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方法及电火花线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方法及电火花线切割机。背景技术 在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中, 从之前的粗加工表面直到最终的精加工结束, 一 边多次地依次减少加工量直到 30 ~ 1μm 的程度, 一边利用放电加工切削加工表面。
在该精加工中, 从加工开始位置向实际的加工形状进行加工、 在电极丝最初接近 前一回的工件加工表面时 ( 以下, 将电极丝接近该工件加工表面的工作叫做 “趋近” ), 距由 对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电极丝进行移动的指令即趋近部的移动程序块得到的指令位置的最 终到达位置之前数 10μm 处便开始放电, 在到达最终到达位置之前导致进行所需以上的放 电加工, 存在在工件上产生深槽的情况。
同样地, 在加工完加工形状、 复位到加工开始位置的程序块中, 在电极丝开始离开 工件加工表面时 ( 以下, 将电极丝远离该工件加工表面的工作叫做 “脱离” ), 在距工件的脱 离点连续地进行放电加工并持续, 其结果, 也导致对该部分进行所需以上的放电加工, 存在 在工件表面形成深槽的情况。 另外, 由于电极丝是线状的, 因此在脱离点产生的深槽呈现在 电极丝的轴向延伸的形状。
使用图 1 及图 2 说明该情况。图 1 是模孔加工的俯视图。图 2 是说明在电极丝切 入时和退出时形成于工件的深伤痕的图。
为了进行在工件 2 上加工而成的模孔 3 的精加工, 在切入时使电极丝 1 在图 1 所 示的趋近移动方向 20 上接近形成有粗加工状态的模孔 3 的工件 2 的壁面。并且, 通过电极 丝 1 相对工件 2 在图 1 所示的精加工移动方向 21 上移动对模孔 3 的壁面全周进行精加工。 在精加工之后的退出时, 电极丝 1 相对工件 2 在脱离移动方向 24 上移动并远离工件 2。如 此, 在切入时的趋近、 退出时的脱离时, 在工件 2 上产生凹槽 ( 抉れ溝 )22。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模孔的加工的侧剖视图。若电极丝 1 向工件 2 相对移动, 则电 极丝 1 由于静电吸引力 23, 其中心部被工件 2 吸引而成为弯曲形状。于是, 如图 4 所示, 电 极丝 1 的上导丝件 14 和下导丝件 15 在到达放电开始位置之前便开始放电 25。也就是说, 电极丝 1 在到达程序指定的位置期间, 在相同位置继续放电, 导致对一处进行过剩放电。因 电极丝 1 的中央部而在工件 2 表面形成凹槽 22。
图 5 是说明在现有技术的趋近中产生损伤的图像。
如上所述, 存在的问题是因电极丝 1 相对工件 2 趋近而形成凹槽 22。产生凹槽 22 的原因之一可以例举出下述原因 : 用上下夹持工件 2 的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支撑的 电极丝 1 在用于放电加工的电压施加状态下接近工件加工表面时, 被因电作用产生的静电 吸引力 23 吸引到工件表面。
静电吸引力 23 是指在对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施加电压时产生的静电力。由于 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施加电压, 一般地, 电极丝 1 被工件 2 吸引, 将该吸引力称为静电 吸引力 23。静电吸引力 23 与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的施加电压的二倍成比例、 与其间隙的
距离成反比。也就是说, 施加电压越高, 吸引的力越大, 其间隙的距离越小, 吸引的力越大。
另外, 工件 2 和电极丝 1 的面对面积越大、 即、 工件 2 的板厚越厚, 静电吸引力 23 也越大。当然, 在力学上, 如果上下支撑电极丝 1 的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之间的距离 大, 则上导丝件 14 和下导丝件 15 之间的电极丝 1 容易弯曲、 容易被工件 2 吸引, 即使施加 于电极丝 1 的拉力低的情况也容易被工件 2 吸引。
详细地说明上述现象。电极丝 1 由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在工件 2 的上下面 侧被支撑, 但与工件 2 接近的电极丝 1 的中央部没被支撑, 利用施加于电极丝 1 的拉力维持 直线状。
但是, 如果在施加了用于放电的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电极丝 1 接近工件表面, 则尽 管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的位置位于为产生放电过于远离的趋近部移动程序块终点之 前, 但由于静电吸引力 23, 电极丝 1 被工件 2 的加工表面吸引而成为弓状且变位最大的中央 部与加工表面接近, 导致首先开始放电。
通常, 在精加工中, 一边以适当的速度通过加工表面一边进行仿形加工, 但在趋近 部, 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的位置在到达程序块的终点期间, 对相同的趋近部进行连续 放电加工。因此, 该放电时间越长, 在工件 2 的表面越产生凹槽 ( 深放电加工损伤 )22。 作为上述防止产生凹槽 ( 放电加工损伤 )22 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 2007-75996 号公 报中公开有下述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基于识别趋近部的位置并计算已识别的趋近部分 与加工形状部分的电极丝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且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设定加工时供给的能 量的加工能量供给表, 以与上述计算得到的距离相对应的加工能量进行加工。
另外, 在国际公开第 2003/045614 号中公开有下述技术 : 根据被加工物的用途, 操 作者利用形状指示手段, 在被加工物加工面的趋近部分附近形成凸形状的场合指示负的指 示值, 从而将被加工物加工面的趋近部分附近的形状调节为期望的形状。
但是, 在上述日本特开 2007-75996 号公报、 国际公开第 2003/045614 号中公开的 技术并不是抑制在工件 2 的表面形成由向电极丝 1 施加加工电源电压而产生的静电吸引力 23 引起的凹槽 22 的技术。
在进行放电加工的情况下, 预先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施加电压、 使可动轴移动 直到接近成适当的放电间隙并等待放电是以往的通常的放电工艺。因此, 在接近到开始放 电的距离时, 无法防止由于静电吸引力吸引而比支撑电极丝 1 的导丝件位置先行的电极丝 1 的中央部与工件接近并开始放电。
同样地, 在加工结束时, 不是在电极丝在与该加工面垂直的方向脱离工件加工面 的瞬间中断放电, 直到电极丝距离加工面 10 ~ 30μm 的距离继续放电。因此, 产生过剩放 电, 工件表面被挖。
在电极丝从加工面离开时, 伴随离开, 放电阶段性地变稀疏, 其结果, 电极丝 1 和 工件 2 之间的电压也变高, 并且, 静电吸引力 23 增大, 尽管轴的移动从加工面离开, 但电极 丝 1 的中央部继续被加工面吸引的状态, 并且, 引起过剩放电。
作为减少静电吸引力 23 的方法, 还有一种通过非常长地延长决定放电电压的施 加时间和中止时间的比例的放电中止时间 ( 以下, 称为 “断开时间” ) 来降低平均电压, 从而 减少静电吸引力的方法, 但即使延长中止时间, 只要施加强放电用施加电压, 就无法使静电 吸引力 23 完全为 0。
发明内容 因此,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趋近、 脱离 时的放电、 抑制在工件表面形成放电损伤的具备抑制产生趋近、 脱离时的放电损伤的功能 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方法及电火花线切割机。
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方法的第一方式中, 在电极丝趋近工件时直 到电极丝以至少不产生过剩放电的距离接近工件为止使放电为断开状态地趋近, 之后使放 电为接通状态执行精加工。
使上述放电为断开状态的手段使用不必接通加工电源地执行加工程序指令的电 火花线切割机的空转功能。
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精加工方法的第二方式中, 精加工完成后, 在电极 丝从工件脱离时, 在电极丝以至少不产生过剩放电的距离离开工件之后使放电为断开状态 进行脱离工作。
使上述放电为断开状态的手段使用不必接通加工电源地执行加工程序指令的电 火花线切割机的空转功能。
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第一方式, 分析加工程序, 只在趋近部自动地命令放 电断开, 通过在该程序块结束时命令放电接通, 从而施加加工电源电压开始放电加工。
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第二方式, 分析加工程序, 若到达加工结束时的工件 的脱离部则命令放电断开。
上述的放电断开状态可以包括施加用于检测电极丝和工件之间接触的微弱的脉 冲状电压。
在电极丝和工件接触成为电短路状态时, 为了解除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接触状 态, 可以自动地使完成前进后的轨迹后退直到短路解除, 并在检测到短路解除后施加放电 用加工电压再次开始放电加工。
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趋近、 脱离时的过剩放电、 抑制在工件表面形 成放电损伤的具有抑制产生趋近、 脱离时的放电损伤的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附图说明
图 1 是模孔的加工的俯视图。
图 2 是说明在电极丝切入时和退出时形成于工件上的深伤痕的图。
图 3 是图 2 所示的模孔的加工的侧剖视图。
图 4 是说明电极丝的上导丝件和下导丝件到达放电开始位置前便开始放电的图。
图 5 是说明在现有技术的趋近中产生损伤的图像。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主体的一方式的概要结构图。
图 7 是控制电火花线切割机主体的数控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 8 是说明使用透光型传感器测定由静电吸引力引起的电极丝的位移的图 ( 未施 加加工电源电压时 )。
图 9 是说明使用透光型传感器测定由静电吸引力引起的电极丝的位移的图 ( 施加 加工电源电压时 )。图 10 是说明电极丝的吸引力和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图。
图 11 是说明在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的趋近时的上下导丝件的位置与电极丝的位 置的关系的图 ( 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 )。
图 12 是说明在放电断开状态下的趋近时的上导丝件及下导丝件的位置与电极丝 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 未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 )。
图 13 是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抑制在趋近部分产生损伤的图像。
图 14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处理算法的流程图的一例。
图 15 是说明利用现有技术的电火花线切割机进行放电加工的图。
图 16 是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进行放电加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主体的一方式的概要结构图。
卷绕电极丝 1 的卷丝筒 11 利用送丝部力矩电动机 10 给与在与电极丝 1 的拉出方 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指令的规定的低力矩。 从卷丝筒 11 输送的电极丝 1 经由多个导轮 ( 未图 示 ), 并利用由制动电动机 12 驱动的制动块 13 调节制动块 13 和用送丝电动机 ( 未图示 ) 驱动的进给滚轮 19 之间的张力。 通过制动块 13 后的电极丝 1 经由上导丝件 14、 下导丝件 15 及下导轮 16, 用夹送 轮 18 与用送丝电动机 ( 未图示 ) 驱动的进给滚轮 19 夹持, 最后回收到电极丝回收箱 17。
电火花线切割机主体 30 由图 7 所示的数控装置 (CNC)50 控制, 进行工件的加工。 数控装置 50 包括处理器 (CPU)51、 RAM、 ROM 等存储器 52、 显示用接口 53、 显示装置 54、 键盘 接口 55、 键盘 56、 伺服接口 57、 伺服放大器 58 以及与外部机器进行信号的授受的输入输出 接口 60。这些构成数值控制装置的各个元件通过总线 61 相互连接。
电极丝线切割机主体 30 包括加工电源, 通过接口 59 被控制。伺服电动机 31 由伺 服放大器 58 驱动。当启动加工程序时, 则通过接口 59 进行加工电源接通的指令。即使在 断开加工电源的场合也是通过接口 59 对电火花线切割机主体 30 进行指令。输入输出机器 32 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60 授受输入输出信号。
并且, 以前作为加工程序的检验方法, 电火花线切割机具备使实机 ( 実機 ) 工作的 空转功能。所谓空转是不接通加工电源地执行加工程序的指令并确认轴移动。
本发明使用上述现有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在精加工的趋近、 脱离中启动加工程序 且按照程序进行轴移动, 另外并且, 在放电断开状态下 ( 不施加放电电压、 不进行放电加 工, 例如空转状态 ), 防止在该区间的放电、 解决深放电损伤的问题。
在此, 使用图 8 及图 9 说明由静电吸引力 23 引起的电极丝 1 的变形。
图 8 及图 9 是说明使用透光型传感器测定由静电吸引力引起的电极丝的位移的 图, 图 8 是加工电源电压断开时的状态, 图 9 是加工电源电压接通时的状态。
透光型传感器 26 是测定电极丝 1 的位移量的传感器。光透型传感器 26 具备发光 部 ( 未图示 ) 和受光部 ( 未图示 ), 在这些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配置电极丝 1。透光型 传感器 26 与下导丝件 15 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由于静电吸引力 23 导致遮挡发光部 的光的电极丝 1 的位置发生变化, 致使遮挡入射到受光部的光的面积发生变化。由此, 入射 到受光部的光量发生变化。通过测定该光量的变化, 能够测量电极丝 1 的位移量。另外, 符
号 27 表示透光型传感器 26 的中心位置。
如上所述, 图 8 是加工电源电压断开时的状态。 通过断开加工电源用开关 28, 从而 加工电源 29 的加工电源电压不施加在电极丝 1 上。此时, 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不产生 静电吸引力 23, 电极丝 1 的上导丝件 14 和下导丝件 15 之间的中央部分没有位移。
另一方面, 图 9 是加工电源电压接通时的状态。通过接通加工电源用开关 28, 从 而加工电源 29 的加工电源电压施加在电极丝 1 上。此时, 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产生静 电吸引力 23, 由于电极丝 1 的中央部向工件 2 的方向被吸引, 因此在电极丝 1 上产生位移。 静电吸引力 23 的大小基于施加电压和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而不同。换言之, 静 电吸引力 23 与施加电压的二倍成比例并与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距离的倒数成比例。
图 10 是说明电极丝的吸引力和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图, 由电压、 电 极丝直径、 电极丝张力、 工件板厚、 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距离计算静电吸引力和电极丝的位 移量。
图表的横轴表示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距离 (μm), 左侧的纵轴表示电极丝 1 的吸 引力 (N/m), 右侧的纵轴表示电极丝 1 的位移。静电吸引力 23 与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的 距离的倒数成比例。同样地, 电极丝 1 的位移也同电极丝 1 与工件 2 之间的距离的倒数成 比例。 在图 10 中, 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距离根据趋近部的移动程序在接近到 15μm 时 ( 图 10 的横轴 b 点 ), 由于已产生的静电吸引力, 电极丝产生 10μm 的位移, 其结果, 电极丝 和工件之间的距离成为 15-10 = 5μm, 达到放电开始的放电到达间隙 ( 间隙 )( 图 10 的横 轴 a 点 ), 从比本来的电极丝 1 没有位移开始放电场合的电极丝 1 的位置 ( 图 10 的横轴 a 点 ) 提前了 10μm( 图 10 的横轴 b 点 ) 处开始放电, 在直到实际的到达位置的移动区间的 10μm( 图 10 的区间 c) 期间继续过剩放电。
图 11 是说明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的趋近时的上下的导丝件的位置和电极丝的位 置的关系的图, 将用图 10 的图表说明的过剩放电的产生过程用实际的电极丝和工件的图 来表示 ( 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 )。
如使用图 10 的图表所说明地, 由于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3, 电极 丝 1 被工件 2 吸引, 由于从离开本来应该产生放电的位置开始放电, 因此放电持续区间变 长, 在工件 2 上形成凹槽 22( 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
在图 11 中, 以工件加工面的位置为基准表示从该位置离开的方向上的距离。若对 电极丝 1 施加电源电压, 则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的加工面之间产生静电吸引力 23, 电极丝 1 的中央部朝向工件 2 的加工面被吸引。当电极丝 1 由于趋近而在接近工件 2 的加工面的方 向上相对移动时, 则在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到达 15μm 的位置时, 电极丝 1 的中央部 达到产生放电的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的距离。因此, 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从 15μm 移动到 5μm 的区间成为放电持续区间。
在本发明中, 通过直到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相对于工件 2 到达放电开始位 置为止维持放电断开的状态, 从而不产生不必要的放电持续区间。使用图 12 说明该情况。 图 12 是说明在放电断开状态下的趋近时的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的位置和电极丝 1 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 未施加加工电源电压时 )。如图 12 所示, 通过使图 11 的放电持续 区间为空转区间, 从而不产生过剩放电, 由此能够防止在工件 2 上形成凹槽 22。
在图 12 中对趋近进行说明。与此相同, 通过在脱离时设置空转区间, 从而能够与 趋近部相同地避免过剩放电, 在脱离部不形成凹槽 22。
如上所述, 在本发明中, 通过在趋近部、 脱离部使放电为断开状态, 从而能够抑制 在工件 2 的加工面上形成凹槽 22。
接着, 对利用追加程序指令进行放电断开的例子和利用由放电控制软件得到的自 动控制进行放电断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 利用追加程序指令进行放电断开的例子 )
在该例子中, 为了使放电断开在加工程序中追加程序指令。 在趋近中, 在趋近移动 程序块插入放电断开指令例如空转功能指令 (M40), 在趋近程序块 ( 通常, 与偏位修正开始 指令相同的程序块 ) 的下一个程序块插入放电接通指令例如空转解除 ( 放电开始 ) 指令 (M80)。
另外, 在脱离中, 在脱离程序块 ( 通常, 与偏位修正解除指令 G40 相同的程序块 ) 处插入放电断开指令 ( 空转指令 M40) 或定位指令 G00。
在趋近部中, 在定位指令的 G00 中, 由于在终点电极丝 1 与工件 2 相接触成为短路 状态, 因此即使命令之后的程序块 G01、 G02、 G03 的加工指令, 也无法开始放电加工, 因此放 电断开指令是所期望的。 ( 利用由放电控制软件得到的自动控制进行放电断开的例子 )
分析加工程序, 利用控制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数控装置 (CNC) 内部的软件, 只在趋 近部自动地命令放电断开 ( 例如, 使空转功能有效 ), 在该程序块结束时命令放电接通 ( 使 空转功能无效 ), 从而施加加工电源电压并开始放电。
同样地, 若到达加工结束时的工件的脱离部, 则再次命令放电断开 ( 例如, 空转功 能有效 ), 在 G40 的移动程序块结束时, 返回放电接通指令 ( 空转功能无效 ), 并设于接下来 的加工程序块。
如上述两个例子所说明的那样, 本发明只需要使趋近、 脱离的移动程序块为放电 断开状态 ( 空转功能有效 ) 即可, 无需特别的控制便完全不产生静电吸引力、 保持电极丝 1 的直线性。
在趋近的程序块的判断中, 例如, 从程序开始进行预读, 检测出包含 G41、 G42 的偏 位开始指令的移动程序块并将此判断为趋近程序块。另外, 在脱离程序块的判定中, 例如, 检测出包含 G40 的偏位解除指令程序块的移动程序块并将此作为脱离程序块进行放电断 开的控制。
另外, 如图 1 所示, 在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机的放电加工事例中, 像加工圆孔形状那 样, 工件 2 的趋近部分和脱离部分转一周内重叠、 成为同一部分的情况多。此时, 利用程序 的预读分析检测该重叠部分, 在趋近中以放电断开状态控制接近检测出的重叠部分, 另外, 在脱离中还能够以放电断开状态控制自检测出的重叠部分下一个的程序块。
其中, 放电断开状态是指利用放电断开指令, 在电极丝和工件之间不施加放电加 工用的电压不产生放电的状态。另外, 例如, 在施加用于检测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接触 ( 短 路 ) 的微弱的脉冲状的电压的场合, 如果实际上利用微弱的放电加工加工量非常少, 则这 种场合也可称为放电断开状态。
接着, 对从趋近中的放电断开向放电接通的转换进行说明。在精加工中, 在趋近
时, 从上一次的加工部分进一步切入精加工量, 有可能产生电极丝 1 与工件 2 的加工面接触 的状态。但是, 由于在放电断开状态下的移动 ( 空转功能有效 ), 因此即使电极丝 1 和工件 2 接触并为短路状态, 也按照加工程序轨迹进行。
为了再次开始放电加工, 在为了在信息块结束 ( ブロツクエンド ) 中解除空转功 能成为放电接通状态而转换为施加放电电压的控制时, 如果以电极丝 1 与工件 2 接触成为 电短路 ( 短路 ) 状态时的状态施加强放电电压, 则有电极丝 1 熔断的危险性。
因此, 在电火花线切割机中, 首先, 为了解除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的接触 ( 短路 ) 状态, 在自动地使前进后的轨迹后退 ( 后退控制 ) 直到短路解除并在检测到短路解除后, 施 加放电用加工电压再次开始放电加工。
短路检测用的微弱电压可以在空转功能中施加, 另外, 也可以在解除空转功能的 阶段施加。在利用短路检测用的微弱电压未检测到电极丝 1 和工件 2 的短路确认是开路状 态并根据放电接通指令转换到放电状态时, 短路检测用微弱电压不施加于电极丝 1 和工件 2 之间并被切断, 取而代之施加放电用的强电压。因此, 在电极丝 1 和工件 2 的短路状态下 不施加高电压、 后退控制中不发生电极丝 1 的静电吸引力、 不产生电极丝的位置的变化。
因此, 由于是在刚解除电极丝 1 和工件 2 的短路之后再次开始放电加工, 因此电极 丝 1 从与进行支撑的上导丝件 14 及下导丝件 15 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的状态即适当的位 置开始放电。 由此, 即使是用于空转引起的切入过度后的短路解除的后退控制后的再开始, 也不担心过度放电加工。
接着, 对从脱离时的放电接通向放电断开的转换进行说明。在退出侧 ( 脱离 ) 也 转换到放电断开状态 ( 例如, 空转功能有效 )。另外, 在脱离中, 也可以利用插补型 G00( 不 是最短距离, 而是按照程序命令定位移动指令的方法 ) 进行控制。
本发明仅简单地使趋近、 脱离的移动程序块为空转即可, 无需特别的控制便完全 不产生静电吸引力 23, 保持电极丝 1 的直线性。如加工结果比较图 ( 图 5 和图 13) 所示, 在 施加电压的情况下, 利用现有的技术会观察到数 μm 的过剩放电, 但通过实施本发明, 能够 消除过剩放电。
图 13 是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抑制在趋近部分产生损伤的图像。从 图 13 可以看出, 通过本发明, 可抑制在工件 2 的趋近部分形成凹槽。
图 14 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的处理算法的流程图的一例。下面, 按照各步 骤进行说明。
[ 步骤 SA100] 读取一块程序块 (1 ブロツク ) 加工程序。
[ 步骤 SA101] 判断在步骤 SA100 中读取的程序块是否表示程序的结束, 若是结束 程序块则结束处理, 若不是结束模块, 则转到步骤 SA102。
[ 步骤 SA102] 取出已读取的程序块的代码。
[ 步骤 SA103] 判断已取出的程序块的代码是否为趋近部或脱离部的程序块, 是趋 近部或脱离部的程序块的场合转到步骤 SA104, 不是的场合转到步骤 SA105。
[ 步骤 SA104] 使空转信号为接通, 转到步骤 SA107。
[ 步骤 SA105] 判断空转信号是否接通, 空转信号为接通的场合转到步骤 SA106, 不 是的场合未接通转到步骤 SA107。
[ 步骤 SA106] 使空转信号为断开, 转到步骤 SA107。[ 步骤 SA107] 执行步骤 SA100 读取的一块程序块, 返回步骤 SA100, 继续处理。
接着, 以加工程序为例进行说明。
图 15 是说明利用现有技术的放电加工的图。图 15 所示的加工形状可以通过程序 例 1 进行加工。程序例 1 如下所述。在现有的技术中, 导致在工件 2 的趋近部形成凹槽 22。
( 程序例 1)
G92 X0Y0
G90G01G42Y-5. ;
X-5. ;
Y5. ;
X5. ;
X0 ;
G40Y0 ;
M 30 ;
在上述程序例 1 中, G92 表示设定坐标系, G90 表示绝对指令, G01 表示直线插补, G42 表示工具直径修正, G40 表示工具直径修正的偏位解除, M30 表示程序结束。 图 16 是说明利用本发明的电火花线切割机进行放电加工的图。图 16 所示的加工 形状可以通过程序例 2 进行加工。程序例 2 如下所述。如图 16 所示, 在工件 2 的趋近部没 有形成凹槽 22。
( 程序例 2)
G92X0Y0
G90G01G42M40Y-5. ;
M80X-5. ;
Y5. ;
X5. ;
X0 ;
G40Y0 ;
M30 ;
在上述程序例 2 中, 在程序例 1 中追加 M40 的空转指令和 M80 的机械加工指令。 M40 是放电断开指令, 放电变为断开, 为空转状态。另外, M80 是放电接通指令, M40 被取消, 解除空转, 返回通常的加工状态。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 在精加工时的电极丝 1 向工件趋近时、 脱离时或趋近及脱 离时, 通过成为放电断开状态, 从而能够抑制在工件上形成凹槽。 如果在趋近和脱离双方执 行本发明比在任一方进行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