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pdf

  • 上传人:v****
  • 文档编号:8074538
  • 上传时间:2019-12-25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951.1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25740.8

    申请日:

    20180504

    公开号:

    CN108309999A

    公开日:

    201807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7048,A61K31/704,A61P9/10

    主分类号:

    A61K31/7048,A61K31/704,A61P9/10

    申请人:

    南方医科大学

    发明人:

    贾钰华,程赛博,周凤华,徐煜凌,刘晓瑜,陈育尧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号

    优先权:

    CN201810425740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济元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栀子苷︰三七皂苷R1=1︰2~2︰1。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具有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与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栀子苷︰三七皂苷R1=1︰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的重量配比为:栀子苷︰三七皂苷R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用配置品,具体涉及含有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苷类化合物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由其引发的冠心病与脑卒中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胆固醇代谢失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意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摄取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与脂纹的形成,引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启动炎症反应的发生。其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包括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β)、粘附分子(VACM-1、ICAM-1)、趋化因子(MCP-l)等表达水平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目前西医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介入,但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肝肾损伤及肌溶性等副作用。介入治疗虽然可改善血管阻塞的血流动力学,但斑块的生物学特性未予改变,再发急性事件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在治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他汀类药物肝肾损伤的发生率,仍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典籍中并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将其归为“胸痹”与“眩晕”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痰浊与血瘀。中医药在整体调节、减轻药物副作用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具有清热活血、化瘀祛痰功效的中药,可以有效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从而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药复方消痰化瘀方(组成:丹参、泽泻、生黄芪、决明子、炒白术、郁金、清半夏、生山楂、生大黄、姜黄)通过调节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动态平衡,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与结构(王晓东,张凯,消痰化瘀方对高脂血症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河北医药,2015,37(8):1151-1153);中药加味抵当汤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并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进展(彭丹娥.中药配伍优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的研究.中医中药,2015(20):171-172)。现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复方普遍存在组成药味多、有效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稳定、质量难于控制、疗效难于保证、煎煮服用不便等缺陷,难于在市场中发展。对中药有效部位及单体成分的研究表明:栀子苷、三七皂苷、西红花苷、二苯乙烯苷、淫羊藿苷、虎杖苷、紫甘蓝花色苷、小檗碱、黄芩苷、花色苷、黑米花色苷、山楂黄酮等对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能够起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作用。中药有效部位及单体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但单用时往往疗效并不显著。

    因此,发掘中医药宝库,寻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更为有效的中药制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必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

    栀子苷︰三七皂苷R1=1︰2~2︰1。

    上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的重量配比为栀子苷︰三七皂苷R1=1:1。

    上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栀子苷和三七皂苷R1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也可选用市售的产品,如,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栀子苷,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或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七皂苷R1。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医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各种剂型。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各种常规的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采用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配伍,相比于单独使用栀子苷或三七皂苷R1,在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与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显著。

    以下通过动物实验来证明本发明所述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药效实验】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体重为18-22g的雄性SPF级ApoE-/-小鼠70只,购自江苏省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苏)2016-0010。

    1.2主要试剂耗材

    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苏木精(Hematoxylin,北京金泰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伊红(Eosin,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冰乙酸(东莞市乔科化学有限公司);二甲苯(天津鼎盛鑫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天津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5ml离心管(Axygen,USA);冻存管(Corning,USA);载玻片(Thermo Fisher,USA);96孔板(Corning,USA)。

    1.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Japan)、切片机(Leica,Germany)、旋涡混合器(IKA,Germany)、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 Electron,USA)、微量移液器(Eppendorf,Germany)、多功能酶标仪(BioTek,USA)、倒置显微镜(Nikon,Japan)、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Germany)。

    1.4受试药品

    对照组1:取栀子苷细粉,按照本申请实施例1的用量和制备方法制成片剂;

    对照组2:取三七皂苷R1细粉,按照本申请实施例1的用量和制备方法制成片剂;

    实验组1:实施例1的片剂;

    实验组2:实施例2的片剂;

    实验组3:实施例3的片剂:

    阳性药物组:辛伐他汀片剂。

    2实验方法

    2.1动物实验分组造模

    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7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喂饲含有21%猪油与0.15%胆固醇配方的高脂饲料12周,以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喂饲12周后,对照组1、2与实验组1~3的受试药物分别用去离子水配置成浓度为4.17mg/ml的试剂,灌胃给药,给药剂量按原料药量计算均为50mg/kg小鼠体重;阳性药物组所用辛伐他汀的灌胃剂量为5mg/kg小鼠体重,所有给药组每日均灌胃一次,连续12周。各组小鼠自由饮水,每两周称量体重一次。

    2.2血清与组织样本采集

    灌胃12周后麻醉处死小鼠前,称量体重作为小鼠最终体重(Body weight,BW)。将小鼠麻醉后获取血液样本,室温下血液静置1小时,3000r/min离心15分钟后取上清分装,置于-20℃冰箱保存。将小鼠处死后打开胸腔,自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末端分离主动脉,切临近主动脉根部0.5cm,取主动脉弓组织室温浸泡于预先配制好的福尔马林中固定,次日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处理、浸蜡包埋制作病理切片。

    2.3测量小鼠腹脂指数(AI)

    打开小鼠腹腔,称量附睾脂肪垫与肾脏周围脂肪,作为腹腔内脂肪重量(Adipose weight,AW),并用公式(AI=AW/BW×100%)计算腹脂指数。

    2.4血脂检测

    -20℃冰箱中取出待测血清样本,室温放置待其完全解冻后,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使用酶标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2.5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

    行常规H&E染色,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厚5um,每间隔8张取一张,制作好的病理切片依次进行苏木精染色、1%盐酸酒精分化、伊红染色后封片,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2.6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步骤如下,将标准品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进行倍比稀释,将稀释后的各浓度标准品与待测样品加入反应孔中,每孔100ul,37℃温度2h;弃去液体,每孔加生物素标记抗体工作液100ul,37℃孵育1h;弃去液体,洗涤,每孔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工作液100ul,37℃孵育1h;弃去液体,洗涤,每孔加底物溶液90ul,37℃避光显色15~30min;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ul,终止后5min内使用全自动酶标检测仪测量450nm波长处各孔的OD值,绘制标准曲线后计算血清样品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2.7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满足方差齐性要求时采用Bonferroni法;当方差齐性假设不成立时,采用Dunnett’s T3法,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3.1小鼠最终体重值与腹脂指数

    实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各组小鼠最终体重值与腹脂指数比较(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1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2比较,△p<0.05,△△p<0.01。

    各组小鼠进行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称量体重作为小鼠初始体重;灌胃12周后麻醉处死小鼠前,称量体重作为小鼠最终体重。各组小鼠的初始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12周后比较各组小鼠最终体重值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小鼠体重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1~3体重未见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1~3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腹脂指数方面,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3小鼠的腹脂指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1~2小鼠的腹脂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和3的小鼠腹脂指数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的小鼠腹脂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2相比,阳性药物组和实验组1的小鼠腹脂指数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和3的小鼠腹脂指数明显降低(p<0.05)。

    此外,模型组小鼠表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皮毛枯槁稀疏,部分小鼠皮肤出现溃烂;阳性药物组、对照组1、对照组2以及实验组1~3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

    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不仅可以降低小鼠的腹脂指数,且相比单独使用栀子苷或三七皂苷R1具有更好的效果,其在调节腹脂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3.2血脂水平检测

    实验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各组小鼠血脂水平比较(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1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2比较,△p<0.05,△△p<0.01。

    小鼠血脂水平TC(总胆固醇)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对照组1~2、实验组1~3小鼠的T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小鼠的TC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和3小鼠的T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小鼠的TC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和3小鼠的TC水平明显降低(p<0.05)。

    小鼠血脂水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小鼠的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3小鼠的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小鼠的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和3小鼠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

    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不仅可以下调TC与LDL-c水平,且相比单独使用栀子苷或三七皂苷R1具有更好的效果,其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3.3主动脉H&E染色

    主动脉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poE-/-小鼠均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内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且排列紊乱,管腔内可见斑块中泡沫细胞聚积形成,大量脂质沉积,斑块内有胆固醇结晶体形成,并局部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3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显著减小(p<0.01),对照组1和2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显著减小(p<0.01),实验组1~3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药物组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显著减小(p<0.01),实验组1~3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明显减小(p<0.05);实验组1~3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相比单独使用栀子苷或三七皂苷R1具有更好的效果,协同增效作用显著(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H&E染色见图1,各组小鼠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见图2)。

    3.4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3小鼠的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1和2小鼠的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小鼠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1~3小鼠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药物组、实验组1小鼠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2和3小鼠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1~3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见图3)。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小鼠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1~3小鼠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1和2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1比较,阳性药物组小鼠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1~3小鼠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药物组和实验组3小鼠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1~2小鼠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1~3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IL-6水平见图4)。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从抑制炎症角度分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降低小鼠血清TNF-α与IL-6水平协同增效作用显著。

    4结论

    通过高脂饮食喂饲ApoE-/-小鼠12周以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给予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灌胃12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降低腹脂指数、下调小鼠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与IL-6水平以及减小血管病变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相比单独使用栀子苷或三七皂苷R1协同增效作用显著。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与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H&E染色图(200倍视野)(注:H&E染色200×视野,A-G依次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1~3)。

    图2为各组小鼠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数据统计结果的条形图(n=10)。

    图3为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数据统计结果的条形图(n=10)。

    图4为各组小鼠血清中IL-6水平数据统计结果的条形图(n=10)。

    上述图2至4中,相关条形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分别是:#表示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示与对照组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示与对照组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重量称取栀子苷150kg、三七皂苷R1 150kg、糊精5kg、微粉硅胶1kg。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再加入糊精、微粉硅胶,制成片剂。口服,每次两片,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12周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按重量称取栀子苷200kg、三七皂苷R1 100kg、糊精2.5kg、微粉硅胶0.6kg。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再加入糊精、微粉硅胶,制成片剂。口服,每次两片,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12周一个疗程。

    实施例3

    按重量称取栀子苷100kg、三七皂苷R1 200kg、糊精3kg、微粉硅胶3kg。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再加入糊精、微粉硅胶,制成片剂。口服,每次两片,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12周一个疗程。

    实施例4

    按重量称取栀子苷150kg、三七皂苷R1 150kg、聚维酮6.5kg、聚乙二醇0.3kg。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再加入聚维酮、聚乙二醇,制成颗粒剂。口服,每次一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泡后服用,12周一个疗程。

    实施例5

    按重量称取栀子苷150kg、三七皂苷R1 150kg、明胶45kg、甘油5kg。将栀子苷与三七皂苷R1细粉混合,再加入明胶、甘油,制粒,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口服,每次两粒,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12周一个疗程。

    关 键  词:
    一种 防治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组合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组合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0745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