏压部件4的另一端固定在端盖5上,这样,端盖5起到了对偏压部件4定位的作用。另外,偏压部件4也可以一体地固定在端盖上。 

    如图4中所示,每一个引导端23的末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24,所述凸起24适于与所述引导部接合。更具体地,每一个引导端23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2的所述一端21延伸的开槽25,所述开槽25将对应的凸起24分为间隔开的第一凸起部241和第二凸起部242。这里的开槽25有助于保持引导端23的弹性回复力。第一凸起部241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2411,第二凸起部242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2421,所述引导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2411和所述第二凹口部2421配合的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轨部12和第二导轨部13。所述第一导轨部12和第二导轨部13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2411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2421配合的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18,这有助于凹口部与导轨部配合。凸起24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凹口部2411和所述第二凹口部2421,在此情况下,整个凸起24可以在壳体1内部的导槽内移动。 

    可选地,尽管没有示出,凸起24可以不分成两个凸起部,在此情况下,该凸起24上可以设置有类似于图4中的第一凹口部2411的一个凹口,相应地,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则包括与该凹口配合的一个导轨,有利地, 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也可以形成为接合斜面。不过,在凸起24不分成两个凸起部的情况下,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也可以为沿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该凸起24适于在导槽内移动。 

    上面描述了引导端23上设置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起、该凸起与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导槽或导轨)接合的具体示例。不过,引导端23与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之间的接合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式。例如,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肋导槽,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有利地,所述纵向肋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小。有利地,所述纵向肋可以直接限定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移动到所述开口11之外的距离。再如,引导端23上甚至可以不设置肋或凸起,壳体1的一部分内壁就用作引导部,此时,该引导部直接挤压引导端23的外壁以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22的宽度。 

    如图5中所示,每个凸块33的进入所述导向槽22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31的所述一端渐缩的形状,例如以斜面形式形成所述渐缩的形状。图5中示出了凸块33的所述端部设置有一个斜面的情形,但是,凸块33的所述端部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斜面以形成渐缩形状。另外,凸块33的所述端部可以为半圆柱面形式的渐缩形状。利用这样的渐缩形状,有助于在滑套2的引导端23与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之间的接合脱离时凸块33可以容易地进入到导向槽22内。 

    参见图3d、3e,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1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14,该凸块引导件可以为导向肋或导向槽的形式。凸块引导件14不仅有助于引导凸块沿壳体的纵向移动,而且可以保证凸块33与导向槽22对齐。在壳体1中,在凸块引导件14以及引导部均为导轨或导向肋的情况下,凸块引导件14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引导部的纵向长度,这有助于将采血针3容易地正确组装到壳体内。 

    有利地,所述壳体1的开口11与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盈配合,以防止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滑入所述壳体1内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在采血针装置已经使用之后,防止针头32露出或者容易地从开口11看见。如图3a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在所述开口11 附近还设置有棘爪15,参见图4,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的末端设置有棘爪配合槽26,所述棘爪15与所述棘爪配合槽26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不过,为了便于在组装时滑套2的所述一端21通过开口11,棘爪15可以形成有便于滑套2的所述一端21滑过的斜面,而棘爪15的阻挡滑套2的所述一端21滑入到壳体1内的端面则径向垂直于所述滑套2的内表面。 

    如图4中所示,所述滑套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27,所述挡块27限定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移动到所述开口11之外的距离。即,挡块27也防止滑套2完全从壳体1中滑出。 

    如图1a、图1b以及图2中所示,所述采血针装置100还包括端帽6,所述采血针3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34,该针头覆盖元件34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1的外部,其中,所述端帽6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34的端部接合以将端帽6覆盖所述开口11。 

    下面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针装置100的操作过程。 

    图6a示出了采血针装置100组装完成后的状态。此时,偏压部件4处于预压缩状态,滑套2的引导端23上的凸起部241、242上的凹口与壳体1内部的导轨部接合从而引导端23被壳体1内的导轨部朝向彼此挤压,由此导向槽22的宽度处于比较小的状态,此小宽度小于采血针3的凸块33的厚度,因此,采血针3的凸块33从而采血针3被偏压部件4挤靠在滑套2的引导端23上。 

    图6b示出了采血针装置100的采血针处于刺入状态的示意图。为了操作采血针3,需要首先取下端帽6、同时移除针头覆盖元件34,之后按压滑套2的所述一端21,基于该按压,滑套2在图中从上到下移动,凸起部241、242上的凹口与壳体内部的导轨部之间的接合随后释放,从而施加在引导端23上的挤压力释放,由此,引导端23由于弹性的作用而回复到其正常位置,例如图4中的没有弹性变形的位置,这样,导向槽22的宽度恢复到大于采血针3的凸块33的厚度,则此时,在偏压部件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采血针3的凸块33沿导向槽22朝向壳体1的开口11移动,从而采血针3的针头32处于露到壳体1的外部的刺入状态。 

    图6c示出了采血针装置100的采血针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在采 血针3由偏压部件4弹射之后,由于偏压部件4的回弹力,采血针3被偏压部件4拉回到壳体1内部。此时,由于滑套2上的棘爪配合槽26与开口11处设置的棘爪15,滑套2的所述一端21一直位于壳体1的外部。 

    需要指出的是,滑套2上的狭槽22可以不作为采血针3关于滑套2相对滑动的导向槽,而是仅仅起到使得滑套的另一端适于径向向内弹性变形。在此情况下,采血针3可以在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时,采血针的针体部31在偏压部件4的作用下抵靠滑套2的另一端;在滑套2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上面提到的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时,所述针体部31在偏压部件4的作用下在滑套内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狭槽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关 键  词:
    采血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采血针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0998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