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41907.8 (22)申请日 2016.07.14 (73)专利权人 贺文 地址 418008 湖南省怀化市怀东路65号 (72)发明人 贺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61B 17/02(2006.01) A61B 17/7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包括表面光滑的拉钩本体, 所述。
2、拉钩本体包括: 头部, 其上的U型开口骑跨在腰椎的横突上, 其两 侧的左齿和右齿分别用于抵住上关节突和峡部 的外侧; 所述U型开口的深度为10-15mm, 宽度为 15mm; 所述左齿和右齿的宽度均为5mm, 且二者的 前端均为圆弧结构; 尾部, 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 孔; 体部, 整体结构呈S型, 包括靠近所述头部的 第一弧段、 以及靠近所述尾部的第二弧段。 本实 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头部的U型开口及双 齿尺寸设计合理, 使用时, 拉钩本体以腰椎横突 为固定支点, 能够适应几乎所有体型人群, 通用 性好, 能够非常方便的应用于腰椎椎弓根螺钉植 入固定术中, 手术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044667 U 2017.03.29 CN 206044667 U 1.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表面光滑的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 括: 头部, 其上的U型开口骑跨在腰椎的横突上, 其两侧的左齿和右齿分别用于抵住上关节 突和峡部的外侧; 所述U型开口的深度为10-15mm, 宽度为15mm; 所述左齿和右齿的宽度均为 5mm, 且二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结构; 尾部, 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体部, 整体结构呈S型, 包括靠近所述头部的第一弧段、 以及靠近所述尾部的第二弧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
4、述第一弧段的圆心角 为10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钩本体采用不锈 钢板或表面镀铬的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弧段的圆心角 为15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钩本体的宽度为 25mm, 厚度为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钩本体的投 影长度为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的延伸方向与 所述第一弧段的切线方向夹角为15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
5、述的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部的横截面呈弧 形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44667 U 2 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背景技术 0002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手术的精细化和有限化成为脊柱外科的发 展方向, 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中, 如何有效牵开软组织、 显露脊柱椎弓根螺钉入点以及有 效建立螺钉植入通道以方便手术操作, 是脊柱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在传统的开放手术过 程中, 肌肉、 肌筋膜和韧带的广泛剥离和长时间的反复牵拉, 导致术后肌肉缺血坏死。
6、和纤维 化, 从而导致术后长期的顽固性腰背部僵硬与疼痛, 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降低和 减轻胸腰椎后路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医源性损伤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 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包括表面光滑的拉钩本体, 所述拉钩本体包括: 0006 头部, 其上的U型开口骑跨在腰椎的横突上, 其两侧的左齿和右齿分别用于抵住上 关节突和峡部的外侧; 所述U型开口的深度为10-15mm, 宽度为15mm; 所述左齿和右齿的宽度 均为5mm, 且二者的前。
7、端均为圆弧结构; 0007 尾部, 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0008 体部, 整体结构呈S型, 包括靠近所述头部的第一弧段、 以及靠近所述尾部的第二 弧段。 0009 进一步, 所述第一弧段的圆心角为100 。 0010 进一步, 所述第一弧段处设有朝向异于工作面一侧的过渡面。 0011 进一步, 所述第二弧段的圆心角为150 。 0012 进一步, 所述拉钩本体的宽度为25mm, 厚度为2mm。 0013 进一步, 所述拉钩本体的投影长度为300mm。 0014 进一步, 所述头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段的切线方向夹角为15 。 0015 进一步, 所述体部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 0016 进。
8、一步, 所述拉钩本体采用不锈钢板或表面镀铬的钢板。 0017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8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头部的U型开口及双齿设计, 均是经过对腰椎的 骨骼标本和不同体型患者腰部软组织厚度进行观察、 测量的基础上得出的, 尺寸设计合理, 使用时, 拉钩本体以腰椎横突为固定支点, 能够适应几乎所有体型人群, 通用性好, 能够非 常方便的应用于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术中, 手术效果好。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044667 U 3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
9、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体部横截面示意图。 0023 其中: 0024 1-拉钩本体; 2-头部; 3-U型开口; 4-左齿; 5-右齿; 6-圆弧结构; 7-尾部; 8-通孔; 9- 体部; 10-第一弧段; 11-第二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
10、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一种腰椎椎弓根牵开器, 如图1至图3所示, 包括表面光滑的拉钩本体1, 所述拉钩 本体1包括: 0027 头部2, 其上的U型开口3骑跨在腰椎的横突上, 其两侧的左齿4和右齿5分别用于抵 住上关节突和峡部的外侧; 所述U型开口3的深度为10-15mm, 宽度为15mm; 所述左齿4和右齿 5的宽度均为5mm, 且二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结。
11、构6; 0028 尾部7, 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8, 利用该通孔8作为钩挂孔, 可以在储放本腰椎椎 弓根牵开器时, 利用挂钩或挂绳钩挂住, 避免沾染细菌, 另外, 在术中, 也可以利用绳等进行 牵拉, 辅助定位固定, 节省人力; 0029 体部9, 整体结构呈S型, 包括靠近头部2的第一弧段10、 以及靠近尾部7的第二弧段 11。 0030 需要指出的是, 左齿4和右齿5的前端均为圆弧结构6, 避免了在抵住上关节突和峡 部的外侧时对人体组织造成伤害。 0031 所述第一弧段10的圆心角为100 。 所述第二弧段11的圆心角为150 。 通常所述拉 钩本体1的宽度为25mm, 厚度为2mm。 所。
12、述拉钩本体1的投影长度为300mm。 该尺寸设计符合人 体结构特点, 并且, 在使用时, 易于操作和把持, 给使用带来很好的便利性。 0032 其中, 所述头部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段10的切线方向夹角为15 , 该角度最 适宜手术操作, 助手按压住尾端后, 尾端不会对手术造成干扰。 0033 其中, 所述体部9的横截面呈弧形结构, 能够避免体部9的棱边对患者身体造成刮 碰割伤。 0034 其中, 所述拉钩本体1采用不锈钢板或表面镀铬的钢板, 结实耐用, 抗腐蚀, 而且易 于清洁, 干净卫生。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044667 U 4 0035 手术时, 先作腰椎正中切口。
13、, 自棘突和椎板表面剥离竖脊肌, 显露椎板、 关节突和 横突, 将拉钩本体1的U形开口骑跨于横突上, 其头端的左齿和右齿分别顶在上关节突和峡 部的外侧, 其尾端由助手进行按压固定。 0036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头部的U型开口3的深度为10-15mm, 宽度为15mm; 左齿4和右齿5的宽度均为5mm, 且二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结构6, 此尺寸是经过对腰椎的骨骼 标本和不同体型患者腰部软组织厚度进行观察、 测量的基础上得出的, 不同体型患者的腰 椎横突结构恒定, 各腰椎横突外形基本一致, 横突至棘突间间距长、 空间大, 可作为拉钩的 支点有效牵开软组织, 充分显露腰椎后方组织结构。 使用时, 拉钩本体1以腰椎横突为固定 支点, 能够适应几乎所有体型人群, 通用性好, 能够非常方便的应用于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 固定术中, 手术效果好。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044667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04466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