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额窦光导探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额窦光导探子.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889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 CN 203828893 U (21)申请号 201320803899.1 (22)申请日 2013.12.06 A61B 1/07(2006.01) A61B 1/233(2006.01) (73)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 地址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 277 号 (72)发明人 权芳 李宏慧 赵谦 张少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陆万寿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额窦光导。
2、探子, 包括外 导管以及设置于外导管上的可以伸缩的发光探 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导管可以将发光探头沿鼻 孔导入鼻内, 借助发光探头并通过简单的透光现 象就可以定位额窦腔的位置, 从而准确的确定额 窦开口, 具有结构简单, 容易操作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8893 U CN 203828893 U 1/1 页 2 1. 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外导管 (1) 以及设置于外导管 (1) 上的。
3、可以 伸缩的发光探头 ; 所述发光探头包括光导纤维 (3), 光导纤维 (3) 设置于外导管 (1) 内, 光导纤维 (3) 的 一端与光源相连, 另一端沿外导管前端 (1-1) 的开口伸出 ; 所述外导管 (1) 上开设有滑槽, 滑槽内设置有与外导管内的光导纤维相连的滑块 (5) ; 所述光源采用氙灯冷光源 ; 所述外导管 (1) 为长曲型 ; 所述外导管前端 (1-1) 向外导管后端 (1-2) 的一侧弯曲 ; 弯曲的角度为 45-70 度 ; 所述外导管前端 (1-1) 的开口处呈钝圆形 ; 所述外导管 (1) 上设置有手柄 (4), 手柄 (4) 上设置有锯齿形纹路。 权 利 要 求 。
4、书 CN 203828893 U 2 1/3 页 3 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鼻内镜术用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鼻窦解剖变异大、 与重要解剖结构相毗邻和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 涉及鼻窦 的手术仍然是一种挑战, 额窦的复杂性使得这一手术尤其棘手。虽然鼻外科技术伴随着现 代医学理论、 影像学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 使慢性鼻窦炎的一次性手术治愈率较以 前明显提高, 但依然存在1030%左右的复发率, 其中慢性额窦炎的手术复发率最高。 究其 原因, 可能与鼻额区域解剖位置特殊, 解剖结构复杂, 手术操作难度大等诸多因素有关。对 。
5、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的深入了解、 规范和选择合适的额窦开放术手术方式、 建立理想的额 窦引流通道、 尽可能减轻额窦口周围粘膜的损伤是近几年来鼻内镜外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但额窦解剖的特点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导致局部黏膜水肿或息肉生长, 加剧了额窦开口 的难辨性。尽管目前鼻内镜外科技术日臻成熟, 但额窦开放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0003 额窦手术操作难度大, 绝大多数术者根据患者 CT 的影像学资料, 加上个人的临床 经验, 估计额窦开口。 鼻额区域位置高, 额窦口与鼻顶形成大约70左右的角度, 区域狭窄, 在这一区域内同时放入器械和内镜进行手术不易到位、 难度大、 容易迷失方向和损伤周围 粘膜。额。
6、隐窝的内侧为筛凹, 外侧为纸样板, 后方为前颅底和筛前动脉, 由于额隐窝区域狭 小、 解剖结构复杂、 气房气化不一及紧邻重要结构, 这些区域轻微的损伤极容易导致严重的 并发症, 如脑脊液鼻漏, 颅内感染致患者死亡等。 术者为了规避风险, 操作保守, 导致手术不 能解除额窦引流通道的阻塞, 使得病变持续或者术后复发。 0004 综上所述, 由于额隐窝区域的解剖特点, 术中常常由于解剖标志缺失或模糊导致 窦口难以辨认, 手术的盲目性很大。术者操作大胆, 可能会损伤周围重要部位, 造成颅内或 眶内并发症。术者操作保守, 可能无法解除额窦引流通道的阻塞, 使病变复发或持续。所以 在术中明确额窦开口至关。
7、重要。 0005 个别医疗机构和术者采用额钻辅助定位额窦开口。具体做法 : 1、 切口 : 在面部眉 弓下方近内眦处行约 0.5cm 切口, 暴露额窦底前壁 ; 2、 钻孔 : 穿过额窦骨壁进入窦腔 ; 3、 置 额钉 : 撤出钻头, 置入额钉 ; 4、 冲洗 : 将冲洗管与额钉连接, 冲洗窦腔, 鼻内镜下在鼻腔观察 额窦开口位置。显而易见, 该解决方案为有创性, 具有遗留面部疤痕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 包括外导管以及设置于外导管上的可以伸缩的发光探头。 0009 所述发。
8、光探头包括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设置于外导管内, 光导纤维的一端与光源 相连, 另一端沿外导管前端的开口伸出。 0010 所述外导管上开设有滑槽, 滑槽内设置有与外导管内的光导纤维相连的滑块。 说 明 书 CN 203828893 U 3 2/3 页 4 0011 所述光源采用氙灯冷光源。 0012 所述外导管为长曲型。 0013 所述外导管前端向外导管后端的一侧弯曲。 0014 弯曲的角度为 45-70 度。 0015 所述外导管前端的开口处呈钝圆形。 0016 所述外导管上设置有手柄, 手柄上设置有锯齿形纹路。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 0018 本实用新型所述额窦光导探子通。
9、过外导管可以将发光探头沿鼻孔导入鼻内, 借助 发光探头并通过简单的透光现象就可以定位额窦腔的位置, 从而准确的确定额窦开口, 具 有无创性, 且结构简单, 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2 为图 1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滑块安装位置) ; 0021 图中 : 1 为外导管, 1-1 为外导管前端, 1-2 为外导管后端, 3 为光导纤维, 4 为手柄, 5 为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3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所述额窦光导探子包括外导管1以及设置于外导管1上的可 以伸缩的发光探头, 。
10、所述发光探头包括光导纤维3, 光导纤维3的主体设置于外导管1内, 光 导纤维 3 的一端沿外导管后端的开口伸出并与光源相连, 另一端沿外导管前端 1-1 的开口 伸出, 作为发光端 ; 所述光源采用氙灯冷光源, 所述外导管 1 为长曲型, 所述外导管前端 1-1 向外导管后端 1-2 的一侧弯曲, 弯曲的角度为 45-70 度, 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 ; 所述外导管 前端1-1的开口处呈钝圆形, 可以防止外导管损伤额窦口周围粘膜 ; 所述外导管1上设置有 手柄 4, 手柄 4 上设置有锯齿形纹路, 方便握持和操作。 0024 参见图 2, 所述外导管 1 上开设有滑槽, 滑槽内设置有与外导管内的。
11、光导纤维相连 的滑块5。 推动滑块, 可以从鼻腔探入光导纤维, 经过皮肤的透光试验, 可以清楚地判断光导 纤维是否位于额窦腔内, 从而在鼻腔能确切的找到额窦开口, 而且为无创性, 若光导纤维不 在额窦腔内, 则额部没有透光团, 可以通过滑块退出光导纤维, 并重新选择可疑额窦开口再 次导入光导纤维。 0025 实施例 0026 一种额窦光导探子, 由硬质额窦探子外导管和与医用氙气冷光源相连接的光导纤 维组成。 0027 根据额隐窝至前鼻孔的距离, 设计额窦探子外导管为 12.5cm 长, 外导管前段呈 45向上弯曲 (45度长曲型) , 为防止外导管尖端损伤额窦口周围粘膜, 顶端设计呈钝圆形。 。
12、外导管中后方设计带有锯齿形纹路的手柄, 以方便术者持用。外导管外径为 2.5mm, 内径为 2mm, 以方便光导纤维穿过。 0028 光导纤维与医用氙气冷光源相接, 光导纤维直径为 2mm 左右, 顶端钝圆, 可自由弯 说 明 书 CN 203828893 U 4 3/3 页 5 曲。 0029 1) 将光导纤维置入额窦探子外导管, 光导纤维与冷光源连接 ; 0030 2) 鼻内镜下自前鼻孔将额窦探子外导管前端放置于额隐窝附近 ; 0031 3) 将软性的光导纤维寻可疑额窦开口导入约 15-20mm, 若光导纤维进入额窦腔内, 经过皮肤的透光试验, 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额部红色的透光团 ; 若光。
13、导纤维不在额窦腔内, 则额部没有透光团, 可以经鼻腔退出光导纤维, 重新选择可疑额窦开口再次导入光导纤维, 直至明确找到额窦开口。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0033 1)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内镜指引下, 将硬质额窦探子外导管置于额隐窝附近, 将软 性的光导纤维寻可疑额窦开口导入, 经过皮肤的透光试验, 可以在鼻腔确切的找到额窦开 口, 具有可重复性。 0034 2) 本实用新型采用从鼻腔探入光导纤维的方式, 具有无创性, 无需在面部切开, 更 无须钻开额窦骨壁, 避免遗留面部疤痕等并发症, 而且结构简易, 操作简便、 省时, 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说 明 书 CN 203828893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2889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