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45302.9 (22)申请日 2016.10.21 (73)专利权人 常州瑞海英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 科技产业园长扬路9号 (72)发明人 周强 陆志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2233 代理人 姜佩娟 (51)Int.Cl. A61B 5/22(2006.01) A63B 2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
2、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 尤 其是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主机 为座椅形式, 主机上设有致动器, 主机分别与腹 部压力带和通信线缆相连, 通信线缆和远程控制 端相连, 远程控制端通过通信线缆实现信号的传 输, 并实现信息的显示。 主机具有座位、 靠背、 底 座、 扶手和致动器, 底座后端设有两个立柱, 靠背 下端设有两个插孔, 立柱与插孔对应, 将靠背与 底座可拆卸式连接; 底座上方为座位, 底座两侧 为扶手。 本实用新型首创座椅的形式, 并可拆卸 靠背, 方便运输、 安装; 同时设计腹部肌力控制防 代偿设计和不需要置入任何探头, 在避免传统手 段带来不便, 以及避免感染风险的同时, 。
3、用户可 以随时进行训练, 使得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CN 206507960 U 2017.09.22 CN 206507960 U 1.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包括主机 (1) 、 腹部压力带 (2) 、 远程控制端 (3) 和通信线缆 (4) , 其特征是, 所述主机 (1) 为座椅形式, 所述主机 (1) 上设有致动器 (15) , 所述主机 (1) 分别与腹部压力带 (2) 和通信线缆 (4) 相连, 通信线缆 (4) 和远程控制端 (3) 相 连, 远程控制端 (3) 通过通信线缆 (4) 实现信号的传输, 并实现信息的显示。 2.根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其特征是, 所述主机 (1) 为 座椅形式, 具有座位 (11) 、 靠背 (12) 、 底座 (13) 、 扶手 (14) 和致动器 (15) , 所述底座 (13) 后端 设有两个立柱 (17) , 靠背 (12) 下端设有两个插孔 (18) , 两个立柱 (17) 与两个插孔 (18) 对应, 将靠背 (12) 与底座 (13) 可拆卸式连接; 底座 (13) 上方为座位 (11) , 座位 (11) 中间设有致动 器 (15) ; 底座 (13) 两侧为扶手 (14)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其特征是,。
5、 所述致动器 (15) 由电机驱动, 其自身可实现上下升降: 致动器顶部放置压力传感器, 实现信号的收发, 当接 收的压力超过参考值时, 致动器进行下降, 当接收的压力低于参考值时, 致动器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其特征是, 所述远程控制端 (3) 为带有控制软件的计算机。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07960 U 2 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 机器。 背景技术 0002 盆底肌肉, 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 “吊。
6、网” , 尿道、 膀胱、 阴 道、 子宫、 直肠等脏器被这张 “网” 紧紧吊住, 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 “网” 弹性变差,“吊力” 不足, 便会导致 “网” 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 从而出现相应功 能障碍, 如大小便失禁、 盆底脏器脱垂等。 0003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的训练, 唤醒盆底的神经 及肌肉, 改善和提高盆底肌肌肉力量, 增强阴道或肛门括约肌收缩力。 0004 目前对盆底肌训练的产品是采用将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 给用户, 指导用户进行盆底肌肉训练, 而国内外类似功能的产品都需要用户采用仰卧的姿 势, 双腿岔。
7、开, 置入探头到阴道或肛门。 0005 这样的盆底训练需要将专属的探头植入到会阴部, 然后进行被动的肌电电刺激训 练, 对用户造成不适感, 且对设备操作者有较高的要求, 本设计采用座椅, 以坐立的方式, 用 户可在穿衣的情况下进行盆底肌训练, 避免用户阴道或肛门内置入探头的不适感及尴尬, 以及探头置入可能造成的感染等风险。 并且目前盆底肌训练的产品, 仰卧的姿势对用户查 看视觉信号并不是十分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 机器。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 的机器,。
8、 包括主机、 腹部压力带、 远程控制端和通信线缆, 所述主机为座椅形式, 所述主机上 设有致动器, 所述主机分别与腹部压力带和通信线缆相连, 通信线缆和远程控制端相连, 远 程控制端通过通信线缆实现信号的传输, 并实现信息的显示。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进一步包括, 所述主机具有座位、 靠背、 底座、 扶 手和致动器, 所述底座后端设有两个立柱, 靠背下端设有两个插孔, 两个立柱与两个插孔对 应, 将靠背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 底座上方为座位, 座位中间设有致动器; 底座两侧为扶手。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进一步包括, 所述致动器由电机驱动, 其自身可 实。
9、现上下升降: 致动器顶部放置压力传感器, 实现信号的收发, 当接收的压力超过参考值 时, 致动器进行下降, 当接收的压力低于参考值时, 致动器上升。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首创座椅的形式, 并可拆卸靠背, 方便运 输、 安装; 同时设计了 “腹部肌力控制防代偿设计” 和 “不需要置入任何探头” , 在避免传统手 段带来不便, 以及避免感染风险的同时, 用户可以随时进行训练, 使得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507960 U 3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系统示意图。
10、。 0013 图2是可拆卸靠背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底座背面示意图。 0015 图4是主机整体示意图。 0016 图中1、 主机, 11、 座位, 12、 靠背, 13、 底座, 14、 扶手, 15、 致动器, 17、 立柱, 18、 插孔, 2、 腹部压力带, 3、 远程控制端, 4、 通信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4所示, 一种用于盆底肌力测定与训练的机器, 包括主机1、 腹部压力带2、 远 程控制端3和通信线缆4, 主机1上设有致动器15, 主机1分别与腹部压力带2和通信线缆4相 连, 通信线缆4和远程控制端3相连, 远程控制端3通过通信线缆4实现信号的传输, 并。
11、实现信 息的显示。 本实用新型主机1为座椅形式, 具有座位11、 靠背12、 底座13、 扶手14和致动器15, 底座13后端设有两个立柱17, 靠背12下端设有两个插孔18, 两个立柱17与两个插孔18对应, 将靠背12与底座13可拆卸式连接; 底座13上方为座位11, 座位11中间设有致动器15; 底座13 两侧为扶手14。 致动器16为可上下升降调节的装置, 致动器15由电机驱动, 其自身可实现上 下升降: 致动器顶部放置压力传感器, 实现信号的收发, 当接收的压力超过参考值时, 致动 器进行下降, 当接收的压力低于参考值时, 致动器上升。 0018 本实用新型的远程控制端3是带有控制软。
12、件的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USB接口的 方式与计算机相连, 实现通信传输。 实现对盆底肌力进行最高峰测定、 精确控制力测定和训 练; 实时显示盆底肌的肌力值, 利用利用智能反馈训练程序, 简单有趣地进行盆底肌练习; 对每个用户建立数据库, 可查看每次训练的结果及与以前训练的结果进行对比。 0019 本实用新型靠背12可随意拆卸, 可拆卸的靠背方便产品的运输及存放。 不需要时, 将靠背直接向后上方向提起即可与座位分开, 此设计可以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对产品 进行安装。 同时拆卸下的靠背使得整体产品方便包装运输。 0020 本实用新型将产品整体以座椅的结构, 用户按照正常坐立的姿势进行训练, 。
13、既方 便查看视觉信号, 又不会有身体的不适感, 让用户在与平时无区别、 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盆 底肌的训练。 0021 由于每个用户在坐立情况下, 盆底肌的位置是不同的, 有高有低, 为适用于不同的 人群, 本实用新型致动器为可自动上下升降调节的装置, 当用户舒服的坐到座位上时, 座位 中的致动器会自动进行上下升降, 接触会阴部, 并向用户施压10kg的外部力量给予用户的 盆底肌, 提醒用户要收缩的肌肉, 与此同时用户的盆底肌会自主反抗外部力量, 对其做出回 应, 盆底肌进行自然的收缩。 当监测到盆底肌自主收缩的肌力值达到参考值时, 表示此高度 为该用户的盆底肌最佳训练位置, 用户以此位置进行盆底肌的训练。 002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 “腹部肌力控制防代偿设计” , 设计腹部压力带, 实时监测用户 训练过程中腹部的压力值, 并及时给予提醒, 腹部压力带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避免过度对 腹部施加压力而造成肌力代偿。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50796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5 CN 206507960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6 CN 206507960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7 CN 206507960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8 CN 206507960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