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367984.5 (22)申请日 2018.04.23 (71)申请人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地址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市沙依巴克区黄河路116号 (72)发明人 聂继红 赵翡翠 曾斌芳 陈良 卢军 张刚 付玲 张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陆菊华 (51)Int.Cl. A61K 36/884(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P 13/12(2006.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 黄芪 2-4份, 茵陈1-2份, 苦丁茶1-2份, 盐补骨脂1-2 份, 泽泻2-4份, 炒决明子2-4份, 山楂2-4份, 大黄 1-2份, 三七1-2份; 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 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调肝补肾的中 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能够扶正调肝, 补肾蠲 浊, 祛瘀消积;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胁胀作痛, 腹 胀食少, 情绪抑郁, 便溏不爽, 或腹痛欲便、 泻后 痛减等; 以及脂肪性肝病见上述证候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10页 CN 108379408 A 2018.08.10 CN 108379408 A 1.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制备得到 的: 黄芪2-4份, 茵陈1-2份, 苦丁茶1-2份, 盐补骨脂1-2份, 泽泻2-4份, 炒决明子2-4份, 山楂 2-4份, 大黄1-2份, 三七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是由按照重量份计 的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 黄芪3份, 茵陈1份, 苦丁茶1份, 盐补骨脂1份, 泽泻3份, 炒决明子3 份, 山楂3份, 大黄1份, 三七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调肝。
4、补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以下步骤: 1)将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2)将黄芪加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5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80相对密度 为1.25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以-0.06至-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干膏一; 3)茵陈、 苦丁茶和盐补骨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1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 8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以-0.06至-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干膏 二; 4)大黄、 泽泻、 炒决明子和山楂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0.5小时, 过滤 后, 滤液回收乙醇, 浓。
5、缩为60相对密度为1.21.25的稠膏, 并在60以下以-0.06至- 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干膏三; 5)将步骤2)、 3)、 4)得到的干膏一、 干膏二和干膏三合并后, 粉碎成80目的细粉, 再与步 骤1)得到的三七细粉混合, 即可得到所述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379408 A 2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 脂肪性肝病(FLD)的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 而不良生活习惯和酒精 的摄入则是F。
6、LD的罪魁祸首, FLD已成为上班族健康的新危机, 各地文化水平、 生活水平、 生 活习惯不同, FLD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 而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肝细胞内脂肪蓄积(主要为三酰甘油)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它是 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 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 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 状态。 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等三种不同病理阶段的类型。 酒 精性脂肪肝是指因摄入酒精过量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 或者 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变。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 “胁痛” 、“痰证” 。
7、、“积 聚” 等范畴。 0003 轻度的FLD病变呈良性经过, 极少并发肝硬化; 而中、 重度FLD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 肝硬化, 故目前认为脂肪肝不再是良胜疾病。 文献报道, 1550的FLD患者有纤维化, 725有肝硬化, 5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759。 近年来, 其发病率仍在上升, 且 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在某些地区己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目前, FLD已成为 消化、 遗传、 营养、 内分泌、 心血管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其不仅可导致肝病相关疾病和死 亡, 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因此, 脂肪肝的有效防治及治疗对于阻 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并改善预后具有十分。
8、重要的意义。 0004 因此, 早期诊治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西医的 降脂药有贝特类、 他汀类、 烟酸类、 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效果尚可, 但长期使 用, 副作用多, 禁忌范围广。 目前, 国内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积累了一些经验, 与西医学相比较, 中医药整体观念的治疗法则在防治脂肪肝方面有着明 显的优势, 同时, 众多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均显示中医药在防治脂肪肝方面是有较好的 疗效。 因此, 加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 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0005 随着临床上对脂肪肝。
9、治疗研究的兴起, 有关治疗脂肪肝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报道 也日益增多, 内容涉及到单味中药、 中医传统方剂及中成药防治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更多的 是自拟协定处方防治脂肪肝药理作用研究, 还有不少学者对中药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理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指导临床上合理应用中药防治脂肪肝提供了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 物及其制备方法。 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08379408 A 3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 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制备得到。
10、的: 黄芪2-4份, 茵陈1-2份, 苦丁茶1-2份, 盐补骨脂1-2 份, 泽泻2-4份, 炒决明子2-4份, 山楂2-4份, 大黄1-2份, 三七1-2份。 0008 进一步的, 上述的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制 备得到的: 黄芪3份, 茵陈1份, 苦丁茶1份, 盐补骨脂1份, 泽泻3份, 炒决明子3份, 山楂3份, 大 黄1份, 三七1份。 000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以下步骤: 0010 1)将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0011 2)将黄芪加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5小时, 过滤后, 滤液。
11、浓缩为80相对 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以-0.06至-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干膏一; 0012 3)茵陈、 苦丁茶和盐补骨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1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 缩为80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以-0.06至-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 干膏二; 0013 4)大黄、 泽泻、 炒决明子和山楂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0.5小时, 过 滤后,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为60相对密度为1.21.25的稠膏, 并在60以下以-0.06至- 0.08Mpa减压干燥, 得到干膏三; 0014 5)将步骤2)、 3)、。
12、 4)得到的干膏一、 干膏二和干膏三合并后, 粉碎成80目的细粉, 再 与步骤1)得到的三七细粉混合, 即可得到所述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0015 调肝蠲浊颗粒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消化科曾斌芳主任医师治疗脂肪 性肝病的经验方芪茵方(又称扶正调肝方)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具有扶正 调肝, 补肾蠲浊, 祛瘀消积的功效,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芪茵方以汤剂 或袋泡茶的形式在临床应用十多年, 深受患者的信任。 期间又分别对该方进行了拆方研究、 药理、 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 证实了芪茵方是一个组方科学、 合理, 安全、 有效的方剂。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
13、发明提供的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能够扶正调肝, 补肾蠲浊, 祛瘀消积;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胁胀作痛, 腹胀食少, 情绪抑郁, 便溏不爽, 或腹痛欲便、 泻后痛减等; 以及脂肪性肝病见上述证候者。 0017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制剂, 优势在于: 0018 (1)归纳出脂肪性肝病属肝郁脾虚湿滞证的病因病机, 为中医辩证治疗提供依据。 0019 (2)芪茵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 推广。 0020 (3)提出 “肝脾肾同调、 湿瘀滞同治” 的治疗大法用于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0021 (4)近年来通过芪茵方对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 体重。
14、指数、 胰岛素抵抗 指数、 肝功及血脂指标、 影象学(B超)指标改变的影响等研究, 探索该方治疗脂肪性肝病的 独特疗效及优越性, 为本方的开发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品处方组成: 黄芪、 茵陈、 泽泻、 炒决明子、 山楂、 盐补骨脂、 大黄、 三七、 苦丁茶。 制成1000g。 辅料为糊精、 甜菊素。 处方中无毒性药材, 黄芪、 茵陈、 泽泻、 炒决明子、 山楂、 盐 说 明 书 2/10 页 4 CN 108379408 A 4 补骨脂、 大黄、 三七质量标准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 苦丁茶质量标准收载于 广 西省中药材标准 1990年版, 糊精标准收载。
15、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四部, 甜菊素质量标准收 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四部。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 黄芪2kg, 茵陈1kg, 苦丁 茶1kg, 盐补骨脂1kg, 泽泻2kg, 炒决明子2kg, 山楂2kg, 大黄1kg, 三七1kg。 0025 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将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0027 2)将黄芪加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5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80相对 密度为1.25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一; 0028 3)。
16、茵陈、 苦丁茶和盐补骨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1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 缩为80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 二; 0029 4)大黄、 泽泻、 炒决明子和山楂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0.5小时, 过 滤后,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为60相对密度为1.2的稠膏, 并在6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 0.08Mpa), 得到干膏三; 0030 5)将步骤2)、 3)、 4)得到的干膏一、 干膏二和干膏三合并后, 粉碎成80目的细粉, 再 与步骤1)得到的三七细粉混合, 即可得到所述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0。
17、031 中药组合物再加入糊精适量和1的甜菊素, 混匀, 制成颗粒, 干燥至含水量低于 8, 制成1000g, 即得颗粒剂。 0032 规格: 每袋装9g, 1g所含生药量相当于原料药量3g。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日3次, 每次 1袋。 0033 实施例2: 0034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 黄芪4kg, 茵陈2kg, 苦丁 茶2kg, 盐补骨脂2kg, 泽泻4kg, 炒决明子4kg, 山楂4kg, 大黄2kg, 三七2kg。 0035 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将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0037 2)将黄芪加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
18、.5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80相对 密度为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一; 0038 3)茵陈、 苦丁茶和盐补骨脂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二次, 每次1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 缩为80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 二; 0039 4)大黄、 泽泻、 炒决明子和山楂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0.5小时, 过 滤后,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为60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并在60以下减压干燥(-0.06 至-0.08Mpa), 得到干膏三; 0040 5)将步骤2)。
19、、 3)、 4)得到的干膏一、 干膏二和干膏三合并后, 粉碎成80目的细粉, 再 与步骤1)得到的三七细粉混合, 即可得到所述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0041 中药组合物再加入糊精适量和1的甜菊素, 混匀, 制成颗粒, 干燥至, 制成1000g, 即得颗粒剂。 说 明 书 3/10 页 5 CN 108379408 A 5 0042 规格: 每袋装9g, 1g所含生药量相当于原料药量3g。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日3次, 每次 1袋。 0043 实施例3: 0044 一种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是由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 黄芪525g, 茵陈175g, 苦 丁茶175g, 盐补骨脂175g, 泽。
20、泻525g, 炒决明子525g, 山楂525g, 大黄175g, 三七175g。 0045 其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6 1)将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0047 2)将黄芪加8倍量的水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5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80相对 密度为1.28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一; 0048 3)茵陈、 苦丁茶和盐补骨脂加10倍量水提取二次, 每次1小时, 过滤后, 滤液浓缩为 80相对密度为1.28的稠膏, 并在80以下减压干燥(-0.06至-0.08Mpa), 得到干膏二; 0049 4)大黄、 泽泻、 炒决明子和山楂。
21、加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0.5小时, 过 滤后, 滤液回收乙醇, 浓缩为60相对密度为1.23的稠膏, 并在60以下减压干燥(-0.06 至-0.08Mpa), 得到干膏三; 0050 5)将步骤2)、 3)、 4)得到的干膏一、 干膏二和干膏三合并后, 粉碎成80目的细粉, 再 与步骤1)得到的三七细粉混合, 即可得到所述调肝补肾的中药组合物。 0051 中药组合物再加入糊精适量和1的甜菊素, 混匀, 制成颗粒, 干燥至含水量低于 8, 制成1000g, 即得颗粒剂。 0052 规格: 每袋装9g, 1g所含生药量相当于原料药量3g。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日3次, 每次 1袋。
22、。 0053 实施例4: 0054 一、 调肝蠲浊颗粒验证实验方法: 0055 1.调肝蠲浊颗粒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试验研究: 0056 雄性SD大鼠70只, 其中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 另60只作为模型组饲 以高脂饲料(基础饲料88, 猪油10, 胆固醇2)。 12周后眼眶静脉采血, 测定血清总胆固 醇TC、 TG、 ALT、 AST, 并随机取7只模型大鼠做肝脏病理学检查, 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 造模16 周后筛选成模大鼠50只, 随机分为: 模型组(蒸馏水10ml/kg), 阳性药组(三七脂肝丸1.34g/ kg), 调肝蠲浊低、 中、 高剂量组(0.75、 1.50、。
23、 3.00g/kg), 每组10只; 正常对照组灌胃蒸馏水 (10ml/kg), 连续给药12周后麻醉动物, 腹主动脉取血, 分离血清, 测定总胆固醇(TC)、 甘油 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 取动物部分肝脏制作肝组织匀浆, 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测定 肝组织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含量; 其余肝脏于10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观 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 0057。
24、 2.调肝蠲浊颗粒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试验研究: 0058 昆明种小鼠11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 造模组90只。 正常对照组饲以 基础饲料, 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基础饲料88, 猪油10, 胆固醇2)。 饲养12周后, 随机 抽取正常对照组动物10只(包含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空白对照组动物各5只), 模型组动物10只, 禁食12h后, 摘眼球取血后处死动物, 分离血清, 测定ALT、 AST、 TC、 TG水平, 说 明 书 4/10 页 6 CN 108379408 A 6 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将剩余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10ml/kg, 。
25、12只), 阳性对照药组(三七脂肝丸2.5g/kg, 12只), 调肝蠲浊原制剂对照组(67.2ml/kg, 每日分两 次给药, 12只), 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剂量组(1.4、 2.8、 5.6g/kg, 每组各12只), 除调肝蠲 浊原制剂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按20ml/kg进行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2个月, 给药期间除正常对 照组外各组继续饲以高脂饲料。 给药结束后, 摘眼球取血后处死动物, 分离血清测定ALT、 AST、 TC、 TG、 HDL-C, 计算LDL-C含量; 迅速剪开腹腔, 观察肝脏形态。 取出完整肝脏, 滤纸吸干 表面水分后称重, 计算肝指数。 完整分离肝脏中叶, 。
26、剪取约肝重的1/5, 加生理盐水, 在冰浴 中碾磨制成10的匀浆, 测定SOD活性及GSH、 MDA含量; 另剪取约肝重的1/5, 加无水乙醇在 冰浴中碾磨制成10的匀浆, 测定肝匀浆中TC、 TG含量。 其余肝脏组织, 于10甲醛固定, 石 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 0059 3.调肝蠲浊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试验研究: 0060 雄性SD大鼠80只, 雌雄各半, 适应性饲养7天, 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68 只)。 空白对照组以蒸馏水(6.17ml/kg+1.0ml/只)灌胃; 模型组大鼠按(6.17ml/kg56 牛。
27、栏 山二锅头+玉米油1.0ml/只)进行灌胃, 其中牛栏山二锅头的以浓度逐步增加法进行灌胃, 先以牛栏山二锅头: 蒸馏水1:2比例稀释灌胃5天, 再以牛栏山二锅头: 蒸馏水2:1比例稀释 灌胃5天, 其后以不稀释的牛栏山二锅头灌胃至实验结束, 连续灌胃7周, 末次灌胃后尾静脉 采血, 分离血清, 测定血清中ALT、 AST、 TG、 TC、 HDL-C的含量用以确定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成功与否。 确定模型成功后, 将模型组大鼠依据ALT指标进行分组, 分别为模型组(11只), 阳 性对照药三七脂肝丸组(1.34g/kg, 11只), 调肝蠲浊低、 中、 高(0.75、 1.50、 3.0 0。
28、g/kg, 分别 10、 10、 11只)剂量组, 连续给药6周。 给药期间, 除对照组外各组继续灌胃6.17ml/kg牛栏山 二锅头+玉米油1.0ml/只d, 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 末次给药前12h禁食不禁 水, 末次给药1h后腹主动脉采血, 分离血清, 测定AST、 ALT、 TG、 TC、 HDL-C; 取全血, EDTA-K2抗 凝, 测定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百分比(L)、 单核细胞百分比(M)、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
29、血红蛋白浓度(MCHC)、 血小板计数(PLT); 解剖取出肝 脏称重, 剪取肝左叶约0.5g按重量(g):体积(ml)1:9的比例, 并分别用生理盐水和无水乙 醇制备肝匀浆, -20保存, 用于测定肝匀浆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 )、 总超氧化歧化酶 (T-SOD)、 总蛋白(TP)、 丙二醛(MDA); 其余肝脏10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进行 病理组织学检查, 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 0061 4.调肝蠲浊颗粒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影响的试验研究: 0062 昆明小鼠12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 造模组100只。 正常对照组饲以 基础饲料, 模型。
30、组饲以高脂饲料(基础饲料88, 猪油10, 胆固醇2), 同时每天按12ml/ kg灌胃牛栏山二锅头(56 )。 造模12周后, 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动物10只(包含酒精性脂肪 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空白对照组动物各5只), 模型组动物10只, 禁食12h后, 摘眼球取血后 处死动物, 分离血清,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 AST、 TC、 TG; 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 剩余造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20ml/kg, 12只), 阳性 对照药组(三七脂肝丸2.5g/kg, 12只), 调肝蠲浊原制剂对照组(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 药, 12只),。
31、 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剂量组(1.4、 2.8、 5.6g/kg, 分别为13、 13、 14只), 按20ml/ kg进行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2个月, 给药期间继续饲以高脂饲料与牛栏山二锅头。 给药结束 说 明 书 5/10 页 7 CN 108379408 A 7 后, 摘眼球取血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中ALT、 AST、 TC、 TG、 HDL-C含量, 计算LDL-C含量; 迅速 剪开腹腔, 观察肝脏形态, 取出完整肝脏, 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 计算肝指数, 完整分离 肝脏中叶, 剪取约肝重的1/5, 加生理盐水在冰浴中碾磨制成10的匀浆, 测定SOD活性及 GSH含量; 另。
32、剪取约肝重的1/10, 加无水乙醇在冰浴中碾磨制成10的匀浆, 测定肝匀浆中 TC、 TG含量。 其余肝脏组织, 10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观察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 0063 5.调肝蠲浊颗粒对小鼠碳粒廓清率与小鼠血清溶血素的作用研究: 0064 5.1对小鼠碳廓清率的影响: 0065 昆明种小鼠6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 20ml/kg), 阳性药盐酸左旋 咪唑组(25mg/kg), 调肝蠲浊原制剂组(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药), 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剂量组(1.4、 2.8、 5.6g/kg), 每组10。
33、只, 除原制剂组, 其余各组按照20ml/kg进行灌胃给 药, 连续给药3周。 末次给药后1h, 各组按0.1ml/10g尾静脉注射10印度墨水。 注射后分别 于2min(t1), 10min(t2), 眼眶后静脉丛取血20 l, 溶入0.2ml的1Na2CO3溶液中摇匀, 用分 光光度计测OD值(波长600nm),解剖后取肝脏、 脾脏胸腺并称重。 计算廓清指数K值和校正系 数a值: K(lgOD1-lgOD2)/(t2-t1); aK3体重/(肝重+脾重);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相应免疫 器官指数: 脾脏指数脾脏重(g)/体重(g)100, 胸腺指数胸腺重(g)/体重(g) 100。 0066 。
34、5.2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0067 昆明种小鼠6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蒸馏水, 20ml/kg), 阳性药左 旋咪唑组(25mg/kg), 调肝蠲浊原制剂组(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药), 调肝蠲浊低、 中、 高 剂量组(1.4、 2.8、 5.6g/kg), 每组10只, 除原制剂组, 其余各组按照20ml/kg进行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3周。 于末次给药前5d, 向小鼠腹腔注射20羊血红细胞0.2ml/只, 给药结束处死 动物, 取血分离血清, 试剂盒测定血清溶血素IgM。 0068 6.调肝蠲浊颗粒对四环素致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研究: 0069 昆明种。
35、小鼠7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 20ml/kg), 阳性对照组(三 七脂肝丸, 2.5g/Kg), 调肝蠲浊低、 中、 高(1.4、 2.8、 5.6g/kg)剂量组与调肝蠲浊原制剂组 (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药)、 模型组, 每组10只, 连续灌胃给药10天。 第10天给药结束后,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小鼠分别按200mg/kg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 24h后处死小鼠并取 血分离血清, 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测定AST、 ALT、 TC、 TG。 取出完整肝组织, 称湿重, 计算肝指 数肝脏质量(g)/体质量(g)100。 完整分离肝脏中叶, 剪取100mg,。
36、 在冰浴中碾磨制成 10的匀浆, 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SOD活性及GSH、 MDA、 TG、 TC含量。 剩余肝脏, 10甲醛 固定, 脱水, 包埋, 切片, HE染色, 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0070 7.调肝蠲浊颗粒对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研究: 0071 7.1调肝蠲浊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研究: 0072 昆明小鼠6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组(参乌健脑胶囊0.8g/kg)、 调 肝蠲浊原制剂组(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药)、 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1.4、 2.8、 5.6g/kg) 剂量组, 连续灌胃9天, 于末次灌胃1h后进行游泳实验。 每只小鼠称。
37、重后, 将鼠尾根部负荷小 鼠体重5的铅皮, 放入水温251.0、 水深30cm的游泳箱中。 记录小鼠自游泳开始至死亡 的时间, 作为小鼠游泳时间。 以小鼠沉到水中未再有张口呼吸判断为死亡指标。 说 明 书 6/10 页 8 CN 108379408 A 8 0073 7.2调肝蠲浊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研究: 0074 昆明小鼠60只, 雌雄各半, 分为正常对照组、 阳性药组(参乌健脑胶囊0.8g/kg)、 调 肝蠲浊原制剂组(67.2ml/kg, 每日分两次给药)、 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1.4、 2.8、 5.6g/kg) 剂量组, 每组10只, 连续灌胃9天, 末次给药后1h, 将小鼠放入。
38、盛有15g钠石灰的250ml的磨口 瓶内(每瓶中放一只)用凡士林涂瓶口、 盖严, 使之不漏气, 开始计时, 以呼吸停止为指标, 记 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 0075 8.调肝蠲浊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作用研究: 0076 采用油酸(OA)作用于HepG2细胞24h, 诱导其发生脂肪变性, 并用MTS法测定细胞活 性。 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储积情况, 采用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 考察造 模是否成功。 确定模型成功后, 将细胞设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调肝蠲浊浸膏粉低、 中、 高 (0.4、 2、 10 g/ml)组以及阳性对照组(非诺贝特0.4、 2、 10 g/ml。
39、),检测细胞上清液TG含量变 化和细胞内SOD、 MDA、 GSH含量变化, 考察调肝蠲浊浸膏粉对体外培养的脂肪肝细胞的保护 作用。 0077 二、 调肝蠲浊颗粒验证实验结果: 0078 1.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0079 高脂饲料饲喂12周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大鼠血清TC(2.150.61 VS 1.47 0.22mmol/L)、 TG(0.890.28 VS 0.730.17mmol/L)、 ALT(63.2614.26 VS 56.89 21.43U/L)、 AST(171.2856.57 VS 154.7856.14U/L)含量升高(P0.01); 进行肝脏组织 病理。
40、学检查动物7只, 其中有(2/7例)肝脏组织肝细胞部分发生脂肪变性(+),其余(5/7例) 肝脏组织大部分发生脂肪变性(+), 以上结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成功。 给药 期间各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 饮食饮水正常。 至给药结束: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 鼠肝脏系数增加(3.590.40 VS 2.480.14, P0.01)、 模型组动物血清TC(2.290.48 VS 1.480.32mmol/L)、 TG(0.900.25 VS 0.580.14mmol/L)、 LDL-C(1.720.45 VS 1.000.27mmol/L)含量升高(P0.01), HDL-C(0.130.0。
41、3 VS 0.180.04mmol/L)含量降 低(P0.01); 与模型组比较调肝蠲浊低、 中、 高给药组肝脏系数降低(2.750.18、 2.91 0.24、 2.920.30 VS 3.590.40,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剂 量组血清TC(1.570.31、 1.630.41、 1.620.30 VS 2.290.48mmol/L)、 LDL-C(1.03 0.25、 1.010.28、 1.050.20 VS 1.720.45mmol/L)降低(P0.01或P0.05), 血清HDL-C (0.170.03、 0.180.05、 0.170.05 。
42、VS 0.130.03mmol/L)含量升高(P0.01); 与正 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肝匀浆SOD(711.2683.81 VS 854.0788.09U/ml, P0.05)含量降 低; 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病理学检查可见: 空白对照组未见肝细胞脂肪 变性(-, 10/10例); 模型组: 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1/10例)、 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 9/10例); 阳性对照组(三七脂肝丸组)肝细胞形态正常(-, 2/10例); 少部分肝细胞脂肪变 性(+, 4/10例)、 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1/10例)、 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3/10例); 。
43、调肝蠲浊颗粒低剂量组: 肝细胞形态正常(-, 1/10例)、 少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2/10例)、 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2/10例); 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5/10例); 调肝蠲浊颗粒中 剂量组: 肝细胞形态正常(-, 1/10例)、 少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1/10例)、 部分肝细胞脂肪 变性(+, 2/10例)、 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6/10例); 调肝蠲浊颗粒高剂量组: 肝细胞 形态正常(-, 2/10例)、 少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2/10例)、 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4/10 说 明 书 7/10 页 9 CN 108379408 A 9 例)。
44、、 大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2/10例)。 以上结果提示: 调肝蠲浊颗粒可降低非酒精性 脂肪肝大鼠肝脏系数、 血清TC、 血清LDL-C, 升高血清HDL-C, 同时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具有改 善作用。 0080 2.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0081 经过12周高脂饲料造模之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C(4.320.51 VS 1.830.95mmol/L, P0.01)、 TG(2.020.64 VS 1.090.19mmol/L, P0.05)、 ALT(64.39 17.86 VS 43.2610.38U/L, P0.05)、 AST(149.7726.46 VS 91。
45、.2620.28U/L, P 0.0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 正常对照组10/10例均未 见肝细胞脂变; 模型组7/10例未见肝细胞脂变, 2/10例见肝细胞脂变病变范围1/3(+), 1/ 10例见肝细胞脂变病变范围介于1/32/3(+), 可以认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成 立。 至给药结束: 模型组小鼠肝匀浆TC(1.580.29 VS 0.710.28mmol/L)、 TG(2.00 0.42 VS 1.250.49mmol/L), 血清TC(2.950.95 VS 1.970.73mmol/L)、 ALT(23.39 7.88 VS 16.014.8。
46、2U/L)、 AST(78.7520.94 VS 61.959.59U/L)、 HDL-C(1.630.57 VS 1.230.24m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调肝蠲浊原制剂及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 剂量组(1.4g/kg、 2.8g/kg、 5.6g/kg)对以上指标的升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 其中调 肝蠲浊颗粒低剂量组ALT(17.155.88 VS 23.397.88U/L)、 AST(56.1122.27 VS 78.7520.94U/L, P0.05); 中剂量组肝匀浆TC(1.310.19 VS 1.580.29mmol/L, P 0.05); 高剂量组肝匀浆TC(。
47、1.210.18 VS 1.580.29mmol/L, P0.01)、 肝匀浆TG(1.27 0.47 VS 2.000.42mmol/L, P0.01)、 血清TG(1.080.33 VS 1.590.50mmol/L, P 0.01)、 AST(72.4429.35 VS 78.7520.94U/L, P0.05)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 义;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SOD活性降低(320.0388.89 VS 459.06195.61, P 0.01); 与模型组比较, 调肝蠲浊颗粒低、 中、 高剂量组及原制剂组SOD活性(674.71 265.14、 527.31146.95、。
48、 725.88400.33、 575.09244.86 VS 320.0388.89)显著升高 (P0.01); 病理结果显示, 调肝蠲浊及其原制剂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肝脏脂变程 度具有改善作用。 以上结果提示, 调肝蠲浊颗粒具有一定的降低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匀 浆TC、 TG, 血清TC、 ALT、 AST作用, 提高SOD活性作用, 同时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具有改善作用。 0082 3.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0083 模型组大鼠以牛栏山二锅头6.17ml/kg和玉米油1.0ml/只连续灌胃7周, 模型组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192.8331.17 VS 113.0526.17U/L)、 AST(131.6538.65 VS 75.9327.57U/L)、 TG(2.010.27 VS 1.230.54mmol/L)、 TC(1.350.22VS 1.02 0.27mmol/L)均显著升高(P0.01); 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