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94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06 CN 203749417 U (21)申请号 201420110501.0 (22)申请日 2014.03.12 A61B 5/1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文龙 地址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北路 21 号 唐山市第二医院 专利权人 赵刚 (72)发明人 张文龙 赵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代理人 明淑娟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剖学用测量尺, 特别是用 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它包括测量臂, 。
2、操作臂, 卷 尺, 操作臂上连接测量臂, 测量臂中的第一测量臂 和第二测量臂两者结构相同, 第一测量臂和第二 测量臂两者呈上、 下完全重合在一起的结构 ; 操 作臂中的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铰接, 第一操 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两者的长度相等, 第二操作臂 上装有卷尺, 卷尺伸出端装在第一操作臂上。 将第 一、 第二测量臂部分伸入到解剖组织内 ; 第一、 第 二操作臂使两者呈张开状态, 卷尺的一端也随第 一操作臂移动, 第一、 第二测量臂张开与第一、 第 二操作臂同样的角度, 第一、 第二测量臂卡住所需 测量结构 ; 从卷尺上读取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 : 操作简单, 测量精确的优点。 (51。
3、)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49417 U CN 203749417 U 1/1 页 2 1. 一种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包括测量臂, 操作臂, 卷尺, 其特征在于 : 操作臂上连 接测量臂, 测量臂中的第一测量臂和第二测量臂两者结构相同, 第一测量臂和第二测量臂 两者呈上、 下完全重合在一起的结构或两者左、 右相接触的结构 ; 操作臂中的第一操作臂和 第二操作臂通过销轴铰接, 。
4、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两者的长度相等, 第二操作臂上装有 卷尺, 卷尺伸出端装在第一操作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第二操作臂和第一操 作臂两者远离测量臂的延伸端分别设置有尖端凸起点, 两者的凸起点相重合设置 ; 第一测 量臂或第二测量臂的对称中心与凸起点、 销轴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或 : 第一测量臂和 第二测量臂两者的对称中心与凸起点、 销轴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第一操作臂的凸起点 与卷尺 “0” 刻度线相对齐 ; 第二操作臂与第一操作臂两者呈完全重合状态设置。 。
5、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第二操作臂远离第二 测量臂的延伸端装有卷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特在于 : 第一操作臂靠近第一 测量臂的一端与第二操作臂铰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操作臂的延伸端到销 轴轴心的长度是测量臂的延伸端至销轴轴心长度的十倍或二十倍。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卷尺由金属制成, 最小 测量长度是 0.5 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其特征在于 : 操作臂外侧装有操作 。
6、手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49417 U 2 1/3 页 3 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剖学用测量尺, 特别是一种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背景技术 0002 解剖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微细血管、 神经的直径、 长度等数据。由于解剖结构精 细, 测量范围经常在几毫米, 甚至不足 1 毫米。常规测量尺达不到测量精确度, 而且不能测 量管状结构的直径, 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到 0.02 毫米, 但对于深部结果的测量, 操作十分不 便, 而且游标和主尺间摩擦力较大, 测量精细结构时常常被测量结构卡压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
7、简便精确测量的测量卡尺及测量方法。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包括测量臂, 操作臂, 卷尺, 操作臂上连接测量臂, 测 量臂中的第一测量臂和第二测量臂两者结构相同, 第一测量臂和第二测量臂两者呈上、 下 完全重合在一起的结构或两者左、 右相接触的结构状态 ; 操作臂中的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 作臂通过销轴铰接, 第一操作臂与第二操作臂两者的长度相等, 第二操作臂上装有卷尺, 卷 尺伸出端装在第一操作臂上。 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 : 操作简单, 测量精确的优 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 00。
8、08 第二操作臂和第一操作臂两者远离测量臂的延伸端分别设置有尖端凸起点, 两者 的凸起点相重合设置 ; 第一测量臂或第二测量臂的对称中心与凸起点、 销轴的中心位于同 一条直线上, 或 : 第一测量臂和第二测量臂两者的对称中心与凸起点、 销轴的中心位于同一 条直线上。 0009 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的凸起点与卷尺 “0” 刻度线相对齐 ; 第二操作臂与第一 操作臂两者呈完全重合状态设置。 0010 第二操作臂远离第二测量臂的延伸端装有卷尺。 0011 第一操作臂靠近第一测量臂的一端与第二操作臂铰接。 0012 操作臂的延伸端到销轴轴心的长度是测量臂的延伸端至销轴轴心长度的十倍或 二十倍。 00。
9、13 卷尺由金属制成, 最小测量长度是 0.5 毫米。 0014 操作臂外侧装有操作手柄。 001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 0016 首先, 将第一、 第二测量臂部分伸入到解剖组织内 ; 其次, 再操作第一、 第二操作臂 使两者呈张开状态, 卷尺的一端也随第一操作臂移动, 第一、 第二测量臂也张开与第一、 第 二操作臂同样的角度, 第一、 第二测量臂卡住所需测量结构 ; 即可以从第二操作臂的卷尺上 说 明 书 CN 203749417 U 3 2/3 页 4 读取数据。 0017 上述测量方法, 操作简单, 读取数据准确。 0018 优选测量方法是 : 0019 从第二操作臂上所读。
10、取的数据除以 10 或除以 20, 即得到所测量部位的确切值。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张开时的读数状态图。 0022 图 3 是图 2 中的 B 部放大图。 0023 图 4 是图 1 中的 A 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实用新型 : 0025 一种用于解剖学测量的卡尺, 参见附图 1、 附图 2 和附图 3, 图中 : 第一测量臂 1、 第 二测量臂 2、 销轴 3、 第一操作臂 4、 第二操作臂 5、 卷尺 6、 第二操作柄 7、 第一操作柄 8、 第二 凸起点 9、 第一凸起点 10、 标线 。
11、11、 角度盘 12。 0026 本实施例中, 第一操作臂 4 上连接第一测量臂 1, 第二操作臂 5 上连接第二测量臂 2。 0027 第一测量臂 1 和第二测量臂 2 两者结构相同, 第一测量臂 1 和第二测量臂 2 两者 呈上、 下完全重合在一起的结构。 0028 第一操作臂 4 和第二操作臂 5 通过销轴 3 铰接, 第一操作臂 4 与第二操作臂 5 两 者的长度相等, 第二操作臂 5 上装有卷尺 6, 卷尺 6 的伸出端装在第一操作臂 4 上。卷尺 6 由金属制成, 最小测量长度是 0.5 毫米。 0029 第二操作臂 5 和第一操作臂 4 两者远离第二测量臂 2 和第一测量臂 1 。
12、的延伸端分 别设置有尖端凸起 : 第二凸起点 10 和第一凸起点 9 (图 1 中所示) , 第二凸起点 10 和第一凸 起点 9 相重合设置。 0030 第一测量臂 1 或第二测量臂 2 的对称中心与第一凸起点 10、 第二凸起点 9、 销轴 3 的回转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31 第一操作臂 4 的第一凸起点 10 与卷尺 6 的 “0” 刻度线相对齐 ; 第二操作臂 5 与第 一操作臂 4 两者呈完全重合状态设置。 0032 第二操作臂 5 远离第二测量臂 2 的延伸端装有卷尺 6 ; 第一操作臂 4 靠近第一测 量臂 1 的一端与第二操作臂 5 通过过销轴 3 铰接。 0033 第。
13、一操作臂 4 的延伸端到销轴 3 轴心的长度是第一测量臂 1 的延伸端至销轴 3 轴 心长度的十倍 ; 第二操作臂 5 的延伸端到销轴 3 轴心的长度是第二测量臂的延伸端至销轴 3 轴心长度的十倍。第一操作臂 4 和第二操作臂 5 的铰接端呈半圆结构, 销轴 3 的轴心与半 圆结构同心设置。 0034 为了便于操作, 在第一操作臂 4 和第二操作臂 5 的外侧上分别连接半环状结构的 第一操作柄 8 和第二操作柄 7。 0035 为了便于测量精确, 第一测量臂1和第二测量臂2的直径小于1毫米 ; 第一操作臂 说 明 书 CN 203749417 U 4 3/3 页 5 4 和第二操作臂 5 的接。
14、触面要求配合紧密, 能够在外力的情况下才能使两者处于张开角度 的状态。 0036 当实际需要, 为了进一步得到分离角度值, 也可以在第一操作臂 4 上设置标线 11, 标线 11 的一端与第一凸起点 10 相重合, 当第一操作臂 4 和第二操作臂 5 两者处于重合状 态时, 标线 11 的另一端与角度盘 12 的 “0” 度相对应 ; 当第一操作臂 4 在外力的作用下与第 二操作臂 5 转动相对角度时, 即可以通过标线 11 与销轴 3 上的角度盘 12 所对应的角度值 读出数据。 0037 本实施例的测量方法是 : 首先, 将第一、 第二测量臂 1、 2 部分伸入到解剖组织内 ; 其次, 再。
15、操作第一、 第二操作臂4、 5使两者呈张开状态, 张开角度60; 卷尺6的一端也随第 一操作臂 6 移动, 第一、 第二测量臂 1、 2 也张开与第一、 第二操作臂 4、 5 同样的角度, 第一、 第二测量臂 4、 5 卡住所需测量结构 ; 即可以从第二操作臂 5 上卷尺 6 的第二凸起点 9 上读 取数据 ; 从第二操作臂 5 上所读取的数据除以 10, 即得到所测量部位的确切值。 0038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将第一测量臂1和第二测量臂2两者制作成呈左、 右两端面 相接触的结构 ; 则需要将第一测量臂4和第二测量臂5两者也制作成左、 右端面相接触的结 构, 第一测量臂 4、 第二测量臂 。
16、5 两者的对称中心与销轴 3 的中心以及第一测量臂 1、 第二测 量臂2的对称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 第一操作臂4和第二操作臂5上不必再设置凸起点, 以第一测量臂 4 和第二测量臂 5 两者的接触面作为对称中心 ; 卷尺 6 的 “0” 刻度线与第一 操作臂 4 上与第二操作臂 5 的接触边相对应 (第一操作臂 4 和第二操作臂 5 的横断面分别 呈矩形结构) 。 0039 第二操作臂 5 还可以制作成上、 下分层的结构, 第一操作臂 4 置于第二操作臂上、 下层之间 ; 两层第二操作臂 5 的厚度总和等于第一操作臂 4 的厚度 ; 卷尺 6 将第二操作臂 5 的上、 下两层连接。 说 明 书 CN 203749417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49417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4941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