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18873.8 (22)申请日 2017.05.31 (73)专利权人 黄炳刚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红星东 路93号 (72)发明人 黄炳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429 代理人 宋震 (51)Int.Cl. A61B 1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所述面部U型框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 所述面 部U型框包括顶框和与顶框。
2、垂直的两个侧框, 顶 框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 顶部U型框的 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安装在侧框上, 所述面 框调节器与顶框之间的侧框上还滑动设置有进 针导向柱, 面部拉带一端固定在顶框的中部, 另 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 有益效果在于: 1、 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 以 侧框的前端作为起点, 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 两 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 进针位置准 确, 降低操作风险; 2、 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 也 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 降低操作难度。 3、 设置进 针导向柱, 进针深度受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745151 U 2。
3、018.08.21 CN 207745151 U 1.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面部U型框 (1) 、 顶部U型框 (2) 、 面部拉 带 (3) 、 枕后拉带 (4) 、 面框调节器 (5) 、 进针导向柱 (7) 和眶下顶尖 (8) , 所述面部U型框 (1) 的 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 (4) , 所述面部U型框 (1) 包括顶框 (11) 和与顶框 (11) 垂直的两个侧框 (12) , 顶框 (11) 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 (8) , 顶部U型框 (2) 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 器 (5) 安装在侧框 (12) 上, 所述面框调节器 (5) 与顶框 (11) 之间。
4、的侧框 (12) 上还滑动设置有 进针导向柱 (7) , 面部拉带 (3) 一端固定在顶框 (11) 的中部, 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 (2) 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 (5) 滑动设置在侧框 (12) 上, 可沿侧框 (12) 前后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 (8) 滑动设置在顶框 (11) 上, 可沿顶框 (11) 左右滑动, 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 (8) 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 (5) 包括调整。
5、部 (13) , 与调整部 (13) 可拆卸连接的耳塞 (14) , 调整部 (13) 与耳塞 (14) 中心均设 置有通孔, 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745151 U 2 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全世界有近5亿人遭受鼻炎的困扰, 且每年以20% 的速率增长, 传统中医多靠针刺迎香、 四白、 印堂、 上星、 太阳等穴位治疗鼻炎, 虽能起到较 好的通气作用, 但维持时间较短, 于是, 在不断探索中,“针刺蝶腭神经。
6、节治疗慢性鼻炎技 术” 应运而生。 0003 这项技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创, 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 临床。 这项疗法将中医针灸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相结合, 使用长针刺激隐藏在 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内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有促使血管 收缩的功能, 因而能使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变小、 腺体分泌物减少; 而副交感神经则有 扩张血管的功能, 能使海绵体内充血、 鼻黏膜膨大、 腺体分泌物大量增加。 在正常状态下, 它 们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以维护两者间的平衡, 用中医理论来解释, 就是阴阳相互平衡、 阴阳 互为消长。 当某种致病因素导致交感。
7、、 副交感神经调节紊乱, 鼻部阴阳平衡即被打破, 相关 的鼻部症状就会表现出来。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 神经调节紊乱长期存在, 遂至鼻 炎迁延不愈。 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使过盛或过衰的阴 与阳趋于平衡, 改善鼻部腺体分泌旺盛或不足引起的各种鼻炎症状, 达到治疗慢性鼻炎的 目的。 0004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对安全: 蝶腭神经节附近 解剖结构复杂, 神经血管密集, 操作时稍有不慎, 会伤及临近的组织、 器官, 引起疼痛、 血肿、 牙龈不适、 感染等。 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针刺, 注意消毒、 针刺的深度及方向, 一般不会 。
8、发生不良反应和意外。 2.操作简便: 一根针, 一个穴, 不需配合其他任何方法。 具体操作是: 选用长度约60mm的毫针, 沿一侧面颊部颧骨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之间的缝隙向内上方进针 约55mm时, 会有触电样感觉向鼻部放射, 连续提插数次后出针, 不留针, 全部治疗过程仅需 几分钟。 每周针刺1次, 每次针刺一侧, 6次为1个疗程。 3.效果明显: 治愈率高, 效果持久。 几 十年来, 此种方法已累计治疗各种慢性鼻炎患者13万余人, 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的慢性鼻炎 者为90%, 变应性鼻炎为70.4%,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52.4%。 许多完全缓解甚至解除了几年 甚至数十年的鼻炎困扰。 0005。
9、 现有问题存在的问题: 1.风险大: 蝶腭神经节附近解剖结构复杂, 神经血管密集, 做针刺操作时稍有不慎, 会伤及临近的组织、 器官, 引起疼痛、 血肿、 牙龈不适、 感染等。 2.蝶 腭神经节所处的解剖位置隐蔽, 非经验丰富的医师难以快速找到该处, 需要非常准确进针 点及进针角度才可以顺利的刺激到蝶腭神经节。 3.进针深度不好把握, 进针过短触及不到 蝶腭神经节, 进针太长有可能伤及其他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745151 U 3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以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
10、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包括面部U型框1、 顶部U型框2、 面部拉带3、 枕后拉带4、 面框调节器5、 进针导向柱7和眶下顶尖8, 所述面部U型框1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4, 所述面 部U型框1包括顶框11和与顶框11垂直的两个侧框12, 顶框11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 8, 顶部U型框2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5安装在侧框12上, 所述面框调节器5与顶框11之 间的侧框12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7, 面部拉带3一端固定在顶框11的中部, 另一端固 定在的顶部U型框2的顶部。 0009 所述的侧框12上设置有刻度。 0010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
11、5滑动设置在侧框12上, 可沿侧框12前后滑动。 0011 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8滑动设置在顶框11上, 可沿顶框11左右滑动, 以调整两个眶 下顶尖8之间的间距。 0012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包括调整部13, 与调整部13可拆卸连接的耳塞14, 调整部13与 耳塞14中心均设置有通孔, 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0013 所述的调整部13包括耳塞安装块, 所述耳塞安装块上开设有耳塞安装孔, 耳塞穿 过顶部U型框2、 面部U型框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塞安装孔内。 0014 所述的面部拉带3通过面拉带调节器6连接在顶部U型框2顶部, 可以调节面部拉带 3的长短。 0015 所述的顶部U型框2。
12、上设置有水平定位尺9。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人的面部眼眶下外方皮下, 都可触摸到眶下孔(中医称之 为四白穴), 以其作为起点, 画一条横线, 向后延伸, 经颧骨弓表面, 止于同侧外耳道孔中央, 称之为外平行线, 用以计算毫针经进针点刺人皮肤后应瞄准的方向。 假定平行线长9 cm(因 为仅用目测, 且因人而异), 要刺中深在的蝶腭神经节, 只需将针头从外平行线的中央向内 也就是前后都为4.5 cm的中心刺进, 即应命中。 两个眶下顶尖滑动设置在顶框上, 可沿顶框 左右滑动, 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之间的间距, 两个眶下顶尖与眶下孔相对应, 面框调节器插 入耳朵, 面框调节器滑动设置在侧。
13、框上, 可沿侧框前后滑动, 使得两个眶下顶尖分别顶在眶 下孔上, 设置枕后拉带, 用于固定整个装置与头颅间的关系; 设置面部拉带和面拉带调节 器, 用于调节面部U型框与顶部U型框之间的夹角; 设置顶部U型框, 用于显示头颅的水平情 况; 设置进针导向柱, 限制进针长度以及定位进针角度; 针具包括针柄和针身, 针身材质可 以是医用不锈钢、 银针、 合金针等, 直径优选选择0.35mm, 0.1-1.1均可。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 以侧框的前端作为起 点, 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 两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 进针位置准确, 降低操作风 险; 2、。
14、 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 也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 降低操作难度。 3、 设置进针导向柱, 进针深度受控。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745151 U 4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1 其中, 1-面部U型框, 2-顶部U型框, 3-面部拉带, 4-枕后拉带, 5-面框调节器, 6-面 拉带调节器, 7-进针导向柱, 8-眶下顶尖, 9-水平定位尺, 11-顶框, 12-侧框, 13-调整部, 14- 耳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
15、023 参照图1-3, 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针刺治鼻炎进针装置, 包括面部U型框1、 顶部U型框2、 面部拉带3、 枕后拉带4、 面框调节器5、 进针导向柱7和眶下顶尖8, 所述面部U型 框1的尾部连接有枕后拉带4, 所述面部U型框1包括顶框11和与顶框11垂直的两个侧框12, 顶框11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眶下顶尖8, 顶部U型框2的两端分别通过面框调节器5安装在侧 框12上, 所述面框调节器5与顶框11之间的侧框12上还滑动设置有进针导向柱7, 面部拉带3 一端固定在顶框11的中部, 另一端固定在的顶部U型框2的顶部。 0024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滑动设置在侧框12上, 可沿侧框12前后滑。
16、动。 0025 所述的两个眶下顶尖8滑动设置在顶框11上, 可沿顶框11左右滑动, 以调整两个眶 下顶尖8之间的间距。 0026 所述的面框调节器5包括调整部13, 与调整部13可拆卸连接的耳塞14, 调整部13与 耳塞14中心均设置有通孔, 保证在佩戴本装置时不影响听力。 0027 所述的调整部13包括耳塞安装块, 所述耳塞安装块上开设有耳塞安装孔, 耳塞穿 过顶部U型框2、 面部U型框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塞安装孔内。 0028 所述的面部拉带3通过面拉带调节器6连接在顶部U型框2顶部, 可以调节面部拉带 3的长短。 0029 所述的顶部U型框2上设置有水平定位尺9。 0030 本具体实施。
17、方式的工作原理: 人的面部眼眶下外方皮下, 都可触摸到眶下孔(中医 称之为四白穴), 以其作为起点, 画一条横线, 向后延伸, 经颧骨弓表面, 止于同侧外耳道孔 中央, 称之为外平行线, 用以计算毫针经进针点刺人皮肤后应瞄准的方向。 假定平行线长9 cm(因为仅用目测, 且因人而异), 要刺中深在的蝶腭神经节, 只需将针头从外平行线的中央 向内也就是前后都为4.5 cm的中心刺进, 即应命中。 两个眶下顶尖滑动设置在顶框上, 可沿 顶框左右滑动, 以调整两个眶下顶尖之间的间距, 两个眶下顶尖与眶下孔相对应, 面框调节 器插入耳朵, 面框调节器滑动设置在侧框上, 可沿侧框前后滑动, 使得两个眶下。
18、顶尖分别顶 在眶下孔上, 设置枕后拉带, 用于固定整个装置与头颅间的关系; 设置面部拉带和面拉带调 节器, 用于调节面部U型框与顶部U型框之间的夹角; 设置顶部U型框, 用于显示头颅的水平 情况; 设置进针导向柱, 限制进针长度以及定位进针角度; 针具包括针柄和针身, 针身材质 可以是医用不锈钢、 银针、 合金针等, 直径优选选择0.35mm, 0.1-1.1均可。 003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 1、 将本装置放置在人体头部, 以侧框的前端作 为起点, 止于面框调节器中心, 两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即为进针位置, 进针位置准确, 降低操 作风险; 2、 操作经验不丰富的医生, 也可快速找准进针位置, 降低操作难度。 3、 设置进针导 向柱, 进针深度受控。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745151 U 5 似结构及变化, 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745151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745151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745151 U 8 。