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治疗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深度测序技术的应用,人们发现哺乳动物细胞中多于95%的转录序列为非编码核糖核酸(noncodingRNA,ncRNA)。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具有生物学调控功能的RNA分子,它可通过参与mRNA的稳定和翻译水平的调节、蛋白质的运输、RNA的加工和修饰以及影响染色体的结构等机制,调控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同时与一些重要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关。非编码RNA包括短非编码核糖核酸(包括siRNA、miRNA、piRNA)和长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lncRNA)。长度大于200个碱基(200nt)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目前长度小于5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如microRNA、siRNA和piRNA)等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具有功能的长非编码RNA的研究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的新用途,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在制备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用SOLiD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确定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存在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http://www.noncode.org],并发现糖尿病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背根神经节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与神经功能与病理变化有关。
本发明通过观察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处理后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为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在制备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并发疾病的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在注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核糖核酸后,2型糖尿病模型组DRG中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表达降低,同时在注射干扰试剂后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和热敏痛阈值升高,且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表明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可对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并发疾病产生作用,改善神经的损伤现象。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核糖核酸处理后同时可下调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因此,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具有对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的改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2型糖尿病大鼠制模过程中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变化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NCsi)对照组。其中*p<0.05,**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2为2型糖尿病大鼠制模过程中的热缩足反射阈值变化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热敏痛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其中*p<0.05,**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3为2型糖尿病大鼠制模过程中的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变化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其中*p<0.05,**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4为2型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DRG)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DRG上调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水平。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图4(a)为RT-PCR实验结果图,图4(b)为实验数据分析比较柱状图,其中**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5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变化检测结果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上调的血清TNF-α变化水平。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其中**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6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下调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水平。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其中**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图7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图。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后可升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下调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实验分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2型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RNA处理组;2型糖尿病模型+乱序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组。其中**p<0.01表示和正常组比较,##p<0.01表示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用本技术领域公知的方法,制成适用于制备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并发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口服、注射、含片或其它局部或全身用药剂型的含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制剂。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和分组。
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南昌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200g左右,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trl)8只,喂以基础饲料;其余大鼠(52只)为糖尿病造模组,喂以高糖高脂饲料(高糖高脂饲料配方:基础饲料66.5%,蔗糖20%,猪油10%,胆固醇2.5%,胆酸钠1%,做成球状放在恒温鼓风干燥箱中80℃干烤2天)。第5周末,所有大鼠测体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后,造模组大鼠空腹腹腔注射STZ30mg/kg(STZ溶液的配制:临用前将STZ溶解于4℃冰箱预冷的pH为4.2的0.1mol/L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中,配制成2.5g/L的STZ溶液),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0.1mol/L,pH为4.2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第6周末测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且餐后血糖<11.1mmol/L的造模组大鼠再次给予空腹腹腔注射STZ30mg/kg。第7周末测血糖,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为成模标准。
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RNA干扰(siRNA)序列由Invitrogen(Carlsbad,CA)公司提供,靶序列为5’-GAATGTTGGTCATATCAAA-3’;阴性对照scrambledsiRNA(CNsi)购至Invitrogen(Carlsbad,CA)公司。在体转染试剂由EntransterTM公司提供。根据EntransterTM在体转染说明书,实验第7周末对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siRNA在体小干扰实验。
在第7周末将糖尿病造模成模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糖尿病模型+生理盐水组(DM+NS),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处理组(DM+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si),糖尿病模型+scrambledsiRNA(乱序小干扰核糖核酸)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siRNA,NCsi)组(DM+NCsi)。DM+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si和DM+NCsi的大鼠分别给予舌下静脉注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siRNA和NCsiRNA。前期的Ctrl和DM组舌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成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trl+NS)和糖尿病模型+生理盐水组(DM+NS)。1周后测血糖后取材(背根神经节)。
2.药物与试剂。
链脲佐菌素(Sigma公司),动物体内转染试剂(EntransterTM-invivo)。
3.主要仪器。
罗康全活力型血糖仪(德国罗氏公司);Softron智能无创血压计-鼠记测仪(Gene&I公司);消毒纱布、手巾、棉签等,碘酒及75%酒精,手术器械包:剪刀、眼科小弯镊、血管钳、丝线、有齿镊等。
4.体重测定。
分别于第1,5,7,8周末测量各组大鼠体重,每次测量的时间及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5.血糖的测定。
分别于第1,5,7,8周末测量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次测量的时间及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测血糖时,先将大鼠固定,用酒精棉球擦拭大鼠尾巴,然后用消毒剪刀剪去尾尖2-3cm,将尾巴上的血直接滴在已准备好的安装在血糖仪上的血糖试纸上。采血结束后,用碘伏消毒大鼠尾巴伤口。
6.大鼠行为学测定。
分别于第1,5,7,8周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每次测量的时间及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1)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检测:采用的装置为VonFrey细丝。将大鼠置于长宽高为20cm×10cm×30cm的透明有机玻璃盒中,并放在铁丝网上,此装置高于实验台,以便能够清楚地观察大鼠足底,适应半个小时后进行检测。VonFrey的折力分别为0.008、0.02、0.04、0.07、0.16、0.4、0.6、1.0、1.4、2.0、4.0、6.0、8.0、10.0、15.0、26.0。用细丝刺激大鼠右足底,每只大鼠每个力度试验10次,相邻两次测试的间隔时间至少为30秒,刺激引起的反应(如舔足、甩腿等)完全消失后才可以进行下次试验。测量时从最小力度开始,直到某个力度刺激大鼠引起反应的次数大于5次时,记下此力度,即为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大于26.0g时记为26.0g。
(2)热痛敏缩足反射阈值的检测:本测试采用的仪器是BME-410C型全自动热痛刺激仪。将与上述相同的玻璃盒放在3mm厚的玻璃板上,大鼠置于玻璃盒中,待适应30分钟后进行测试。采用热辐射照射大鼠右足底,记录从照射到出现抬腿的时间,即TWL。为防止组织损伤,切断时间为30s。
7、大鼠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测定。
分别于第1,5,7,8周末测量各组大鼠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前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俯卧固定,顺向法测定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刺激环状电极位于尾巴远端,刺激电极阴极(黑色)置于尾神经近端、阳极电极(红色)置于远端,两者相距1cm;记录环形电极位于刺激点近端10cm处。接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刺激强度固定为1.2mA。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间距离(10cm)×10/潜伏期(ms),波幅测定取峰-峰值。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结果。
8、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1)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所有器械均经DEPC处理。在第8周末取材,分别取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用DEPC处理过的PBS冲洗,置于RNAStore液中﹣20℃保存,提取RNA时将神经节取出移至加有1mlTrizol匀浆器中,研磨后转移到1.5ml的无核酶离心管中,加入0.2ml氯仿,剧烈震荡15s,静置3min,,低温离心12000g×15min,收集上层无色液相,加入与液相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常温静置25min,沉淀RNA,之后4℃离心12000g×10min,弃上清,在管底可见少许白色沉淀为RNA,加入1ml无核酶水配置的75%乙醇,充分洗涤RNA。4℃离心5000g×3min后,吸弃上清液,倒置2分钟,略干燥(切勿过分干燥,否则RNA不溶于水),加20μl无RNase水溶解沉淀。采用50μl逆转录反应体系:无核酶水11.75μl,5×buffer10μl,dNTP3μl,OligDT2μl,MMLV2μl,Rnasin1.25μl,RNA样本20μl,共50μl,离心,恒温37℃水浴1小时。
(2)设计引物:参考文献设计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引物序列。本发明选用β-actin作为标准内参,引物序列分别为:
(3)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体系(共30μl):
(4)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
(5)琼脂糖凝胶电泳:制备1.5%琼脂糖凝胶,用移液枪取PCR产物按10μL/孔进行上样,电泳缓冲液为1×TAE,电压100V,电流300mA,电泳时间40min,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分析数据。用β-actin作为内参对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密度进行标化。
9、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
(1)血清准备:在第8周末,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后,仰卧位固定经颈动脉取血,离心管收集血液后室温静置30min,3000g离心10min,取上清(即血清),分装后-20℃保存;
(2)检测前20分钟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和血清,平衡至室温。并取出所需的板条,剩余的板条密封后放于4℃保存;
(3)标准曲线的建立:设立8个标准孔,每孔设立3个复孔作为取平均值。每孔中加入试剂盒中的样品稀释液100μl,之后第一孔加入标准品100μl,混匀后取出100μl加入到第二个孔中,如此反复对半稀释到第7孔,混匀后,从第7孔中吸取100μl弃去,每孔体积均为100μl,第8个孔为空白对照;
(4)加样:在剩下的干净板条孔中加入待测血清100μl,并设立3个复孔作为对照;
(5)反应板置于37℃反应120min;
(6)洗板:用试剂盒中的洗涤液充分洗涤反应板4-6次,最后在滤纸上印干液体。
(7)在每孔中加入100μl第一抗体工作液;
(8)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于37℃作用60min;
(9)洗板:用试剂盒中的洗涤液充分洗涤反应板4-6次,最后在滤纸上印干液体;
(10)在每孔中加入100μl酶标抗体工作液;
(11)反应板充分混匀后置于37℃作用60min;
(12)洗板:同上;
(13)在每孔中加入100μl底物液,置于37℃避光作用10min;
(14)在每孔中加入150μl终止液混匀;
(15)测450nm处吸光度。
10、氧化应激水平测定。
10.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CAT分解H2O2的反应可以通过加入钼酸铵而迅速中止,剩余的H2O2与钼酸铵作用可以生成一种淡黄色的络合物,于405nm处测定其生成量,可以计算出CAT的活力,以每毫升血清每秒钟分解的1μmol的H2O2的量为一个活力单位。由南京建成公司提供的CAT试剂盒中包含以下试剂:
试剂一:液体100ml1瓶,4℃保存;
试剂二:底物液体10ml1瓶,4℃保存;
试剂三:显色粉剂1瓶,临用前加双蒸水至100ml溶解,4℃保存;
试剂四:液体10ml1瓶,4℃保存。
操作步骤如下:
CAT活力计算公式为:
10.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通过黄嘌呤及黄嘌呤氧化酶反应系统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后者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呈紫红色,测定其吸光度。当被检样品中含有SOD时,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专一的抑制作用,使其形成的亚硝酸盐减少。通过公式可计算求出被检样品的SOD活力。由南京建成公司提供的SOD试剂盒中包含以下试剂:
试剂一:贮备液10ml1瓶,用时加双蒸水稀释到100ml,4℃保存;
试剂二:液体10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10ml1瓶,4℃保存;
试剂四:液体350μlx2支,4℃保存;4号稀释液10ml1瓶,用时二者按1:14稀释;
试剂五:粉剂1支,用时加70-80℃双蒸水75ml溶解备用;
实际六:粉剂1支,用时加双蒸水75ml溶解备用;
显色剂的配制:按试剂五:试剂六:冰乙酸=3:3:2的体积比配显色剂。
操作步骤如下:
SOD活力计算公式为:
11、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之间差异性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差异。
二、结果。
(一)行为学结果。
各组大鼠造模中均未见肢体运动障碍和自残现象。造模前测定各组间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F3,28=2.15)。
1、机械痛敏(MWT)测定结果。
在给予糖尿病饮食4周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开始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其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F3,28=2.67);给予STZ腹腔注射后2周,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F3,28=21.87);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处理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1.67),而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13.54);而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15.36),但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2.96)(见图1)。
2、热痛敏(TWL)测定结果。
在给予糖尿病饮食4周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热缩足反射阈值开始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其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F3,28=1.54);给以STZ腹腔注射后2周,糖尿病模型大鼠组的热缩足反射阈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F3,28=13.32);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处理后,热缩足反射阈值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2.71),与糖尿病模型大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12.36);而给以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10..76),但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2.36)(见图2)。
(二)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在给以糖尿病饮食4周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F3,28=1.89);给以STZ腹腔注射后2周,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尾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F3,28=21.37);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RNA小干扰RNA处理后,尾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1,14=1.44),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32.56);而给以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F1,14=26.57),但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1.16)(见图3)。
(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RT-PCR检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表达。
采用凝胶成像系统软件分析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RT-PCR结果表明:糖尿病模型组背根神经节(DRG)中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F1,18=34.35),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8=2.98),而与糖尿病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1,18=43.21)。糖尿病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F1,18=15.71),而与糖尿病模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1,18=3.28)(见图4)。
(四)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
根据试剂盒标准品的浓度梯度:500pg/ml、250pg/ml、125pg/ml、62.5pg/ml、31.25pg/ml、15.625pg/ml、7.8125pg/ml的lg值和其测定的OD值作标准曲线作图,由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Y=0.259Lg(X)-0.315,R2=0.962(Y表示样品TNF-α的OD值,X表示样品浓度),将Y值带入,得出各组血清TNF-α:糖尿病模型组的TNF-α浓度明显比对照组增高(p<0.01,F1,14=22.98);而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处理后,TNF-α浓度比糖尿病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F1,14=45.34),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1,14=2.98);糖尿病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的TNF-α浓度与糖尿病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F1,14=2.53)(见图5)。
(五)氧化应激测定结果。
1、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
结果分析表明,糖尿病模型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F1,14=26.76);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组与糖尿病模型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1,14=13,46),而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2.97),糖尿病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1.84)(见图6)。
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
结果分析表明,糖尿病模型组和糖尿病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1,14=57.88),糖尿病模型+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核糖核酸组与糖尿病模型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F1,14=21.33),而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3.01),糖尿病模型+乱序小干扰处理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14=2.66)(见图7)。
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注射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核糖核酸后,2型糖尿病模型组DRG中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表达降低,同时观察到在注射干扰试剂后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和热敏痛阈值升高,且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表明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可对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并发疾病产生作用,改善神经的损伤现象。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的小干扰核糖核酸处理后同时可下调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因此,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小干扰RNA具有对神经组织长非编码核糖核酸NONRATT021972功能异常及并发疾病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