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8102967
  • 上传时间:2020-01-06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76.9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95081.0

    申请日:

    20170626

    公开号:

    CN107158327A

    公开日:

    201709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P9/14,A61K31/045,A61K33/04,A61K31/19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P9/14,A61K31/045,A61K33/04,A61K31/19

    申请人:

    吕曙光

    发明人:

    吕曙光

    地址:

    264013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路39号烟台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优先权:

    CN201710495081A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伟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大黄25~50份、黄连20~40份、黄芩20~40份、黄柏10~20份、白芷10~20份、蒲公英30~60份、山豆根15~30份、莪术15~30份、王不留行15~30份、赤芍10~20份、冰片6~12份、芒硝15~30份、甘草15~30份。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重量份计,将各原料药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粉剂;向所得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不断搅动成糊状,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本发明用于治疗静脉炎等病症疗效快,治疗周期短,愈后不复发,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5%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25~50份、黄连20~40份、黄芩20~40份、黄柏10~20份、白芷10~20份、蒲公英30~60份、山豆根15~30份、莪术15~30份、王不留行15~30份、赤芍10~20份、冰片6~12份、芒硝15~30份、甘草15~3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30~40份、黄连25~35份、黄芩25~35份、黄柏12~26份、白芷12~26份、蒲公英40~50份、山豆根20~25份、莪术20~25份、王不留行20~25份、赤芍12~26份、冰片8~10份、芒硝20~25份、甘草20~2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40份、黄连30份、黄芩30份、黄柏15份、白芷15份、蒲公英40份、山豆根25份、莪术20份、王不留行20份、赤芍15份、冰片10份、芒硝20份、甘草20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还含有陈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按照所述重量份计,将原料药中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蒲公英、山豆根、莪术、王不留行、赤芍、冰片、芒硝、甘草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粉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得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不断搅动成糊状,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得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的加入时间为2~6h。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静脉炎分类:1、机械性静脉炎: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目前,治疗静脉炎的外敷药物很多,主要有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疗妥)、50%硫酸镁湿敷、中药敷药法等,这些疗法虽都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低,疗程长,效果不明显,患者痛苦大。

    本发明人长期致力于静脉炎、支架术后桡动脉炎、软组织炎症等的研究和治疗,通过千余人临床使用和随访调查,历经十二年不断研究和改进,并采用独特配伍、结合传统工艺和精心熬制,生产出具有治疗特色的静脉炎外用中药粉剂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治疗静脉炎方面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的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治疗静脉炎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25~50份、黄连20~40份、黄芩20~40份、黄柏10~20份、白芷10~20份、蒲公英30~60份、山豆根15~30份、莪术15~30份、王不留行15~30份、赤芍10~20份、冰片6~12份、芒硝15~30份、甘草15~3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30~40份、黄连25~35份、黄芩25~35份、黄柏12~26份、白芷12~26份、蒲公英40~50份、山豆根20~25份、莪术20~25份、王不留行20~25份、赤芍12~26份、冰片8~10份、芒硝20~25份、甘草20~25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大黄40份、黄连30份、黄芩30份、黄柏15份、白芷15份、蒲公英40份、山豆根25份、莪术20份、王不留行20份、赤芍15份、冰片10份、芒硝20份、甘草20份。

    作为改进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中药制剂中还含有陈醋。

    本发明原料药中,各原料药的药效原理为:

    大黄:清热解毒、逐瘀通络。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解毒。黄柏:清热燥湿、解毒。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豆根:清热消肿、解毒。

    白芷:散结消肿、生肌止痛。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芒硝:软坚散结、清热消肿。

    甘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照上述重量份计,将原料药中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蒲公英、山豆根、莪术、王不留行、赤芍、冰片、芒硝、甘草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粉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向所得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不断搅动成糊状,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向所得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的加入时间为2~6h。

    所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先将患处用温水擦洗干净,将所述膏药制剂取适量(根据患处大小)摊在布上加温软化,贴于患处,4~6小时后取下,每天一贴,十天为一疗程。

    作为一种改进,将患者的患处用温水擦洗干净,用新鲜马铃薯片涂擦后再贴敷所述膏药制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静脉炎、支架术后桡动脉炎、软组织炎症的病因,以及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改进,选用了包括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蒲公英、山豆根、莪术、王不留行、赤芍、冰片、芒硝、甘草等原料药制备成的治疗静脉炎的中药制剂,选用纯正中草药,各原料药之间相互组合和协同作用,具有显著的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去瘀生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局部皮肤组织红、肿胀、疼痛、坏死等症状,对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刺激血管内皮修复效果明显,治疗静脉炎等病症疗效快,治疗周期短,一贴见效,一般患者一疗程治愈,病情严重的患者2~3疗程治愈,愈后不复发,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5%以上。

    本发明采用陈醋调和粉剂后制备成膏药剂,加强祛瘀止痛效果,因此不仅效果更好而且制备的膏药制剂渗透力强,更容易到达病灶部位,治愈效果更快更好。

    本发明的膏药制剂在使用时,先将患者的患处用温水擦洗干净,用新鲜马铃薯片涂擦后再贴敷所述膏药制剂,患处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了药物到达病灶的时间和吸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含有原料:大黄40g、黄连30g、黄芩30g、黄柏15g、白芷15g、蒲公英40g、山豆根25g、莪术20g、王不留行20g、赤芍15g、冰片10g、芒硝20g、甘草2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含有原料:大黄30g、黄连25g、黄芩25g、黄柏12g、白芷12g、蒲公英40g、山豆根20g、莪术20g、王不留行20g、赤芍12g、冰片8g、芒硝20g、甘草2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含有原料:大黄35g、黄连30g、黄芩35g、黄柏26g、白芷26g、蒲公英50g、山豆根25g、莪术25g、王不留行25g、赤芍26g、冰片10g、芒硝25g、甘草2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含有原料:大黄35g、黄连28g、黄芩32g、黄柏22g、白芷22g、蒲公英46g、山豆根22g、莪术22g、王不留行22g、赤芍20g、冰片9g、芒硝22g、甘草22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原料药配比计,将原料药中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蒲公英、山豆根、莪术、王不留行、赤芍、冰片、芒硝、甘草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粉剂。

    实施例6

    向实施例5的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加入时间为5~6h,不断搅动成糊状,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

    实施例7

    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方法,按照实施例2的原料药配比计,将原料药中的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蒲公英、山豆根、莪术、王不留行、赤芍、冰片、芒硝、甘草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粉剂。

    实施例8

    向实施例7的粉剂中徐徐加入陈醋,加入时间为3~4h,不断搅动成糊状,得到治疗静脉炎的外用膏药制剂。

    实施例9

    将实施例6或8制备的膏药制剂,先将患处用温水擦洗干净,将所述膏药制剂取适量(根据患处大小)摊在布上加温软化,贴于患处,4~6小时后取下,每天一贴。具体实验病例如下。

    病例

    1.赵XX,女,78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心慌不适3天”入院,入院查心电图: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胺碘酮转复期间不慎药物外渗,导致外渗部位红肿疼痛,予本发明的外敷中药膏药剂治疗,贴于患处,每天一贴,3天后红肿疼痛明显减轻,1周后完全恢复。

    2.赵XX,,女,80岁,2012年3月以“发作性晕厥2月余,再发11小时”入院,入院查动态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偶发室性早搏,ST-T改变结合临床。治疗上予局麻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的红肿疼痛,予本发明的外敷中药膏药剂治疗,贴于患处,每天一贴,2天后疼痛明显减轻,5天后红肿消退。

    3.戴XX,男,44岁,2013年突发下肢局部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皮肤表面紧张炽热,向四周蔓延,伴烧灼感,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丹毒,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贴敷本发明的中药膏药制剂,每天一贴,一天后烧灼感明显减轻,坚持贴敷10天后完全治愈。

    4.姜XX,20年前饮食不当出现右足MTP1关节红肿热痛,于栖霞当地医院查“血尿酸偏高”,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贴敷本发明的中药膏药剂后当天疼痛减轻,3天后能下地行走自如,连续贴敷半月,至今疼痛未再反复。

    5.高XX,男,25岁,2016年10月12日下午打篮球时不慎摔倒,导致右踝关节挫伤,红肿疼痛难耐,夜不能眠,于当地医院行X片示:软组织损伤,骨质未见异常。予本发明的中药膏药剂贴敷,当天红肿消退,第2天疼痛明显缓解,5天后行动自如。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静脉炎 外用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静脉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1029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