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8075706
  • 上传时间:2019-12-25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47.4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06694.7

    申请日:

    20180501

    公开号:

    CN108261537A

    公开日:

    2018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14,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14,A61K35/64

    申请人:

    黄永英

    发明人:

    黄永英

    地址: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花沟镇龚王行政村孙小南西自然村033号

    优先权:

    CN20181040669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30份、桑白皮26份、白前7份、款冬花19份、百部10份、葶苈子36份、陈皮10份、菊花42份、石菖蒲23份、防风14份、桂枝17份、罗汉果29份、茯苓26份、红景天19份、干姜21份、桔梗18份、北沙参18份、蜂房8份、罂粟壳12份、前胡17份、地骨皮11份、大青叶12份、白茅根23份、补骨脂8份、百合12份。本中药组合物进行辨证配伍组方,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自我协调能力,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化腐生肌的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20--35份、桑白皮20--35份、白前5--10份、款冬花15--25份、百部8--16份、葶苈子30--40份、陈皮8--16份、菊花35--45份、石菖蒲20--30份、防风10--15份、桂枝14--20份、罗汉果25--35份、茯苓20--35份、红景天15--24份、干姜15--24份、桔梗15--20份、北沙参14--20份、蜂房6--12份、罂粟壳8--16份、前胡15--20份、地骨皮8--16份、大青叶8--16份、白茅根20--30份、补骨脂5--10份、百合8--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30份、桑白皮26份、白前7份、款冬花19份、百部10份、葶苈子36份、陈皮10份、菊花42份、石菖蒲23份、防风14份、桂枝17份、罗汉果29份、茯苓26份、红景天19份、干姜21份、桔梗18份、北沙参18份、蜂房8份、罂粟壳12份、前胡17份、地骨皮11份、大青叶12份、白茅根23份、补骨脂8份、百合12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目前,治疗咳嗽的药物以西药为主,虽然在治疗咳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用于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20--35份、桑白皮20--35份、白前5--10份、款冬花15--25份、百部8--16份、葶苈子30--40份、陈皮8--16份、菊花35--45份、石蒲20--30份、防风10--15份、桂枝14--20份、罗汉果25--35份、茯苓20--35份、红景天15--24份、干姜15--24份、桔梗15--20份、北沙参14--20份、蜂房6--12份、罂粟壳8--16份、前胡15--20份、地骨皮8--16份、大青叶8--16份、白茅根20--30份、补骨脂5--10份、百合8--16份。

    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30 份、桑白皮26 份、白前7 份、款冬花19 份、百部10 份、葶苈子36 份、陈皮10 份、菊花42 份、石菖蒲23 份、防风14 份、桂枝17 份、罗汉果29 份、茯苓26 份、红景天19 份、干姜21 份、桔梗18 份、北沙参18 份、蜂房8 份、罂粟壳12 份、前胡17 份、地骨皮11 份、大青叶12 份、白茅根23 份、补骨脂8 份、百合12 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之功效。

    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白前:味辛、甘,性微温;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之功效。

    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效。

    百部:味甘、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杀虫灭虱之功效。

    葶苈子: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之功效。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开窍醒神,化湿和胃之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经;具有祛风发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归肺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效。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祛痰之功效。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之功效。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

    蜂房:味甘,性平;归胃、肾经;具有祛风止痛,攻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

    罂粟壳:味酸、涩,性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痛之功效。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疏风清热,降气化痰之功效。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虚热,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补助阳气,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消风祛斑之功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

    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原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自我协调能力,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化腐生肌的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34 份、桑白皮33 份、白前5 份、款冬花19 份、百部11 份、葶苈子37 份、陈皮11 份、菊花37 份、石菖蒲23 份、防风14 份、桂枝17 份、罗汉果30 份、茯苓33 份、红景天21 份、干姜19 份、桔梗20 份、北沙参15 份、蜂房12 份、罂粟壳9 份、前胡19 份、地骨皮15 份、大青叶9 份、白茅根23 份、补骨脂9 份、百合9 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莱菔子22 份、桑白皮33 份、白前5 份、款冬花22 份、百部12 份、葶苈子39 份、陈皮12 份、菊花40 份、石菖蒲29 份、防风12 份、桂枝18 份、罗汉果33 份、茯苓33 份、红景天17 份、干姜17 份、桔梗18 份、北沙参19 份、蜂房7 份、罂粟壳9 份、前胡17 份、地骨皮14 份、大青叶9 份、白茅根29 份、补骨脂9 份、百合9 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病例,经临床诊断治疗咳嗽患者共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8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75例,有效的3例,无效的2例,总有有效率达97.5%。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咳嗽 内服 中药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咳嗽的内服中药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07570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