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8010712
  • 上传时间:2019-12-15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15.7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618873.8

    申请日:

    20170531

    公开号:

    CN207745151U

    公开日:

    2018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0

    主分类号:

    A61B17/00

    申请人:

    黄炳刚

    发明人:

    黄炳刚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红星东路93号

    优先权:

    CN20172061887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宋震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所述面部U型框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所述面部U型框包括顶框和与顶框垂直的两个侧框,顶框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顶部U型框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安装在侧框上,所述面框调节器与顶框之间的侧框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面部拉带一端固定在顶框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以侧框的前端作为起点,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两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进针位置准确,降低操作风险;2、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也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降低操作难度。3、设置进针导向柱,进针深度受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部U型框(1)、顶部U型框(2)、面部拉带(3)、枕后拉带(4)、面框调节器(5)、进针导向柱(7)和眶下顶尖(8),所述面部U型框(1)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4),所述面部U型框(1)包括顶框(11)和与顶框(11)垂直的两个侧框(12),顶框(11)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8),顶部U型框(2)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5)安装在侧框(12)上,所述面框调节器(5)与顶框(11)之间的侧框(12)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7),面部拉带(3)一端固定在顶框(11)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2)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滑动设置在侧框(12)上,可沿侧框(12)前后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8)滑动设置在顶框(11)上,可沿顶框(11)左右滑动,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8)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包括调整部(13),与调整部(13)可拆卸连接的耳塞(14),调整部(13)与耳塞(14)中心均设置有通孔,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世界有近5亿人遭受鼻炎的困扰,且每年以20%的速率增长,传统中医多靠针刺迎香、四白、印堂、上星、太阳等穴位治疗鼻炎,虽能起到较好的通气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于是,在不断探索中,“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技术”应运而生。

    这项技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创,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这项疗法将中医针灸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相结合,使用长针刺激隐藏在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蝶腭神经节内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有促使血管收缩的功能,因而能使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变小、腺体分泌物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有扩张血管的功能,能使海绵体内充血、鼻黏膜膨大、腺体分泌物大量增加。在正常状态下,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以维护两者间的平衡,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就是阴阳相互平衡、阴阳互为消长。当某种致病因素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紊乱,鼻部阴阳平衡即被打破,相关的鼻部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神经调节紊乱长期存在,遂至鼻炎迁延不愈。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过盛或过衰的阴与阳趋于平衡,改善鼻部腺体分泌旺盛或不足引起的各种鼻炎症状,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目的。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相对安全:蝶腭神经节附近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操作时稍有不慎,会伤及临近的组织、器官,引起疼痛、血肿、牙龈不适、感染等。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针刺,注意消毒、针刺的深度及方向,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意外。2.操作简便:一根针,一个穴,不需配合其他任何方法。具体操作是:选用长度约60mm的毫针,沿一侧面颊部颧骨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之间的缝隙向内上方进针约55mm时,会有触电样感觉向鼻部放射,连续提插数次后出针,不留针,全部治疗过程仅需几分钟。每周针刺1次,每次针刺一侧,6次为1个疗程。3.效果明显:治愈率高,效果持久。几十年来,此种方法已累计治疗各种慢性鼻炎患者13万余人,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的慢性鼻炎者为90%,变应性鼻炎为70.4%,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52.4%。许多完全缓解甚至解除了几年甚至数十年的鼻炎困扰。

    现有问题存在的问题:1.风险大:蝶腭神经节附近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做针刺操作时稍有不慎,会伤及临近的组织、器官,引起疼痛、血肿、牙龈不适、感染等。2.蝶腭神经节所处的解剖位置隐蔽,非经验丰富的医师难以快速找到该处,需要非常准确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才可以顺利的刺激到蝶腭神经节。3.进针深度不好把握,进针过短触及不到蝶腭神经节,进针太长有可能伤及其他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包括面部U型框1、顶部U型框2、面部拉带3、枕后拉带4、面框调节器5、进针导向柱7和眶下顶尖8,所述面部U型框1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4,所述面部U型框1包括顶框11和与顶框11垂直的两个侧框12,顶框11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8,顶部U型框2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5安装在侧框12上,所述面框调节器5与顶框11之间的侧框12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7,面部拉带3一端固定在顶框11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2的顶部。

    所述的侧框12上设置有刻度。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滑动设置在侧框12上,可沿侧框12前后滑动。

    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8滑动设置在顶框11上,可沿顶框11左右滑动,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8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包括调整部13,与调整部13可拆卸连接的耳塞14,调整部13与耳塞14中心均设置有通孔,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所述的调整部13包括耳塞安装块,所述耳塞安装块上开设有耳塞安装孔,耳塞穿过顶部U型框2、面部U型框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塞安装孔内。

    所述的面部拉带3通过面拉带调节器6连接在顶部U型框2顶部,可以调节面部拉带3的长短。

    所述的顶部U型框2上设置有水平定位尺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人的面部眼眶下外方皮下,都可触摸到眶下孔(中医称之为四白穴),以其作为起点,画一条横线,向后延伸,经颧骨弓表面,止于同侧外耳道孔中央,称之为外平行线,用以计算毫针经进针点刺人皮肤后应瞄准的方向。假定平行线长9 cm(因为仅用目测,且因人而异),要刺中深在的蝶腭神经节,只需将针头从外平行线的中央向内也就是前后都为4.5 cm的中心刺进,即应命中。两个眶下顶尖滑动设置在顶框上,可沿顶框左右滑动,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之间的间距,两个眶下顶尖与眶下孔相对应,面框调节器插入耳朵,面框调节器滑动设置在侧框上,可沿侧框前后滑动,使得两个眶下顶尖分别顶在眶下孔上,设置枕后拉带,用于固定整个装置与头颅间的关系;设置面部拉带和面拉带调节器,用于调节面部U型框与顶部U型框之间的夹角;设置顶部U型框,用于显示头颅的水平情况;设置进针导向柱,限制进针长度以及定位进针角度;针具包括针柄和针身,针身材质可以是医用不锈钢、银针、合金针等,直径优选选择0.35mm,0.1-1.1均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以侧框的前端作为起点,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两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进针位置准确,降低操作风险;2、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也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降低操作难度。3、设置进针导向柱,进针深度受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面部U型框,2-顶部U型框,3-面部拉带,4-枕后拉带,5-面框调节器,6-面拉带调节器,7-进针导向柱,8-眶下顶尖,9-水平定位尺,11-顶框,12-侧框,13-调整部,14-耳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包括面部U型框1、顶部U型框2、面部拉带3、枕后拉带4、面框调节器5、进针导向柱7和眶下顶尖8,所述面部U型框1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4,所述面部U型框1包括顶框11和与顶框11垂直的两个侧框12,顶框11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8,顶部U型框2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5安装在侧框12上,所述面框调节器5与顶框11之间的侧框12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7,面部拉带3一端固定在顶框11的中部,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2的顶部。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滑动设置在侧框12上,可沿侧框12前后滑动。

    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8滑动设置在顶框11上,可沿顶框11左右滑动,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8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包括调整部13,与调整部13可拆卸连接的耳塞14,调整部13与耳塞14中心均设置有通孔,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所述的调整部13包括耳塞安装块,所述耳塞安装块上开设有耳塞安装孔,耳塞穿过顶部U型框2、面部U型框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塞安装孔内。

    所述的面部拉带3通过面拉带调节器6连接在顶部U型框2顶部,可以调节面部拉带3的长短。

    所述的顶部U型框2上设置有水平定位尺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人的面部眼眶下外方皮下,都可触摸到眶下孔(中医称之为四白穴),以其作为起点,画一条横线,向后延伸,经颧骨弓表面,止于同侧外耳道孔中央,称之为外平行线,用以计算毫针经进针点刺人皮肤后应瞄准的方向。假定平行线长9 cm(因为仅用目测,且因人而异),要刺中深在的蝶腭神经节,只需将针头从外平行线的中央向内也就是前后都为4.5 cm的中心刺进,即应命中。两个眶下顶尖滑动设置在顶框上,可沿顶框左右滑动,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之间的间距,两个眶下顶尖与眶下孔相对应,面框调节器插入耳朵,面框调节器滑动设置在侧框上,可沿侧框前后滑动,使得两个眶下顶尖分别顶在眶下孔上,设置枕后拉带,用于固定整个装置与头颅间的关系;设置面部拉带和面拉带调节器,用于调节面部U型框与顶部U型框之间的夹角;设置顶部U型框,用于显示头颅的水平情况;设置进针导向柱,限制进针长度以及定位进针角度;针具包括针柄和针身,针身材质可以是医用不锈钢、银针、合金针等,直径优选选择0.35mm,0.1-1.1均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以侧框的前端作为起点,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两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进针位置准确,降低操作风险;2、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也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降低操作难度。3、设置进针导向柱,进针深度受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针刺 鼻炎 进针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801071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