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新型套扎器.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8044022
  • 上传时间:2019-12-18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227.5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11467.2

    申请日:

    20160408

    公开号:

    CN205964100U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12

    主分类号:

    A61B17/12

    申请人:

    刘震雄

    发明人:

    刘震雄,孙盈盈,王景杰,陈媛,吕丹丹,曹瑛,唐华,胡博,王成

    地址: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569号唐都医院消化科

    优先权:

    CN20162031146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套扎器,包括:主体部;套扎部,套扎部通过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上;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型套扎器,通过转动部将套扎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上,使套扎部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在预设角度内转动。从而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节套扎部的角度,使套扎部头部的筒形吸引器与病变部位完全贴合,能够快速将病变部位吸入筒形吸引器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从而难以与病变部位贴合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使用灵活、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套扎部,所述套扎部通过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上;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球头,连接在所述套扎部的后端;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球头匹配的容腔,所述球头可转动地卡设在所述容腔中使所述套扎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还包括:顶杆,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并位于所述容腔的后端;其中,所述容腔为半圆形容腔,所述容腔前端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球头的直径,所述顶杆顶在所述球头上使所述球头与所述容腔前端过盈配合将所述套扎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套扎器还包括:导气管,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套扎部之间,用于将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套扎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扎部包括:筒形吸引器,用于在负压作用下吸引待套扎部位进入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内腔;至少一条套扎环,套设在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其中,所述套扎环具有弹性;牵引部件,与所述套扎环活动连接,用于牵引所述套扎环在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移动并套扎在待套扎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扎环具有多条,多条所述套扎环并列套设在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套扎环之间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件包括:至少一条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前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牵拉球,所述牵引绳的前端在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蜿蜒设置并且使任意一条套扎环位于相邻的两个牵拉球之间,牵拉所述牵引绳时,所述牵拉球带动所述套扎环沿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向前移动并套扎在待套扎部位的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设置有多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内腔,所述牵引绳的前端由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前端弯折至所述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套扎器。

    背景技术

    对于胃部局部病变手术、痔疮手术等需要将局部病变部位进行结扎的手术,一般采用新型套扎器进行结扎,具体地,将新型套扎器头部的管筒与病变部位接触,新型套扎器的后部接有负压将病变部位吸入新型套扎器头部的管筒中,然后牵引事先套在新型套扎器上的皮筋结扎在病变部位的根部,从而方便进行手术将病变部位切除。然而现有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新型套扎器头部的管筒难以与病变部位完全贴合,从而使负压难以将病变部位吸入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针对现有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从而难以与病变部位贴合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套扎器,以至少解决现有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从而难以与病变部位贴合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套扎器,包括:主体部;套扎部,套扎部通过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上。

    进一步地,转动部包括:球头,连接在套扎部的后端;其中,主体部的前端具有与球头匹配的容腔,球头可转动地卡设在容腔中使套扎部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选一步地,转动部还包括:顶杆,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中并位于容腔的后端;其中,容腔为半圆形容腔,容腔前端开口的直径小于球头的直径,顶杆顶在球头上使球头与容腔前端过盈配合将套扎部固定。

    进一步地,新型套扎器还包括:导气管,设置在主体部和套扎部之间,用于将主体部和套扎部连通。

    进一步地,套扎部包括:筒形吸引器,用于在负压作用下吸引待套扎部位进入筒形新型套扎器的内腔;至少一条套扎环,套设在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其中,套扎环具有弹性;牵引部件,与套扎环活动连接,用于牵引套扎环在筒形吸引器的外壁移动并套扎在待套扎部位。

    进一步地,套扎环具有多条,多条套扎环并列套设在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多条套扎环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牵引部件包括:至少一条牵引绳,牵引绳的前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牵拉球,牵引绳的前端在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蜿蜒设置并且使任意一条套扎环位于相邻的两个牵拉球之间,牵拉牵引绳时,牵拉球带动套扎环沿筒形吸引器的外壁向前移动并套扎在待套扎部位的根部。

    进一步地,牵引绳设置有多条。

    进一步地,牵引绳穿过主体部和筒形吸引器的内腔,牵引绳的前端由筒形吸引器的前端弯折至筒形吸引器的外壁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型套扎器,通过转动部将套扎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上,使套扎部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在预设角度内转动。从而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节套扎部的角度,使套扎部头部的筒形吸引器与病变部位完全贴合,能够快速将病变部位吸入筒形吸引器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从而难以与病变部位贴合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使用灵活、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新型套扎器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新型套扎器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新型套扎器的套扎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套扎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部1和套扎部2,套扎部2通过转动部3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1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新型套扎器,通过转动部3将套扎部2可转动的连接在主体部1上,使套扎部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在预设角度内转动。从而在手术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节套扎部2的角度,使套扎部2头部的筒形吸引器与病变部位完全贴合,能够快速将病变部位吸入筒形吸引器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新型套扎器头部角度不可调节从而难以与病变部位贴合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使用灵活、操作简便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时,转动部3包括:球头31,球头31连接在套扎部2的后端;为了使新型套扎器2与球头31之间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新型套扎器2转动时碰触到主体部1的前端,新型套扎器2与球头31之间通过连杆32连接在一起。主体部1的前端具有与球头匹配的容腔11,球头31可转动地卡设在容腔11中从而使套扎部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在套扎部2的角度调节好后,为了能够将套扎部2固定,转动部3的后端还设置有顶杆33,顶杆33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1中,顶杆33的前端穿过容腔11并顶在球头31上,容腔11为半圆形容腔,容腔11的前端具有开口,开口的直径小于球头31的直径,当顶杆33向前移动时顶住球头31使球头31与容腔11前端开口处过盈配合从而使将球头31夹紧进而将套扎部2固定。

    新型套扎器在使用时,主体部1后端与负压设备连接,为了使负压设备产生的负压能够到达套扎部2,在主体部1和套扎部2之间设置有导气管4,导气管4将主体部1和套扎部2连通,套扎部2包括:筒形吸引器21、套扎环22和牵引部件23,筒形吸引器21用于在负压作用下吸引病变部位进入筒形新型套扎器21的内腔中。在筒形吸引器21的外壁上套设有至少一条套扎环22,其中,套扎环22具有弹性,可选地,套扎环22具有多条,多条套扎环22并列且相互平行地套设在筒形吸引器21的外壁上。牵引部件23包括至少一条牵引绳231,可选地,牵引绳231具有多条,在本实用新型新型实施例中牵引绳231设置有两条。如图3所示,牵引绳231的前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牵拉球232,牵引绳231的前端在筒形吸引器21的外壁上蜿蜒设置并且使任意一条套扎环22位于相邻的两个牵拉球之间,从牵引绳231的后端牵拉牵引绳231时,牵拉球232带动套扎环22沿筒形吸引器21的外壁向前移动并套扎在待套扎部位的根部。具体地,牵引绳231穿过主体部1和筒形吸引器21的内腔,牵引绳231的后端从主体部1的后端引出,牵引绳231的前端由筒形吸引器21的前端弯折至筒形吸引器21的外壁上,每次拉动牵引绳231时,保持拉动预定的距离,每拉动一次就会有一条套扎环22套扎在待套扎部位,通过多次拉动将所有的套扎环22套扎在待套扎部位。

    具体使用时,如图3所示,首先通过调节转动部3的球头31将筒形吸引器21与主体部1调节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将顶杆33向前推动顶在球头31上将筒形吸引器21固定好。随后手持主体部1将筒形吸引器21送至病变部位使筒形吸引器21的前端与病变部位的根部贴合,开启负压设备在筒形吸引器21中产生负压从而使病变部位被吸入筒形吸引器21的内腔中。然后拉动逐次拉动牵引绳231的后端,使筒形吸引器21外壁上的套扎环22逐个套扎在病变部位的根部,完成套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新型 套扎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型套扎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0440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