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8076638
  • 上传时间:2019-12-25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652.3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580955.8

    申请日:

    20170523

    公开号:

    CN208031277U

    公开日:

    20181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8/04

    主分类号:

    A61B18/04

    申请人:

    北京安德思考普商贸有限公司

    发明人:

    雷东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金庄一号院1号楼601室

    优先权:

    CN201720580955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包括手柄、电源线、插头和内芯,所述手柄包括主手柄和副手柄,所述主手柄的上端具有副手柄连接柱,所述副手柄连接柱内设有内芯连接机构,所述副手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另一端设有内芯保护管,所述副手柄可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沿其轴向滑动,所述副手柄内还设有弹簧;所述内芯插接在所述内芯保护管内,其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连接,另一端具有电极,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操作的优点,而且能够实现全面消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包括手柄、电源线(1)、插头(2)和内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主手柄(4)和副手柄(5),所述主手柄(4)的上端具有副手柄连接柱(6),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内设有内芯连接机构(7),所述副手柄(5)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上,另一端设有内芯保护管(8),所述副手柄(5)可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上沿其轴向滑动,所述副手柄(5)内还设有弹簧(9);所述内芯(3)插接在所述内芯保护管(8)内,其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7)连接,另一端具有电极(51),所述电源线(1)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头(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与所述副手柄(5)连接的一端套接有导向套(10),所述导向套(10)与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由内芯安装段(11)和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组成,所述内芯安装段(11)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挡环(13),所述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限位柱(14),所述内芯连接机构(7)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柱(14)相配合的限位槽(15),所述内芯安装段(11)的内壁上设有弹簧卡子(16),所述内芯(3)的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弹簧卡子(16)配合的卡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7)包括绝缘壳体(18)、正极导电柱(19)和负极导电柱(20),所述正极导电柱(19)和所述负极导电柱(20)均设于所述绝缘壳体(18)内,所述正极导电柱(19)和所述负极导电柱(20)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壳体(18)的一端伸出并与所述电源线(1)连接,二者的另一端从所述绝缘壳体(18)的另一端伸出分别作为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3)包括绝缘外管(21)、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所述正极电极头(22)和所述负极电极头(23)固定在所述绝缘外管(21)的一端,所述绝缘外管(2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正极连接触点(24)和负极连接触点(25),所述绝缘外管(21)内设有正极电极丝(26)和负极电极丝(27),所述正极连接触点(24)通过所述正极电极丝(26)与所述正极电极头(22)连接,所述负极连接触点(25)通过所述负极电极丝(27)与所述负极电极头(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极丝(26)和所述负极电极丝(27)的材料均为钛合金;所述正极电极头(22)和所述负极电极头(23)为对称结构,它们的端部均为半球状;所述正极电极头(22)和所述负极电极头(23)之间设有绝缘隔板(28)。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管(21)上设有所述正极电极头(22)和所述负极电极头(23)的一端为弧形,其弧度为0°~9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手柄(5)包括拉杆部(29)、导管部(30)、连接部(31)和保护管固定部(34),所述拉杆部(29)、所述导管部(30)和所述连接部(31)三者呈“T”字形结构布置,且三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管部(30)的一端与所述拉杆部(29)的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连接,所述导管部(30)与所述连接部(31)同轴设置,所述导管部(30)与所述连接部(31)内设有第一通孔(32),所述拉杆部(29)内设有第二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2)与所述第二通孔(3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32)的内径等于所述导向套(10)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33)的内径等于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的外径;所述保护管固定部(34)包括圆柱段(35)和圆锥段(36),所述圆柱段(35)内具有柱形空腔,所述圆锥段(36)内具有锥形空腔,所述圆柱段(35)与所述连接部(3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圆锥段(36)的端部具有连通所述锥形空腔的通孔(38),所述内芯保护管(8)一端设有与所述锥形空腔配合的锥形连接部(37),所述通孔(38)的内径等于所述内芯保护管(8)的外径;所述弹簧(9)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32)内,其一端与所述导向套(1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锥形连接部(37)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部(29)与所述导管部(30)连接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3个手指容纳槽(39),其中1个所述手指容纳槽(39)位于所述导管部(30)的上方,另外2个所述手指容纳槽(39)位于所述导管部(30)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手柄(4)由结构对称的左壳体(40)和右壳体(41)组成,所述左壳体(40)的空腔部分设有连接柱(42),所述右壳体(41)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42)配合的连接孔,通过螺丝将所述左壳体(40)和所述右壳体(4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柱(42)上设有电源线固定块(43),所述电源线固定块(43)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柱(42)的外壁上,2个所述电源线固定块(43)上均设有穿线孔(4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定位件(45),所述导线定位件(45)包括端帽(46)、连接柱(47)和卡爪(48),所述端帽(46)设于所述连接柱(47)的一端,所述卡爪(48)设于所述连接柱(47)的另一端,所述端帽(46)的外壁上具有防滑凸起,所述卡爪(48)为多个弹簧片(49)围成的圆台体结构,所述端帽(46)和所述连接柱(47)上设有过线孔(53);所述主手柄(4)内的底部为实心结构,且该实心结构上具有定位件连接孔(50),所述定位件连接孔(50)由圆柱段和圆台段构成,所述定位件连接孔(50)的圆柱段与所述连接柱(4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定位件连接孔(50)的圆台段的锥度大于所述卡爪(48)的锥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等离子刀是一种外科工具,能够同时切割和烧灼组织,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等离子刀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刀杆组件100、电极本体200、手柄300和电源线400,刀杆组件100、电极本体200和手柄300三者同轴设置,整体为直线型结构。

    现有结构的等离子刀存在很多的缺点,例如:

    1、整体为直线型结构,而且手柄300多采用圆柱形结构,一方面容易打滑,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手腕容易产生酸痛感;

    2、手术器械在每次使用完毕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但由于现有结构中,电极本体200的外套管与手柄300为一体式结构,无法实现拆卸,而且电极本体200的套管与内芯之间的间距非常较小,因此很难实现全面消毒;

    3、电源线400与手柄300的连接处经常弯折,容易导致连接处折断。

    4、电极本体200的端头部通常为直线型结构,工作范围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操作的优点,而且能够实现全面消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包括手柄、电源线、插头和内芯,所述手柄包括主手柄和副手柄,所述主手柄的上端具有副手柄连接柱,所述副手柄连接柱内设有内芯连接机构,所述副手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另一端设有内芯保护管,所述副手柄可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沿其轴向滑动,所述副手柄内还设有弹簧;所述内芯插接在所述内芯保护管内,其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连接,另一端具有电极,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头连接。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与所述副手柄连接的一端套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副手柄连接柱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副手柄连接柱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由内芯安装段和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组成,所述内芯安装段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挡环,所述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内芯连接机构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内芯安装段的内壁上设有弹簧卡子,所述内芯的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弹簧卡子配合的卡槽。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内芯连接机构包括绝缘壳体、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所述正极导电柱和所述负极导电柱均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正极导电柱和所述负极导电柱的一端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伸出并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二者的另一端从所述绝缘壳体的另一端伸出分别作为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内芯包括绝缘外管、正极电极头和负极电极头,所述正极电极头和所述负极电极头固定在所述绝缘外管的一端,所述绝缘外管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正极连接触点和负极连接触点,所述绝缘外管内设有正极电极丝和负极电极丝,所述正极连接触点通过所述正极电极丝与所述正极电极头连接,所述负极连接触点通过所述负极电极丝与所述负极电极头连接。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正极电极丝和所述负极电极丝的材料均为钛合金;所述正极电极头和所述负极电极头为对称结构,它们的端部均为半球状;所述正极电极头和所述负极电极头之间设有绝缘隔板。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绝缘外管上设有所述正极电极头和所述负极电极头的一端为弧形,其弧度为0°~90°。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副手柄包括拉杆部、导管部、连接部和保护管固定部,所述拉杆部、所述导管部和所述连接部三者呈“T”字形结构布置,且三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管部的一端与所述拉杆部的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导管部与所述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导管部与所述连接部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杆部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导向套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副手柄连接柱的外径;所述保护管固定部包括圆柱段和圆锥段,所述圆柱段内具有柱形空腔,所述圆锥段内具有锥形空腔,所述圆柱段与所述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圆锥段的端部具有连通所述锥形空腔的通孔,所述内芯保护管一端设有与所述锥形空腔配合的锥形连接部,所述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内芯保护管的外径;所述弹簧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其一端与所述导向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锥形连接部抵接。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拉杆部与所述导管部连接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3个手指容纳槽,其中1个所述手指容纳槽位于所述导管部的上方,另外2个所述手指容纳槽位于所述导管部的下方。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所述主手柄由结构对称的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所述左壳体的空腔部分设有连接柱,所述右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连接孔,通过螺丝将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柱上设有电源线固定块,所述电源线固定块为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2个所述电源线固定块上均设有穿线孔。

    前述的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中,优选地,还包括导线定位件,所述导线定位件包括端帽、连接柱和卡爪,所述端帽设于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所述卡爪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所述端帽的外壁上具有防滑凸起,所述卡爪为多个弹簧片围成的圆台体结构,所述端帽和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过线孔;所述主手柄内的底部为实心结构,且该实心结构上具有定位件连接孔,所述定位件连接孔由圆柱段和圆台段构成,所述定位件连接孔的圆柱段与所述连接柱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定位件连接孔的圆台段的锥度大于所述卡爪的锥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电源线、插头和内芯,所述手柄包括主手柄和副手柄,所述主手柄的上端具有副手柄连接柱,所述副手柄连接柱内设有内芯连接机构,所述副手柄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另一端设有内芯保护管,所述副手柄可在所述副手柄连接柱上沿其轴向滑动,所述副手柄内还设有弹簧;所述内芯插接在所述内芯保护管内,其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插接固定,另一端具有电极,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内芯连接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手柄和副手柄的结构,使用时手掌部卡住主手柄,手指按压副手柄,这种手柄结构符合人体手掌的施力习惯,长时间操作也不会使操作者的手腕产生酸痛感,而且便于握紧,不会滑脱。通过内芯连接机构的设置,可以便于拆卸内芯,使内芯与内芯保护管分离,实现充分消毒。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等离子刀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左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内芯连接机构的轴测图;

    图6是内芯的轴测图;

    图7是副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导线定位件局部剖开后的轴测图;

    图9是主手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源线,2-插头,3-内芯,4-主手柄,5-副手柄,6-副手柄连接柱,7-内芯连接机构,8-内芯保护管,9-弹簧,10-导向套,11-内芯安装段,12-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3-限位挡环,14-限位柱,15-限位槽,16-弹簧卡子,17-卡槽,18-绝缘壳体,19-正极导电柱,20-负极导电柱,21-绝缘外管,22-正极电极头,23-负极电极头,24-正极连接触点,25-负极连接触点,26-正极电极丝,27-负极电极丝,28-绝缘隔板,29-拉杆部,30-导管部,31-连接部,32-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保护管固定部,35-圆柱段,36-圆锥段,37-锥形连接部,38-通孔,39-手指容纳槽,40-左壳体,41-右壳体,42-连接柱,43-电源线固定块,44-穿线孔,45-导线定位件,46-端帽,47-连接柱,48-卡爪,49-弹簧片,50-定位件连接孔,51-电极,52-档杆,53-过线孔,100-刀杆组件,200-电极本体,300-手柄,400-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包括手柄、电源线1、插头2和内芯3,其中手柄包括主手柄4和副手柄5,主手柄4的上端具有与其垂直布置的副手柄连接柱6,副手柄连接柱6内设有内芯连接机构7,副手柄5的一端安装在副手柄连接柱6上,另一端设有内芯保护管8,副手柄5可在副手柄连接柱6上沿其轴向滑动,副手柄5内还设有弹簧9;内芯3插接在内芯保护管8内,其一端与内芯连接机构7连接,另一端具有电极51,电源线1的一端与内芯连接机构7连接,另一端与插头2连接。

    使用时,首先进行组装,首先将弹簧9装入副手柄5内,然后将内芯3具有电极51的一端从副手柄5的左端插入内芯保护管8,然后将内芯3的左端插入副手柄连接柱6内并与内芯连接机构7对接,然后将副手柄5插接在副手柄连接柱6上,此时完成组装。手术时,将插头2插到插座上,电能通过电源线1传递给内芯连接机构7,内芯连接机构7再传递给内芯3,使内芯3的电极51工作。正常情况下电极51的一端仅伸出内芯保护管8一小段,当用手指拉动副手柄5时,副手柄5向主手柄4的方向移动,同时压缩弹簧9,由于内芯3与主手柄4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因此副手柄5移动的同时带动内芯保护管8移动,内芯3则伸出内芯保护管8的部分越来越多,优选地,本案的内芯3采用记忆合金制成,自然状态下内芯3上具有电极51的一端具有一个自然弯曲,随着内芯3伸出内芯保护管8的长度增加,该自然弯曲失去内芯保护管8的束缚则恢复原状,随着伸出长度增加弯曲角度逐渐增大,因此通过对副手柄5的调节可以实现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手术,有效扩大了工作范围。当手指释放副手柄5时,在弹簧9的作用下,副手柄5带着内芯保护管8向远离主手柄4的方向移动,内芯3逐渐缩入内芯保护管8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副手柄5可从主手柄4上拆卸,而且内芯3也可自由拆卸,因此可以实现充分消毒,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操作。

    除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消毒外,还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副手柄5、内芯保护管8和内芯3做成一次性件,每次手术完直接更换新的零件即可,同样可以解决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如果将副手柄5、内芯保护管8和内芯3做成一次性件,它们的外壳部分主要材质优选为塑料。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如图3、图4、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副手柄连接柱6与副手柄5连接的一端套接有导向套10,导向套10与副手柄连接柱6的外壁过盈配合;副手柄连接柱6内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由内芯安装段11和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组成,内芯安装段11与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的连接处设有限位挡环13,内芯连接机构安装段1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限位柱14,内芯连接机构7的外壁上设有与限位柱14相配合的限位槽15,内芯安装段11的内壁上设有弹簧卡子16,内芯3的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弹簧卡子16配合的卡槽17。

    通过导向套10的设置,可以对副手柄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副手柄5自然松脱,设置限位柱14可以对内芯连接机构7进行限位,这样在插接内芯3时不会因内芯3推动内芯连接机构7而使其松动,对保证内芯连接机构7与内芯3的有效连接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主手柄4的壳体为左右分体式结构,因此安装时只需将内芯连接机构7外壁的限位槽15与限位柱14对齐后压紧即可,非常便于安装。弹簧卡子16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内芯3从内芯安装段11内松脱,也为内芯连接机构7与内芯3的有效连接起着关键作用。

    进一步,内芯连接机构7包括绝缘壳体18、正极导电柱19和负极导电柱20,正极导电柱19和负极导电柱20均设于绝缘壳体18内,正极导电柱19和负极导电柱20的一端从绝缘壳体18的一端伸出并与电源线1连接,二者的另一端从绝缘壳体18的另一端伸出分别作为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内芯3包括绝缘外管21、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固定在绝缘外管21的一端,绝缘外管21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正极连接触点24和负极连接触点25,绝缘外管21内设有正极电极丝26和负极电极丝27,正极连接触点24通过正极电极丝26与正极电极头22连接,负极连接触点25通过负极电极丝27与负极电极头23连接。

    为了使内芯3可以在内芯保护管8内顺畅滑动,优选地,可将绝缘外管21的外径比内芯保护管8的内径设计的小1mm-3mm。正极连接触点24与正极导电柱19为接触式连接,负极连接触点25与负极导电柱20为接触式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取代传统的复杂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

    优选地,正极电极丝26和负极电极丝27的材料均为钛合金;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为对称结构,它们的端部均为半球状;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之间设有绝缘隔板28。绝缘外管21上设有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的一端为弧形,其弧度为0°~90°,优选为45度,该弧形端头之所以能够维持其形状,主要依靠正极电极丝26和负极电极丝27,因为它们的材质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将正极电极头22和负极电极头23的端部设计为半球状,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在插入人体的过程中有效保护人体内组织和器官。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7所示,副手柄5包括拉杆部29、导管部30、连接部31和保护管固定部34,拉杆部29、导管部30和连接部31三者呈“T”字形结构布置,且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导管部30的一端与拉杆部29的一侧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部31连接,导管部30与连接部31同轴设置,导管部30与连接部31内设有第一通孔32,拉杆部29内设有第二通孔33,第一通孔32与第二通孔33同轴设置,第一通孔32的内径等于导向套10的外径,第二通孔33的内径等于副手柄连接柱6的外径;保护管固定部34包括圆柱段35和圆锥段36,圆柱段35内具有柱形空腔,圆锥段36内具有锥形空腔,圆柱段35与连接部31通过螺纹连接,圆锥段36的端部具有连通锥形空腔的通孔38,内芯保护管8一端设有与锥形空腔配合的锥形连接部37,通孔38的内径等于内芯保护管8的外径;弹簧9插接在第一通孔32内,其一端与导向套10抵接,另一端与锥形连接部37抵接。

    副手柄5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内芯保护管8的单独拆卸,这样消毒时可以不对副手柄5的拉杆部29、导管部30和连接部31进行消毒,使消毒更彻底。第一通孔32用于容纳副手柄连接柱6端部的导向套10和弹簧9,导向套10可在第一通孔32内自由滑动,滑动行程取决于第一通孔32的长度,第二通孔33用于与副手柄连接柱6进行配合并导滑,另外第二通孔33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32的内径,还起到了对导向套10滑动限位的作用,使副手柄5无法从副手柄连接柱6上自然松脱。装配时,先将副手柄5插接在副手柄连接柱6上,然后在将导向套10套接在副手柄连接柱6的端部即可,由于副手柄连接柱6与导向套10为过盈配合,因此导向套10不会轻易脱落,然后将弹簧9插入第一通孔32内,使其抵接在导向套10上,然后将内芯保护管8安装在保护管固定部34上,然后旋转保护管固定部34,保护管固定部34的圆柱段使其与连接部31螺纹连接,扭紧后弹簧9的另一端抵接在锥形连接部37上。

    优选地,拉杆部29与导管部30连接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3个手指容纳槽39,其中1个手指容纳槽39位于导管部30的上方,另外2个手指容纳槽39位于导管部30的下方。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副手柄的拉杆部29与医生的手指相匹配,防止手指滑脱,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而且设置了手指容纳槽39更便于手指施力,而且也可以使医生采用多种卧姿,例如:正握或者反握,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8和图9所示,主手柄4上端还设有档杆52,档杆52用于对人的手掌部进行限位。主手柄4由结构对称的左壳体40和右壳体41组成,左壳体40的空腔部分设有连接柱42,右壳体41上设有与连接柱42配合的连接孔,通过螺丝将左壳体40和右壳体41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柱42上设有电源线固定块43,电源线固定块43为2个,对称设置在连接柱42的外壁上,2个电源线固定块43上均设有穿线孔44。

    电源线固定块43的设置,可以将电源线1的火线和零线分开,使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因为长期磨损造成线路短路,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将电源线固定块43设置在连接柱42上,可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结构,降低材料的使用量。

    还包括导线定位件45,导线定位件45包括端帽46、连接柱47和卡爪48,端帽46设于连接柱47的一端,卡爪48设于连接柱47的另一端,端帽46的外壁上具有防滑凸起,卡爪48为多个弹簧片49围成的圆台体结构,端帽46和连接柱47上设有过线孔53;主手柄4内的底部为实心结构,且该实心结构上具有定位件连接孔50,定位件连接孔50由圆柱段和圆台段构成,定位件连接孔50的圆柱段与连接柱47通过螺纹连接,定位件连接孔50的圆台段的锥度大于卡爪48的锥度。

    导线定位件45的设计可以对电源线1进行有效定位,这样可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改变一下电源线1位于导线定位件45端部的位置,防止对一个位置长期弯折,提高电源线1的使用寿命,具体的调节方式为,通过扭转端帽46使连接柱47和卡转48脱离定位件连接孔50,失去束缚的弹簧片49回复原状,其自由端彼此相互远离,此时可以调节电源线1的位置,调节好后扭紧端帽46,卡转48向定位件连接孔50的圆台段移动,在圆台段的束缚下,各弹簧片49被压缩,开始压紧电源线1的外壁,实现对电源线1的定位,该设计可以有效解决电源线1长期弯折而损坏的问题。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新型 射频 等离子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型双极射频等离子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0766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