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9532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19532ACN102019532A21申请号200910112553522申请日20090915B23P15/0020060171申请人高耀宗地址中国台湾台南市安中路2段37巷9号72发明人高耀宗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代理人朱凌54发明名称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先将铝型材与电热管固定,然后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
2、,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最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本发明不需要借助助熔剂即可实现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熔接,同时还具有熔接时间短、加工容易且产品不易变型不良率低等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CN102019546A1/1页21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铝型材外缘面以压铸或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电热管;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
3、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2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铝型材加热至500650度并使之软化,且在铝型材的外缘面形成呈向外凸出圆状的容置槽,并将电热管嵌入该容置槽中,并通过容置槽上缘处的夹挚部固定该电热管;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
4、性;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3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电热管包覆在铝型材内;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权利要求书CN102019532ACN102019546A1/3页3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方法,更。
5、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将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结合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由于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由以前的土法炼钢至今日的自动化器具的使用,使人类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通过一些自动化的电器来帮助人们做一些食物上的烹调,而一般的自动烹调器具皆在其内部包覆电热管来达到加热烹调的目的,而其电热管皆以压铸成型的方式包覆在锅体底部,而此一方式只适用于铝压铸成型的锅体,而本发明人在先前也有申请一件专利,其发明名称为锅体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结构,其具体是在锅体上表面预先涂抹异材熔接的助剂者;实施时,可通过高压熔合机将电热管上表面处予以作瞬间熔化,再借助助剂的同步催化下,促使电热管与锅体表面熔接为一体。而在异种。
6、或同种材质的锅体底部加以涂抹熔接助剂,并以一铝合金板与锅体底部表面紧密贴合,并在其表面施以瞬间熔化,而使铝合金板与锅体表面熔接成一体,接着在铝合金板的另一表面上将一电热管加以贴合并施以瞬间熔合,而将电热管熔接在锅体底部的铝合金板的表面上,但此一方式须要借用助熔剂来使锅体与铝合金板和电热管加以熔合,而且熔合的时间较长,而将温度加温至金属软化的步骤,而且施以瞬间熔合时会产生高温而使产品变形,而造成高的不良率,易使石棉模具变型而需时常修正。0003基于上述缺点,本发明人潜心研究,遂有本案产生。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借助助熔剂来熔。
7、合,并且熔合时间长和不良率高的问题。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解决方案是0006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中,0007首先,在铝型材外缘面以压铸或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包覆电热管;0008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0009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0010本发明的第二解决方案是0011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中,0012首先,将。
8、铝型材加热至500650度并使之软化,且在铝型材的外缘面形成呈向外凸出圆状的容置槽,并将电热管嵌入该容置槽中,并通过容置槽上缘处的夹挚部固定该电热管。说明书CN102019532ACN102019546A2/3页40013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0014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0015本发明的第三解决方案是0016一种金属容器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方法,其中,00。
9、17首先,将电热管包覆在铝型材内;0018其次,通过加工件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施以9001800RPM的高速旋转摩擦,近并且同时还加以010T的压力而前进,该对应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而使接触面熔解,因熔解而产生粘性;0019然后,对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之间施以至少10T的压力,而将铝型材熔接在金属容器底部。0020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先将电热管通过各种方式固定在铝型材上后,通过加工件使得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对应的接触面之间产生高速旋转摩擦,并施以压力而前进,这样使得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材的接触面之间因摩擦而产生高热,进而接触面熔解而产生粘性,最后再通过在金属容器底部与铝型。
10、材之间施以压力而将两者连接起来,这样本发明不需要助熔剂熔接,且具有熔接时间短、加工容易且产品不易变型不良率低等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0022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0023图3是本发明的结合动作示意图;0024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0025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26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图;0027图7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一铝块体包覆电热管的立体分解图。0028图中0029金属容器1铝型材20030底部11容置槽210031接触面22接触面410032电热管3外缘面230033铝块体4具体实施方式003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0035请参阅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金属容器1的底部与加热装置的结合说明书CN102019532ACN102019546A3/3页5方法,其是在金属容器1的底部11熔接结合与金属容器1同材质或异材的铝型材2,该金属容器1可以为金属材质的锅体或者壶体,而该铝型材2则可以为铝合金板或者铝块体,而金属容器1可为不锈钢、铝合金、铁等金属材料,而铝型材2可以压铸或铸造成型方式在外缘面23一体成型包覆一电热管3,另铝型材2亦可预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具体的温度为500650度,而使铝型材2呈软化状态,接着将铝型材2的外缘面23加以成型呈向外凸出圆状的电热管。
12、3的容置槽21,而容置槽21内大小可供电热管3置入嵌合,然后将金属容器1底部11与上述铝型材2对应的接触面22以一加工件固定一加工件旋转并施以瞬间高速旋转磨擦加压缓慢前进,该瞬间高速是指9001800RPM,而该加压则是指加以010T的压力。而令金属容器1底部11与铝型材2对应的接触面22瞬间因磨擦产生高热,因近熔解而产生高度黏着性,再施以高速冲、加压使其熔接在一起,该再次高速冲、加压具体是指以10T或者更大的压力而冲击。而使铝型材2熔接在金属容器1的底部11上,接着可在铝型材2的外缘面容置槽21内置入一电热管3,而容置槽21大小可供电热管3置入容置,并于容置槽21若干上缘处或全面性加以夹掣,。
13、而将电热管3夹掣在铝型材2外缘面的容置槽21内,或另于铝块体4内包覆电热管4并令其接触面41与金属容器1底部11磨擦熔接,而使金属容器1与铝型材2或铝块体4的熔接不用助熔剂熔接,且熔接时间短、加工容易,而产品不易变型,所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而使得金属容器底部能与铝型材快速熔接结合的功效。003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说明书CN102019532ACN102019546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5/7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CN102019546A7/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1953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