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颏部复位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颌骨颏部复位钳.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1706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26 CN 203017064 U *CN203017064U* (21)申请号 201320039850.3 (22)申请日 2013.01.25 A61B 17/56(2006.01) A61B 17/28(2006.01) (73)专利权人 周剑虹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八零医院质 量感染控制科 (72)发明人 周剑虹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代理人 洪渊源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57) 摘要 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包括交叉枢纽连接的两 。
2、条钳柄, 该两条钳柄的前端为钳喙部, 其后端为握 持部, 该钳喙部由上钳喙、 和与上钳喙配合的下钳 喙构成, 所述上钳喙和下钳喙均呈弯弓状, 且该上 钳喙的弓弧度介于110度至130度之间, 该下钳喙 的弓弧度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之间。本下颌骨颏 部复位钳中的上钳喙的弓弧度介于 110 度至 130 度之间以及下钳喙的弓弧度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 之间的设计, 使其具有针对性, 针对下颌骨颏部形 态的特点, 在夹持下颌骨颏部时, 上、 下钳喙更容 易贴附于下颌骨颏部上, 对下颌骨颏部形成有力 的夹持, 夹持稳定, 不易出现移位现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3、 说明书 2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17064 U CN 203017064 U *CN203017064U* 1/1 页 2 1. 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包括交叉枢纽连接的两条钳柄, 该两条钳柄的前端为钳喙部, 其 后端为握持部, 该钳喙部由上钳喙、 和与上钳喙、 配合的下钳喙构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钳 喙和下钳喙均呈弯弓状, 且该上钳喙的弓弧度介于110度至130度之间, 该下钳喙的弓弧度 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之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下颌。
4、骨颏部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下钳喙的末端向内延伸 一凸起, 该凸起上开设一卡口, 所述上钳喙的末端也向内延伸一与卡口卡合配合的凸尖, 该 凸尖呈三角锥形状。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钳喙部和握持部之 间的弓弧度介于 135 度至 145 度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17064 U 2 1/2 页 3 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指方便使用的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背景技术 0002 下颌骨颏部骨折, 是常见的颌面部骨折, 可导致咬合错乱、 下面部畸形, 影响进食 和发音功能, 。
5、需要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下颌骨颏部骨折复位手术时, 常需要一些医疗器 具, 如骨折复位钳。 0003 现有骨折复位钳包括交叉枢纽连接的两条钳柄, 该两条钳柄的前端为钳喙部, 其 后端为握持部, 该钳喙部由上钳喙和与上钳喙配合的下钳喙构成。现有复位钳是通用骨科 复位钳, 在实际手术中, 不具有针对性, 在夹持颏部时, 钳喙部与下颌骨颏部形态不匹配, 不 容易对下颌骨颏部形成有力的夹持, 容易出现移位, 且钳喙部与握持部无相应的角度, 由于 下唇的阻挡, 该复位钳不适应口内切口情况下对下颌骨颏部的夹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复位钳的结构设。
6、计 不合理, 不具有针对性, 对颏部夹持不稳定, 易移位且不适应口内切口情况等缺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包括交叉枢纽连接的两条钳柄, 该两条钳柄的前端为钳喙部, 其后端为握持部, 该钳喙部由上钳喙、 和与上钳喙、 配合的下钳喙构成, 所述上钳喙和下钳 喙均呈弯弓状, 且该上钳喙的弓弧度介于 110 度至 130 度之间, 该下钳喙的弓弧度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之间。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下钳喙的末端向内延伸一凸起, 该凸起上开设一卡口, 所述上钳喙 的末端也向内延伸一与卡口卡合配合的凸尖, 该凸尖呈三角锥。
7、形状。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钳喙部和握持部之间的弓弧度介于 135 度至 145 度之间。 0009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 点 : 本下颌骨颏部复位钳中的上钳喙的弓弧度介于 110 度至 130 度之间以及下钳喙的弓弧 度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之间的设计, 使其具有针对性, 针对下颌骨颏部形态的特点, 在夹持 下颌骨颏部时, 上、 下钳喙更容易贴附于下颌骨颏部上, 对下颌骨颏部形成有力的夹持, 夹 持稳定, 不易出现移位现象。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 图 2 为图 1 的 A 处局部放大图。
8、。 0012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3 图 4 为切开颏肌显露下颌骨颏部的横断骨面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3017064 U 3 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参照图 1 和图 2。下颌骨颏部复位钳, 包括交叉枢纽连接的两条钳柄, 该两条钳柄 的前端为钳喙部 1, 其后端为握持部 2, 该钳喙部 1 由上钳喙 10、 和与上钳喙 10 配合的下钳 喙 11 构成, 该下钳喙 11 的末端向内延伸一凸起 110, 该凸起 110 上开设一卡口 111, 所述上 钳喙 10 的末端也向内延伸一与卡口 111 卡。
9、合配合的凸尖 100, 该凸尖 100 呈三角锥形状。 该凸起 110 和凸尖 100 的设计, 使得上钳喙 10 和下钳喙 20 合拢后更加的稳定, 不会产生错 开现象。 0016 参照图 1、 图 3 和图 4。所述上钳喙 10 和下钳喙 20 均呈弯弓状, 且该上钳喙 10 的 弓弧度介于 110 度至 130 度之间, 当其的弓弧度为 120 度时较为理想 ; 所述下钳喙 20 的弓 弧度介于 260 度至 280 度之间, 当其的弓弧度为 270 度时较为理想, 该上、 下钳喙 10、 20 弧 度造型的设计, 是针对下颌骨颏部 3 形态的特点, 在夹持下颌骨颏部 3 时, 上、 下。
10、钳喙 10、 11 更易贴附于下颌骨颏部 3 上, 对下颌骨颏部 3 形成有力的夹持, 夹持稳定 ; 所述钳喙部 1 和 握持部 2 之间的弓弧度 U 介于 135 度至 145 度之间, 当其的弓弧度 U 为 140 度时较为理想。 0017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 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 为。 说 明 书 CN 203017064 U 4 1/4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17064 U 5 2/4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17064 U 6 3/4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17064 U 7 4/4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1706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