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式细胞采集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式细胞采集器.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51604.8 (22)申请日 2016.01.26 A61B 10/02(2006.01) (71)申请人 陆海鹤 地址 201899 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 718 弄 3 号 601 室 (72)发明人 陆海鹤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吴林松 (54) 发明名称 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57) 摘要 一种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包括主体装置和附 属装置, 所述附属装置附着在主体装置的侧面 ; 所述主体装置用于抽吸并存放细胞, 所述附属装 置中通过气压作为动力并带动所述主体装置中的 器件移。
2、动协助在所述主体装置中产生负压以便 通过采集口将细胞采集到所述主体装置中。本发 明通过开闭副针筒侧面的副出气口可以实现对主 针筒内负压量的调节, 既保留了单人操作的优点, 又规避了单人操作的局限性。有利于实现完美和 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 得, 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使细针穿 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本发明 能够极大地降低各种危险的发生, 提高穿刺活检 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05496471 A 2016.04.20 CN 。
3、105496471 A 1.一种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装置和附属装置, 所述附属装置附着 在主体装置的侧面; 所述主体装置用于抽吸并存放细胞, 所述附属装置中通过气压作为动 力并带动所述主体装置中的器件移动协助在所述主体装置中产生负压以便通过采集口将 细胞采集到所述主体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装置包括主针筒(11)、 主针栓(12)和主把手(13), 所述主针栓(12)位于主针 筒(11)内, 所述主把手(13)位于主针栓(12)的一端; 所述附属装置包括副针筒(21)、 副针栓(22)和副把手(23), 所述副针栓(22。
4、)位于所述 副针筒(21)内, 所述副把手(23)位于所述副针栓(22)的一端; 所述副把手(23)和所述主把 手(13)通过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将两者连接一体以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针筒(21)上设有主出气口(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出气口(24)设有滑轨封门(2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针筒(21)上设有进气口(2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口(25)上设有螺纹以便与气源的出口对接并加以固定、 密闭。 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针筒(21)上设有若干个副出气口(2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出气口(26)上设有螺纹以便通过外接副出气口螺帽(32)控制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针栓(12)与主把手(13)之间设置有主阶梯过渡段; 所述副针栓(22)所述副把手 (23)之间设置有副阶梯过渡段; 设置连接装置嵌入该主、 副阶梯过渡段中对两者加以连接 固定, 从而使得所述主针栓(12)、 副针栓(22)一体联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
6、述连接装置为连接夹(3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96471 A 2 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涉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临床用采集装置, 尤其是细胞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缩写FNAC)是利用细 针穿刺吸取病灶部位中的细胞等成分作涂片, 观察其肿瘤与非肿瘤细胞形态改变和间质变 化的一种细胞诊断学。 在实施过程中, 根据肿瘤质地及其性质, 目前可分别采用10cm左右规 格的一次性注射器行穿刺术。 通过病人体表, 吸取可触及的肿块病。
7、变, 或通过X线、 B超、 CT及 核素扫描等导向对深部脏器病变进行针吸, 吸取微小组织成分(包括细胞、 间质或其他伴随 物)进行细胞形态学诊断, 亦可进行活细胞的一系列相关细胞学技术研究。 0003 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方法简便、 安全、 快速, 敏感性好, 确诊率高, 可信度强, 且对病 人近乎无创伤性, 现已成为临床疾病的重要诊断学方法之一。 0004 细胞学诊断最大的优越性在于能以形态学依据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 其操作及诊 断方法简便、 安全、 直观, 是目前任何其他术前检查难以比拟的, 针吸细胞学主要有以下优 点: 0005 1.一般不需特殊设备, 易于在各级医疗部门开展。 0006 2。
8、.细针穿刺近乎对机体无损伤, 局部不遗留瘢痕, 出血感染机会甚少, 病人痛苦 小, 易于被病人接受。 对深部病变以及神经, 血管丰富的要害部位, FNAC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和可行性。 0007 3.涂片细胞新鲜, 不易产生变性及自溶现象; 细胞不易发生人为挤压等损伤, 形态 结构清晰, 有利于镜下的准确识别和鉴别诊断。 对于较典型的细胞学病例的诊断快速, 通常 病人立等可取其诊断结果。 0008 4.对于某些一次阴性或可疑的诊断, 可即时重复和多部位取材检查, 并便于随诊、 动态观察和疗效观察。 0009 5.对病变的良恶性确诊率高。 具有较丰富经验的临床细胞学诊断医师通常确诊率 可高达95以。
9、上, 病变分型确诊率可达80以上。 0010 6.应用范围广, 几乎适用于机体的任何部位病变。 通过X线、 B超、 CT和MRI等影像学 定位引导下, 可对身体各深部器官组织进行穿刺细胞学诊断。 0011 7.吸出物为活组织, 可用于其他的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 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 检查。 0012 8.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诊断方法互为补充。 0013 9.某些病变如乳腺囊肿, 涎腺潴留囊肿等, 穿刺可达治疗作用。 0014 大量资料表明, 尽管FNAC有许多优点, 但仍有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误诊, 通常假阴性 大于假阳性。 主要原因与病变取材满意程度、 制片是否得当和细胞学工作者的诊断水平等 。
10、密切相关。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496471 A 3 0015 由于细针穿刺的组织量及其细胞成分较少, 标本中的组织形态和细胞间质结构大 部分或完全丧失, 因而不能反映病变类型的全貌; 对癌瘤生长组织的特异性诊断和分析, 判 断转移灶的组织来源有的病例尚存局限性。 0016 临床细胞学是一种诊断性而非筛选性技术, 有其可贵的优势与某些局限性之处。 为了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 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的环节: 完美和准确的穿刺技术以 及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得; 优质的涂片和染色效果;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 涂片的准确分析。 同时, 不仅强调临床医师对临床细胞学的兴趣和信心,。
11、 更要重视细胞学诊 断者的自身知识更新、 不断丰富诊断经验。 0017 目前国内外的研发机构大多在研究如何提高针头吸附细胞的能力, 但是如果缺少 必要的负压吸引, 则对于穿刺抽吸结节, 尤其是一些比较坚硬及缺乏血供的结节, 其细胞始 终难以得到有效的吸附, 无法提高确诊率。 然而遗憾的是, 尚无合适的具有负压吸引功能的 采集设备能够降低单人操作的难度。 0018 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方法简便、 安全、 快速, 敏感性好, 确诊率高, 可信度强, 且对病 人近乎无创伤性, 现已成为临床疾病的重要诊断学方法之一,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但同时也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上述的局限性中, 病变取材满意程度是。
12、与临床医师息息相关的。 如果 临床医师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完美和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 得, 那么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局限性将会越来越小, 临床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而要想在这 方面提高, 则必须从操作本身讲起。 0019 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操作过程中, 术者右手持针迅速经皮肤穿刺入结节, 当 针尖穿刺至肿物中心部位时, 目前有两种操作方式: 一, 两人操作时, 助手辅助拉回针栓, 造 成34ml左右负压。 穿刺者将穿刺针于结节内反复抽吸510次后, 拔出穿刺针。 二, 单人操 作时, 术者即要拉回针栓, 造成34ml左右负压, 又要将穿刺针于结节内反复抽吸510次 后,。
13、 拔出穿刺针。 两人操作的优点是术者只需进行将穿刺针于结节内, 反复抽吸510次的 精细操作, 而将拉回针栓造成34ml左右负压的粗放操作交给助手完成, 从而使术者避免 在同一手上进行自相矛盾的动作, 降低各种危险的发生, 有利于集中精力对目标进行精确 的穿刺活检。 缺点是两人操作对术者和助手的配合要求极高, 如果双方缺乏精确的同步性, 那么发生各种危险的可能性反而会大幅升高, 因此两人操作具有可行性, 但不利于此项技 术的大规模开展。 单人操作的优点是术者无需旁人配合, 操作具有极高的同步性, 有利于实 现完美和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得, 最大程度地避免各种危险的 发生。。
14、 缺点是术者一手既要完成拉回针栓产生负压的粗放动作, 又要完成将穿刺针于结节 内反复抽吸数次的精细动作, 这种从本质上而言属于自相矛盾的动作, 要求术者具有极强 的身体协调性, 而大部分临床医师显然难以熟练掌握, 这就容易导致各种危险发生, 并且降 低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因此单人操作是最有利于实现完美和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 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得, 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危险发生的操作方法, 但是就目前的设 备而言, 只适用于身体协调性极强的临床医师, 由于大部分临床医师难以熟练掌握技术要 领, 因此很难惠及大众。 客观上需要研发适合于单人操作细胞采集器。 发明内容 0020 针对现有技术。
15、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推进式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496471 A 4 集器。 002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2 一种气压式细胞采集器, 包括主体装置和附属装置, 所述附属装置附着在主体装 置的侧面; 所述主体装置用于抽吸并存放细胞, 所述附属装置中通过气压作为动力并带动 所述主体装置中的器件移动协助在所述主体装置中产生负压以便通过采集口将细胞采集 到所述主体装置中。 0023 进一步, 所述主体装置包括主针筒、 主针栓和主把手, 所述主针栓位于主针筒内, 所述主把手位于主针栓的一端; 0024 所述附属装置。
16、包括副针筒、 副针栓和副把手, 所述副针栓位于所述副针筒内, 所述 副把手位于所述副针栓的一端; 所述副把手和所述主把手通过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将两者连 接一体以联动。 0025 所述副针筒上设有主出气口; 优选的, 所述主出气口设有滑轨封门。 0026 所述副针筒上设有进气口; 优选的, 所述进气上设有螺纹以便与气源的出口对接 并加以固定、 密闭。 0027 所述副针筒上设有若干个副出气口; 优选的, 所述副出气口上设有螺纹以便通过 外接螺帽控制开闭。 0028 所述主针栓与主把手之间设置有主阶梯过渡段; 所述副针栓所述副把手之间设置 有副阶梯过渡段; 设置连接装置嵌入该主、 副阶梯过渡段中对两。
17、者加以连接固定, 从而使得 所述主针栓、 副针栓一体联动。 0029 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夹。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 效果: 0030 本发明中主副针筒融合一体, 体积小, 操作手感好。 0031 本发明利用副针筒内因高压而产生的对针栓的外推力间接使主针筒的针栓外推, 进而使主针筒内部产生负压; 通过对主出气口出气量的调节来达到精确调节主针筒外推的 速度及内部产生的负压量; 使用一只即用即取的小夹子即可连接主副针筒的针栓, 当穿刺 结束无需负压时, 只需取下小夹子, 主副针筒便恢复各自独立的状态, 便于取出主针筒内的 细胞液。 0032 本发明中高压气体来源为医用氧。
18、气等医院内常见的无害气体, 气体清洁, 且穿刺 活检均在医院完成, 因此上述气体获取极为便捷, 主针筒针头采用现行通用接口, 便于连接 各种专用穿刺针。 0033 本发明通过开闭副针筒侧面的副出气口可以实现对主针筒内负压量的调节, 进气 口与副出气口周边有螺旋纹路, 旋紧后可以防止漏气。 由于操作过程中, 移动手指开闭主出 气口与将穿刺针于结节内反复抽吸数次, 两者的运动模式并不冲突, 因此从根本上避免了 自相矛盾的动作发生。 运用这种全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集器进行操作, 大部分临床医师都 能熟练掌握, 既保留了单人操作的优点, 又规避了单人操作的局限性。 有利于实现完美和准 确的穿刺技术以及有。
19、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得, 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使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0034 本发明的产品使单人操作变得更为便利, 并且能够极大地降低各种危险的发生, 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496471 A 5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压推进式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集器的主视图。 0036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0037 图3是沿图1所示实施例中1-1线的剖视图。 0038 图4是沿图3所示实施例中2-2线的剖视图。 0039 其中, 11为主针筒, 12为主针栓, 13为主把手, 14为针。
20、座, 21为副针筒, 22为副针栓, 23为副把手, 24为主出气口, 25为进气口, 26为副出气口, 27为滑轨封门, 31为连接夹, 32为 副出气口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1 请参阅图1至4, 一种气压推进式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集器, 包括主体装置和附属 装置, 所述附属装置附着在主体装置的侧面; 所述主体装置包括主针筒11、 主针栓12和主把 手13, 所述主针栓12位于所述主针筒11内, 所述主把手13位于所述主针栓12的一端, 通过主 把手13可以推拉主针栓12在主针筒11中进退; 所述附属装置包括副针筒21、 副针。
21、栓22和副 把手23, 副针栓22位于所述副针筒21内, 所述副把手23位于所述副针栓22的一端, 通过副把 手23可以推拉副针栓22在副针筒21中进退; 所述副把手23和所述主把手13通过可拆卸的连 接装置连接。 0042 主针筒11的针座14的直径采用现行通用接口尺寸, 便于连接各种专用穿刺针, 与 其相连的是用于穿刺组织的锋利的穿刺针头。 0043 所述副针筒21的侧面靠近针座14处设有外凸的主出气口24。 0044 所述副针筒21的侧面靠近针尾处设有外凸的进气口25。 0045 所述进气口25上带有螺纹。 0046 所述副针筒21的侧面靠近针尾处设有若干个外凸的副出气口26。 0047。
22、 所述副出气口26上设有螺纹, 可通过外接副出气口螺帽32开闭。 0048 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夹31。 0049 主针栓12与主把手13之间设置有主阶梯过渡段(或者说一段凹槽), 同样的, 副针 栓22与副把手23之间设置有副阶梯过渡段; 设置连接夹31嵌入该主、 副阶梯过渡段中通过 连接夹自身的弹力对两者加以固定, 从而使得主针栓12、 副针栓22可以一体联动。 0050 通过对密闭的副针筒21内注入医用氧气等医院内常见的无害气体, 使副针筒21内 产生高压, 推动副针栓22向外移动, 进而推动主针筒11内的主针栓12向外移动, 使主针筒11 内产生负压。 0051 主出气口24设有滑轨封门。
23、27, 其结构上为沿着滑轨移动可以封闭主出气口24的一 道滑片, 如术者移开滑轨封门27开放主出气口24, 则注入的气体全部溢出, 所有运动随即停 止。 如术者移闭滑轨封门27关闭主出气口24, 则所有运动继续进行。 并且术者可以通过关闭 或打开辅助针筒边上的副出气口来调节主针筒11内所能达到的负压大小。 沿副针栓长轴以 固定间隔依次排列若干个副出气口。 一般情况下所有副出气口应是全部由外接副出气口螺 帽32密闭不通气的。 在穿刺进行前, 通过打开某个位置的一个副出气口, 例如打开副出气口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496471 A 6 26, 使副针筒在此处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
24、穿刺进行时, 当术者移闭滑轨封门27关闭主出气口 24时, 副针筒21内产生气压将副针栓22外推, 当副针栓22行进至被打开的副出气口26时, 因 副针筒21内与外部空气通过该副出气口相通, 故大量气体从该副出气口26漏出, 使内外气 压相同, 故副针栓22始终停留在此处, 因副针栓22与主针栓12联动, 从而可达到控制主针筒 11内气压的目的。 0052 术者可以通过控制出气口的开闭轻松控制负压的产生及对负压量的调节。 副出气 口的开、 闭是在穿刺之前就预先设定的, 而移动拇指开闭主出气口与将穿刺针于结节内反 复抽吸数次, 两者的运动模式并不冲突, 因此从根本上避免了自相矛盾的动作发生。 运。
25、用这 种气压推进式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集器进行操作, 大部分临床医师都能熟练掌握, 既保留 了单人操作的优点, 又规避了单人操作的局限性。 有利于实现完美和准确的穿刺技术以及 有诊断价值细胞学标本的获得, 最大程度避免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 查的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0053 本发明的气压推进式自动负压抽吸细胞采集器主要采用目前生产医用针筒所用 的医用塑料生产。 由融合为一体的主针筒11和副针筒21组成。 主针筒11的构造与目前市面 上的医用针筒类似, 由针头、 针筒、 针栓组成。 针头的长度及直径可采用目前通用尺寸, 能够 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绝大部分穿刺针配合使用以提高准确。
26、率。 主针筒11的作用为抽吸并存 放细胞。 副针筒21附着在主针筒侧面, 具体大小、 长短以最终实际生产的成品为准, 以不妨 碍术者主针筒操作及能够产生足够负压为满足条件。 副针筒21侧面最靠近主针筒针头处为 主出气口24, 开放状态下的主出气口24可与进气口25进行自由空气对流, 使用简易开关即 可开闭主出气口。 在主出气口上方(即偏针尾处)外凸处为进气口25, 可以连接医院中常用 的医用氧气, 极易获取, 且带有螺旋纹路, 使主出气口与连接氧气的软管能够紧密结合, 防 止漏气。 主出气口24的上方(即偏针尾处)在副针筒的侧面有若干副出气口26, 外形与进气 口类似, 周围有螺旋纹路, 可通。
27、过外接副出气口螺帽32开闭。 拧紧副出气口螺帽32, 则与外 界不通气。 打开某一个副出气口螺帽32, 则副针筒被气压外推至此处时, 氧气即从此处溢 出, 使压力消失, 当主针筒11因失去外推压力而回缩时, 连带回缩的副针筒21将该处副出气 口26压住后, 副针筒21内气压急剧上升, 从而使副针筒内副针栓22的位置始终维持在该处 副出气口26水平不变, 从而实现对主针筒11负压量的调节。 副针筒21的后端为副针栓22, 副 针栓22的末端为圆形的副把手23, 该副把手23通过一只连接夹31可与主针筒11的主针栓12 末端的主把手13连接, 使得主把手13与副把手23可以联动, 从而使得主针栓1。
28、2与副针栓22 可以联动, 拆除连接夹31后两者的联动状态又能立即解除。 0054 操作过程中, 先将医用氧气连接至副针筒21的进气口25, 气体则直接从主出气口 24流出。 此时该采集器不会产生负压, 不影响任何正常操作。 然后, 术者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 打开某个副出气口上相应的副出气口螺帽32来使得副针筒21内与外部空气通过该副出气 口相通, 从而设定主针筒内所要达到的负压大小。 接下来, 术者持该采集器按照常规进行穿 刺活检。 当与针座14相连接的针尖穿刺至肿物中心部位时, 则一边做将穿刺针于结节内反 复抽吸数次的动作, 与此同时, 可通过手指细微活动活动关闭主出气口。 因主出气口24。
29、被滑 轨封门27按压关闭而进气口25仍然有医用氧气进入, 造成副针筒21内产生高压, 高压将副 针筒21的副针栓22向外推, 而因为副针筒21的副针栓22与主针筒11的主针栓12通过连接夹 31相互连接固定, 因此副针筒21内因高压产生的推力间接地将主针筒11的主针栓12也向外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496471 A 7 推。 因主针筒11的针尖已在肿物内, 因此主针筒11内将会产生负压将肿物内的细胞吸出进 入主针筒11中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0055 同时, 术者还可以通过开闭相应的副出气口来轻松完成对负压量的调节。 而且, 由 于主副针筒的内腔是完全独立的, 因此无论副针。
30、筒进行何种操作和变化, 主针筒内始终保 持密闭无菌状态, 主针筒腔内抽吸出的细胞也不会受到副针筒内高压的任何影响。 最后, 由 于使用一只即用即取的小夹子即可连接主副针筒的针栓, 因此当穿刺结束无需负压时, 只 需取下小夹子, 主副针筒便恢复各自独立的状态, 便于取出主针筒内的细胞液。 0056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 明。 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并把在此说明的 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 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 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 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496471 A 8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5496471 A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5496471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