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血针装置.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61966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2.26 CN 202619663 U *CN202619663U* (21)申请号 201220114788.5 (22)申请日 2012.03.23 201110267827.5 2011.09.09 CN A61B 5/151(2006.01) (73)专利权人 天津华鸿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经 二路225号航空产业园1号厂房C座一 层 (72)发明人 张立波 崔成哲 李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汤雄军 (54) 实用新。
2、型名称 采血针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针装置, 包括 : 壳体, 一 端形成开口 ; 滑套, 一端从开口延伸到壳体外部 ; 采血针, 包括针体部及针头, 滑套套设在采血针外 部, 采血针相对滑套移动以在开口处露出针头 ; 偏压部件, 一端与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 其 中 : 自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滑套的一端延伸设置有 两个导向槽, 导向槽将滑套的另一端分成可朝向 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 ; 针体部还包括相对 设置的两个凸块, 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 个导向槽移动 ; 壳体内部设置有与两个引导端接 合的引导部, 其与引导端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 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另一端处导。
3、向槽的宽度 以阻止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导向槽朝向滑 套的一端移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 可以防止采血针 误发射。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1/3 页 2 1. 一种采血针装置, 包括 : 壳体, 一端形成开口 ; 滑套, 适于在壳体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 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 壳体外部 ; 采血针, 包括针体部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 采血针适于。
4、相对滑套移动以在 所述开口处露出针头 ; 偏压部件, 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滑套设置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 所 述至少一个狭槽为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 第一位置, 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 所述针体部在 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 ;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 所述滑套 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 所述针 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2. 根据权利要。
5、求 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自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设置有两 个导向槽, 该两个导向槽将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分成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 ; 所述针体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 两个凸块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 向槽移动 ;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接合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引导端之间 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的宽度以阻止所述两个 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个引导端的末端具有径向向。
6、外的凸起, 所述凸起适于与所述引导部接合。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凹口, 而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轨, 所述凹口与 所述导轨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形成为接合斜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 所述凸起适于沿所述导槽移动。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个引导端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开槽, 所述开 槽将对应的凸起分为间。
7、隔开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 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 所述引导部包括 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和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 第二导轨部。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19663 U 2 2/3 页 3 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 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槽部。
8、和第二导槽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和 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导槽部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 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 向延伸的肋导槽, 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纵向肋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 渐变小。 13.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纵向肋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1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采血针装。
9、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的所述一端渐缩的形状。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以斜面或半圆柱面的形式形成所述渐缩的形状。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 所述偏压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采血针装置还包括端帽 ; 所述采血针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 该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的外部, 其中, 所述端帽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的端部接合以将端帽覆盖所。
10、述开口。 18. 根据权利要求 2-17 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 19. 根据权利要求 2-12 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滑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 所述挡块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 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2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 ; 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 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接合, 以挤压所述滑套的所 述另一端 ; 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 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不接合。 21. 根据权利要求 。
11、1-12 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盈配合, 以防止所述滑套 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 22. 根据权利要求 1-12 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开口附近还设置有棘爪, 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 末端设置有棘 爪配合槽,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19663 U 3 3/3 页 4 内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19663 U 4 1/5 页 5 采血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针装。
12、置, 特别是一种采血之后针头可缩回的采血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采血针装置, 例如 CN2678564Y 以及 CN201341887Y 中披露的采血针 装置中, 采用斜面配合结构引导采血针旋转到射出位置, 其结构相对复杂, 而且容易出现采 血针误发射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旨在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例如以相对简单的结构防止采血针误发 射, 提出本实用新型。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血针装置, 包括 : 壳体, 一端形成开口 ; 滑套, 适于在壳 体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 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 ; 采血针, 包 括针体部以。
13、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 采血针适于相对滑套移动以在所述开口处露出 针头 ; 偏压部件, 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 其中 : 所述滑套设 置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 所述至少一个狭槽 为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 所述 滑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 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 下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 ;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 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 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 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 的作用下沿所述滑套。
14、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0005 有利地, 所述至少一个狭槽包括自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 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 该两个导向槽将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分成 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 个引导端 ; 所述针体部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 两个凸块适于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 两个导向槽移动 ;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接合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与所 述引导端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而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的宽度以 阻止所述两个凸块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朝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 0006 可选地, 每一个引导端的末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 所述凸起适于与所述引导部 接。
15、合。 0007 有利地, 所述凸起上设置有凹口, 而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轨, 所述凹口与所述导轨配合。进一步地, 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形成为接合斜 面。 0008 有利地, 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 所述凸起适于沿所述导槽 移动。 0009 有利地, 每一个引导端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 开槽, 所述开槽将对应的凸起分为间隔开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 进一步地, 第一凸起 说 明 书 CN 202619663 U 5 2/5 页 6 部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 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 所述引导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 一凹口。
16、部和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的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 进 一步地, 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二导轨部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配合 的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可选地, 所述引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槽部 和第二导槽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适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部和所述第二 导槽部移动。 0010 可选地, 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 所述引导部为沿 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肋导槽, 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 有利地, 所述纵向肋沿 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可选地, 所 述纵向肋。
17、限定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0011 有利地, 所述滑套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 所述挡块限定所述滑套的所 述一端移动到所述开口之外的距离。 0012 有利地, 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的所 述一端渐 缩的形状。进一步地, 每个凸块的进入所述导向槽的端部以斜面或半圆柱面的形式形成所 述渐缩的形状。 0013 有利地, 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 所述端盖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 且所 述偏压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 0014 有利地, 所述采血针装置还包括端帽 ; 所述采血针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 该针头覆 盖元件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的。
18、外部, 其中, 所述端帽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的 端部接合以将端帽覆盖所述开口。 0015 有利地, 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 0016 有利地, 所述壳体的开口与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盈配合, 以 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具体地, 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开口附近还设 置有棘爪, 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末端设置有棘爪配合槽,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配合槽之 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 0017 可选地, 所述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 ; 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时, 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接合, 以挤压所述。
19、滑套的所述另一端 ; 在滑套处于所述第二 位置时, 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凸起不接合。 0018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可以防止采血针误发射。 附图说明 0019 图1a和图1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从不同角度示出 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组装在一起的结构图 ; 0021 图3a-图3f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壳体的结构图, 其中 图 3a 为壳体的开口端的端视图, 图 3b 为图 3a 中的 A-A 剖视图, 图 3c 为图 3a 中的 B-B 剖 视图, 图 3d 为壳体的端盖侧的端视图。
20、, 图 3e 为壳体的从端盖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 3f 为壳体的从开口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 0022 图 4 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滑套的立体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202619663 U 6 3/5 页 7 0023 图 5 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采血针的立体示意图 ; 0024 图 6a-6c 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采血针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 解释本。
21、实用新型, 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针装置, 包括 : 壳体, 一端形成开口 ; 滑套, 适于在壳体 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 且所述滑套的一端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 ; 采血针, 包括 针体部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 采血针适于相对滑套移动以在所述开口处露出针 头 ; 偏压部件, 所述偏压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的另一端固定接合, 其中 : 所述滑套设置 有从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向所述滑套的所述一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狭槽, 所述至少一个狭槽为 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提供径向向内变形的弹性,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 所述滑 套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
22、被挤压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 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作用下 抵靠所述滑套的另一端 ; 在滑套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 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 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 所述针体部在偏压部件的 作用下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0027 参照图 1a、 图 1b 以及图 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针装置 100 包括 : 壳体 1, 一 端形成开口 11 ; 滑套 2, 适于在壳体 1 内部沿壳体的轴向滑动, 且所述滑套 2 的一端 21 从所 述开口 11 延伸到所述壳体外部 ; 采血针 3, 包括针体部 31 以及设置在针体部的一端的针头 32, 采血。
23、针 3 适于相对滑套 2 移动以在所述开口 11 处露出针头 32 ; 偏压部件 4, 所述偏压部 件 4 的一端与所述针体部 31 的另一端 (与所述针体部 31 的一端相对, 另, 下文中, 一个部件 的一端与该部件的另一端表示在例如部件的纵向方向上相对的端部) 固定接合, 其中 : 自所 述滑套 2 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延伸设置有两个导向槽 22, 该两个导向 槽 22 将滑套 2 的所述另一端分成可朝向彼此弹性变形的两个引导端 23 ; 所述针体部 3 还 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 33, 两个凸块 33 适于在偏压部件 4 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 22 移 动 。
24、; 所述壳体 1 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引导端 23 接合的引导部 (下面详细描述) , 所述引导 部与所述引导端 23 之间的接合适于挤压两个引导端 23 而减小在滑套 2 的所述另一端处导 向槽 22 的宽度以阻止所述两个凸块 33 在偏压部件 4 的作用下沿两个导向槽 22 朝向所述 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移动。以上的 “固定接合” 表示偏压部件 4 推动采血针以及拉回采血 针时偏压部件 4 的一端不会从针体部 31 的另一端脱离。这里的偏压部件 4 优选为金属弹 簧或塑料弹簧, 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适于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体。凸块 33 与导向槽 22 的底部 接合可以限定采血针 3 的针。
25、头 32 露出壳体 1 的长度。 0028 图 1a、 图 1b 以及图 2、 图 6 中都示出了壳体 1 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 5。作为独立于 壳体 1 的部件, 在组装过程中, 端盖 5 适于可释放地安装到壳体 1 上。偏压部件 4 的另一端 固定在端盖 5 上, 这样, 端盖 5 起到了对偏压部件 4 定位的作用。另外, 偏压部件 4 也可以 一体地固定在端盖上。 0029 如图4中所示, 每一个引导端23的末端具有径向向外的凸起24, 所述凸起24适于 与所述引导部接合。更具体地, 每一个引导端 23 上设置有自所述引导端的末端朝向滑套 2 说 明 书 CN 202619663 U 7 。
26、4/5 页 8 的所述一端 21 延伸的开槽 25, 所述开槽 25 将对应的凸起 24 分为间隔开的第一凸起部 241 和第二凸起部 242。这里的开槽 25 有助于保持引导端 23 的弹性回复力。第一凸起部 241 上设置有第一凹口部 2411, 第二凸起部 242 上设置有第二凹口部 2421, 所述引导部包括分 别与所述第一凹口部 2411 和所述第二凹口部 2421 配合的沿所述壳体 1 的轴向延伸的第一 导轨部 12 和第二导轨部 13。所述第一导轨部 12 和第二导轨部 13 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凹口 部 2411 以及所述第二凹口部 2421 配合的初始段均形成为接合斜面 18, 。
27、这有助于凹口部与 导轨部配合。凸起 24 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凹口部 2411 和所述第二凹口部 2421, 在此情况 下, 整个凸起 24 可以在壳体 1 内部的导槽内移动。 0030 可选地, 尽管没有示出, 凸起24可以不分成两个凸起部, 在此情况下, 该凸起24上 可以设置有类似于图 4 中的第一凹口部 2411 的一个凹口, 相应地, 壳体 1 内部的引导部则 包括与该凹口配合的一个导轨, 有利地, 所述导轨的与所述凹口配合的初始段也可以形成 为接合斜面。不过, 在凸起 24 不分成两个凸起部的情况下, 壳体 1 内部的引导部也可以为 沿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导槽, 该凸起 24 适于在导槽。
28、内移动。 0031 上面描述了引导端23上设置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起、 该凸起与壳体1内部的引导部 (导槽或导轨) 接合的具体示例。不过, 引导端 23 与壳体 1 内部的引导部之间的接合也可以 采用其它的形式。 例如, 每一个引导端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纵向肋, 所述引 导部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肋导槽, 所述纵向肋适于与所述肋导槽接合。 有利地, 所述 纵向肋沿径向方向的厚度在从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到滑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有 利地, 所述纵向肋可以直接限定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移动到所述开口 11 之外的距离。再 如, 引导端 23 上甚至可以不设置肋或凸起, 壳体 。
29、1 的一部分内壁就用作引导部, 此时, 该引 导部直接挤压引导端 23 的外壁以减小在滑套的所述另一端处导向槽 22 的宽度。 0032 如图 5 中所示, 每个凸块 33 的进入所述导向槽 22 的端部具有朝向所述针体部 31 的所述一端渐缩的形状, 例如以斜面形式形成所述渐缩的形状。图 5 中示出了凸块 33 的所 述端部设置有一个斜面的情形, 但是, 凸块 33 的所述端部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斜面以形成渐 缩形状。 另外, 凸块33的所述端部可以为半圆柱面形式的渐缩形状。 利用这样的渐缩形状, 有助于在滑套 2 的引导端 23 与壳体 1 内部的引导部之间的接合脱离时凸块 33 可以容易地 。
30、进入到导向槽 22 内。 0033 参见图 3d、 3e, 所述壳体 1 内部还设置有沿壳体 1 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块引导件 14, 该凸块引导件可以为导向肋或导向槽的形式。凸块引导件 14 不仅有助于引导凸块沿壳体 的纵向移动, 而且可以保证凸块33与导向槽22对齐。 在壳体1中, 在凸块引导件14以及引 导部均为导轨或导向肋的情况下, 凸块引导件 14 的纵向长度大于所述引导部的纵向长度, 这有助于将采血针 3 容易地正确组装到壳体内。 0034 有利地, 所述壳体 1 的开口 11 与所述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的外表面之间存在过 盈配合, 以防止所述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滑入所。
31、述壳体 1 内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在采血 针装置已经使用之后, 防止针头 32 露出或者容易地从开口 11 看见。如图 3a 所示, 所述壳 体1内部在所述开口11 附近还设置有棘爪15, 参见图4, 所述滑套2的所述一端21的末端 设置有棘爪配合槽 26, 所述棘爪 15 与所述棘爪配合槽 26 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滑套的所述 一端滑入所述壳体内部。不过, 为了便于在组装时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通过开口 11, 棘爪 15 可以形成有便于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滑过的斜面, 而棘爪 15 的阻挡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说 明 书 CN 202619663 U 8 5/5 页 9 21 。
32、滑入到壳体 1 内的端面则径向垂直于所述滑套 2 的内表面。 0035 如图 4 中所示, 所述滑套 2 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块 27, 所述挡块 27 限定 所述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移动到所述开口 11 之外的距离。即, 挡块 27 也防止滑套 2 完全 从壳体 1 中滑出。 0036 如图 1a、 图 1b 以及图 2 中所示, 所述采血针装置 100 还包括端帽 6, 所述采血针 3 还包括针头覆盖元件34, 该针头覆盖元件34的端部延伸到所述外壳1的外部, 其中, 所述端 帽 6 的内部结构与所述针头覆盖元件 34 的端部接合以将端帽 6 覆盖所述开口 11。 0037 。
33、下面参照图 6 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针装置 100 的操作过程。 0038 图 6a 示出了采血针装置 100 组装完成后的状态。此时, 偏压部件 4 处于预压缩状 态, 滑套 2 的引导端 23 上的凸起部 241、 242 上的凹口与壳体 1 内部的导轨部接合从而引导 端 23 被壳体 1 内的导轨部朝向彼此挤压, 由此导向槽 22 的宽度处于比较小的状态, 此小宽 度小于采血针 3 的凸块 33 的厚度, 因此, 采血针 3 的凸块 33 从而采血针 3 被偏压部件 4 挤 靠在滑套 2 的引导端 23 上。 0039 图 6b 示出了采血针装置 100 的采血针处于刺入状态的示意图。
34、。为了操作采血针 3, 需要首先取下端帽 6、 同时移除针头覆盖元件 34, 之后按压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基于该 按压, 滑套2在图中从上到下移动, 凸起部241、 242上的凹口与壳体内部的导轨部之间的接 合随后释放, 从而施加在引导端 23 上的挤压力释放, 由此, 引导端 23 由于弹性的作用而回 复到其正常位置, 例如图4中的没有弹性变形的位置, 这样, 导向槽22的宽度恢复到大于采 血针 3 的凸块 33 的厚度, 则此时, 在偏压部件 4 的弹性力的作用下, 采血针 3 的凸块 33 沿 导向槽 22 朝向壳体 1 的开口 11 移动, 从而采血针 3 的针头 32 处于。
35、露到壳体 1 的外部的刺 入状态。 0040 图 6c 示出了采血针装置 100 的采血针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在采 血针 3 由偏 压部件 4 弹射之后, 由于偏压部件 4 的回弹力, 采血针 3 被偏压部件 4 拉回到壳体 1 内部。 此时, 由于滑套 2 上的棘爪配合槽 26 与开口 11 处设置的棘爪 15, 滑套 2 的所述一端 21 一 直位于壳体 1 的外部。 0041 需要指出的是, 滑套 2 上的狭槽 22 可以不作为采血针 3 关于滑套 2 相对滑动的导 向槽, 而是仅仅起到使得滑套的另一端适于径向向内弹性变形。在此情况下, 采血针 3 可以 在滑套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被挤压。
36、而径向向内弹性变形时, 采血针的针体部 31 在偏压部 件 4 的作用下抵靠滑套 2 的另一端 ; 在滑套 2 的另一端在壳体内部没有被挤压或者经受小 于在上面提到的第一位置处所受到的挤压力时, 所述针体部31在偏压部件4的作用下在滑 套内沿所述滑套朝向所述开口移动。 0042 狭槽 22 的数量可以为一个、 两个或更多个。 004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 本实用 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CN 202619663 U 9 1/5 页 10 图 1a 图 1b 图 2 图 3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19663 U 10 2/5 页 11 图 3b 图 3c 图 3d 图 3e 图 3f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19663 U 11 3/5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19663 U 12 4/5 页 13 图 5 图 6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19663 U 13 5/5 页 14 图 6b 图 6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619663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