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26916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12 CN 101269163 B *CN101269163B* (21)申请号 200810015955.9 (22)申请日 2008.05.03 A61K 36/896(2006.01) A61K 9/06(2006.01) A61P 1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马建国 地址 273100 山东省曲阜市鼓楼北街第二人 民医院 (72)发明人 马建国 马龙 王国栋 CN 1310661 C,2007.04.18, 全文 . 宋兆友 . 常用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介绍 . 皮 肤病与性病 .2。
2、006,28(1),23-25.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 制备方法, 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 白苦 参 100-30 份, 当归 100-30 份, 黄柏 100-30 份, 土 茯苓 100-30 份, 白鲜皮 100-30 份, 蛇床子 50-15 份, 地肤子50-15份, 凡士林3000-1200份。 其制备 方法是先将凡士林加温化开后, 再将苦参、 当归、 黄柏、 土茯苓、 白鲜皮、 蛇床子、 地肤子, 加入凡士 林中浸泡 5 天, 然后加热将药炸枯, 捞出药渣, 药 油待凉凝固后即成药膏。
3、, 分别装入塑料盒中备用。 其有益效果是 : 该药膏是纯中药的可直接使药物 作用于病变部位, 祛风止痒, 软化痂皮, 使皮损逐 渐变薄消退, 皮肤弹性恢复正常, 避免了内服药物 或外用激素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 并具有保护皮 肤的作用, 使用方便。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陈少君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CN 101269163 B1/1 页 2 1.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 苦参 100-30 份, 当归 100-30 份, 黄柏 100-30 份, 土茯。
4、苓 100-30 份, 白鲜皮 100-30 份, 蛇床子 50-15 份, 地肤子 50-15 份, 凡士林 3000-1200 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 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配比范围是 : 苦参 70 份, 当归 70 份, 黄柏 70 份, 土茯苓 70 份, 白鲜皮 70 份, 蛇床子 30 份, 地肤子 30 份, 凡士林 2000 份。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先将凡士 林加温化开后, 再将苦参、 当归、 黄柏、 土茯苓、 白鲜皮、 蛇床子、 地肤子, 加入凡士林中浸泡 5 天, 然后加热将药炸。
5、枯, 捞出药渣, 药油待凉凝固后即成药膏, 分别装入塑料盒中备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269163 B1/2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 所属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膏, 更具体地为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慢性湿疹是一种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 医学界治疗此病现仍无特效疗法, 故仍需 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外治方药, 以解除广大慢性湿疹患者的痛苦。 慢性湿疹皮损表现为干燥, 颜色呈棕红色或灰色, 表面有抓痕浸润, 粘腻性痂皮变厚, 呈苔藓样变。 在经常活动的部位, 如手指、 手掌、 足趾、 足跟等处, 皮肤失去弹性。
6、, 最易发生皲裂而致痛。 在上肢或小腿部位, 常 伴灰褐、 暗红色素沉着。 瘙痒剧烈, 因长期难以忍受的瘙痒, 可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属湿热内蕴, 外受风、 湿、 热邪, 两邪相搏, 结于腠理, 最易耗血伤阴, 化燥生风, 发 为本病。又因湿性重浊粘腻, 化燥生风, 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临床观察, 西医治疗此病外 用药物, 仍然是激素类霜、 膏, 如 : 派瑞松、 哈西奈德乳膏、 哈西奈德溶液、 去炎松尿素软膏、 肤轻松软膏、 曲咪新软膏, 肤疾宁贴膏等。 但如长期外用激素类霜、 膏, 对皮肤可有不同程度 损害, 如毛孔变大, 表皮萎缩变薄, 色素增加等副作用, 至今仍未有。
7、疗效较佳的外用中药膏 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除慢性湿疹患者剧痒的痛苦, 按中医理论观点, 而研制出一种 无副作用, 且能使皮损消退的外用中药膏。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 成 : 苦参 100-30 份, 当归 100-30 份, 黄柏 100-30 份, 土茯苓 100-30 份, 白鲜皮 100-30 份, 蛇床子 50-15 份, 地肤子 50-15 份, 凡士林 3000-1200 份。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药膏最佳重量配比范围是 : 苦参 70 份, 当归 70 份, 黄柏 7。
8、0 份, 土茯苓 70 份, 白鲜皮 70 份, 蛇床子 30 份, 地肤子 30 份, 凡士林 2000 份。 0007 本发明所述的药膏的制备方法是 : 先将凡士林加温化开后, 再将苦参、 当归、 黄柏、 土茯苓、 白鲜皮、 蛇床子、 地肤子, 加入凡士林中浸泡 5 天, 然后加热将药炸枯, 捞出药渣, 药 油待凉凝固后即成药膏, 分别装入塑料盒中备用。 0008 本发明的主要功能及有益效果是 : 本外用药膏用于治疗慢性湿疹, 可直接使药物 作用于病变部位, 除湿热, 养阴血, 润肌肤, 祛风止痒, 软化痂皮, 使皮损逐渐变薄消退, 皮肤 弹性恢复正常, 避免了内服药物或外用激素药物造成的。
9、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证明此中药膏 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 并具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使用方便。 0009 本发明的用药依据 : 苦参, 味苦性寒, 能清热祛湿止痒 ; 当归味甘辛, 性苦, 具补血 养血润燥功效 ; 黄柏味苦性寒, 具清热燥湿医疮功效 ; 土茯苓味甘性平, 具利湿解毒功效, 治疗慢性湿疹为其所长 ; 白鲜皮味苦性寒, 苦寒清热, 并能祛风止痒 ; 蛇床子味苦性温, 辛 散能祛风, 苦燥能除湿, 具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效 ;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 具清湿热祛风止痒功 效。 说 明 书 CN 101269163 B2/2 页 4 0010 药膏的使用方法 : 用时涂搽于皮损处, 每日早晚各 1。
10、 次, 至皮疹全部消退。 0011 临床疗效观察 : 0012 临床治疗 176 例, 男 102 例, 女 74 例 ; 年龄 20-76 岁。 0013 治疗结果 : 以皮损完全消退, 皮肤变平, 恢复正常颜色, 痒感消失为痊愈 ; 皮疹明 显消退变薄瘙痒症状大减为显效。患者均外搽药膏 30 天, 结果 : 176 例中, 痊愈 137 例, 显 效 : 39 例, 总有效率为 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0015 实施例一 : 苦参 100 克, 当归 100 克, 黄柏 100 克, 土茯苓 100 克, 白鲜皮 100 克, 蛇 床子 。
11、50 克, 地肤子 50 克, 凡士林 3000 克。 0016 该药膏的制备过程是 : 先将凡士林加温化开后, 再将苦参、 当归、 黄柏、 土茯苓、 白 鲜皮、 蛇床子、 地肤子, 加入凡士林中浸泡 5 天, 然后加热将药炸枯, 捞出药渣, 药油待凉凝 固后即成药膏, 分别装入塑料盒中备用。 0017 实施例二 : 苦参 70 克, 当归 70 克, 黄柏 70 克, 土茯苓 70 克, 白鲜皮 70 克, 蛇床子 30 克, 地肤子 30 克, 凡士林 2000 克。 0018 该药酊的制备过程按上述实施例一的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0019 实施例三 : 苦参 30 克, 当归 30 克, 黄柏 30 克, 土茯苓 30 克, 白鲜皮 30 克, 蛇床子 30 克, 地肤子 30 克, 凡士林 1200 克 0020 该药酊的制备过程按上述实施例一的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0021 从实践中对三个实施例方案疗效进行比较, 实施例二疗效优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 三, 因此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 说 明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